(論一首,證三條,方七十一首,咒法二首,灸法二十八首)論曰∶凡人年四十五以後,漸覺眼暗,至六十以後,還漸目明。治之法,五十以前,可服瀉肝湯,五十以後,不可瀉肝,目中有疾,可敷石膽散藥等,無病不敷散,但補肝而已,自有肝中有風熱,令人眼昏暗者,... 閱讀全文
(論一首,方五十五首,灸法六首)治鼻塞,腦冷,清涕出方。通草 辛夷(各半兩) 細辛 甘遂(一作甘草) 桂心 川芎 附子(各一兩)上七味末之,蜜丸,綿裹納鼻中,密封塞,勿令氣泄,丸如大麻子,稍加微覺小痛,搗姜為丸即愈,用白狗膽汁和之,更佳。治... 閱讀全文
(論一首,方五十九首,灸法二首)論曰∶凡患口瘡及齒,禁油、面、酒、醬、酸、醋、鹹、膩、乾棗,瘥後仍慎之。若不久慎,尋手再發,發即難瘥。薔薇根,角蒿,為口瘡之神藥,人不知之。凡口中、面上息肉轉大,以刀決潰去膿血,即愈。治口中瘡,久不瘥,入胸中... 閱讀全文
(方十一首)舌主心臟,熱即應舌生瘡裂破,引唇揭赤,升麻煎泄熱方。蜀升麻 射干(各三兩) 柏葉(切一升) 大青(二兩) 苦竹葉(切五合) 赤蜜(八合)生蘆根 薔薇根白皮(各五兩) 生玄參汁(三合) 地黃汁(五合)上十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 閱讀全文
(甲煎法二首,方二十首,灸法二首)潤脾膏治脾熱唇焦枯無潤方。生地黃汁(一升) 生麥門冬(四兩) 生天門冬(切一升) 葳蕤(四兩) 細辛 甘草 川芎白朮(各二兩) 黃 升麻(各三兩) 豬膏(三升)上十一味 咀,諸藥苦酒淹一宿,綿裹藥,臨煎... 閱讀全文
(論一首,方三十八首,灸法二首)論曰∶凡齒齦宣露,多是疳 及月蝕,以角蒿灰夜敷齦間,使滿,勿食油,不過二三夜,瘥。食油及乾棗即發,所以患齒者,忌油乾棗及桂心。每旦以一捻鹽納口中,以暖水含,揩齒及叩齒百遍,為之不絕,不過五日,口齒即牢密。凡人... 閱讀全文
(證一條,方五十首,針灸法二首)凡卒喉痹不得語,服小續命湯,加杏仁一兩。(方出第八卷中)烏膏喉嚨者,脾胃之候,若髒熱,喉則腫塞,神氣不通,烏 膏主之方。生烏 (十兩) 升麻(三兩) 羚羊角(二兩) 薔薇根(切一升) 艾葉(六銖生者尤佳)... 閱讀全文
(方五十五首)治腎熱背急攣痛,耳膿血出,或生肉塞之,不聞人聲方。磁石 白朮 牡蠣(各五兩) 甘草(一兩) 生麥門冬(六兩) 生地黃汁(一升) 芍藥(四兩) 蔥白(一升) 大棗(十五枚)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治腎熱,面黑目白... 閱讀全文
(方八十一首)五香散治 黑運赤氣,令人白光潤方。畢豆(四兩) 黃 白茯苓 葳蕤 杜若 商陸 大豆黃卷(各二兩) 白芷 當歸 白附子 冬瓜仁 杜蘅 白僵蠶 辛夷仁 香附子 丁子香 蜀水花 鏇復花 防風 木蘭 芎 本 皂莢 白膠 杏仁 梅肉... 閱讀全文
論曰∶考諸經方往往有腳弱之論,而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纓士人,多有遭者。嶺表江東,有支法存、仰道人等,並留意經方,偏善斯術;晉朝仕望,多獲全濟,莫不由此二公。又宋齊之間,有釋門深師師道人述法存等諸家舊方為三十卷,其腳弱一方近百餘首。魏...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