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3 / 25頁

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一百三十一

五日。甲午,尚書吏部侍郎兼侍講兼權吏部尚書張綱參知政事。 乙未,靜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南平王李天祚為檢校太師,功號加“歸仁”二字,賜襲衣、金帶、鞍馬、器、幣。 中書舍人吳秉信試尚書吏部侍郎。 九月,庚子朔,奉國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御前... 閱讀全文

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一百六十

蓄卜犯邊至此,更七年而後定雲。 金遣使招耶律琉格降,許以重祿;琉格不從。金主怒,復遣宣撫萬努領軍四十餘萬攻之。琉格迎戰於歸仁縣北河上,金兵大潰,萬努收散卒奔東京。安東同知阿林懼,遣使求附,於是盡有遼東州郡,遂都鹹平,號為中京。金左副元帥伊喇... 閱讀全文

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九節

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鸇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 閱讀全文

百家姓·農

由5000人迅速壯大為50000人。圍廣州城57日不下。北宋王朝調遣大軍圍剿,儂智高率師轉回廣西,為宋大將狄青敗於崑崙關歸仁鋪。封建統治者對壯族先民的反抗鬥爭進行暴力征服,一方面大肆屠殺,一方面大量掠奪壯族先民為奴婢,使其中的倖存者在皮鞭下... 閱讀全文

漢書·表·外戚恩澤侯表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必興滅繼絕,修廢舉逸,然後天下歸仁,四方之政行焉。傳稱武王克殷,追存賢聖,至乎不及下車。世代雖殊,其揆一也。高帝撥亂誅暴,庶事草創,日不暇給,然猶修祀六國,求聘四皓,過魏則寵無忌之墓,適趙則封樂毅之後。及其行賞而授位也,... 閱讀全文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漢書·志·五行志下之下

金縢》,改過修正,立信布德,存亡繼絕,修廢舉逸,下學而上達,裁什一之稅,復三日之役,節用儉服,以惠百姓,則諸侯懷德,士民歸仁,災消而福興矣。遂莫肯改寤,法則古人,而各行其私意,終於君臣乖離,上下交怨。自是之後,齊、宋之君弒,譚、遂、邢、衛之... 閱讀全文

漢書·傳·賈鄒枚路傳

作亂,而孝文為太宗。繇是觀之,禍亂之作,將以開聖人也。故桓、文扶微興壞,尊文武之業,澤加百姓,功潤諸侯,雖不及三王,天下歸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義,省刑罰,通關梁,一遠近,敬賢如大賓,愛民如赤子,內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內,是以... 閱讀全文

漢書·傳·匡張孔馬傳

食難得之故而曰飽不待食,或之甚者也。平原文學匡衡材智有餘,經學絕倫,但以無階朝廷,故隨牒在遠方。將軍誠召置莫府,學士歙然歸仁,與參事議,觀其所有,貢之朝廷,必為國器,以此顯示眾庶,名流於世。”高然其言,辟衡為議曹史,薦衡於上,上以為郎中,遷... 閱讀全文

漢書·傳·王莽傳下

掘,唯霸陵、杜陵完。六月,世祖即位,然後宗廟社稷復立,天下艾安。贊曰:“王莽始起外戚,折節力行,以要名譽,宗族稱孝,師友歸仁。及其居位輔政,成、哀之際,勤勞國家,直道而行,動見稱述。豈所謂“在家必聞,在國必聞”,“色取仁而行違”者邪?莽既不... 閱讀全文

後漢書·本紀·孝和孝殤帝紀

典輔斯職焉。憲固執謙讓,節不可奪。今供養兩宮,宿衛左右,厥事已重,亦不可復勞以政事。故太尉鄧彪,元功之族,三讓彌高,海內歸仁,為群賢首,先帝褒表,欲以崇化。今彪聰明康強,可謂老成黃耇矣。其以彪為太傅,賜爵關內侯,錄尚書事,百官總己以聽,朕庶...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