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 / 作者 / 古籍 2 / 6頁

伯詠老松

清代李光稷

有客揮毫賦老松,筆端但覺翠重重。踏餘偃蹇霜枝鶴,吟罷騫騰雨葉龍。

清韻已知擅朱夏,寒心應不畏玄冬。晚來東海風吹急,欲洗秦家曩日封。

踏莎行 送銘之蘄水

清代李良年

花落逢君,葉飛還去。吟裝幾日沿江渚。阿章遺石想苔封,第三泉水茶山路。

遠淥浮天,冷香開暮。煙鬟翠亞蘄春樹。竹間試譜竹枝歌,如聞橫笛淩風語。

踏莎行 送嘉善銘之青浦

清代沈岸登

沙擁層冰,煙籠別浦。夜深涼月盧溝渡。天涯九日記銜杯,當筵落帽曾同賦。

千里蓴羹,五茸楓樹。歸帆行盡江南路。高齋只作故鄉看,柳塘花暖應飛度。

聲聲慢 閣竹泉煮茗圖,依高竹屋體。

清代姚燮

香眉玉髓,剪翠研紅,安爐石闌四角。嫩火須添,掃得蛩邊枯籜。

千竿萬竿風靜,讓瑤笙、碧空吹落。午夢釅,借靈崖秋乳,凍瓷涼瀹。

悟否參寥禪味,坐沉沉,斜陽漸過庭幕。酹燕酬鶯,笑恁花筵傳酪。

雲門餅師無恙,未愁他、

冠英吳大將赴真州乃司馬之招,吳門金子山為作江乾送別圖以壯其行,拈此題後二首 其一

清代夏煒如

又作經時別,扁舟向廣陵。壯遊輕帶水,羈緒怯孤燈。

季子紵爭獻,元龍樓許升。為余詢魯直,眠食可如恆。

冠英吳大將赴真州乃司馬之招,吳門金子山為作江乾送別圖以壯其行,拈此題後二首 其二

清代夏煒如

霜信警賓鴻,情深感慨中。天生虎頭筆,神助馬當風。

瀛海滄波急,岩疆列戍雄。會看麟閣上,著意寫元功。

李松伯郭頻伽諸君以蕊宮花史圖題辭見寄戲書其後

清代孫原湘

碧城十二幻諸天,吳下因緣越水傳。豈有神人真示影,本來姊妹慣隨肩。

司花故事原應女,脫草新詩果似仙。傳到蕊宮香口讀,一時紅紫盡嫣然。

洞仙歌 伯大令秋雪漁莊圖

清代席佩蘭

西溪西去,盪溪光如雪。道是梅花未堪折。有不成、村落三兩漁家,剛占卻,一片冷雲秋窟。

掉頭吾去矣,料理煙蓑,載取樵青好浮宅。生怕白鷗知、屑屑秋聲,偏搖破、水天空碧。

問同是、漁郎棹舟回,比晉代、桃花阿誰幽絕。

階太學

明代林熙春

曾從樽俎識聲聞,忽謂龍光伏劍濆。白苧寧甘輕白璧,青藜焉肯墜青雲。

風嘶北冀駒無價,霧起南山豹有文。愧我不才明主棄,願君努力惜芳芬。

洞仙歌·歸舟訪東澗老人墓,河東君葬其側。嘉慶庚午伯大令所樹小碣尚存

近現代金兆蕃

叢叢春草,對斜陽流水。畢竟蛾眉為君死。墜樓人、解道報答明珠,應早遣、天壤王郎知此。

林閒雙石柱,誰為留題,蘚蝕章台好名字。月夜倘歸來,環佩依然,似當日、詩中畫裡。

恁歲歲、岩前豆長紅,定染透、瀟湘血和殘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