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范司諫書
歐陽修〔宋代〕
前月中得進奏吏報雲自陳州召至闕拜司諫,即欲為一書以賀,多事匆卒未能也。司諫,七品官爾,於執事得之不為喜,而獨區區欲一賀者,誠以諫官者,天下之得失、一時之公議系焉。
今世之官,自九卿、百執事,外至一郡縣吏,非無貴官大職可以行其道也。然縣越其封,郡逾其境,雖賢守長不得行,以
前月中得進奏吏報雲自陳州召至闕拜司諫,即欲為一書以賀,多事匆卒未能也。司諫,七品官爾,於執事得之不為喜,而獨區區欲一賀者,誠以諫官者,天下之得失、一時之公議系焉。
今世之官,自九卿、百執事,外至一郡縣吏,非無貴官大職可以行其道也。然縣越其封,郡逾其境,雖賢守長不得行,以其有守也。吏部之官不得理兵部,鴻臚之卿不得理光祿,以其有司也。若天下之失得,生民之利害,社稷之大計,惟所見聞而不系職司者,獨宰相可行之,諫官可言之爾。故士學古懷道者,仕於時,不得為宰相,必為諫官,諫官雖卑,與宰相等。天子曰不可,宰相曰可,天子曰然,宰相曰不然,坐乎廟堂之上,與天子相可否者,宰相也;天子曰是,諫官曰非,天子曰必行,諫官曰必不可行,立殿陛之前,與天子爭是非者,諫官也。宰相尊,行其道;諫官卑,行其言。言行,道亦行也。
九卿、百司、郡縣之吏守一職者,任一職之責,宰相、諫官系天下之事,亦任天下之責。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職者,受責於有司;諫官之失職也,取譏於君子。有司之法行乎一時,君子之譏著之簡冊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懼也!
夫七品之官,任天下之責,懼百世之譏,豈不重邪!非材且賢者,不能為也。近執事始被召於陳州,洛之士大夫相與語曰:“我識范君,知其材也。其來,不為御史,必為諫官。”及命下,果然,則又相與語曰:“我識范君,知其賢也。他日聞有立天子陛下,直辭正色面爭廷論者,非他人,必范君也。”拜命以來,翹首企足,佇乎有聞,而卒未也,竊惑之。豈洛之士大夫能料於前而不能料於後也,將執事有待而為也?
昔韓退之作《爭臣論》,以譏陽城不能極諫,卒以諫顯。人皆謂城之不諫蓋有待而然,退之不識其意而妄譏,修獨以謂不然。當退之作論時,城為諫議大夫已五年,後又二年,始庭論陸贄,及沮裴延齡作相,欲裂其麻,才兩事爾。當德宗時,可謂多事矣,授受失宜,叛將強臣羅列天下,又多猜忌,進任小人。於此之時,豈無一事可言,而須七年耶?當時之事,豈無急於沮延齡、論陸贄兩事也?謂宜朝拜官而夕奏疏也。幸而城為諫官七年,適遇延齡、陸贄事,一諫而罷,以塞其責。向使止五年六年,而遂遷司業,是終無一言而去也。何所取哉!
今之居官者,率三歲而一遷,或一二歲,甚者半歲而遷也,此又非一可以待乎七年也。今天子躬親庶政,化理清明,雖為無事,然自千里詔執事而拜是官者,豈不欲聞正議而樂讜言乎?然今未聞有所言說,使天下知朝廷有正士,而彰吾君有納諫之明也。夫布衣韋帶之士,窮居草茅,坐誦書史,常恨不見用。及用也,又曰彼非我職,不敢言;或曰我位猶卑,不得言;得言矣,又曰我有待;是終無一人言也,可不惜哉!伏惟執事思天子所以見用之意,懼君子百世之譏,一陳昌言,以塞重望,且解洛士大夫之惑,則幸甚幸甚!▲
投贈趙祭酒二十韻
乃賢〔元代〕
三朝元老國蓍龜,山立精神虎豹姿。高步瓊林開宦轍,早登華省被恩私。
棟樑材器明堂用,台閣文章聖主知。輦下懇辭郎署久,斗南爭望使星移。
諫垣屢賞朱雲節,宣室重陳賈誼辭。錦綬還鄉迎駟馬,繡衣行部去襜帷。
談經秘閣重裀坐,扈蹕甘泉載橐隨。玉節引班朝謁早,金蓮擁騎夜歸
三朝元老國蓍龜,山立精神虎豹姿。高步瓊林開宦轍,早登華省被恩私。
棟樑材器明堂用,台閣文章聖主知。輦下懇辭郎署久,斗南爭望使星移。
諫垣屢賞朱雲節,宣室重陳賈誼辭。錦綬還鄉迎駟馬,繡衣行部去襜帷。
談經秘閣重裀坐,扈蹕甘泉載橐隨。玉節引班朝謁早,金蓮擁騎夜歸遲。
尚書曳履登鸞閣,給事含香近鳳池。冰檗操持心似鐵,廟廊贊畫鬢成絲。
久聞陸贄頻憂國,盡許匡衡喜說詩。百世斯文開絕學,四門胄子得名師。
弦歌濟濟承周禮,冠佩蹌蹌舉漢儀。掌故傳經編竹簡,諸生脫穎擅囊錐。
鄙人自致慚無術,男子平生謾負奇。久望車塵空感激,欲趨門屏愧驅馳。
王陽豈待彈冠慶,孺子還應下榻思。輒效詩人陳賦頌,敢從閽吏候旌麾。
何蕃獨重陽司業,嚴武深憐杜拾遺。懷寶山林當一出,平津正在禮賢時。▲
讀史
程夢星〔清代〕
公孫舉賢良,先棄後乃收。巍然置第一,晚封平津侯。
陸贄舉韓愈,亦以再舉售。其論《不貳過》,即以前文投。
一君與一相,取捨豈自由。得失故有命,際會良悠悠。
某伏蒙丈人僉判出示嘗與侍郎鄭公淺沙泉唱酬詩軸率爾次韻
李呂〔宋代〕
在昔紹聖初,群英萃朝紳。道鄉鼓諫舌,勁氣排天閽。
雷霆固難犯,鵷鷺皆喪神。獨一黃右轄,從容為奏陳。
主聖臣則直,攀檻古所聞。龍顏為稍霽,投荒貸斧斤。
公亦坐此去,剖符漫朱輪。斯人下世久,藹然播清芬。
袁盎當漢代,引卻慎夫人。用舍雖異致,萬世嫡庶分
在昔紹聖初,群英萃朝紳。道鄉鼓諫舌,勁氣排天閽。
雷霆固難犯,鵷鷺皆喪神。獨一黃右轄,從容為奏陳。
主聖臣則直,攀檻古所聞。龍顏為稍霽,投荒貸斧斤。
公亦坐此去,剖符漫朱輪。斯人下世久,藹然播清芬。
袁盎當漢代,引卻慎夫人。用舍雖異致,萬世嫡庶分。
向使李績輩,將順恨無門。但謂此家事,一言陷其君。
陸贄得罪唐,不測幾隕身。陽城以死爭,久之理頗伸。
不如漢汲黯,同朝有公孫。約議尋即背,巧辭間其臣。
於惟我聖宋,涵養士氣振。世代有忠鯁,漢唐何足雲。
且如唐子方,指摘椒房親。繼論燈籠錦,將貶嶺外春。
君謨立殿坳,開救蒙寬恩。宛陵風雅手,長篇紀詠存。
嗟嗟此鄒黃,袁陽略同群。近則唐與蔡,輩出有弟昆。
赤心要無負,肯受富貴吞。鄙哉賤丈夫,肉食苟朝昏。
傾危不遑恤,是非誰與論。前史豈不載,開卷徒沾巾。
伏讀珠玉書,飄飄若凌雲。遐追古作者,寧讓聖俞文。
顧我亦何人,濡毫來效顰。二賢跡益顯,餘波激後塵。▲
李運使贊
釋德洪〔宋代〕
風度凝遠,和氣如春。綠髮授道,精敏絕倫。名冠縉紳,挺然忠義。
知國知兵,如唐陸贄。頃者天府,奉使江南。晝錦之榮,父老聚觀。
頓節西州,盜發江浙。提師百萬,盪其窟穴。凱旋而還,口不言功。
但欲使民,生於死中。重臨南楚,化行郡邑。如春在花,不見痕跡。
風度凝遠,和氣如春。綠髮授道,精敏絕倫。名冠縉紳,挺然忠義。
知國知兵,如唐陸贄。頃者天府,奉使江南。晝錦之榮,父老聚觀。
頓節西州,盜發江浙。提師百萬,盪其窟穴。凱旋而還,口不言功。
但欲使民,生於死中。重臨南楚,化行郡邑。如春在花,不見痕跡。
恢躁坦夷,易親難忘。視其胸次,山包海藏。宜宿玉堂,宜在黃閣。
跬步可待,昂霄聳壑。長沙之民,自懷其私。龕此畫像,飲食必祠。▲
送洪內翰知太平府
沈繼祖〔明代〕
文章有正派,此派公獨傳。
中絕僅如線,鸞膠真續弦。
自有乘法累,吾道幾棄捐。
相挻入茫昧,一律爭談玄。
誰洗新學腸,少愈自聖顛。
斯文日琢喪,未喪關諸天。
上帝實惠顧,為時生此賢。
高文破崖岸,天地登大全。
論事似陸贄,實錄如史遷。
緒餘寄吟詠,
文章有正派,此派公獨傳。
中絕僅如線,鸞膠真續弦。
自有乘法累,吾道幾棄捐。
相挻入茫昧,一律爭談玄。
誰洗新學腸,少愈自聖顛。
斯文日琢喪,未喪關諸天。
上帝實惠顧,為時生此賢。
高文破崖岸,天地登大全。
論事似
陸贄,實錄如史遷。
緒餘寄吟詠,直追風雅篇。
根本於丘軻,道德其淵源。
如奏清廟瑟,三嘆遺音存。
如聞陽春曲,和者奚寡焉。
公昔在西掖,絲綸代王言。
胥吏俱腕脫,思涌驚飛泉。
玉堂久揮翰,夜席屢為前。
禁中得頗牧,可但詞采專。
草書招贊普,傳檄定幽燕。
欲清塞北塵,自許素志堅。
經綸天下手,經綸天下手,
繪像期凌煙。異論忽矛盾,
去國可翩然。申伯宣輔相,
有時於蕃宣。帆錦落天東,
寒色與江連。雪意聚忽散,
雁字整復偏。行行採石江,
斗酒酹謫仙。古來文士貴,
寵數極異恩。金井沃醉面,
落筆動至尊。願言投譖者,
以雪千載冤。偉哉扶靴氣,
寧復事拘變質攣。異世儻周調,
一系五湖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