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2 / 3頁

新唐書·志·卷四十九

家類六十九家,九十二部,七百九十一卷。陸善經以下不著錄三十九家, 三百七十一卷。 《鬻子》一卷鬻熊。 《老子道德經》二卷李耳。 又三卷 河上公注《老子道德經》二卷 王弼注《新記玄言道德》二卷 又《老子指例略》二卷 蜀才注《老子》二卷 鍾會《... 閱讀全文

明史·列傳·卷六十九

二月,詔撰三清樂章。溥等言:“天至尊無對。漢祀五帝,儒者猶非之,況三清乃道家妄說耳。一天之上,安得有三大帝?且以周柱下史李耳當其一,以人鬼列天神,矯誣甚矣。郊祀樂章皆太祖所親制,今使制為時俗詞曲以享神明,褻瀆尤甚。臣等誦讀儒書,邪說俚曲素所... 閱讀全文

抱朴子·內篇·登涉

亦無所畏也。或用大禁,吞三百六十氣,左取右以叱虎,虎亦不敢起。以此法入山,亦不畏虎。或用七星虎步,及玉神符、八威五勝符、李耳太平符、中黃華蓋印文、及石流黃散,燒牛羊角,或立西嶽公禁山符,皆有驗也。闕此四符也。”此符是老君入山符,下說如文。又... 閱讀全文

隨園詩話·卷二

守其說,動雲“詩可以觀人品”。余戲誦一聯云:“‘哀箏兩行雁,約指一勾銀。’當是何人之作?”太史意薄之曰:“不過冬郎、溫、李耳!”余笑曰:“此宋四朝元老文潞公詩也。”太史大駭。余再誦李文正公防《贈妓》詩曰:“便牽魂夢從今日,再睹嬋娟是幾時?”... 閱讀全文

太平御覽·文部·卷十八

,蓋憚相國,畏其勢耳。然其書以道德為準的,以無為為紀綱,以忠義為品式,以公方為檢格,與孟軻、孫卿相表里也。《列仙傳》曰:李耳字伯陽,陳人也。生於殷時,為周柱下史。好養精氣,貴無名,接而不施。轉為守藏吏,積年,乃知其真人也。仲尼師之。去入大秦... 閱讀全文

太平御覽·獸部·卷三

t;桿中多虎,臣每即禽,虎亦即臣。大王勿往也。"《方言》曰:虎,陳、魏、宋、楚之間或謂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間謂之李耳,(虎食物,值耳即止,以觸其諱故。)或謂之於〈虎兔〉。(於音烏,〈虎兔〉音竇。匠箔南山夷呼虎為〈虎兔〉。自關東西或謂... 閱讀全文

齊東野語·卷一

多也。"然則寒火亦有之矣,特以耳目所未及,故以為無耳。○段乾木《唐書·宗室世系表敘》云:"李耳,字伯陽,一字聃。其後有李宗者,魏封於段,為乾木大夫。"按《史記》,聃之子宗,為魏將,封於段乾。《抱朴子》... 閱讀全文

焦氏易林·卷一

比之漸南國少子,方略美好。求我長女,薄賤不與。反得醜惡,後乃大悔。比之歸妹一身兩頭,莫適其軀。亂不可治,孰為湯漢。比之豐李耳匯鵲,更相恐怯,偃而以腹,不能距格。比之旅松柏棟樑,相輔為強。八哲五教,王室康寧。比之巽雀行求食,暮歸孚乳。反其屋室... 閱讀全文

焦氏易林·卷二

之履目傾心惑,夏姬在側。申公顛倒,巫臣亂國。隨之泰博鳩彈鵲,逐兔山北,丸盡日暮,失獲無得。隨之否鹿求其子,虎廬之里。唐伯李耳,貪不我許。隨之同人敗魚鮑室,臭不可息。上山履塗,歸傷我足。隨之大有花燈百枝,消暗衰微。精光訖盡,奄有灰靡。隨之謙顏... 閱讀全文

龍文鞭影·卷四·十一尤

琴高赤鯉,李耳青牛。 明皇羯鼓,煬帝龍舟。羲叔正夏,宋玉悲秋。 才壓元白,氣吞曹劉。信擒夢澤,翻徙交州。 曹參輔漢,周勃安劉。太初日月,季野春秋。 公超成市,長孺為樓。楚邱始壯,田豫乞休。 向長損益,韓愈鬥牛。璡除釀部,玄拜隱侯。 公孫東閣...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