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2 / 5頁

棲霞道中示蘊山

清代

從我負書非曰歸,詩情先逐曉雲飛。重陽細雨遲黃菊,六代精藍冷翠微。

遠眺合教青眼共,深談喜未素心違。洞天且莫題名姓,苔蘚濛濛恐濕衣。

鈐山堂

清代

堂倚袁江麓勢偏,青峰俯愧碧潺湲。大雞韓孟聯吟好,小吏廬江樂府傳。

莫認故巢思孔翠,試憑後學灑山川。世間豈少藏脩者,岑寂書窗二十年。

趙北口 其一

清代

瀛鄚之間半煙水,村閭如畫接漁船。記從鸂滱溪頭望,詩思濛濛三十年。

趙北口 其二

清代

蟹籪灣灣罫布棋,霜空老柳照橫漪。枯萍折葦蕭寥意,轉勝濃雲蘸翠時。

蘊山以近詩寄惠州舟中點定漫書紙尾

清代

此事辟如作畫然,得意乃在筆墨先。龍晴一點卻飛去,金針欲渡何由緣。

道子之筆項容墨,尚聞洪谷譏其專。象外雖雲得摩詰,設色何必非龍眠。

吾觀營邱華原輩,胸中本有全山川。層巒疊嶂架樓閣,野橋細路分水泉。

天然遠近與向背,依約脈絡相蟬聯。然後淡濃視意到,變化開闔非言

閱江樓歌

清代

崑崙一脈來夜郎,東流直下萬里長。包絡滇黔匯交桂,中乃混一漓與湘。

潯梧百折到南海,全入牂牁歸大洋。端州城外石磯石,屹此四瞰為遮防。

三面皆山一面水,水又襟帶山之旁。初看七岩排北牖,金天邐迤騰光芒。

諸峰漸西勢漸闊,遠如兩扇棖闑張。一絲裊裊下天際,紆徐浩淼趨中

銅馬篇示馮生

清代

我來嶺西訪銅柱,懷古一賦《銅馬篇》。摩挲銅鼓況已屢,有若手量銅馬然。

憶昔伏波下交趾,駱越鼓正鳴闐闐。聞聲豈獨思將帥,攬轡萬里秋風前。

平生閱馬千萬匹,老眼默識形神全。想像驊騮立突兀,斑駁霞雪生雲煙。

空際嘶聞或風雨,意中蹄闊無山川。遂空萬古凡馬相,一借三尺

雷州道中讀道園學古錄憶甲申冬曾讀於此用錄中韻作詩寄蘀石蘊山未窺其旨也爰為改作

清代

公撰南州仿中州,何啻寶書述左丘。惜哉僅傳石問答,空此妙語臨芳洲。

南渡而後文漸敝,銷金鍋內米淅矛。程學盛南蘇學北,各主一二難兼收。

是時江表余前修,那無奇字揚付侯。百年文獻天半壁,孰與索隱還闡幽。

大都文儒富館閣,亦有殷士將羊牛。內府圖書誰復識,宰相世系或可

秋晚重遊雷州西湖兼懷確齋

清代

湖上稻已長,倒淥於湖中。飛舞百頃浪,抱郭成彎弓。

誰雲潦水減,更覺亭閣空。緬思昔來賢,大半嗟途窮。

最著蘇與寇,乃及梁溪翁。一笑坡翁言,杭潁誰雌雄。

我昨初秋來,行繞菡萏風。野寺訪遺碣,斜景余臥鍾。

尚此攜舊侶,詞賦懷嚴終。堅坐遞傳諷,僵立愁仆童

洋畫歌

清代

陰晴遠近同一川,樺皮屋子無市廛。七道三島想接連,人牛羊兕丈尺前。

人或坐立羊牛牽,青黃宛轉高低田。蹋歌鐻耳爭鮮妍,罽毛染衣光映淵。

白脈始知尋瀑泉,漸引漸深微綠穿。一線淡入迢迢天,騰湧四起雲綿綿。

大洋萬里規影圓,此皆筆蹤細盤鏇。有若發鬘絲絲纏,面勢每在膚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