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大篆 籀文 小篆 八分 隸書 章草 行書 飛白 草書 汲冢書李斯 蕭何 蔡邕 崔瑗 張芝 張昶 劉德升 師宜官 梁鵠 左伯 胡昭 鍾繇 鍾會 韋誕古文按古文者,黃帝史蒼頡所造也。頡首有四目,通於神明。仰觀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 閱讀全文
,得罪始皇,囚於雲陽獄。增減大篆篆體,去其繁複。始皇善之,出為御史。名書曰隸書。扶風曹喜,後漢人,不知其官。善篆隸,小異李斯,見師一時。陳留蔡邕,後漢人,左中郎將。善篆,采喜之法。真定直父碑文,猶傳於世,篆者師焉。杜陵陳遵,後漢人,不知官。... 閱讀全文
。侍中何勖已有所送,而王征索不已。何甚不平。嘗出行,於道中見狗枷犢鼻。乃命左右取之還。以箱擎送之。箋曰:承復須古物,今奉李斯狗枷,相如犢鼻。(出《因話錄》)謝靈運宋會稽太守孟顗事佛精懇,謝靈運輕之。謂顗曰:得道應須慧業,丈人生天當在靈運... 閱讀全文
李斯 夏侯嬰 張恩 高流之 高顯洛 謝靈運 王果 豐都冢 樊欽賁 姜師度 鄔載 鄭欽悅李斯周末,有發冢得方玉石,上刻文八十字,當時莫識,遂藏書府。至秦時,李斯識八字,云:上天作命,皇辟迭王。至漢時,叔孫通識二字。(出《述異記》)夏侯嬰 ... 閱讀全文
喧鬧,近似隔壁。井匠懼,不敢擾。街司申金吾韋處仁將軍。韋以事涉怪異,不復奏,遂令塞之,據《周秦故事》,謁者閣上得驪山本,李斯領徒七十二萬人作陵,鑿之以章程。三十七歲,因地中井泉。奏曰,已深已極。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天狀。抑知厚... 閱讀全文
”乃絕走而去之。去而復至。稍稍相勸,頃盡醉。其足皆絆。或圖而贊之曰:“爾形唯猿,爾面唯人。言不忝面,智不逾身。淮陰佐漢,李斯相秦。曷若箕山,高臥養真。”(出《國史補》)能言安南武平縣封溪中,有猩猩焉。如美人,解人語,知往事。以嗜酒故,以... 閱讀全文
斬訖聞奏臣雖至愚心知前日奸邪之人重以變亂之說惑陛下者是致陛下德音終始反覆之如是也。臣觀秦始皇雄才大略英睿之主也。一用趙高李斯遂以為上古不足學三代不足法盡取上古之書而焚之當時天下之士有復於上者皆以為妖言使御史按問其罪群聚而坑之四百六十餘人是時... 閱讀全文
,深以支離為病,而於其德性躬行,未嘗不諄切而屢言之也。若夫末流之弊,則泰山未頹,冉求聚斂,子夏之後卒為莊周,荀卿明王道,李斯具五刑,彼豈教者之過?而君子之立教也,固能使其後之必無弊歟?惟夫世之獵取糟粕,記誦成言,文之以為博也,則藉口於朱子;... 閱讀全文
安國注曰:土無塊曰壤。《周禮·地官上·司徒職》曰:大司徒辨十二壤之物而其種,教稼穡樹藝。《史記》曰:李斯上書曰:"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隱《晉書》曰:解結問別駕治中曰... 閱讀全文
埋大銅鼎于山頂,深八尺,上有盤石鎮之。(顓頊水德,故號玄帝。)又曰:秦始皇三十七年游會稽還,於此山北埋白壁一雙,深七尺,李斯刻篆壁文曰:"始皇盛德,平章山河,巡狩蒼川,勒石素壁。"又曰:王莽地皇三年七月,遣使者章邕陳獻銅...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