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10 / 44頁

隋書·列傳·卷四十

以吏乾知名。歲余,奉敕與著作郎王劭同修國史。俄直門下省, 以待顧問。又與諸術者修天文律歷,兼於內史省考定群言,內史令博陵李德林甚禮 之。炫雖遍直三省,竟不得官,為縣司責其賦役。炫自陳於內史,內史送詣吏部, 吏部尚書韋世康問其所能。炫自為狀曰... 閱讀全文

隋書·列傳·卷四十一

中,俱為大國之寶。言刈其楚,片善無遺,潤木圓 流,不能十數,才之難也,不其然乎!時之文人,見稱當世,則范陽盧思道、安平 李德林、河東薛道衡、趙郡李元操、巨鹿魏澹、會稽虞世基、河東柳抃、高陽許善 心等,或鷹揚河朔,或獨步漢南,俱騁龍光,並驅雲... 閱讀全文

隋書·列傳·卷四十六

居拔城。 官有十六品:長曰左平,次大率,次恩率,次德率,次桿率,次奈率,次將德,服 紫帶;次施德,皁帶;次固德,赤帶;次李德,青帶;次對德以下,皆黃帶;次文 督,次武督,次佐軍,次振武,次克虞,皆用白帶。其冠制並同,唯奈率以上飾以 銀花。長... 閱讀全文

南史·列傳·卷六十五

叔文與畢寶、荊州刺史陳慧紀及文武將吏赴漢口,秦王並厚待 之。及至京,隋文帝坐於廣陽門觀,叔文從後主至朝堂。文帝 使內史令李德林宣旨,責其君臣不能相弼,以致喪亡。後主與 其群臣並愧懼拜伏,莫能仰視,叔文獨欣然有自得志。後上表 陳在巴州先送款,... 閱讀全文

北史·本記·卷八

從北道至。引文武一品已 上入硃華門。賜酒食及紙筆,問以御周之方略。群臣各異議,帝莫知所從。又引高 元海、宋士素、盧思道、李德林等欲議禪位皇太子。先是,望氣者言,當有革易, 於是依天統故事,授位幼主。 幼主名恆,帝之長子也。母曰穆皇后。武平元... 閱讀全文

北史·本記·卷十一

。京師慶雲見。改周官,依 漢、魏之舊。制:以相國司馬高譫為尚書左僕射兼納言,相國司錄虞慶則為內史監 兼史部尚書,相國內郎李德林為內史令,上開府韋世康為禮部尚書,上開府元暉為 都官尚書,開府、戶部尚書元岩為兵部尚書,上儀同、司宗長孫毗為工部尚... 閱讀全文

北史·本記·卷十二

,集於涿郡。壬午,賊帥杜彥永、王 潤等陷平原郡,大掠而去。辛卯,置折衝、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將官,以領驍果。 乙未,平原李德逸聚眾數萬,稱阿舅賊,劫掠山東。靈武白榆妄稱奴賊,劫掠牧馬; 北連突厥,隴右多被其患。遣將軍范貴討之,連年不能克。戊... 閱讀全文

北史·列傳·卷十二

。仕魏為司空參軍。 齊天保初,為尚藥典御。歷高陽太守、太子家令。武平中,為散騎常侍、假儀同三 司。從幸晉陽,嘗謂中書侍郎李德林曰:“比日看高相王以下文武官人相表,俱盡 其事,口不忍言。唯弟一人更應富貴,當在他國,不在本朝,吾不及見也。”其精... 閱讀全文

北史·列傳·卷二十一

。尋為司州別駕。後復兼散騎常侍,騁周使副。 還,除給事黃門侍郎,待詔文林館,假儀同三司。以美於詞令,敕與中書侍郎李若、 李德林別掌宣傳詔敕。周武帝平齊,授儀同三司、小典祀下大夫。宣帝即位,轉吏 部下大夫。隋文帝為丞相,孝貞從韋孝寬討尉遲迥,... 閱讀全文

北史·列傳·卷二十二

恆領黃門侍郎。自處機要,近二十年,周慎溫 恭,甚為彥深所重。初,祖珽知朝政,出彥深為刺史。珽奏以士素為東郡守,中書 侍郎李德林白珽留之,由是還除黃門侍郎,共典機密。士約亦重善士,官尚書左丞。 江式,字法字,陳留濟陽人也。六世祖瓊,字孟琚,晉...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