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靖安宅里,天天面對著窗前碧柳;望驛台前,春意闌珊,落紅滿地。
兩處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盡;此時,家裡人思念著出門在外的親人,出門在外的人一樣也思念著家中的親人。
注釋
望驛台:在今四川廣元。驛:舊時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
賞析
這是元稹在三月的最後一天,為思念妻子韋叢而作。結句“不曾春盡不歸來”,乃詩人懸揣之辭。料想妻子以春盡為期,待他重聚,而現在竟無法實現,悵惘之情,宛然在目。
首句“靖安宅里當窗柳”,元稹住宅在長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韋叢當時就住在那裡,詩人寫元稹的住宅,詩句就自然聯繫到元稹的
創作背景
此詩創作於公元809年(元和四年)三月,元稹以監察御史身份出使東川按獄,往來鞍馬間,寫下《使東川》一組絕句。這是元稹在元和四年三月的最後一天,為思念妻子韋叢而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3074篇詩文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