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水晚來收。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躺在水邊閣樓的竹蓆上,清冷冷好似涼秋,片片的浮雲順水悠悠,黃昏的暮色使它們漸漸斂收。紅艷艷蓮花互相倚靠,簡直像姑娘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鳥安閒靜默,定然是獨個兒在發愁。
與其像殷浩朝天空書寫“咄咄怪事”發泄怨氣,倒不如像司空圖尋覓美好的山林安閒自在地去隱居,一座山丘,一條谷壑,也是風流瀟灑多逸趣。我不知而今衰損了多少精力,只覺得近來上樓懶登梯。

注釋
⑴鷓鴣天:詞牌名。鵝湖:《鉛山縣誌》記載:“鵝湖山在縣東,周回四十餘里...《鄱陽記》云:‘山上有湖多生荷,故名荷湖。’東晉人龔氏居山蓄鵝,其雙鵝育子數百,羽絨成乃去,更名鵝湖。” 鵝湖原名荷湖,因山中有湖,多生荷。晉人龔氏居山,養鵝湖中,於是更名鵝湖。
⑵簟(diàn):竹蓆;溪堂:臨溪的堂舍。
⑶收:斂收。
⑷渾如:非常像,酷似。
⑸無言:不鳴。
⑹咄咄:用殷浩事。《世說新語·黜免》篇:“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恆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表示失意的感嘆。
⑺休休:用司空圖事。《新唐書·卓行傳》:“司空圖字表聖。……本居中條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隱不出。作亭觀素室,……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見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瞶,三宜休,又,少也墮,長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濟時用,則又宜休。’因自目為耐辱居士,其言詭激不常,以免當時禍災雲。”又,《舊唐書·司空圖傳》引圖所作《耐辱居士歌》曰:“咄咄!休休休!莫莫莫!伎倆雖多性情惡,賴是長教閒處著。休休休,莫莫莫,一局棋,一爐藥,天意時情可料度。”
⑻一丘句:《世說新語·品藻》篇:“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又《巧藝》篇:“顧長康畫謝幼輿在岩石里。人問其所以,顧曰:‘謝雲一丘一壑,自謂過之,此子宜置丘壑中。’”風流:優美,有風韻。
⑼不知二句:唐劉禹錫《秋日書懷寄白賓客》:“興情逢酒在,筋力上樓知。”俞文豹《吹劍錄》:“古今詩人,間見層出,極有佳句,無人收拾,盡成遺珠。……陳秋塘詩:‘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筋力:精力。但:只。

賞析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是作者病後所作,上闋寫鵝湖自然風光,如老人歷盡滄桑後的恬靜平淡,繪景狀物,渲染氣氛,突出悉字,花鳥也知有情。下闋開頭剖訴心曲,感情陡轉,通過兩具典故委婉抒發對統治集團迫害愛國志士的疇及自己對仕途已經失望的無可奈何的心態。但隨後詞人又在大自然中找到解脫。最後兩句,傾吐出老弱多病的切膚之憾。有沉哀茹痛之語,無劍拔弩之勢。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不知”二字,以“衰”、“懶”二字寫出詞人隱居鵝湖,病後衰弱,不知不覺筋力疲乏之感,“但覺”復轉進一步,強調出上樓登高眺望,新近越來越見慵懶無聊,流露出“烈士暮年”無用武,“壯心不已”竟蹉跎 的悲憤和悽愴,較之其激昂慷慨之作。意象清麗,色彩鮮明,涵義雋永,精妙至極。下片用殷浩無故遭貶,司空圖無奈退隱的兩個典故,貌似曠達而實含怨忿,感慨頗深。此詞則表現得深婉、沉鬱,別具一格。

詞的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但景中有情,只不過是非常含蓄而已,須細察始能體會。“枕簟”句寫氣候變化:枕簟初涼,溪堂乍冷,雖然還未入秋,但是已能感到秋意。這種清冷的感覺,既是自然環境的反映,也是詞人心緒的外射。“斷雲”句寫江上風光:飄浮在水面上的片斷煙雲在落日的餘暉中漸漸消散,眼前出現了水遠天長,蒼茫無際的畫面。這景象給詞人帶來一種廣闊的美感,也引起了他的惆悵。“紅蓮”、“白鳥”二句轉寫近前景物:池塘里盛開的紅蓮互相偎倚,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鷺靜靜地兀立著,它一定正在發愁罷!“醉”字由蓮臉之紅引出,“愁”字由鳥頭之白生髮,這兩詞用的真是恰到好處。紅蓮白鳥互相映襯,境界雖美,但“醉”、“愁”二字表露出詞人內心的苦悶。以上的景物描寫,不但隱含著詞人憂傷抑鬱的意緒,而且為下闋抒情製造了一種清冷、空虛又而沉悶的氛圍。

下闋頭三句雖承上述氛圍和意緒,但在情感的表現上卻有顯著變化:變含蓄為明朗,於抑鬱為曠達。這三句連用了三個典故,前一句用殷浩無故遭貶的典故,表示不以殷浩為然;後二句用司空圖無奈退隱和班嗣的典故作自慰語,表示隱居也自有其樂。看起來詞人好象真的樂意當隱士了,但實際上這是悲憤卻故作曠達之辭,比直抒悲憤更感強烈。三個典故用在一起,不但氣勢連貫,而且意思曲折。末尾二句在情感表現上又有顯著變化;變坦率為委婉,曠達為悲涼。“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化用劉禹錫《秋日書懷寄白賓客》“筋力上樓知”句意。“不知”二字,以“衰”、“懶”二字寫出詞人隱奶鵝湖,病後衰弱,不知不覺筋力疲乏之感,“但覺”復轉進一步,強調出上樓登高眺望,新近越來越見慵懶無聊,流露出“烈士暮年”無用武,“壯心不已”竟蹉跎 的悲憤和悽愴。較之其激昂慷慨之作,意象清麗,色彩鮮明,涵義雋永,精妙至極。看似寫病後衰弱的尋常感覺,實則含有“英雄江左老”(辛詞《滿江紅》)的悲憤。

作者一生志在恢復中原,雖遭讒毀擯斥但堅持如故,因此表現在這裡的便不是一般驚衰嘆老的感傷,而是深恐功業難成的憂慮。劉辰翁說他“英雄感愴,有在常情之外”(《辛稼軒詞序》),乃是深知作者人格與詞意之言。

依上所述,此詞蘊含的情感是異常深沉的,但詞人使用的語言卻又極為平淡。上闋描述氣候的清冷、雲水的舒捲和花鳥的靜默,都無奇險之處,而寂寞沉悶的氣氛已足以使人愁苦,下闋出語十分曠達,但政治上失意的情緒愈令人感覺淒涼結尾二語尤其淡朴淺近,猶如野叟閒談,略不經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感慨就表現得極其厚重。這種以淡語寫深情的藝術,使這首詞表現得深婉、沉鬱,別具一格。

題解

本詞是作者病後所作,借景抒情,調子很低沉,上片繪景狀物,渲染氣氛,突出悉字,花鳥也知有情。下片剖訴心曲,通過兩具典故委婉抒發對統治集團迫害愛國志士的疇及自己對仕途已經失望的無可奈何的心態。有沉哀茹痛之語,無劍拔弩之勢。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不知”二字,以“衰”、“懶”二字寫出詞人隱奶鵝湖,病後衰弱,不知不覺筋力疲乏之感,“但覺”復轉進一步,強調出上樓登高眺望,新近越來越見慵懶無聊,流露出“烈士暮年”無用武,“壯心不已”竟蹉跎 的悲憤和悽愴,較之其激昂慷慨之作。意象清麗,色彩鮮明,涵義雋永,精妙至極。下片用殷浩無故遭貶,司空圖無奈退隱的兩個典故,貌似曠達而實含怨忿,感慨頗深。陳廷焯評此詞云:“信筆寫去,格調自蒼勁,意味自沉厚,不必劍拔弩張,洞穿已過七紮,斯為絕技”(《白雨齋詞話》)。此詞則表現得深婉、沉鬱,別具一格。

創作背景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是作者罷官閒居上饒期間(45歲—53歲)的作品。辛棄疾謫居鵝湖時受盡權奸排斥,病癒後他登樓觀賞江村的夜景,忽然驚嘆時光的流逝,深深感到自己的筋力衰退,再一回想過去,更是百感交集,因而寫了這首詞抒發心中的悲憤。
辛棄疾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1399篇詩文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