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後人論。
出自清代譚嗣同的《獄中題壁》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版本一)
(望門投趾憐張儉,直諫陳書愧杜根。
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後人論。版本二)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希望出亡的康有為、梁啓超在逃亡中投宿時能像張儉一樣受到人們的保護。希望戰友們能如杜根一樣忍死待機完成變法維新的大業。
我自仰天大笑,慷慨赴死,因為去者和留者肝膽相照、光明磊落,有如崑崙山一樣的雄偉氣魄。
注釋
望門投止:望門投宿。張儉:東漢末
創作背景
公元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是農曆的戊戌年,是年六月,光緒皇帝實行變法,八月,譚嗣同奉詔進京,參預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並開始大肆捕殺維新黨人。9月21日,他與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楊銳、林旭等五人同時被捕。這首詩即是他在獄中所作。
賞析
這首詩的前兩句運用張儉和杜根的典故,揭露頑固派的狠毒,表達了對維新派人士的思念和期待。後兩句抒發作者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雄心壯志。全詩表達了對避禍出亡的變法領袖的褒揚祝福,對阻撓變法的頑固勢力的憎惡蔑視,同時也抒發了詩人願為自己的理想而獻身的壯烈情懷。
“望門投止思張儉”這
簡析
《獄中題壁》是一首七言絕句。詩中前兩句運用張儉和杜根的典故,揭露頑固派的狠毒,表達了對維新派人士的思念和期待;後兩句直接抒發詩人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雄心壯志。全詩表達了對避禍出亡的變法領袖的褒揚祝福,對阻撓變法的頑固勢力的憎惡蔑視,同時也抒發了詩人願為自己的理想而獻身的壯烈情懷,其格調悲壯激越,
譚嗣同
譚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省長沙府瀏陽縣(今湖南省瀏陽市)人,生於順天府(今北京市),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譚嗣同早年曾在家鄉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33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9篇詩文 ► 20條名句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