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出自先秦莊周的《庖丁解牛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古文島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庖丁給梁惠王宰牛。手接觸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腳踩的地方,膝蓋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發出霍霍的聲音,沒有哪一種聲音不合乎音律。合乎《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解牛的)技術怎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閱讀全文 ∨

文言知識

一、通假字 
砉然向然(向,通響)
技蓋至此乎(蓋,通盍)
技經肯綮之未嘗(技,通枝)

二、一詞多義
族 
(1)族庖月更刀(眾,一般的)
(2)每至於族(叢聚、集結之處)

為 
(1)庖丁為

閱讀全文 ∨

道理

牛無疑是很複雜的,庖丁解牛,為什麼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輕鬆簡單,原因是什麼?是因為掌握了它的肌理。牛與牛當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麼牛,它們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個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處下刀。生活也一樣,如果能透解了、領悟了生活的道

閱讀全文 ∨

賞析

作者原意是用它來說明養生之道的,藉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順應自然規律的道理。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寫庖丁解牛的熟練動作和美妙音響;第二段緊接著寫文惠君的誇讚,從側面烘托庖丁技藝的精湛;第三段是庖丁對文惠君的解答,庖丁主要講述了自己達於「道」境的三個階段;第四段寫文惠君聽後領悟了養生的道理。此文

閱讀全文 ∨

創作背景

莊子生活在戰國中期,這是非常激烈的社會轉型時期,新制度的建立以銳不可擋之勢蕩滌著千百年來束縛人們的傳統,昔日王侯將相可以一夜淪為人臣牧圉,因此,這個時代使統治階級也實實在在地體味到了人世的艱難和人生的痛苦。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莊子超越了其他先秦諸子為專制政治服務的狹小天地,以他獨特的視角去審視生
閱讀全文 ∨

簡析

《庖丁解牛》是一則寓言故事。文章原意是用來說明養生之道的,藉此揭示做人做事都要順應自然規律的道理。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寫庖丁解牛的熟練動作和美妙音響;第二段緊接著寫文惠君的誇讚,從側面烘托庖丁技藝的精湛;第三段是庖丁對文惠君的解答,他主要講述了自己達於「道」境的三個階段;第四段寫文惠君聽後領悟了
閱讀全文 ∨
莊周

莊周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約公元前286年),姓莊,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戰國中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莊學的創立者,與老子並稱「老莊」。最早提出的「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陰陽」,其「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像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其作品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莊子嘗隱居南華山,卒葬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被詔封為南華真人,其書《莊子》被奉為《南華真經》。► 28篇詩文 ► 467條名句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