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酷憐嬌易散,燕子學偎紅。

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臨江仙·絲雨如塵雲著水

絲雨如塵雲著水,嫣香碎拾吳宮。百花冷暖避東風。酷憐嬌易散,燕子學偎紅。
人說病宜隨月減,懨懨卻與春同。可能留蝶抱花叢。不成雙夢影,翻笑杏梁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絲絲細雨如同微塵,雲彩染著水汽,吳王宮殿里,美人在溪流中採集香草。百花在微寒的東風中搖曳,仿佛在將寒氣閃避。花朵凋謝最是令人憐惜,燕子也學人偎紅倚翠,輕輕依偎著花朵。
人們都說疾病會像滿月減損成殘月一般,慢慢減弱,無奈這倦怠的感覺,正如春天濃郁的慵懶氣息。可否將蝴蝶留在花叢里呢?這成雙飛舞的蝴蝶仿佛在嘲笑樑上燕巢空蕩,笑燕子沒有像它們一樣雙宿雙棲。

注釋
①臨江仙: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為雙調小令。格律俱為平韻格,字數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種。本詞為六十字。
②“絲雨”二句:意謂細雨濛濛,雲中夾帶著水氣,吳宮裡殘花散落了滿地。嫣香:嬌艷芳香的花。
③“酷憐”二句:此言最讓人憐惜的是那嬌美的宮花極易敗落,故而連小燕子也學著人的樣子憐惜起花來,它緊緊依偎在花下。偎紅:緊貼著紅花。
④懨懨(yān):精神委靡不振貌。
⑤“不成”二句:意謂燕子成雙成對地飛去了,反而笑那屋宇樑上空空。杏梁:用文杏木製成的屋樑。宋晏殊《採桑子》:“燕子雙雙,依舊銜泥入杏梁。”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大概寫於暮春時節,此時的納蘭不僅因逝去的春光而心生感慨,身體也正抱恙而忍受著折磨,愁病交加,以致於他竟生出了興亡之嘆,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賞析

此詞抒寫暮春時節,愁病交加,萬般無奈的情景。詞中用“吳宮”、“杏梁”等語皆作泛指,其中深含了興亡之悲,似有深藏的隱憂,空靈含蘊而有味可咀。

空中的愁雲仿佛氤氳著水汽,濛濛細雨飄灑過後.吳宮裡的殘花散落了一地。嬌美的宮花最經不得風雨,這滿地落英讓人憐惜不已,以致於連過路的飛燕也學著人的樣子緊緊依偎在了花下。

景物之愁加劇了納蘭的苦悶,“人說病宜隨月減”,但他卻自嘆道“懨懨卻與春同”,他的疾病並未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好轉,反而如這暮春一樣萎靡頹喪。拖著病體出得門來,只見蝴蝶飛舞流連,卻遲遲不肯離開花叢,但樑上的燕子早已成雙成對地飛走了。忍不住對著那空落落的屋樑苦笑一下。

詞中“吳宮”、“杏粱”等出於前人辭賦的詞語中隱隱藏著莫大的憂慮,其時正是康熙盛世,對時代的興亡憂患顯然不會是納蘭詞作的主題,惜時傷春又加身世感傷才更貼合納蘭的風格。他甄選的不過都是些平淡如水的辭彙,然而這些詞語卻偏偏在他的指尖化成一段鏇律——為心弦所演奏,曲曲縈繞於耳,終久不絕。

納蘭確實是個風流的才子。但絕對不是個瀟灑的文人。他的詞,愁心漫溢,句句讀來令人心傷,這一首滿含興亡之感的《臨江鄉》便是佐證。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箇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284篇詩文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