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黃花才過了,一尊聊慰秋容老。
出自宋代趙可的《鳳棲梧·霜樹重重青嶂小》
翠色有無眉淡掃。身在西山,卻愛東山好。流水極天橫晚照,酒闌望斷西河道。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霜樹重重疊疊遠山顯得越來越小,流動的雲團高高的樓閣仿佛就在林梢之上,九月九日重陽節剛剛過去。一杯菊花酒聊以自慰衰老的容顏。
翠綠山色若有若無就像淡掃的眉黛。而今雖在西山卻喜愛歸隱東山。流水連天夕陽橫照於水裡,酒盡高樓眺望那通往家鄉的西河道風光。
注釋
青嶂:青山。沈約《鐘山詩應西陽王教》:“鬱律構丹巘,崚嶒起青嶂,勢隨九疑高,氣與三山壯。”
高棟飛云:王勃《滕王閣序》:“畫棟朝飛南浦雲。”
杪(miǎo):一般指樹枝的細梢。
九日:農曆九月九日,即重陽節。據《荊楚歲時記》載:人們於此日,“縫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飲菊花酒。”以消災避難。
黃花:菊花。《禮記》:“季秋之月,鞠有黃華。”鞠通“菊”。
秋容:韓琦《九日小閣》:“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張祜《集靈台》二首:“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翠色有無:王維《漢江臨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本句由此化用而來。
西山:疑即金中都燕京之西山。
東山:暗用謝安隱居東山典故。
晚照:杜甫《秋野》:“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酒闌:酒宴將盡。
西河:春秋衛地。今河南濬縣、滑縣一帶。《史記·孔子世家》:“其男子有死之志,婦女有保西河之志。又,丘遲《與陳伯之書》:“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
鑑賞
這首詞寫重陽節後,登高飲酒,面對深秋傍晚的景色,排遣思鄉懷人的愁懷。“九日黃花”,指陰曆九月九日重陽節,正是菊花盛開、飲酒賞菊的季節。重陽節歷來有登高的風俗,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七絕《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是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趙可這首詞中說“九日黃花才過了”,重陽節才過,卻又登高飲酒,作者說是“一尊聊慰秋容老”,似乎是為了撫慰秋光。但從詞的收尾句“酒闌望斷西河道”,卻透露了作者的真實心理,實際上是為了排遣思鄉懷人的苦悶。作者因重陽節而引起的思鄉懷人之情,似乎還縈繞心頭,只不過不願明白對人道出罷了。
這首詞的在藝術上最明顯的特點是寫景的技巧。整首詞描繪了一幅廣闊的深秋山水圖,層次井然。上片寫自己的所在的西山,有近景:“高棟飛雲,正在霜林杪”;有中景:“霜樹重重青嶂小”。下片寫由西山望東山,是遠景:“翠色有無眉淡掃,身在西山,卻愛東山好”,並且寫到西山之間的河流:“流水極天橫晚照”。通過多層次的描寫,展現了晚秋山水的全景。而這些景物畫面的轉換和銜接又很巧妙,是一位身在高處的人的觀察所見,使讀者想到好像一架攝影機從高處移動著鏡頭,從西山的全景移到山巔的高棟飛雲,又轉到遠處的東山,山下的流水、道路。“青嶂小”,正是從高處所見;“翠色有無”,則是遙望所及,都是從一個中心視點出發拍攝的鏡頭。詞中對整個畫面的設色,以素樸的淡色調為主,從平淡中又透出一種豐富;重重霜樹的黃葉與白霜,遠山似有若無、如蛾眉淡掃一般的淺淺的翠色,流水的青碧和晚照的紅色,相映相襯,顯示出“秋容”雖老,但卻富有特殊的美感。在這種背景之下,詞人抒寫出一種若隱若現的鄉思,使全詞形成了一種高曠中略帶沉鬱的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