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嬋娟,幾許霧屏雲幔。
出自宋代吳文英的《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雁邊風訊小,飛瓊望杳,碧雲先晚。露冷闌乾,定怯藕絲冰腕。淨洗浮空片玉,勝花影、春燈相亂。秦鏡滿。素娥未肯,分秋一半。
每圓處即良宵,甚此夕偏饒,對歌臨怨。萬里嬋娟,幾許霧屏雲幔。孤兔淒涼照水,曉風起、銀河西轉。摩淚眼。瑤台夢回人遠。
每圓處即良宵,甚此夕偏饒,對歌臨怨。萬里嬋娟,幾許霧屏雲幔。孤兔淒涼照水,曉風起、銀河西轉。摩淚眼。瑤台夢回人遠。
鑑賞
“雁邊”三句,月未升之景。“飛瓊”,月亮的別稱。此言從天邊隨風隱隱約約傳來遠去的雁聲,天上的瓊樓玉宇——月亮還不知在什麼地方,青天碧雲卻已漸漸轉入昏暗。“露冷”兩句,遙想愛人賞月情狀。言中秋的夜晚已有涼意和寒露,所以如果伊人伏在欄幹上等待月出,她潔白得似白玉般的藕臂,恐怕會被欄幹上沁出的露珠冰得冷顫顫的難受。“淨洗”兩句,述月出。此言圓月終於從東方升了上來,頓時天空中明亮如晝。浮雲似洗,如片片白玉般鑲於月邊。明亮的月光勝過了地上的燈光,兩相掩映在花叢之中,使人分不清哪是花影,哪是月影,哪是燈影。“秦鏡滿”三句,既結束上片稱讚月圓,又啟下片之離愁意。言到了中秋節,天上的月亮最圓滿,但人世間的八月十五隻是秋天的一半。詞人因秋已過半,人在瓜涇卻仍舊未能與愛人相聚,而倍感離別之苦,所以反而怨恨起圓月不肯為離人著想也作半圓狀,而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上片扣題“瓜涇度中秋夕賦”。
“每圓處”三句是說:每月月半我們都能見到這個圓圓的滿月,為什麼世人都說今天中秋晚上的月亮顯得更為圓滿呢?本來天上月兒圓,世間人團圓都是大喜事,而如今我卻是遠離伊人,羈旅瓜涇,寂寞對圓月,更增添了許多煩惱,所以我對月悲歌,臨風泄怨,渲泄著心中的離愁別恨。“萬里”兩句,詞人說:普照人世的圓月呀,不知您在天上將會被多少雲霧遮隔?由此想到自己羈旅他鄉,也不知會遭受到別人多少欺凌?“孤兔”四句。言自己獨賞明月不覺迷糊睡去。當曉風起時,才從夢中醒了過來,他擦拭著因夢而流淚的雙眼,抬頭望去,銀河已經西斜,孤零零的圓月卻仍舊清光瀉地照耀一切。詞人記起夢中曾與愛人相聚,但醒後才知是一場空歡喜,這種孤旅客中的淒涼景況,怎不叫人興一大哭啊!下片憶愛人、嘆離愁。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蘇姬離去之後,吳文英追蹤來吳,先寓盤門過重午(見《滿江紅·甲辰歲盤門外過重午》詞),繼寓瓜涇過中秋(見《尾犯·甲辰中秋》詞);後夢窗離吳赴越,留兒輩於瓜涇蕭寺(見《喜遷鶯·甲辰冬至寓越兒輩尚留瓜涇蕭寺》詞)以待姬也。此詞應與《尾犯·甲辰中秋》作於同一時候。猜您喜歡
類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