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子相顧而驚,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漸深,草木泉石漸幽。初猶騎行石齒間。旁皆大松,曲者如蓋,直者如幢,立者如人,臥者如虬。松下草間有泉,沮洳伏見;墮石井,鏘然而鳴。松間藤數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鳥,黑如鴝鵒,赤冠長喙,俯而啄,磔然有聲。
稍西,一峰高絕,有蹊介然,僅可步。系馬石觜,相扶攜而上,篁筱仰不見日,如四五里,乃聞雞聲。有僧布袍躡履來迎,與之語,愕而顧,如麋鹿不可接。頂有屋數十間,曲折依崖壁為欄楯,如蝸鼠繚繞乃得出,門牖相值。既坐,山風颯然而至,堂殿鈴鐸皆鳴。二三子相顧而驚,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於時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視星斗皆光大,如適在人上。窗間竹數十竿相磨戛,聲切切不已。竹間梅棕,森然如鬼魅離立突鬢之狀。二三子又相顧魄動而不得寐。遲明,皆去。
既還家數日,猶恍惚若有遇,因追憶之。後不復到,然往往想見其事也。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年間,晁補之的父親晁端友為新城縣令,與時任杭州通判的蘇軾時有詩歌唱和。晁補之隨父同在新城,在蘇軾門下親聞教誨兩年之久,《新城游北山記》就是這一期間寫的。猜您喜歡
類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