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初八的月亮,如同半面妝鏡,懸掛青空。她斜靠在雕花的欄桿上嬌媚不語,梅花的影子隨著月光暗暗移過紅橋。北風吹來,裙裾飄飄。
注釋
1、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小令,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
2、初八月:上弦月,即農曆每月的初七或初八前後的月亮。
2、青霄:藍天,天空。
3、畫闌:刻有畫圖的欄桿。
4、紅橋:當指有雕飾的橋,或僅僅是對橋的雅稱。一說為位於瘦西湖南端的紅橋,始建於明末崇禎年間,原為紅色欄桿的木橋,後在乾隆元年改建為拱形石橋,取名虹橋。
5、裙帶北風飄:語出李端《拜新月》: “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
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寫作時間不詳。據詞意可知,一日晚,作者和閨中佳人(妻子)在月下說話,作者看見佳人倩影,心生憐愛之情,於是寫下這首詞。賞析
古詩詞中往往有些短章,言少情多,含蓄不盡。詞人駕馭文字,舉重若輕,而形往神留,藝術造詣極深。納蘭的這首《望江南》即其一例。這首小詞清麗空靈。前兩句平淡起筆,以碧空懸半鏡喻初八上弦之月,隨意著墨之間勾勒出一派清冷素雅景致。後接以倚闌不語的嬌人情景,又轉而刻畫月移梅影極蘊情昧的景象。清初著名文人吳綺在《揚州鼓吹詞序》中是這樣描述它的:
朱欄數丈,遠通兩岸,彩虹臥波,丹蛟截水,不足以喻。而荷香柳色,曲檻雕盈,鱗次環繞,綿亘十餘里。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畫船,掩映出沒於其間,誠一郡之麗觀也。
戲曲作家李斗亦形容它如“麗人靚妝照明鏡中”。在橋上觀瘦西湖美不勝收,文人墨客皆好在此憑欄弔古,吟詩賦文。連通兩岸的紅欄木橋,荷花飄香楊柳映色,春夏之際空氣中浮動著樂聲香氣,在這精工雕畫的紅橋四周形成一種令人沉迷的情境。清代著名詩人王士稹(後人亦稱王漁洋)也是為紅橋之美深深著迷的人之一。康熙三年(1664年)春,他與諸名士游賞紅橋,一連作了《冶春絕句》二十首,其中膾炙人口的一首是:紅橋飛跨水當中,日午畫船橋下過,一字欄桿九曲紅。衣香人影太匆匆。唱和者更眾,一時形成“江樓齊唱《冶春》詞”的空前盛況。由此可見,此處所狀情景,定是精工華美之至,才能讓多少文人才子對它傾心不已。而在這樣一個夜晚,初八之上弦月斜掛天邊,雕欄畫棟在清輝之下寂寂無聲,妻子獨倚畫闌,不語,不言。這清空之中出現的縹緲人跡,在讀者尚未回過神來的時候又已漸遠,梅枝搖曳,疏影亂,暗香淺。
最後“裙帶北風飄”一句,來自唐朝李端《拜新月》一詩。納蘭這一句化用可謂巧妙。李端詩中所寫,是為少女拜月的情態。詩中少女因心中許多言語無可訴說,故無奈而寄託明月。而納蘭詞中這上弦月夜獨立畫橋的女子,內心有相似愁緒。其實,月輝清冷空靈,女子對月所思,非愁怨即祈望,直書反失之淺露。現只描摹月下獨立,只勾勒心緒悠遠,情意更醇,韻味更濃。空街無人,臨風對月,縹緲之形,真純之情,可憐惜之態,不由讓人思及《洛神賦》中“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皎皎兮若輕雲之閉月”等句,令人神往。而縱觀全詞,這神秘女子於寒風之中,觀月,離去,已置讀者於似聞不聞、似解不解之間,而末句以風中飄動的羅帶,暗指李端《拜新月》詩意,似純屬客觀描寫,不涉及人物內心,但人物內心的思緒蕩漾,卻從羅帶中斷續飄出,使人情思縈繞,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自“斜倚畫闌嬌不語”一句起,接連三句可謂精勾細畫,刻意描繪,而筆鋒落處,卻又輕如蝶翅。
表面看,似即寫詞人的所見所聞,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線條勾勒輪廓。而空遠之景與羅帶翻飛的細節彼此映襯,人物亭立的倩影躍然紙上,沁人肌髓,這正是詞人高超藝術功力所在。一詞五句而能翻轉折進,於平淡中饒蘊深情,確是渾樸超妙。前後相映之間,詞人的無聊心緒、無限愁情,全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