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6 / 7頁
松漠紀聞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此書乃其所紀金國雜事。始於留金時,隨筆纂錄。及歸,懼為金人搜獵,悉付諸火。既被譴謫,乃復追述一二,名曰《松漠紀聞》。尋有私史之禁,亦秘不傳。紹興末,其長子適始校刊為正續二卷。乾道中仲子遵又增補所遺十一事。
“漢官六種”是東漢時期陸續產生的六種關於漢代官制、禮儀的著作的總稱,即《漢官》、《漢官解詁》、《漢舊儀》、《漢官儀》、《漢官典職儀式選用》、《漢儀》六種書。此六書於唐宋以後散佚,現在只能看到元人和清人的輯本。後由清人孫星衍編輯成《漢官六種》十卷,收入《平津館叢韋》。
《西夏書事》是綱目體西夏編年史,共四十二卷。清吳廣成編撰。吳廣成(生卒年不詳),字西齋。江蘇青浦(今屬上海)人。博聞而精史學。嘉慶、道光間,以西夏割據西北數百年而史書記載闕略,乃悉心搜采唐以下各種有關文獻資料,歷十年編成此書。
《東觀奏記》三卷,唐裴庭裕撰。庭裕一作廷裕,字膺餘,聞喜人,官右補闕。其名見《新書。宰相世系表》,所謂裴氏東眷者也。王定保《摭言》,稱其乾寧中在內廷,文書敏捷,號下水船。其事跡則無可考焉。其書專記宣宗一朝之事。前有《自序》,稱上自壽邸即位二年,監修國史丞相晉國公杜讓能,奏選碩學之士十五人,分修《三聖實錄》。
全書共四卷。唐趙元一撰。本書是記載德宗避難奉天時期的第一手資料。體例是按日敘事,多記功臣勳業及逆臣言行,以示懲勸,並常作簡短評論。其敘事記言往往較正史詳盡可信,可據以考訂事實真相,雖間有失實之處,不足為病。
《九州春秋》 一書,記述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亂世史事。已佚。今有元陶宗儀輯本和清黃奭輯本,黃氏輯本收入《漢學堂叢書》“子史鉤沉”,比陶本完整。《說郛》宛委山堂本僅六節,而商務印書館本更少,僅一節。今從黃本點校。
《都城紀勝》,南宋筆記,作者是耐得翁(生卒年不詳),姓趙,當為南宋寧宗、理宗時人,其身世事跡無考。作者曾寓游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根據耳聞目睹的材料仿效《洛陽名園記》,於南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寫成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