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太平御覽

太平御覽

《太平御覽》是宋代著名的類書,為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成書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覽》采以群書類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門而編為千卷,所以初名為《太平總類》;書成之後,宋太宗日覽三卷,一歲而讀周,所以又更名為《太平御覽》。全書以天、地、人、事、物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謂包羅古今萬象。書中共引用古書一千多種,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獻資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經亡佚,更使本書顯得彌足珍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 6條名句佳句

針灸大成

針灸大成

針灸專著,又名《針灸大全》,10卷。明楊繼洲(濟時)撰,刊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楊氏根據家傳《衛生針灸玄機秘要》(簡稱《玄機秘要》),參考明以前20餘種針灸學著作,並結合作者針灸臨床經驗編成此書。本書較全面論述針灸理論、操作手法等,並考定腧穴名稱和部位,記述歷代名家針灸醫案,為對明以前針灸學術的又一總結,是學習研究針灸的重要參考著作。

撼龍經

撼龍經

《撼龍經》是唐代風水大師楊筠松的代表作之一,是龍脈風水的最權威聖典,被譽為“中國古代測繪學之最”,是了解與運用龍脈風水、快速振興家業的最佳典籍。

鏡花緣

鏡花緣

《鏡花緣》是清代繼《紅樓夢》之後出現的一部優秀長篇小說。書的內容可分前後兩個部分,前半部敘述武則天當政時代,秀才唐敖因與反對武氏失敗的徐敬業、駱賓王有牽連,仕途蹇滯,隨其妻弟林之洋飄洋出海,到十多個國家,獲豐富的閱歷,終有所悟,遁入仙山小蓬萊。關於各國風俗民情的描寫,是該書的精粹所在。後半部寫唐敖之女唐小山等花神托生的百名才女,考試成名、宴戲賦詠,最後徐敬業、駱賓王的後人起兵,逼武則天退位,中宗復位,唐小山重入小蓬萊尋父不歸。► 6條名句佳句

名賢集

名賢集

《名賢集》是我國古代對兒童進行倫理道德教育的蒙學教材之一,具體作者不詳,從內容上分析,是南宋以後儒家學者撰輯。它匯集了孔、孟以來歷代名人賢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間流傳的為人處事、待人接物、治學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諺語,有些還滲透了佛、道兩教的因果報應等思想,其中不乏洞察世事、啟人心智之句。► 1條名句佳句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雲笈七籤

雲笈七籤

《雲笈七籤》是擇要輯錄《大宋天宮寶藏》內容的一部大型道教類書。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當時任著作佐郎的張君房編成《大宋天宮寶藏》後,又擇其他認為的精要萬餘條,於天聖三年至七年(1025~1029)間輯成本書進獻仁宗皇帝。

四聖心源

四聖心源

《四聖心源》是清·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又名《醫聖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為醫中四聖。本書闡發《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氣解;卷三脈法解;卷四勞傷解;卷五至卷七雜病解;卷八七竅解;卷九瘡瘍解;卷十婦人解。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床醫學的綜合性著作。

洗冤集錄

洗冤集錄

《洗冤集錄》,法醫著作,又名《洗冤錄》、《宋提刑洗冤集錄》,4卷。南宋宋慈(惠父)著,成於淳祐七年(1247年)。全書由檢驗總說、驗傷、驗屍、辨傷、檢骨等53項內容所組成;並對犯罪、犯罪偵察、保辜等有關斷案、法吏檢驗格式程式等,亦詳加論述。本書內容豐富,見解精湛,雖間有論析欠當之處,但絕大部分內容源於實踐經驗,是中國較早、較完整的法醫學專書。後世諸法醫著作多以本書為藍本,或加注釋,或予以增補,並對世界法醫學的發展有過巨大貢獻,曾先後譯成荷蘭、英、法、德等國文字。

悟真篇

悟真篇

內丹之學,傳自遠古黃老列莊哲學思想,自漢魏伯陽揭其端,唐鍾離權、呂洞賓等發揚於後。唐宋以降流衍日繁,蔚為大觀。宋張伯端承鍾、呂之學,祖述黃老,仿效《周易參同契》,著為《悟真篇》,內丹之學遂大顯於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之:“是專明金丹之要,與魏伯陽《參同契》,道家並推為正宗。” 《悟真篇》與《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參同契》、《黃庭經》為古代中國早期四大內丹術專著。北宋張伯端撰。考該書以詩、詞、曲等體裁闡述內丹理論。

睡虎地秦墓竹簡

睡虎地秦墓竹簡

睡虎地秦墓竹簡,又稱睡虎地秦簡、雲夢秦簡,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簡,這些竹簡長23.1~27.8厘米,寬0.5~0.8厘米,內文為墨書秦篆,寫於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反映了篆書向隸書轉變階段的情況,其內容主要是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以及關於吉凶時日的占書,為研究中國書法、秦帝國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醫學、等方面的發展歷史提供了翔實的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