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吳失
作者:葛洪
抱朴子曰:吳之杪季, 殊代同疾, 知前疾之失於彼, 不能改弦於此。 鑒亂亡之未遠, 而躡傾車之前軌, 睹枳首之爭草母, 而忘同身之禍, 笑蟣虱之宴安, 不覺事異而患等。 見競濟之舟沈, 而不知殊途而溺均也。 餘生於晉世所不見, 余師鄭君, 具所親悉, 每誨之雲:吳之晚世, 尤劇之病, 賢者不用, 滓穢棄序, 紀綱馳紊, 吞舟多漏。 貢舉以厚貨者在前, 官人以黨強者為右, 匪富匪勢, 窮年無冀。 德清行高者, 懷英逸而抑淪;有才有力者, 躡雲物以官躋。 主昏於上, 臣欺於下, 不黨不得, 不競不進, 背公之俗彌劇, 正直之道遂壞。 於是斥鷃因驚風以凌霄, 朽舟托迅波而電邁, 鴛鳳卷六翮於叢棘, 鷁首滯潢污而不擢矣。 秉維之佐, 牧民之吏, 非母後之親, 則阿諂之人也。 進無補過拾遺之忠, 退無聽訟之乾, 虛談則口吐冰霜, 行己則濁於泥潦。 莫愧尸祿之刺, 莫畏致戎之禍, 以毀譽為蠶織, 以威福代稼穡。 車服則光可以鑒, 豐屋則群鳥爰止。 叱吒疾於雷霆, 禍福速於鬼神, 勢利傾於邦君, 儲積富乎公室。 出飾翟黃之衛從, 入游玉根之藻梲。 僮僕成軍, 閉門為市, 牛羊掩原隰, 田池布千里。 有魚滄濯裘之儉, 以竊趙宣平仲之名。 內崇陶侃文信之訾, 實有安昌董鄧之污。 雖造賓不沐嘉旨之俟, 飢士不蒙升合之救, 而金玉滿堂, 妓妾溢房, 商販千艘, 腐谷萬庾, 園囿擬上林, 館第僭太極, 梁肉余於犬馬, 積珍陷於帑藏。
其接士也, 無葭莩之薄;其自奉也, 有盡理之厚。 或有不開律令之篇卷, 而竊大理之位;不識几案之所置, 而處機要之職;不知五經之名目, 而饗儒官之祿;不閒尺紙之寒暑, 而坐著作之地。 筆不狂簡, 而受駁議之榮;低眉垂翼, 而充奏劾之選;不辯人物之精粗, 而委以品藻之政;不知三才之軍勢, 而軒昂節蓋之下;屢為奔北之辱將, 而不失前鋒之顯號;不別菠麥之同異, 而忝叨顧問之近任。 夫魚質龍文, 似是而非, 遭水而喜, 見獺即悲, 雖臨之以斧鋮之威, 誘之以傾城之寶, 猶不能奪鉛鋒於犀兕, 聘駑蹇以追風, 非不忌重誅也, 非不悅美賞也, 體不可力, 無自奈何, 而欲與之輯熙百揆, 弘濟大務, 猶托萬鈞於尺舟之上, 求千鍾於升合之中, 紲芻狗而責盧鵲之效, 構雞駑而崇鷹揚之功, 其不可用, 亦較然矣!
吳主不此之思, 不加夕惕, 佞諂凡庸, 委以重任, 危機急於弓廣弩, 亡徵著於日月, 而自謂安於峙岳, 唐虞可仰也。 目力疲於綺粲, 而不以覽庶事之得失;耳聰盡於淫音, 而不以證獻言之邪正;谷帛靡於不爭, 而不以賑戰士之凍餒;心神悅於愛媚, 而不以念存亡之弘理。 蓋輕乎崇替之源, 而忽乎宗廟之重者也。
鄭君又稱, 其師左先生隱居天柱, 出不營祿利, 不友諸侯, 然心愿太平, 竊憂桑梓, 乃慨然永嘆於蓬屋之下, 告其門生曰:“漢必被耀, 黃精載起, 纘樞紐於太微, 回紫蓋於鶉首。 聯天理物, 光宅東夏, 惠風被於區外, 玄澤洽乎宇內。 重譯接武, 貢楛盈庭, 蕩蕩巍巍, 格於上下, 承平守文, 因循甚易, 而五弦謐響, 南風不詠, 上不獲恭己之逸, 下不聞康哉之歌。 飛龍翔而不集, 淵虬蟠而不躍, 騶虞翳於冥昧, 朱華牙而未秀, 陰陽相沴, 寒燠繆節, 七政告凶, 陵谷易所, 殷雷車訇磕。 於龍潛之月, 凝霜肅殺乎朱明之運。 玉燭不照, 沈醴不涌, 郊聲多壘, 嘉生不遂夫豈他哉? 誠由四凶不去, 元凱不舉, 用者不賢, 賢者不用也。
“然高概遠量, 被褐懷玉, 守靜潔志, 無欲於物, 藏路淵洿, 得意遺世, 非禮不動, 非時不見, 困而無悶, 窮而不悔, 樂天任命, 混一榮辱, 進無悅色, 退無戚容者, 固有伏死乎雍瓦牖, 安肯沽炫以進趨, 揭其不貲之寶, 以競燕石之售哉! 孔墨之道, 昔曾不行, 孟軻揚雄, 亦居困否, 有德無時, 有自來耳。 世無離朱, 皂白混焉。 時乏管青, 騏蹇糅焉。 礫積於金匱, 瑾瑤委乎溝洫, 匠石緬而遐淪, 梓豫忽而莫識, 已矣, 悲夫! 我生不辰, 弗先弗後, 將見吳土之化為晉哉, 南民之變成北隸也。” 言猶在耳, 而孫氏輿櫬。
抱朴子聞之曰:二君之言, 可為來戒。 故錄於篇, 欲後代知有吳失國, 匪降自天也。 若苟諱國惡, 纖芥不貶, 則董狐無貴於直筆, 賈誼將受譏於過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