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列傳·卷四十二

作者:張廷玉等

張輔(高士文 徐政) 黃福 劉俊(呂毅 劉昱) 陳洽(侯保 馮貴伍雲 陳忠 李任等) 李彬 柳升(崔聚 史安 陳鏞 李宗昉 潘禋)梁銘 王通(陶季容 陳汀)

張輔,字文弼,河間王玉長子也。燕師起,從父力戰,為指揮同知。玉歿東昌,輔嗣職。從戰夾河、藁城、彰德、靈璧,皆有功。從入京師,封信安伯,祿千石,予世券。妹為帝妃。邱福、朱能言輔父子功俱高,不可以私親故薄其賞。永樂三年進封新城侯,加祿三百石。

是時安南黎季犛弒其主,自稱太上皇,立子蒼為帝。其故王之孫陳天平自寮國來奔,季犛佯請歸國。帝遣都督黃中以兵五千送之,前大理卿薛為輔。季犛伏兵芹站,殺天平,亦死。帝大怒,命成國公朱能為征夷將軍,輔為右副將軍,帥豐城侯李彬等十八將軍,兵八十萬,會左副將軍西平侯沐晟,分道進討。兵部尚書劉俊贊軍事,行部尚書黃福、大理寺卿陳洽給饋餉。

四年十月,能卒于軍,輔代領其眾。自憑祥進師,度坡壘關,望祭安南境內山川,檄季犛二十罪。進破隘留、雞陵二關,道芹站,走其伏兵,抵新福。晟軍亦自雲南至,營於白鶴。安南有東、西二都,依宣、洮、沲、富良四江為險,賊緣江南北岸立柵,聚舟其中,築城於多邦隘,城柵橋艦相連九百餘里,兵眾七百萬,欲據險以老輔師。輔自新福移軍三帶州,造船圖進取。會帝聞朱能卒,敕拜輔為將軍,制詞以李文忠代開平王常遇春為比,且言乘冬月瘴癘未興,宜及時滅賊。十二月,輔軍次富良江北,遣驃騎將軍朱榮破賊嘉林江,遂與晟合軍進攻多邦城。佯欲他攻以懈賊,令都督黃中等將死士,人持炬火銅角,夜四鼓,越重濠,雲梯傅其城。都指揮蔡福先登,士蟻附而上,角鳴,萬炬齊舉,城下兵鼓譟繼進,遂入城。賊驅象迎戰。輔以畫獅蒙馬沖之,翼以神機火器。象皆反走,賊大潰。斬其帥二人,追至傘圓山,盡焚緣江木柵,俘斬無算。進克東都,輯吏民,撫降附,來歸者日以萬計。遣別將李彬、陳旭取西都,又分軍破賊援兵。季犛焚宮室倉庫逃入海,三江州縣皆望風降。

明年春,輔遣清遠伯王友等濟自注江,悉破籌江、困枚、萬劫、普賴諸寨,斬首三萬七千餘級。賊將胡杜聚舟盤灘江。輔使降將陳封襲走之,盡得其舟。遂定東潮、諒江諸府州。尋擊破季犛舟師於木丸江,斬首萬級,擒其將校百餘人,溺死者無算。追至膠水縣悶海口,還軍。築城鹹子關,令都督柳升守之。已,賊由富良江入。輔與晟夾岸迎戰。升等以舟師橫擊,大破之,馘斬數萬,江水為赤,乘勝窮追。時天旱水淺,賊棄舟陸走。官軍至,忽大雨水漲,遂畢渡。五月至奇羅海口,獲季犛及其子蒼,並偽太子諸王將相大臣等,檻送京師。安南平。得府州四十八,縣一百八十,戶三百十二萬。求陳氏後不得,遂設交阯布政司,以其地內屬。自唐之亡,交阯淪於蠻服者四百餘年,至是復入版圖。帝為詔告天下,諸王百官奉表稱賀。

六年夏,輔振旅還京師。再賜宴奉天殿,帝為賦《平安南歌》,進封英國公,歲祿三千石,予世券。其年冬,陳氏故臣簡定復叛。命沐晟討之,敗績於生厥江。明年春,復命輔佩征虜將軍印,帥師往討。時簡定已僣稱越上皇,別立陳季擴為皇,勢張甚。輔就叱覽山伐木造舟,招諒江北諸避寇者復業。遂進至慈廉州,破喝門江,克廣威州孔目柵。遇賊鹹子關。賊舟六百餘,保江東南岸。輔帥陳旭等以划船戰,乘風縱火,擒賊帥二百餘人,盡得其舟。追至太平海口。賊將阮景異以三百艘迎敵,復大破之。於是季擴自言陳氏後,遣使求紹封。輔曰:“向者遍索陳王后不應,今詐也。吾奉命討賊,不知其他。”遂遣朱榮、蔡福等以步騎先進,輔帥舟師繼之。自黃江至神投海,會師清化,分道入磊江,獲簡定於美良山中,及其黨送京帥。八年正月進擊賊餘黨,斬數千人,築京觀,惟季擴未獲。帝留沐晟討之,召輔班師。謁帝於興和,命練兵宣府、萬全,督運北征。

時陳季擴雖請降,實無悛心。乘輔歸,攻剽如故,晟不能制。交人苦中國約束,又數為吏卒侵擾,往往起附賊,乍服乍叛,將帥益玩寇。九年正月,仍命輔與沐晟協力進討。輔至,申軍令。都督黃中素驕,違節度。詰之不遜,斬以徇。將士惕息,無敢不用命者。其年七月破賊帥阮景異於月常江,獲船百餘,生擒偽元帥鄧宗稷等,又捕斬別部賊首數人。以瘴癘息兵。明年八月擊賊於神投海。賊舟四百餘,分三隊,銳甚。輔沖其中堅,賊卻,左右隊迭進,官軍與相鉤連,殊死戰。自卯至巳,大破賊,擒渠帥七十五人。進軍乂安府,賊將降者相繼。

十一年冬,與晟會順州,戰愛子江。賊驅象前行。輔戒士卒,一矢落象奴,二矢射象鼻。象奔還,自蹂其眾。裨將楊鴻、韓廣、薛聚等乘勢繼進,矢落如雨,賊大敗。擒其帥五十六人。追至愛母江,盡降其眾。明年正月進至政平州。聞賊屯暹蠻、昆蒲諸柵,遂引兵往。懸崖側徑,騎不得進。輔與將校徒步行山箐中。夜四鼓抵其巢,悉擒阮景異、鄧容等。季擴走寮國,遣指揮師祐以兵索之,破其三關。遂縛季擴及其孥送京師。賊平。承制,以賊所取占城地,設升、華、思、義四州,增置衛所,官其降人,留軍守之而還。十三年春至京。鏇命為交阯總兵官往鎮。而余寇陳月湖等復作亂,輔悉討平之。十四年冬召還。

輔凡四至交阯,前後建置郡邑及增設驛傳遞運,規畫甚備。交人所畏惟輔。輔還一年而黎利反,累遣將討之,無功。至宣德時,柳升敗沒,王通與賊盟,倉卒引還。廷議棄交阯,輔爭之不能得也。

仁宗即位,掌中軍都督府事,進太師,並支二俸。尋命輔所受太師俸於北京倉支給。時百官俸米皆給於南京,此蓋特恩雲。成祖喪滿二十七日,帝素冠麻衣以朝。而群臣皆已從吉,惟輔與學士楊士奇服如帝。帝嘆曰:“輔,武臣也,而知禮過六卿。”益見親重。尋命知經筵事,監修《實錄》。

宣德元年,漢王高煦謀反,誘諸功臣為內應,潛遣人夜至輔所。輔執之以聞,盡得其反狀,因請將兵擊之。帝決策親征,命輔扈行。事平,加祿三百石。輔威名益盛,而久握兵。四年,都御史顧佐請保全功臣。詔輔解府務,朝夕侍左右,謀畫軍國重事,進階光祿大夫左柱國,朝朔望。英宗即位,加號翊連佐理,知經筵、監修《實錄》如故。

輔雄毅方嚴,治軍整肅,屹如山嶽。三定交南,威名聞海外。歷事四朝,連姻帝室,而小心敬慎,與蹇、夏、三楊,同心輔政。二十餘年,海內宴然,輔有力焉。王振擅權,文武大臣望塵頓首,惟輔與抗禮。也先入犯,振導英宗親征,輔從行,不使預軍政。輔老矣,默默不敢言。至土木,死於難,年七十五。追封定興王,謚忠烈。

子懋,九歲嗣公。憲宗閱騎射西苑。懋三發連中,賜金帶。歷掌營府,累加至太師。嘗上言防邊事宜,諫止發京營兵作圓通寺。弘治中,御史李興、彭程下獄,懋論救。復請罷作真武觀,免織造,召還中官董織者。武宗即位,與群小狎游,懋率文武大臣諫,其言皆切直。然性豪侈,又頗朘削軍士,屢為言者所糾。嗣公凡六十六年,握兵柄者四十年,尊寵為勛臣冠。正德十年卒,年亦七十五。贈寧陽王,謚恭靖。萬曆十一年與朱希忠並削王號。孫侖嗣。傳爵至世澤,流寇陷京師,遇害。

初,輔之定交阯也,先後百餘戰。其從征死事最著者,有高士文、徐政。

士文,鹹陽人。洪武中,以小校從征雲南及金山有功,為燕山左護衛百戶。質直剛果,善騎謝。從成祖起兵,累官都督僉事。從張輔征交阯。黎季犛既擒,餘黨竄山谷中,出沒為寇。五年八月,士文帥所部敗之廣源,進圍其寨。晝夜急攻,垂破,賊突走。士文追與戰,中飛石死。所部復追賊,賊失巢潰散,遂為指揮程瑒所滅。朝廷念士文功,追封建平伯,令其子福嗣,祿千三百石,予世券。三傳至孫霳,無子,以義子為嗣。事覺,爵除。

徐政,儀真人。建文時,為揚州衛副千戶,以城降成祖,累遷都指揮同知。從征交阯,奪船於三帶江以濟大軍。拔西都,戰鹹子關,皆有功。陳季擴反,盤灘地最要衝,張輔遣政守之。七年八月,賊黨阮景異來攻,與戰,飛槍貫脅,猶督兵力戰,竟敗賊。賊退,腹潰而死。

黃福,字如錫,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學生歷金吾前衛經歷。上書論國家大計。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時,深見倚任。成祖列奸黨二十九人,福與焉。成祖入京師,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黨,福曰:“臣固應死,但目為奸黨,則臣心未服。”帝置不問,復其官。未幾,拜工部尚書。永樂三年,陳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書。明年坐事,逮下詔獄,謫充為事官。已,復職,督安南軍餉。

安南既平,郡縣其地,命福以尚書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時遠方初定,軍旅未息,庶務繁劇。福隨事制宜,鹹有條理。上疏言:“交阯賦稅輕重不一,請酌定,務從輕省。”又請:“循瀘江北岸至欽州,設衛所,置驛站,以便往來。開中積鹽,使商賈輸粟,以廣軍儲。官吏俸廩,倉粟不足則給以公田。”又言:“廣西民饋運,陸路艱險,宜令廣東海運二十萬石以給。”皆報可。於是編氓籍,定賦稅,興學校,置官師。數召父老宣諭德意,戒屬吏毋苛擾。一切鎮之以靜,上下帖然。時群臣以細故謫交阯者眾,福鹹加拯恤,甄其賢者與共事,由是至者如歸。鎮守中官馬騏怙寵虐民,福數裁抑之。騏誣福有異志。帝察其妄,不問。仁宗即位,召還,命兼詹事,輔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還,交人扶攜走送,號泣不忍別。福還,交阯賊遂劇,訖不能靖。仁宗崩,督獻陵工。

宣德元年,馬騏激交阯復叛。時陳洽以兵部尚書代福,累奏乞福還撫交阯。會福奉使南京,召赴闕,敕曰:“卿惠愛交人久,交人思卿,其為朕再行。”仍以工部尚書兼詹事,領二司事。比至,柳升敗死,福走還。至雞陵關,為賊所執,欲自殺。賊羅拜下泣曰:“公,交民父母也,公不去,我曹不至此。”力持之。黎利聞之曰:“中國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黃尚書,我豈得反哉!”遣人馳往守護,饋白金、餱糧,肩輿送出境。至龍州,盡取所遺歸之官。還,為行在工部尚書。

四年與平江伯董漕事,議令江西、湖廣、浙江及江南北諸郡民,量地遠近,轉粟於淮、徐、臨清,而令軍士接運至北京,民大稱便。五年陳足兵食省役之要。其言足食,謂:“永樂間雖建設北京,南討交阯,北征沙漠,資用未嘗乏。比國無大費,而歲用僅給。即不幸有水旱,徵調將何以濟?請役操備營繕軍士十萬人,於濟寧以北,衛輝、真定以東,緣河屯種。初年自食,次年人收五石,三年收倍之。既省京倉口糧六十萬石,又省本衛月糧百二十萬石,歲可得二百八十萬石。”帝善之,下行在戶、兵二部議。郭資、張本言:“緣河屯田實便,請先以五萬頃為率,發附近居民五萬人墾之。但山東近年旱飢,流徙初復,衛卒多力役,宜先遣官行視田以俟開墾。”帝從之。命吏部郎中趙新等經理屯田,福總其事。既而有言軍民各有常業,若復分田,役益勞擾,事竟不行。改戶部尚書。

七年,帝於宮中覽福《漕事便宜疏》,出以示楊士奇曰:“福言智慮深遠,六卿中誰倫比者?”對曰:“福受知太祖,正直明果,一志國家。永樂初,建北京行部,綏輯凋瘵,及使交阯,總藩憲,具有成績,誠六卿所不及。福年七十矣,諸後進少年高坐公堂理政事,福四朝舊人,乃朝暮奔走勞悴,殊非國家優老敬賢之道。”帝曰:“非汝不聞此言。”士奇又曰:“南京根本重地,先帝以儲宮監國。福老成忠直,緩急可倚。”帝曰:“然。”明日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參贊南京守備襄城伯李隆機務。留都文臣參機務,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肅民安。正統五年正月卒,年七十八。

福丰儀修整,不妄言笑。歷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於人。當官不為赫赫名,事微細無不謹。憂國忘家,老而彌篤。自奉甚約,妻子僅給衣食,所得俸祿,惟待賓客周匱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縉評之,惟於福曰:“秉心易直,確乎有守。”無少貶。福參贊南京時,嘗坐李隆側。士奇寄聲曰:“豈有孤卿而旁坐者?”福曰:“焉有少保而贊守備者邪?”卒不變。然隆待福甚恭。公退,即推福上坐,福亦不辭。士奇之省墓也,道南京,聞福疾,往候之。福驚曰:“公輔幼主,一日不可去左右,奈何遠出?”士奇深服其言。兵部侍郎徐琦使安南回,福與相見石城門外。或指福問安南來者曰:“汝識此大人否?”對曰:“南交草木,亦知公名,安得不識?”福卒,贈謚不及,士論頗不平。成化初,始贈太保,謚忠宣。

劉俊,字子士,江陵人。洪武十八年進士。除兵部主事,歷郎中。遇事善剖決,為帝所器。二十八年擢右侍郎。建文時,為侍中。成祖即位,進尚書。

永樂四年大征安南,以俊參贊軍務。俊為人縝密勤敏,在軍佐畫籌策有功,還受厚賚。未幾,簡定復叛,俊再出參贊沐晟軍務。六年冬,晟與簡定戰生厥江,敗績。俊行至大安海口,颶風作,揚沙晝晦,且戰且行,為賊所圍,自經死。洪熙元年三月,帝以俊陷賊不屈,有司不言,未加褒恤,敕責禮官。乃賜祭,贈太子少傅,謚節愍。官其子奎給事中。

與俊同死者呂毅、劉昱。

毅,項城人。以濟南衛百戶從成祖渡江,積功至都督僉事。與同官黃中充左右副將軍,佐征南將軍韓觀鎮廣西。尋與中將兵送故安南王孫陳天平歸國,至芹站,天平被劫去,坐奪官。帝薄毅罪,起為鷹揚將軍,從張輔討季犛有功,掌交阯都司事。至是與賊戰,深入陷陣死。

昱,武城人。自吏科給事中遷左通政,出為河南參政,改交阯。嚴肅有治材,吏民畏憚。軍敗,亦死之。

陳洽,字叔遠,武進人。好古力學,與兄濟、弟浚並有名。洪武中,以善書薦授兵科給事中。嘗奉命閱軍,一過輒識之。有再至者,輒叱去。帝嘉其能,賜金織衣。父戍五開歿,洽奔喪。會蠻叛道梗,冒險間行,負父骨以歸。建文中以茹瑺薦,起文選郎中。

成祖即位,擢吏部右侍郎,改大理卿。安南兵起,命洽赴廣西,與韓觀選士卒從征。及大軍出,遂命贊軍務,主饋餉。安南平,轉吏部左侍郎。是時黃福掌布、按二司事,專務寬大,拊循其民。洽甄拔才能,振以風紀。核將士功罪,建置土官,經理兵食,剖決如流。還朝,命兼署禮部、工部事。七年復參張輔軍討簡定,平之。還,從帝北征,與輔練兵塞外。九年復與輔往交阯,討陳季擴。居五年,進兵部尚書,復留贊李彬軍事。

仁宗召黃福還,以洽掌布、按二司,仍參軍務。中官馬騏貪暴,洽不能制,反者四起,黎利尤桀黠。而榮昌伯陳智、都督方政不相能,寇勢日張。洽上疏言:“賊雖乞降,內懷詭詐,黨羽漸盛,將不可制。乞諭諸將速滅賊,毋為所餌。”宣宗降敕切責智等,令進兵,復敗於茶籠州,帝乃削智、政官爵。命成山侯王通佩征夷將軍印往討,洽仍贊其軍。宣德元年九月,通至交阯。十一月進師應平,次寧橋。洽與諸將言地險惡,恐有伏,宜駐師覘賊。通不聽,麾兵徑渡,陷泥淖中。伏發,官軍大敗。洽躍馬入賊陣,創甚墜馬。左右欲扶還,洽張目叱曰:“吾為國大臣,食祿四十年,報國在今日,義不苟生。”揮刀殺賊數人,自剄死。事聞,帝嘆曰:“大臣以身殉國,一代幾人!”贈少保,謚節愍。官其子樞刑科給事中。

自黎利反,用兵三四年,將吏先後死者甚眾。

侯保,贊皇人。由國子生歷知襄城、贛榆、博興三縣,有善政。交阯初設府縣,擇人撫綏,以保知交州府,遷右參政。永樂十八年,黎利反,保以黃江要害,築堡守之。賊至,力拒數月,出戰,不勝死。

馮貴,武陵人。舉進士,為兵科給事中。從張輔征交阯,督兵餉。累遷左參政。涖事明敏,善撫流亡。士兵二千人,驍果善戰,貴撫以恩意,數擊賊有功,中官馬騏盡奪之。黎利反,貴以羸卒數百,御賊於瑰縣,力屈而死。仁宗時,尚書黃福言狀,贈貴左布政使,保右布政使。然貴嘗言交阯產金,遂命以參議提督金場,時論非之。

伍雲,定遠人。以荊州護衛指揮同知從征交阯,破坡壘、隘留、多邦城,拔東、西二都,皆有功。賊平,調昌江衛。仁宗初,隨方政討黎利於茶籠,深入陷陣死。

陳忠,臨淮人。初為寬河副千戶。以“靖難”功,積官指揮同知。坐事戍廣西。從征交阯,自個招市舁小舟入江,劫黎季犛水寨,破之。攻多邦城,先登。論功,還故官,調交州左衛。屢與賊戰有功,進都指揮同知。黎利寇清化,忠戰死。仁宗憫之,與雲皆優恤如制。

李任,永康人。以燕山衛指揮僉事從成祖起兵,累功為都指揮同知。宣德元年從征交阯,守昌江。黎利以昌江為官軍往來要路,悉力攻之。時都督蔡福為賊所獲,逼令招任降。任於城上罵福曰:“汝為大將,不能殺賊,反為賊用,狗彘不食汝余。”發炮擊之。賊擁福去,大集兵象飛車沖梯,薄城環攻。任與指揮顧福帥精騎出城掩擊,燒其攻具。賊又築土山,臨射城中,鑿地道潛入城。任、福隨方御之。死守九月余,前後三十戰。賊聞征夷將軍柳升兵將至,益兵來攻。二年四月城陷,任、福猶帥死士三戰,三敗賊。賊驅象大至,不能支,皆自剄死。內官馮智、指揮劉順俱自經。城中軍民婦女不屈死者數千人。

劉子輔,廬陵人。由國子生擢監察御史,巡按浙江。性廉平,浙人德之。按察使周新不苟許與,獨稱子輔賢。遷廣東按察使。坐累,左遷諒江知府,善撫循其民。黎利反,子輔與守將集兵民死守亦九閱月,與昌江先後同陷。子輔曰:“吾義不污賊刃。”即自縊死。一子一妾皆死。

何忠,字廷臣,江陵人。由進士為監察御史。廉慎,人莫敢幹以私。永樂中,三殿災,言事忤旨,出為政平知州。民安其政。寧橋之敗,王通詭與賊和,而請濟師於朝,為賊所遮不得達。賊遣使奉表入謝。通乃遣忠及副千戶桂勝與偕行,以奏還土地為辭,陰令請兵。至昌江,內官徐訓泄其謀。賊遂拘忠、勝,臨以白刃。二人瞋目怒罵不屈,並忠子皆被害。

徐麒,桂林中衛指揮使,與南寧千戶蔡顒守邱溫。時賊勢已熾,將吏多棄城遁。邱溫被圍,麒與顒猶帥疲卒固守,城陷皆死,無一降者。

易先,湘陰人。以國子生授諒山知府,有善政。歲滿還朝,郡人乞留。詔進秩三品還任。賊破諒山,先自縊死。

周安以指揮僉事守備乂安。黎利勢張,都督蔡福以芻糧將盡,退就東關。既行,千戶包宣以其眾詣賊降。安等至富良江為賊所蹙,俱陷賊。賊逼蔡福詣諸城說降。安憤甚,潛與眾謀,俟官軍至為內應。包宣之,以告利。利收安,將殺之,安曰:“吾天朝臣子,豈死賊手!”與指揮陳麟躍起奪賊刀,殺數人,皆自刎死。所部九千餘人,悉被殺。

交阯布政使弋謙以任等十二人死事聞。宣宗嘆息,贈任都督同知,福、順、麒都指揮同知,安指揮同知,顒指揮僉事,勝正千戶,並令子孫承襲。子輔、先布政司參政,忠府同知,智太監,並予誥賜祭。惟麟嘗與朱廣開門納賊,故贈恤不及。已而黎利稱臣,歸蔡福、朱廣等六人,盡棄市,籍其家。

李彬,字質文,鳳陽人。父信,從太祖渡江,積功為濟川衛指揮僉事。彬嗣職。從潁國公傅友德出塞,斬獲多。還,與築諸邊城。成祖起兵,彬歸附,為前鋒,轉戰有功。累遷右軍都督僉事。永樂元年四月,以邱福議,封豐城侯,祿千石,予世券。明年,襄城伯李濬討永新叛寇,命彬帥師策應。未至,寇平,命以所統鎮廣東。四年召還,捕南陽皂君山寇。其年七月,以左參將齎征夷副將軍印授沐晟,進討安南。十二月,彬及雲陽伯陳旭破安南西都,又大敗賊於木丸江。安南平,論功,與旭皆以臨敵稽緩,不益封,加祿五百石。尋充總兵官,備倭海上。移兵討擒長沙賊李法良,又帥浙、閩兵捕海寇。

十年命往甘肅與西寧侯宋琥經略降酋。彬與柳升嚴兵境上,而令土官李英防野馬川。涼州酋老的罕叛,都指揮何銘戰死,英追躡,盡俘其眾。老的罕走赤斤蒙古。帝欲發兵,彬言道遠餉難繼,宜緩圖之。明年代琥鎮甘肅,赤斤蒙古縛老的罕以獻。帝嘉彬功,賜賚甚厚。十二年從北征,領右哨,破敵於忽失溫,追奔至土剌河。師還,受上賞,移鎮陝西。

十五年二月命佩征夷將軍印,鎮交阯。至則破擒陸那縣賊阮貞,遣都督朱廣等平順州及北晝諸寨。明年,清化府土巡檢黎利反,彬遣廣討破之。利遁去。十七年遣都督同知方政襲利於可藍柵,獲其將軍阮個立等。利走寮國。師還,復出為寇。都指揮黃誠擊走之,以暑雨鏇師。

當是時,交人反者四起,彬遣諸將分道往討:方政討車綿子等於嘉興,鄭公證於南策,丁宗老於大灣;朱廣討譚興邦等於別部;都指揮徐謜討范軟於俄樂;指揮陳原瑰討陳直誠於惡江;都指揮王忠討楊恭於峽山。皆先後報捷。而賊勢尤劇者,彬輒自將往擊。潘僚者,乂安土知府也。為中官馬騏所虐,反衙儀。彬擊敗之,追至玉麻州,擒其酋,進焚賊柵。僚竄寮國,彬遣都指揮師祐帥師往。僚以寮國兵迎戰,破之農巴林,悉降其眾。范玉者,塗山寺僧也,反東潮州。彬往討,敗之江中。玉脫走,追獲之東潮。而鄭公證之黨黎侄復起,都指揮陳忠等累敗之於小黃江。彬自將追捕,至鎮蠻,盡縛其眾。於是諸賊略平,惟黎利數出沒,聚眾磊江,屢為徐謜、方政所敗,復遁去。

十九年,彬以饋運不繼,請令官軍與土軍參錯屯田,並酌屯守征行多寡之數以聞。帝從之。將發兵入寮國索黎利。寮國懼,請自捕以獻,會彬疾作而罷。明年正月卒。繼之者孟瑛、陳智、李安、方政,皆不能討。王通代鎮,賊勢益盛,交阯遂不可守。

彬卒,贈茂國公,謚剛毅。

子賢嗣,宣德三年從出塞,還修永寧、隆慶諸城。正統初,鎮大同,尋守備南京。景泰二年卒,贈豐國公,謚忠憲。

子勇嗣,再傳至孫旻。正德中鎮貴州,擒思南、石阡流賊,平武定諸蠻有功,加太子太傅。嘉靖初,鎮湖廣,有威惠,楚人安之。徙兩廣。武定侯郭勛典京營,以罪罷。世宗以旻遠鎮無內黨,召代之,尋坐事罷。卒謚武襄,無子。

從子熙嗣,出鎮湖廣。楚世子獄,株連甚眾,熙言於御史,平反二百餘人。討平沅州、麻陽叛蠻。卒,無子。從子儒嗣,傳至孫承祚,天啟時附魏忠賢,請設海外督理內臣,又請予忠賢九錫。崇禎初,奪爵戍邊。子開先嗣為伯,都城陷。遇害。

柳升,懷寧人。襲父職為燕山護衛百戶。大小二十餘戰,累遷左軍都督僉事。永樂初,從張輔征交阯,破賊魯江,斬其帥阮子仁等。守鹹子關。賊入富良江,舟亘十餘里,截江立寨,陸兵亦數萬人。輔將步騎,升將水軍,夾攻,大敗之,獲偽尚書阮希周等。又敗賊於奇羅海口,得舟三百。部卒得季犛及其子澄。升齎露布獻俘,被賞賚。師還,封安遠伯,祿千石,予世券。

七年同陳瑄帥舟師巡海,至青州海中,大破倭,追至金州白山島而還。明年從北征,至回曲津,將神機火器為前鋒,大敗阿魯台。進封侯,加祿五百石,仍世伯爵。出鎮寧夏,討斬叛將馮答蘭帖木兒等。召還,總京營兵。十二年復從北征,將大營兵戰忽蘭、忽失溫,以火器破敵。

十八年,蒲台妖婦唐賽兒反。命升與都指揮劉忠將京軍往剿,圍其寨。升自以大將,意輕賊。賊乞降,信之。夜為所襲,忠中流矢死,賽兒遁去。及明始覺,追獲其黨百餘人。都指揮衛青力戰解安邱圍。升忌其功,摧辱之。征下獄,已,得釋。

二十年復從北征,將中軍破兀良哈於屈裂兒河,予世侯。帝五出塞,升皆從,數有功,寵待在列侯右。仁宗即位,命掌右府,加太子太傅。

宣德元年冬,成山侯王通征黎利,敗聞。命升為征虜副將軍,充總兵官,保定伯梁銘為左副總兵,都督崔聚為參將,尚書李慶贊軍務,帥步騎七萬,會黔國公沐晟往討。時賊勢已盛,道路梗絕,朝廷久不得交阯奏報。二年六月,有軍丁李茂先者三人,間道走京師,言昌江被圍急。帝授三人百戶。敕升急進援,而昌江已於四月陷。九月,升始入隘留關。利偽為國人上書,請立陳氏後,升不啟封以聞。賊緣途據險列柵,官軍連破之,抵鎮夷關。升以賊屢敗,易之。時李慶、梁銘皆病甚。郎中史安、主事陳鏞言於慶曰:“柳將軍辭色皆驕。驕者,兵家所忌。賊或示弱以誘我,未可知也。防賊設伏,璽書告誡甚切,公宜力言之。”慶強起告升,升不為意。至倒馬坡,與百餘騎先馳度橋,橋遽壞,後隊不得進。賊伏四起,升陷泥淖中,中鏢死。其日,銘病卒。明日,慶亦卒。又明日,崔聚帥軍至昌江。賊來益眾,官軍殊死斗。賊驅象大戰。陣亂,賊大呼:“降者不死。”官軍或死或走,無降者,全軍盡沒。史安、陳鏞及李宗昉、潘禋皆死之。

崔聚,懷遠人。從成祖起兵。八年從北征,敗敵於廣漠戍。洪熙元年累遷左軍都督僉事。至是力戰被執,賊百計降之,終不屈死。

升質直寬和,善撫士卒,勇而寡謀,遂及於敗。升敗,沐晟師不得進,亦引還。王通孤軍援絕,遂棄交阯。朝議以升喪師,不令子溥襲爵,久之乃許。正統十二年贈升融國公,謚襄愍。

溥,初掌中府,出鎮廣西。廉慎,然無將略,承山雲後,不能守成法,過於寬弛。瑤、僮相煽為亂,溥先後討斬大藤峽賊渠,破柳州、思恩諸蠻寨,而賊滋蔓如故。景泰初,兵事亟,召掌右府,總神機營。事定,復出鎮。天順初召還,防宣府、大同,累進太傅。陝西有警,命佩平虜大將軍印往御。敵再入涼州,溥閉壁不出,敵飽掠去。躡取數十級報捷,被劾,落太傅閒住。尋復起掌神機營。卒,謚武肅。

孫景嗣,景子文,文子珣,凡三世皆鎮兩廣,有平蠻功。嘉靖十九年命珣佩征夷副將軍印,征安南莫登庸。登庸乞降,加太子太傅。又以討瓊州黎賊功,加少保。卒贈太保,謚武襄。傳至明亡,爵絕。史安,字志靜,豐城人。廉重好學,由進士歷官儀制司郎中。

陳鏞,字叔振,錢塘人。由庶吉士授祠祭司主事。楊士奇稱其清介端確,表里一出於正。

李宗昉,不知何許人,亦以主事從。

潘禋,鄞人。以後軍都事從。嘗勸升持重,廣偵探,引芹站、寧橋事為戒,升不聽。軍敗,格鬥死。

梁銘,汝陽人。以燕山前衛百戶從仁宗守北平。李景隆圍城,戰甚力。積功至後軍都督僉事,侍仁宗監國。永樂八年坐事下獄。十九年赦復職,副都督胡原捕倭廣東。仁宗即位,進都督同知。以參將佩征西將軍印,同都督同知陳懷鎮寧夏。追論守城功,封保定伯,祿千石,予世券。宣德初,御史石璞劾其貪黷,下獄,當奪爵,宥之。副柳升征交阯。升敗,銘病卒。銘勇敢善戰,能得士卒心。既死,崔聚獨以眾入,全軍遂覆。

子珤嗣。正統末,充副總兵,討福建盜鄧茂七,擊斬余賊於九龍山。班師,而賊黨復作,謫充為事官。從石亨立功,復爵。景泰元年拜平蠻將軍,代王驥討貴州苗。其冬,分四道進攻,大敗之,斬首七千有奇,破寨五百。明年自沅州進兵,與都督方瑛破賊於興澤,又大破之香爐山,俘偽王韋同烈等,擒斬數千人。分兵攻都勻、草塘諸苗,悉震恐降。師還,苗復叛,珤復與瑛討平之。論功,進侯,益祿五百石。四年討平湖廣清浪叛苗。天順元年出鎮陝西,破敵涼州,又破敵靖虜堡。召還,理左府事。成化初卒。贈蠡國公,謚襄靖。

珤天資平恕,數總兵柄,未嘗妄殺一人。子弟從征,以功授官,輒辭不受,人以為賢。傳爵至世勛,崇禎初提督京營。京師陷,遇害。

王通,鹹寧人,金鄉侯真子也。嗣父官為都指揮使,將父兵,轉戰有功,累進都督僉事。復以父死事故,封武義伯,祿千石,予世券。永樂七年董營長陵。十一年進封成山侯,加祿二百石。明年從北征,領左掖。二十年從出塞,以大軍殿,連出塞,並領右掖。仁宗即位,命掌後府,加太子太保。

時交阯總兵官豐城侯李彬已前卒,榮昌伯陳智、都督方政以參將代鎮,不協。黎利益張,數破郡邑,殺將吏。智出兵數敗,宣宗削智爵,而命通佩征夷將軍印,帥師往討。黎利弟善攻交州城,都督陳濬等擊卻之。會通至,分道出擊。參將馬瑛破賊於石室縣。通引軍與瑛合,至應平之寧橋中伏,軍大潰,死者二三萬人,尚書陳洽與焉。通中傷還交州,利在乂安聞之,自將精卒圍東關。通氣沮,陰遣人許為利乞封,而檄清化迤南地歸利。按察使楊時習執不可,通厲聲叱之。清化守羅通亦不肯棄城,與指揮打忠堅守。朝廷遣柳升等助通,未至。

二年二月,利攻城。通以勁兵五千出不意搗賊營,破之,斬其司空丁禮以下萬餘級。利惶懼欲走,諸將請乘勝急擊。通猶豫三日不出,賊勢復振。樹柵掘濠塹,四出攻掠,分兵陷昌江、諒江,而圍交益急。通斂兵不出。利乞和,通以聞。會柳升戰歿,沐晟師至水尾縣不得進。通益懼,更啗利和,為利馳上謝罪表。

其年十月,大集官吏軍民出城,立壇與利盟,約退師。因宴利,遺利錦綺,利亦以重寶為謝。十二月,通令太監山壽與陳智等由水路還欽州,而自帥步騎還廣西。至南寧,始以聞。會廷議厭兵,遂棄交阯。交阯內屬者二十餘年,前後用兵數十萬,饋餉至百餘萬,轉輸之費不與焉,至是棄去。官吏軍民還者八萬六千餘人,其陷於賊及為賊所戮者不可勝計。而土官向義者陶季容、陳汀之屬,乃往往自拔來歸。

明年,通還京,群臣交劾,論死系獄,奪券,籍其家。正統四年特釋為民。景帝立,起都督僉事,守京城。御也先有功,進同知,守天壽山,還其家產。景泰三年卒。天順元年詔通子琮嗣成山伯。琮子鏞,成化時賜原券。傳爵至明亡。

陶季容者,世為水尾土官。交阯平,以為土知縣。歷歸化知州,遷宣化府同知,守北閒堡。宣德元年遣所部阮執先等追賊,至清波縣為所獲。既而遣執先還,招季容,脅以兵,不為動。宣宗聞之,擢宣化知府,降敕獎勞。賊復遣人誘季容,季容執以送沐晟,而導官軍敗賊於水尾。王通棄交阯,季容率官屬入朝。

陳汀,古雷縣千夫長,數從方政擊賊有功,政信倚之。王通棄地,汀北行,為賊所得,授以官,令守交州東關。汀挈其家九十餘人從間道走。賊追之,家屬盡陷,汀獨身入欽州。帝嘉其義,以為指揮,厚賚之。

他若土官阮世寧、阮公庭,皆不願從利,率所部來歸,乞居龍州、陳州之地。帝命加意撫恤,資糧器用官給之。

贊曰:成祖因季犛纂立,興師問罪以彰天討,求陳氏後不得,從而郡縣其地,得取亂侮亡之道矣。蠻疆險遠,易動難馴,數年之間叛者數起,柳升以輕敵喪師,王通以畏怯棄地。雖黃福惠愛在交,叛人心折,而大勢已去,再至無功。宣宗用老成謀國之言,廓然置之度外,良以其得不為益,失不為損,事勢所不必爭,非獨憚於勞民而絀於籌餉也。嘗考黃福與張輔書言:“惡本未盡除,守兵不足用。馭之有道,可以漸安。守之無法,不免再變。”權交事之始終,蓋惜張輔之不得為滇南之沐氏也。

部分譯文

張輔字文弼,河間王張玉的長子。燕王起兵時,他隨從父親力戰,任指揮同知。張玉在東昌戰死,張輔繼承父親職位。他隨從燕王戰夾河、藁城、彰德、靈璧,都有功。隨從入京師後,被封為信安伯,食祿千石,給予世襲誥券。妹妹是皇妃。丘福、朱能說張輔父子功勳俱高,不可因為是私親就薄給賞賜。永樂三年(1405),他進封為新城侯,加祿米三百石。

這時安南的黎季嫠殺其國王,自稱太上皇,立兒子黎蒼為帝。共原國王之孫陳天平從寮國來投奔朝廷,黎季嫠假裝請他回國。皇上派都督黃中率五千名士卒送他回去,前大理寺卿薛岩做他的副手,黎季嫠在芹站埋伏兵,殺死陳天平,薛岩也死了。皇上大怒,命成國公朱能為征夷將軍,張輔為右副將軍,率領豐城侯李彬等十八位將軍,士兵八十萬,會同左副將軍西平侯沐晟,分道進討。兵部尚書劉俊贊佐軍事,行部尚書黃福、大理寺卿陳洽供應糧餉。

四年(1406)十月,朱能死於軍中,張輔取代他統領部眾。從憑祥進軍,越過坡壘關,望祭安南境內山川,發檄歷數黎季嫠二十條罪狀。進軍攻破隘益、雞陵二關,取道芹站,擊走其伏兵,抵達新福。沐晟的部隊也從雲南到來,紮營於白鶴。安南有東、西兩都,依宣、洮、沲、富良四江為險,賊人沿著江南北兩岸立柵,把船集中在江中,在多邦隘築城,城柵橋艦相連九百餘里,兵眾七百萬,想據險固守,疲勞張輔的部隊。張輔從新福移駐三帶州,製造船艦,準備攻隘。正好皇上得知朱能去世,敕令任張輔為將軍,敕令中以李文忠取代開平王常遇春作比喻,並說趁冬季瘴癘未興,應及時滅賊。十二月張輔推進到富良江北紮營,派驃騎將軍朱榮在嘉林江擊破賊兵,遂與沐晟合軍進攻多邦城。他裝作要進攻他處,以麻痹賊人,令都督黃中等人率敢死士,每人都持火炬和銅角,在夜間四鼓時分,越過重壕,用雲梯登城。都指揮蔡福先登,士卒們也紛紛蟻附而上,然後吹響號角,萬炬齊舉,城下之兵吶喊而進,遂攻進城中。賊人驅象迎戰。張輔用畫成的獅子蒙在馬上衝擊,再補以神機火器。大象都返身退走,賊人大潰。官軍斬其兩名首領,追到伴圓山,全部焚燒了其沿江木柵,俘虜和斬殺無數。官軍進而攻克東都,安撫官民和歸附者,來歸順的人每天以萬計。張輔派別將李彬、陳旭攻取西都,又分兵擊破賊人的援軍。黎季嫠焚燒宮室倉庫後逃到海上,三江州縣都望風而降。

第二年春,張輔派清遠伯王友等人渡過注江,攻破籌江、困枚、萬劫、普賴等寨,斬首三萬七千餘級。賊將胡杜聚船在盤灘江上,張輔派降將陳封襲擊趕走了他,全部奪取了他的船隻。於是平定了東潮、諒江等府州。不久在木丸江擊破黎季嫠的舟師,斬首萬級,擒獲將校一百餘人,賊人溺死無數。官軍追到膠水縣悶海口而還。在鹹子關築城,令都督柳開守衛。過後,賊人由富良江進兵。張輔和沐晟夾岸迎戰,柳升等人率領舟師橫擊,大破賊兵,斬殺數萬人,江水為之赤紅,官軍乘勝窮追。當時天旱,江水淺,賊人棄船上岸逃走。官軍到時,突降大雨,江水上漲,官軍遂得全部渡江。五月到達奇羅海口,抓獲黎季嫠和他的兒子黎蒼,以及偽太子諸王將相大臣等人。檻車送入京師,安南平定。計算府州四十八個,縣一百八十個,戶三百一十二萬。訪求陳民的後代,但找不到,便設交趾布政司,將其土地內屬於朝廷。自從唐代滅亡後,交趾淪為蠻服達四百餘年,至此又收入版圖。皇上為此詔告天下,諸王和百官都奉表祝賀。

六年(1408)夏,張輔整軍回到京師。皇上再在奉天殿賜宴招待他,並賦寫了《平安南歌》,進封他為英國公,歲祿三千石,給予世襲誥券。這一年冬,陳氏的舊臣簡定又叛亂,皇上命沐晟征討,結果敗於生厥江。第二年春,又命張輔佩征虜將軍印,率軍前往征討。當時簡定已經僭稱越上皇,另立陳季擴為皇,勢力很大。張輔就叱覽山伐木造船,招來諒江以北那些躲避賊寇的人復業。遂推進到慈廉州,攻破喝門江,攻克廣威州孔目柵。在鹹子關遇上賊人,賊人有船六百餘艘,保衛江東南岸。張輔率陳旭等人用划船迎戰,乘風縱火,擒獲賊人首領二百餘人,全部奪過了他們的船隻。官軍追到太平海口。賊將阮景異以三百艘船迎戰,官軍又大破敵兵。於是陳季擴自稱是陳氏的後代,派使者襲封王位。張輔說“:先前遍找陳王的後人,他都不回響,現在是在欺騙我們。我奉命討賊,不知其他。”遂派朱榮、蔡福等人以步騎兵先出發,張輔率領舟師隨後進軍。以黃江到神投海,會師於清化,再分路進入磊江,在美良山中抓獲了簡定,把他和他的黨羽一起送到京師。八年正月,進而攻擊賊人餘黨,斬殺數千人,把屍體堆成一堆掩埋,只有陳季擴沒有抓獲。皇上留下沐晟討伐,召張輔班師。張輔在興和拜見皇上,受命到宣府、萬全練兵,督運北征。

當時陳季擴雖然請求投降,但實沒有悔改之心,乘張輔一回去,又攻掠如故,沐晟無法控制。交趾人苦於中國的約束,又多次遭官吏士卒的侵擾,往往起來依附賊人,乍服乍叛,將帥更加不認真剿寇。九年(1411)正月,皇上仍命張輔和沐晟協同進討。張輔到後,申明軍令。都督黃中素來驕縱,違抗命令。張輔責備他,黃中態度不恭,便把他斬首以服眾。將士們都提心弔膽,再沒人敢不執行命令了。這一年七月,在月常江擊破賊帥阮景異,繳獲船隻一百餘艘,生擒偽元帥鄧宗稷等人,還捕殺別部賊人首領數人。因有瘴癘收兵。第二年八月在神投海攻擊賊人。賊人有船隻四百餘艘,分為三隊,很精銳。張輔衝擊其中堅,賊人退卻,賊人左右隊齊進,官軍與他們相擊殺,殊死力戰。從早上六七點戰到十一點,大破賊兵,擒獲首領七十五人。官軍進到..安府紮營,賊將來降者不斷。

十一年(1413)冬,張輔與沐晟會師順州,戰於愛子江。賊人驅象在前而進。張輔告誡士卒,第一箭射落象奴,第二箭射象鼻。大象因此回頭奔走,踐踏自己的部隊。裨將楊鴻、韓廣、薛聚等人乘勢進兵,矢落如雨,賊人大敗。擒獲首領五十六人,追到愛母江,全部降服了敵眾。第二年正月進到政平州。聽說賊人屯聚在暹蠻、昆蒲等地欄柵中,遂引兵前往。途中要經過懸崖之側的小徑,騎馬無法前進,張輔與將校徒步行走在山箐間,到夜間四鼓時抵達了賊人巢穴,全部擒獲了阮景異、鄧容等人。陳季擴逃到寮國,張輔派指揮師佑率兵索要,攻破其國三個關口,終於將陳季擴及其妻子兒女抓住,綁送京師。賊亂平息。張輔依照國家制度,將賊人所奪取的占城國的土地,分設升、華、思、義四州,增設衛所,授予投降者官職,留下部隊駐守而還。十三年(1415)春張輔到京。鏇即命他為交趾總兵官前往鎮守。而余寇陳月湖等人又作亂,張輔都討平了他們。十四年冬他被召回。

張輔共四次去交趾,前後建置州縣以及增設驛傳遞運,規劃得很全面。交趾人所怕的只有張輔。張輔回來一年而黎利又反,朝廷多次遣將征討,都無功。到宣德時,柳升敗死,王通與賊人訂下盟約,倉促引兵而還。朝廷意見放棄交趾,張輔力爭但沒能成功。

仁宗即位後,張輔掌中軍都督府事務,進封為太師,並支給二職俸祿。不久命張輔所受的太師俸祿到北京倉支給。當時百官的俸米都到南京支取,此舉是給張輔的特恩。成祖喪期滿二十七日時,皇上戴素冠穿麻衣臨朝,而群臣都已改為吉服,只有張輔和大學士楊士奇穿戴與皇上一樣。皇上嘆道“:張輔是員武臣,而他知禮則超過了六卿。”從此更加敬重他。不久命他掌管經筵事務,監修實錄。

宣德元年(1426),漢王朱高煦造反,引誘功臣們做內應,暗中派人夜間去張輔的住所。張輔抓住他報告了皇上,查清了漢王造反的證據,便請率兵去攻打他。皇上決定親征,命張輔扈從。事平之後,給張輔加祿米三百石。張輔威名更高,而久握兵權。四年(1429),都御史顧佐請保全功臣。皇上下詔解除張輔都督府的職務,朝夕在左右侍奉,謀劃軍國重事,進升為光祿大夫左柱國,逢初一和十五上朝。英宗即位後,張輔加稱號翊運佐理,仍掌經筵、監修實錄。

張輔剛毅威嚴,治軍整肅,屹立如山。他三次平定交趾,威名遠傳海外。他歷事四朝,連姻帝室,但仍小心謹慎,與蹇義、夏原吉和三楊同心輔政。二十餘年間,國家太平無事,張輔是有功勞的。王振專權時,文武大臣都對他望風叩拜,只有張輔與他抗禮。也先入侵時,王振唆使英宗親征,張輔隨行,但不讓他參預軍政。張輔老了,默默不敢作聲。土木堡事變時,他殉身兵難,時年七十五歲。追封為定興王,謚忠烈。

黃福,字如錫,昌邑人。洪武年間,由太學生歷任金吾前衛經歷。曾上書論國家大計。太祖很賞識他,把他越級升為工部右侍郎。建文時期,他深受信任和倚重。成祖列出奸黨二十九人,黃福是其中之一。成祖入京師後,黃福迎接並歸附。李景隆指責黃福是奸黨,黃福說“:臣固然應該死,但被看為奸黨,則臣心中不服。”皇上置之不問,給他恢復了官職。不久,他任為工部尚書。永樂三年(1406),陳瑛彈劾黃福不體恤工匠,他被改為北京行部的尚書。第二年他因犯法,被逮入詔獄,貶任為事官。不久,他得復職,督運安南軍餉。

安南平定後,在其地設定郡縣,命黃福以尚書銜掌交趾布政司、按察司事務。當時遠方初定,軍旅未息,百務繁雜,黃福因事制宜,都有條理。他上疏說:“交趾賦稅輕重不一,請斟酌制定標準,務必從輕省考慮。”他又請求道“:沿瀘江北岸到欽州,設立衛所和驛站,以方便往來。實行開中法,讓商人輸運糧食到交趾,再給予他們運銷食鹽的權利,通過這樣來充實軍糧儲備。官吏的俸祿,倉庫儲糧不足則給以公田。”他又說“:廣西百姓輸運糧餉,陸路艱險,宜令廣東海運二十萬石去供給。”這些建議都被批准了。於是他編制戶籍、制定賦稅、興辦學校、設定駐軍,多次召見當地父老宣諭德治之意,告誡屬吏不要侵擾人民。一切治之以靜,上下安然。當時群臣中因犯小過被貶到交趾的很多,黃福都加以拯救和周濟,選出賢明者與他們共事。因此貶謫者有至者如歸之感。鎮守宦官馬騏恃寵害民,黃福多次壓制他。馬騏誣陷黃福有異志。皇上察出這並不真實,不問。仁宗即位後,黃福被召回,命他兼任詹事,輔導太子。黃福在交趾共十九年,到他回來時,交趾人民攙扶著他一路相送,號泣不忍分別。他回來後,交趾人的反叛加劇,終於無法平定。仁宗逝世後,他總督獻陵工程。

宣德元年(1426),馬騏激交趾反叛。當時陳洽以兵部尚書銜取代黃福,他多次上奏請黃福回來安撫交趾。正值黃福奉命出使南京,便召他回京上朝,敕令他說“:卿惠受交趾人已久,交趾人想念您,您就為朕再去一趟吧!”黃福仍以工部尚書兼詹事,負責兩部門的事務。他到達交趾時,柳升已敗死,黃福跑回。到雞陵關時,被賊人抓住,想自殺。賊人對他羅拜哭泣道:“公是交趾人民的父母,公如果不走,我們也不至於這樣。”他們堅決止住了他。黎利聽說後說道“:中國遣官吏統治交趾,如果人人都像黃尚書那樣,我又怎得造反呢?”他派人趕去守護黃福,贈給白金、乾糧,用肩輿送他出境。到龍州時,黃福把他們贈送的東西全部交給國家。回來後任行在工部尚書。

四年(1429),黃福與平江伯總管漕運事務,他建議令江西、湖廣、浙江以及長江南北各府的百姓,根據路程遠近,輸運糧食到淮安、徐州、臨清,然後令軍士接運到北京,人民都說很方便。五年,他上書陳述足軍餉省勞役的關鍵辦法。他所說的足軍餉,是這樣說的:“永樂年間號然建設北京,南征交趾,北征沙漠,但物資不曾缺乏。現在國家沒有大的開支,而每年收入卻僅夠供給。如果不幸有水旱災害,將怎么供給徵調之師?請調出操備營繕軍士十萬人,於濟寧以北,衛輝、真定以東,沿河屯田種植。第一年讓他們自己供應自己,第二年每人收五石,第三年加倍徵收。這樣既可省下京倉口糧六十萬石,又可節省本衛的月糧一百二十萬石,每年可得二百八十萬石。”皇上稱善,交行在戶、兵二部討論。郭資、張本說:“沿河屯田確實方便,請先撥出五萬頃,徵發附近居民五萬人來開墾。但山東近年旱災饑荒,人民流離,剛剛復業,衛卒力役很多,應先派官員去巡視土田,以待開墾。”皇上聽從了,命吏部郎中趙新等人經理屯田,黃福總管其事。過後有人說軍民各有常業,如果又要分田,勞役會更加煩擾,此事最後竟沒有實行。黃福改任戶部尚書。

七年(1432),皇上在宮中看黃福的《漕事便宜疏》,把它出示給楊士奇,說:“黃福的意見考慮深遠,六卿中誰能與他比?”楊士奇說:“黃福受知於太祖,正直明果,一心為國。永樂初年,建北京行部,安撫瘡痍之地,於是黃福出使交趾,總管布政和按察二司,具有成績,誠六卿所不及。黃福現已七十歲了,那些後進少年高坐公堂處理政事,而黃福四朝舊人,卻還朝夕奔走勞瘁,殊不是國家優老敬賢之道。”皇上說:“不是你,朕也聽不到這樣的話。”楊士奇又說“:南京是根本重地,先帝曾以儲君監國。黃福老成忠直,國家有緩急之事,他可以倚重。”皇上說“:是的。”第二天改黃福到南京任官。第二年黃福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後,加封他為少保,參贊南京守備襄城伯李隆機務。留都的文臣參預機務,即從黃福開始。李隆採納黃福的意見,政肅民安。正統五年(1440)正月去世,終年七十八歲。

黃福丰姿修整,不苟言笑。歷事六朝,提出過不少建議,他公正廉恕,素孚眾望。他當官不圖赫赫之名,辦事無論大小都很謹慎。憂國忘家,老而彌篤。他自己的生活非常儉約,妻子兒女僅夠衣食,所得的俸祿,只用於待賓客和周濟貧困而已。當初,成祖寫下十位大臣命解縉品評,解縉只有對黃福下這樣的評語“:秉性率直,為人確有原則。”沒有絲毫貶抑他。黃福參贊南京時,曾坐在李隆旁邊。楊士奇寄信去說“:豈有孤卿而還有旁坐者的!”黃福說“:哪有少保而贊佐守備官的?”他還是不改變。但李隆待黃福非常恭敬。辦完公事退下後,李隆即推黃福上坐,而黃福也不推辭。楊士奇回家掃墓時,途經南京,聽說黃福有病,便前往問候。黃福驚道:“公輔佐幼主,一日不可離開左右,為什麼要遠出?”楊士奇深深服從他的意見。兵部侍郎徐琦出使安南回來,黃福與他相見在石城門外。有人指著黃福問從安南來的人道“:你認識這位大人嗎?”那人回答“:安南的草木,也知道公的名字,我怎能不認識?”黃福去世後,朝廷卻沒有給他贈和謚,士大夫的輿論頗為不平。成化初年,才給他贈太保,謚忠宣。

劉俊,字子士,江陵人。洪武十八年(1385),中進士,被授予兵部主事,歷任郎中。他遇事善於剖析,為皇上所器重。二十八年,升為右侍郎。建文時期,任侍中。成祖即位後,他進升為尚書。

永樂四年(1406)大征安南,以劉俊參贊軍務。劉俊為人縝密,勤勞而機智,在軍中出謀劃策有功,回來後受到豐厚的賞賜。不久,簡定又反叛,劉俊再出參贊沐晟軍務。六年冬,沐晟與簡定在生厥江交戰,遭到失敗。劉俊走到大安海口時,颶風大作,揚起的塵沙使白天變暗,劉俊且戰且走,被賊人所圍,自刎而死。洪熙元年(1425)三月,皇上以劉俊身陷賊人包圍仍不屈,而有關官員卻不上報,致使朝廷沒有給他褒獎和撫恤,頒敕令責備禮官。於是給他賜祭,贈太子少傅,謚節愍。授予他的兒子劉奎為給事中。

陳洽,字叔遠,武進人。他好古勤學,與兄陳濟、弟陳浚都有名。洪武年間,他因擅長書法被推薦授予兵科給事中。他曾奉命閱軍,只要從他眼前一過,他便能記下來。有的人再來一次,總是被他斥退。皇上嘉獎他有才能,賜給他金織衣。父親戍守五開亡故,陳洽奔喪。正值蠻人反叛,道路阻塞,陳洽冒險間道而行,終於背著父親遺骨回來。建文年間因茹王常的推薦,被召回任文選司郎中。

太祖即位後,他被升為吏部右侍郎,又改為大理寺卿。安南戰事開始時,朝廷命陳洽赴廣西,與韓觀挑選士卒從征。到大軍出發時,遂命他參贊軍務,主管糧餉。安南平定後,陳洽轉為吏部左侍郎。當時黃福掌管布政、按察二司事務,政策上專務寬大,安撫安南人民。陳洽選拔有才能的人,振肅風紀,核實將士功罪,設定土官,處理軍隊糧餉,都辦得有條不紊。回到朝廷後,皇上命他兼代禮部、工部事務。永樂七年(1409),他又參佐張輔的部隊討伐簡定,將其平定。回來後,隨從皇上北征,與張輔在塞外練兵。九年,他又與張輔前往交趾,討伐陳季擴。五年之後,他升為兵部尚書,又留下贊佐李彬軍事。

仁宗將黃福召回,以陳洽掌管布政、按察二司,仍參佐軍務。宦官馬騏貪婪殘暴,陳洽無法控制,致使安南反叛者四起,而黎利尤為兇狠狡猾。而榮昌伯陳智、都督方政無能為力,賊寇的勢力越來越大。陳洽上疏說:“賊人雖然請求投降,但他們內懷詭詐,到黨羽逐漸壯大後,將不可控制。乞請傳諭諸將從速滅賊,不要為賊人所收買。”宣宗頒敕嚴厲責備陳智等人,令他們進兵,他們又敗於茶籠州,皇上於是削去陳智、方政的官職和爵位,命成山侯王通佩征夷將軍印前往征討,陳洽仍贊佐其軍事。宣德元年(1426)九月,王通到達交趾。十一月進軍應平,到達寧橋。陳洽與將領們說地形險惡,恐怕有伏兵,應該駐紮下來察看賊人動靜。王通不聽,指揮部隊徑直渡江,結果陷在泥淖中。賊人伏兵齊起,官軍大敗。陳洽躍馬沖入敵陣,因受傷過重而墜下馬。左右想把他扶回去,陳洽瞪眼呵叱道:“我作為國家大臣,食祿四十年,報國就在今日,義不苟且而生還!”揮刀殺死數名賊人後,自刎而死。事情報到朝廷後,皇上嘆道:“大臣以身殉國,一代能有幾人?”贈少保,謚節愍。授予他的兒子陳樞為刑科給事中。

李彬,字質文,鳳陽人。父李信,隨從太祖渡江,積功任為濟川衛指揮僉事。李彬承襲父職,隨從潁國公傅友德出塞,斬殺和繳獲很多。回來後,參與修築各個邊城。成祖起兵時,李彬歸附,做前鋒,轉戰有功,累升為右軍都督僉事。永樂元年(1403)四月,以丘福的建議,封他為豐城侯,食祿一千石,給予世襲誥券。第二年,襄城伯李浚征討永新叛寇,命李彬率兵策應。李彬沒到,賊寇已被平定,命他以所率的軍隊鎮守廣東。四年,把他召回,捉拿南陽秔君山賊寇。這一年七月,他以左參將的身份攜征夷副將軍印授予沐晟,進兵討伐安南。十二月,李彬和雲陽伯陳旭攻破安南西都,又在木丸江大敗賊兵。安南平定後,論功,他與陳旭都因臨敵遲緩,不給加封,加祿米五百石。不久他充任總兵官,防備倭寇於海上,後移師征伐並擒獲了長沙賊人李法良,又率浙江、福建之兵捕拿海寇。

十年命李彬前往甘肅,與西寧侯宋琥安置投降的酋長。李彬與柳升嚴兵布在邊境上,而令土官李英防守野馬川。涼州酋長老的罕反叛,都指揮何銘戰死,李英追蹤,全部俘獲了老的罕的部眾,老的罕逃到赤斤蒙古。皇上想發兵,李彬說道路遙遠,糧餉難繼,應慢慢謀取他。第二年李彬取代宋琥鎮守甘肅,赤斤蒙古捆老的罕來獻給他。皇上嘉獎李彬的功勞,給他的賞賜很豐厚。十二年(1414)他隨從北征,指揮右哨,在忽失溫擊破敵人,追擊到土剌河。回師後,他受到上賞,移鎮陝西。

十五年(1417)二月,李彬受命佩征夷將軍印,鎮守交趾。他到達後即擊破並擒獲了陸那縣賊人阮貞,派都督朱廣等人平定順州和北晝等寨。第二年,清化府土巡檢黎利反叛,李彬派朱廣攻破了他,黎利逃走。十七年他派都督同知方政在可藍柵襲擊黎利,抓獲其將軍阮個立等人。黎利逃到寮國。部隊回來後,他又出來為寇。都指揮黃誠將他擊退,因有暴雨而回師。

當時,交趾人到處起來反抗,李彬派遣將領分道前往征討:方政討伐嘉興的車綿子等人,以及南策的鄭公證、大灣的丁宗老;朱廣討伐譚興邦等別部;都指揮徐訁原討伐俄樂的范欽;指揮陳原瑰討伐惡江的陳直誠;都指揮王忠討伐峽山的楊恭。他們都先後報捷。而賊人勢力最大的,李彬便親自率兵前往攻打。潘僚是..安土知府,遭宦官馬騏的欺凌,在衙儀造反。李彬將他擊敗,追到玉麻州,擒獲了其首領,再推進焚燒了他的寨柵。潘僚竄到寮國,李彬派都指揮師佑率師前往。潘僚以寮國兵迎戰,師佑在農巴林將其擊敗,全部降服了他的部眾。范玉是塗山寺僧人,在東潮州造反。李彬前往征討,將他擊敗在江中。范玉逃脫,官軍追到東潮抓住了他。而鄭公證的黨羽黎侄又作亂,都指揮陳忠等多次在小黃江將其擊敗,李彬親自率兵追捕,將其部眾全部抓獲。於是各支賊人全被平定,只有黎利一再出沒,聚眾於磊江,屢次被徐訁原、方政擊敗後,又逃走。

十九年(1421),李彬因糧餉供應不上,請令官軍與土軍參錯屯田,並將擬定的屯田軍、駐守軍和征戰軍的數量報告朝廷。皇上批准了。他將要發兵入寮國索取黎利。寮國害怕了,請自捕黎利獻上,正好李彬疾病發作,只好罷兵。第二年正月李彬去世。後繼的孟瑛、陳智、李安、方政等人,都無能討賊。王通取代鎮守交趾之職後,賊勢更盛,交趾終於無法守住。

李彬去世後,贈茂國公,謚剛毅。

柳升,懷寧人。承襲父職任燕山護衛百戶。他經歷大小二十餘戰,累升為左軍都督僉事。永樂初年,隨從張輔征交趾,破賊於魯江,斬殺其首領阮子仁等。守衛鹹子關。賊人進入富良江,船隻連綿十餘里,橫截江面,構建營寨,陸軍也有數萬人。張輔率領步騎兵,柳升率領水師,夾攻,大敗賊兵,俘獲偽尚書阮希周等人。又在奇羅海口擊敗賊人,奪得船隻三百艘。他的部下抓獲了黎季嫠和他的兒子黎澄。柳升帶著露布(未加封的文書)向朝廷奏捷獻俘,受到賞賜。部隊回來後,他被封為安遠伯,食祿一千石,給予世襲誥券。

七年(1409),他同陳蠧率舟師巡海,到青州附近海面,大破倭寇,追到金州白山島而還。第二年隨從北征,到達回曲津,率神機火器為前鋒,大敗阿魯台。進封為侯爵,加祿米五百石,仍世襲伯爵。出去鎮守寧夏,討伐並斬殺叛將馮答蘭帖木兒等人。被召回,總領京營兵。第二年又隨從北征,率大營部隊戰忽蘭、忽失溫,以火器擊破敵人。

十八年(1420),蒲台妖婦唐賽兒造反。皇上命柳升與都指揮劉忠率京軍前往剿滅,包圍了她的營寨。柳升自以為是大將,心中輕敵。賊人請求投降,柳升相信了。晚上被賊人偷襲,劉忠中流矢而死,唐賽兒逃走。到天明時才發現,柳升追擊,抓獲了其百餘名黨羽。都指揮衛青力戰解除了安丘之圍。柳升妒嫉他的功勞,折辱他,結果被逮入獄中,後來獲釋。

二十年(1422),他又隨從皇上北征,率領中軍在屈裂兒河擊破兀良哈,給予他世襲侯爵。皇上五次出塞,柳升都跟隨,多次有功,所受的寵愛在各侯爵之上。仁宗即位後,命他掌管右軍都督府,加封為太子太傅。

宣德元年(1426)冬,成山侯王通征討黎利,敗報傳到朝廷。皇上命柳升為征虜副將軍,充任總兵官,保定伯梁銘為左副總兵,都督崔聚為參將,尚書李慶贊佐軍務,率領馬步兵七萬,會同黔國公沐晟前往討伐。當時賊勢已盛,道路阻塞,朝廷久不得交趾的奏報。二年六月,有軍丁李茂先等三人,抄近路來到京師,說昌江被圍,形勢危急。皇上授予三人為百戶,敕令柳升急速進兵援救,而昌江已在四月被攻陷。九月,柳升才進入隘留關。黎利假託為國人上書,請立陳氏的後代為國王,柳升不啟封即上報朝廷。賊人沿途據險列柵,官軍接連將其擊破,抵達鎮夷關。柳升見賊人屢被擊敗,頗為輕敵。當時李慶、梁銘都病得很重,郎中史安、主事陳鏞對李慶說:“柳將軍言辭和臉色都顯得很驕傲。驕傲乃是兵家所忌。賊人說不定是示弱來引誘我們。防範賊人設有埋伏,皇上璽書中已懇切告誡我們,公應努力提醒他。”李慶勉強起來告訴柳升,柳升不在意。到倒馬坡時,他與一百餘名騎兵先飛馳過橋,後隊無法跟進,賊人伏兵四起,柳升陷在泥淖中,中鏢而死。這一天,梁銘病死。第二天,李慶也死了。又過了一天,崔聚率兵來到昌江。賊人來得更多,官軍殊死搏鬥,賊人驅象大戰。官軍陣勢亂了,賊人大喊:“降者不死!”官軍或死或逃,沒有人投降,全軍盡沒。史安、陳鏞和李宗窻、潘..都戰死。

崔聚是懷遠人,當初跟從成祖起兵。八年(1410)隨從成祖北征,在廣漠戍擊敗賊人。洪熙元年(1425)累升為左軍都督僉事。這時他力戰被擒,賊人百計勸降他,他終不屈而死。

柳升樸實正直而且寬和,善於安撫士卒,但勇而寡謀,終於導致了失敗。柳升失敗後,沐晟的部隊無法前進,也引兵退回。王通孤軍作戰,後援斷絕,便放棄了交趾。朝廷意見認為柳升喪師,不讓他的兒子柳溥承襲爵位,過了很久才讓他承襲。正統十二年(1447)贈柳升為融國公,謚襄愍。

王通,鹹寧人,金鄉侯王真的兒子。承襲父職任都指揮使,率領父親之兵,轉戰有功,累升為都督僉事。後來因父親之死這一件事,他被封為武義伯,食祿一千石,給予世襲誥券。永樂七年(1409),他總管建設長陵工程。十一年,進封為成山侯,加祿米二百石。第二年隨從皇上北征,領左掖軍。二十年,隨從皇上出塞,兼領右掖軍。仁宗即位後,命他掌管後軍都督府,加封太子太保。

當時交趾總兵官豐城侯李彬已先去世,榮昌伯陳智、都督方政以參將之職代為鎮守,兩人不和。黎利勢力更盛,連破州縣,殺將吏,陳智出兵,多次被打敗。宣宗削去陳智的爵位而命王通佩征夷將軍印,率軍前往征討。黎利的弟弟黎善攻打交州城,都督陳浚等人將他擊退。正好王通來到,便分路出擊。參將馬瑛在石室縣破賊。王通領兵與馬瑛會合,到應平的寧橋時中了埋伏,官軍大潰,死亡二三萬人,其中有尚書陳洽。王通受傷回到交州,黎利在..安聽說後,自率精兵包圍東關。王通氣勢沮喪,暗中派人許諾為黎利乞求封號,而傳檄將清化以南之地劃歸黎利。按察使楊時習反對,王通厲聲呵叱他。清化長官羅通也不肯棄城,與指揮打忠堅守。朝廷派柳升等援助王通,但還沒到達。

二年(1427)二月黎利攻城。王通以勁兵五千名出其不意直搗賊營,將其擊破,斬殺其司空丁禮以下一萬餘人。黎利惶懼想走。將領們請乘勝急擊。王通猶豫三日不出,賊勢重新又振作起來。他們樹欄柵掘壕塹,四出攻掠,分兵攻陷昌江、諒江,而包圍交州城更急。王通斂兵不出。黎利求和,王通報告了朝廷。正值柳升戰死,沐晟的部隊進到水尾縣時無法前進。王通更害怕了,便利誘黎利求和,為黎利馳傳上呈謝罪表。

這一年十月,王通大集官吏軍民出城,立壇與黎利結盟,相約退兵,並宴請黎利,贈給黎利錦綺,黎利也回贈重寶為謝。十二日,王通令太監山壽與陳智等人由水路回欽州,而他自率步騎兵回廣西,到達南寧後,他才將經過報告皇上。正好廷臣的意見也厭兵,遂放棄交趾。交趾內屬二十餘年,前後用兵數十萬,糧餉達一百餘萬,還不包括轉輸的費用,至此終於放棄了。官吏軍民歸國有八萬六千餘人,陷入賊人和被賊人殺戮的不可勝數。而向義歸附的土官,像陶季容、陳汀等人,往往自拔未歸。

第二年,王通回到京師。群臣紛紛彈劾他,他被判了死罪,關進獄中,奪去誥券,並被抄了家。正統四年(1439),他被特釋為民。景帝即位後,起用他為都督僉事,守衛京城。他抵禦也先有功,進升為同知,守天壽山,歸還他的家產。景泰三年(1452)王通去世。天順元年(1457),詔令他的兒子王琮承襲成山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