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列傳·卷十七

作者:張廷玉等

馮勝(兄國用) 傅友德 廖永忠(趙庸) 楊璟 胡美

馮勝,定遠人。初名國勝,又名宗異,最後名勝。生時黑氣滿室,經日不散。及長,雄勇多智略,與兄國用俱喜讀書,通兵法,元末結寨自保。太祖略地至妙山,國用偕勝來歸,甚見親信。太祖嘗從容詢天下大計,國用對曰:“金陵龍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為根本。然後四出征伐,倡仁義,收人心,勿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太祖大悅,俾居幕府,從克滁、和,戰三叉河、板門寨、雞籠山,皆有功。從渡江,取太平,遂命國用典親兵,委以心腹。太祖既擒陳野先,釋之,令招其部曲。國用策其必叛,不如弗遣。尋果叛,為其下所殺,其從子兆先復擁眾屯方山。蠻子海牙扼採石,國用與諸將攻破海牙水寨,又破擒兆先,盡降其眾三萬餘人。眾疑懼,太祖擇驍勇者五百人為親軍,宿衛帳中。悉屏舊人,獨留國用侍榻側,五百人者始安。即命國用將之,以攻集慶,爭效死先登。與諸將下鎮江、丹陽、寧國、泰興、宜興,從征金華,攻紹興,累擢親軍都指揮使。卒于軍,年三十六。太祖哭之慟。洪武三年追封郢國公,肖像功臣廟,位第八。

國用之卒,子誠幼,勝先已積功為元帥,遂命襲兄職,典親軍。

陳友諒逼龍灣。太祖御之,戰石灰山。勝攻其中堅,大破之,又追究破之採石,遂復太平。從徵友諒,破安慶水寨,長驅至江州,走友諒。進親軍都護。從解安豐圍,遷同知樞密院事。從戰鄱陽,下武昌,克廬州,移兵取江西諸路。與諸將收淮東,克海安壩,取泰州。徐達圍高郵未下,還師援宜興,以勝督軍。高郵守將詐降,勝令指揮康泰帥數百人先入城,敵閉門盡殺之。太祖怒,召勝決大杖十,令步詣高郵。勝慚憤,攻甚力。達亦自宜興還,益兵攻克之,遂取淮安。安豐破,擒吳將呂珍於舊館。下湖州,克平江,功次平章常遇春,再遷右都督。從大將軍達北征,下山東諸州郡。

洪武元年兼太子右詹事。坐小法貶一官,為都督同知。引兵溯河,取汴、洛,下陝州,趨潼關。守將宵遁,遂奪關,取華州。還汴,謁帝行在。授征虜右副將軍,留守汴梁。尋從大將軍征山西,由武陟取懷慶,逾太行,克碗子城,取澤、潞,擒元右丞賈成於猗氏。克平陽、絳州,擒元左丞田保保等,獲將士五百餘人。帝悅,詔右副將軍勝居常遇春下,偏將軍湯和居勝下,偏將軍楊璟居和下。

二年渡河趨陝西,克鳳翔。遂渡隴,取鞏昌,進逼臨洮,降李思齊。還從大將軍圍慶陽。擴廓遣將攻原州,為慶陽聲援。勝扼驛馬關敗其將,遂克慶陽,執張良臣。陝西悉平。

九月,帝召大將軍還,命勝駐慶陽,節制諸軍。勝以關陝既定,輒引兵還。帝怒,切責之。念其功大,赦勿治。而賞賚金幣,不能半大將軍。

明年正月復以右副將軍同大將軍出西安,搗定西,破擴廓帖木兒,獲士馬數萬。分兵自徽州南出一百八渡,徇略陽,擒元平章蔡琳,遂入沔州。遣別將自連雲棧取興元,移兵吐番,征哨極於西北。凱鏇,論功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同參軍國事,封宋國公,食祿三千石,予世券。誥詞謂勝兄弟親同骨肉,十餘年間,除肘腑之患,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混一。所以稱揚之者甚至。五年,以勝宣力四方,與魏國公達、曹國公文忠各賜彤弓。

擴廓在和林,數擾邊。帝患之,大發兵三道出塞。命勝為征西將軍,帥副將軍陳德、傅友德等出西道,取甘肅。至蘭州,友德以驍騎前驅,再敗元兵,勝復敗之掃林山。至甘肅,元將上都驢迎降。至亦集乃路,守將卜顏帖木兒亦降。次別篤山,岐王朵兒只班遁去,追獲其平章長加奴等二十七人及馬駝牛羊十餘萬。是役也,大將軍達軍不利,左副將軍文忠殺傷相當,獨勝斬獲甚眾,全師而還。會有言其私匿駝馬者,賞不行。自後數出練兵臨清、北平,出大同征元遺眾,鎮陝西及河南。冊其女為周王妃。

久之,大將軍達、左副將軍文忠皆卒,而元太尉納哈出擁眾數十萬屯金山,數為遼東邊害。二十年命勝為征虜大將軍,穎國公傅友德、永昌侯藍玉為左右副將軍,帥南雄侯趙庸等以步騎二十萬征之。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景隆、申國公鄧鎮等皆從。帝復遣故所獲納哈出部將乃剌吾者奉璽書往諭降。勝出松亭關,分築大寧、寬河、會州、富峪四城。駐大寧逾兩月,留兵五萬守之,而以全師壓金山。納哈出見乃剌吾驚曰:“爾尚存乎!”乃剌吾述帝恩德。納哈出喜,遣其左丞、探馬赤等獻馬,且覘勝軍。勝已深入,逾金山,至女直苦屯,降納哈出之將全國公觀童。大軍奄至,納哈出度不敵,因乃剌吾請降。勝使藍玉輕騎受之。玉飲納哈出酒,歡甚,解衣衣之。納哈出不肯服,顧左右咄咄語,謀遁去。勝之婿常茂在坐,遽起砍其臂。都督耿忠擁以見勝。納哈出將士妻子十餘萬屯松花河,聞納哈出傷,驚潰。勝遣觀童諭之乃降,得所部二十餘萬人,牛羊馬駝輜重互百餘里。還至亦迷河,復收其殘卒二萬餘、車馬五萬。而都督濮英殿後,為敵所殺。師還,以捷聞,並奏常茂激變狀,盡將降眾二十萬人入關。帝大悅,使使者迎勞勝等,械繫茂。會有言勝多匿良馬,使閽者行酒於納哈出之妻求大珠異寶,王子死二日強娶其女,失降附心,又失濮英三千騎,而茂亦訐勝過。帝怒,收勝大將軍印,命就第鳳陽,奉朝請,諸將士亦無賞。勝自是不復將大兵矣。

二十一年奉詔調東昌番兵征曲靖。番兵中道叛,勝鎮永寧撫安之。二十五年命籍太原、平陽民為軍,立衛屯田。皇太孫立,加太子太師,偕潁國公友德練軍山西、河南,諸公、侯皆聽節制。

時詔列勛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以細故失帝意。藍玉誅之月,召還京。逾二年,賜死,諸子皆不得嗣。而國用子誠積戰功雲南,累官至右軍左都督。

納哈出者,元木華黎裔孫,為太平路萬戶。太祖克太平被執,以名臣後,待之厚。知其不忘元,資遣北歸。元既亡,納哈出聚兵金山,畜牧蕃盛。帝遣使招諭之,終不報。數犯遼東,為葉旺所敗。勝等大兵臨之,乃降,封海西侯。從傅友德征雲南,道卒。子察罕,改封瀋陽侯,坐藍玉黨死。

傅友德,其先宿州人,後徙碭山。元末從劉福通黨李喜喜入蜀。喜喜敗,從明玉珍,玉珍珍不能用。走武昌,從陳友諒,無所知名。

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德帥所部降。帝與語,奇之,用為將。從常遇春援安豐,略廬州。還,從戰鄱陽湖,輕舟挫友諒前鋒。被數創,戰益力,復與諸將邀擊於涇江口,友諒敗死。從征武昌,城東南高冠山下瞰城中,漢兵據之,諸將相顧莫前。友德帥數百人,一鼓奪之。流矢中頰洞脅,不為沮。武昌平,授雄武衛指揮使。從徐達拔廬州,別將克夷陵、衡州、襄陽。攻安陸,被九創,破擒其將任亮。從大軍下淮東,破張士誠援兵於馬騾港,獲戰艘千,復大破元將竹貞於安豐。同陸聚守徐州,擴廓遣將李二來攻,次陵子村。友德度兵寡不敵,遂堅壁不戰。詗其眾方散掠,以二千人溯河至呂梁,登入擊之,單騎奮槊刺其將韓乙。敵敗去。度且復至,亟還,開城門而陣於野,臥戈以待,約聞鼓即起。李二果至,鳴鼓,士騰躍搏戰,破擒二。召還,進江淮行省參知政事,撤御前麾蓋,鼓吹送歸第。

明年從大將軍北征,破沂州,下青州。元丞相也速來援,以輕騎誘敵入伏,奮擊敗走之。遂取萊陽、東昌。明年從定汴、洛,收諸山寨。渡河取衛輝、彰德,至臨清,獲元將為嚮導,取德州、滄州。既克元都,偵邏古北隘口,守盧溝橋,略大同,還下保定、真定,守定州。從攻山西,克太原。擴廓自保全來援,萬騎突至。友德以五十騎沖卻之,因夜襲其營。擴廓倉卒遁去,追至土門關,獲其士馬萬計。復敗賀宗哲於石州,敗脫列伯於宣府,遂西會大將軍,圍慶陽,以偏師駐靈州,遏其援兵,遂克慶陽。還,賜白金文綺。

洪武三年從大將軍搗定西,大破擴廓。移兵伐蜀,領前鋒出一百八渡,奪略陽關,遂入沔。分兵自連雲棧合攻漢中,克之。以饋餉不繼,還軍西安。蜀將吳友仁寇漢中。友德以三千騎救之,攻斗山寨,令軍中人燃十炬布山上,蜀兵驚遁。是冬,論功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同知大都督府事,封潁川侯,食祿千五百石,予世券。

明年充征虜前將軍,與征西將軍湯和分道伐蜀。和帥廖永忠等以舟師攻瞿塘,友德帥顧時等以步騎出秦、隴。太祖諭友德曰:“蜀人聞我西伐,必悉精銳東守瞿塘,北阻金牛,以抗我師。若出不意,直搗階、文,門戶既隳,腹心自潰。兵貴神速,患不勇耳。”友德疾馳至陝,集諸軍聲言出金牛,而潛引兵趨陳倉,攀援岩谷,晝夜行。抵階州,敗蜀將丁世珍,克其城。蜀人斷白龍江橋。友德修橋以渡,破五里關,遂拔文州。渡白水江,趨綿州。時漢江水漲,不得渡,伐木造戰艦。欲以軍聲通瞿塘,乃削木為牌為千,書克階、文、綿日月,投漢水,順流下。蜀守者見之,皆解體。

初,蜀人聞大軍西征,丞相戴壽等果悉眾守瞿塘。及聞友德破階、文,搗江油,始分兵援漢州,以保成都。未至,友德已破其守將向大亨於城下,謂將士曰:“援師遠來,聞大亨破,己膽落,無能為也。”迎擊,大敗之。遂拔漢州,進圍成都。壽等以象戰。友德令強弩火器沖之,身中流矢不退,將士殊死戰。象反走,躪藉死者甚眾。壽等聞其主明升已降,乃籍府庫倉廩面縛詣軍門。成都平。分兵徇州邑未下者,克保寧,執吳友仁送京師,蜀地悉定。友德之攻漢州也,湯和尚頓軍大溪口。既於江流得木牌,乃進師。而戴壽等撤其精兵西救漢州,留老弱守瞿塘,故永忠等得乘勝搗重慶,降明升,於是太祖制《平西蜀文》,盛稱友德功為第一,廖永忠次之。師還,受上賞。

五年副征西將軍馮勝征沙漠,敗失剌罕於西涼,至永昌,敗太尉朵兒只巴,獲馬牛羊十餘萬。略甘肅,射殺平章不花,降太尉鎖納兒等。至瓜沙州,獲金銀印及雜畜二萬而還。是時師出三道,獨友德全勝。以主將勝坐小法,賞不行。明年復出雁門,為前鋒,獲平章鄧孛羅帖木兒。還鎮北平,陳便宜五事。皆從之。召還,從太子講武於荊山,益歲祿千石。九年破擒伯顏帖木兒於延安,降其眾。帝將征雲南,命友德巡行川、蜀、雅、播之境,修城郭,繕關梁,因兵威降金築、普定諸山寨。

十四年副大將軍達出塞,討乃兒不花,渡北黃河,襲灰山,斬獲甚眾。其年秋充征南將軍,帥左副將軍藍玉、右副將軍沐英,將步騎三十萬征雲南。至湖廣,分遣都督胡海等將兵五萬由永寧趨烏撒,而自帥大軍由辰、沅趨貴州。克普定、普安,降諸苗蠻。進攻曲靖,大戰白石江,擒元平章達里麻。遂擊烏撒,循格孤山而南,以通永寧之兵,遣兩將軍趨雲南。元梁王走死。友德城烏撒,群蠻來爭,奮擊破之,得七星關以通畢節。又克可渡河,降東川、烏蒙、芒部諸蠻。烏撒諸蠻復叛,討之,斬首三萬餘級,獲牛馬十餘萬,水西諸部皆降。十七年論功進封潁國公,食祿三千石,予世券。

十九年帥師討平雲南蠻。二十年副大將軍馮勝,征納哈出於金山。二十一年,東川蠻叛,復為征南將軍,帥師討平之。移兵討越州叛酋阿資,明年破之於普安。二十三年從晉王、燕王征沙漠,擒乃兒不花,還駐開平,復征寧夏。明年為征虜將軍,備邊北平。復從燕王征哈者舍利,追元遼王。軍甫行,遽令班師。敵不設備,因潛師深入至黑嶺,大破敵眾而還。再出,練兵山、陝,總屯田事。加太子太師,尋遣還鄉。

友德喑啞跳蕩,身冒百死。自偏裨至大將,每戰必先士卒。雖被創,戰益力,以故所至立功,帝屢敕獎勞。子忠,尚壽春公主,女為晉世子濟熺妃。

二十五年,友德請懷遠田千畝。帝不悅曰:“祿賜不薄矣,復侵民利何居?爾不聞公儀休事耶?”尋副宋國公勝分行山西,屯田於大同、東勝,立十六衛。是冬再練軍山西、河南。明年,偕召還。又明年賜死。以公主故,錄其孫彥名為金吾衛千戶。弘治中,晉王為友德五世孫瑛援六王例,求襲封。下禮官議,不許。嘉靖元年,雲南巡撫都御史何孟春請立祠祀友德。詔可,名曰“報功”。

廖永忠,巢人,楚國公永安弟也。從永安迎太祖於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貴乎?”永忠曰:“獲事明主,掃除寇亂,垂名竹帛,是所願耳。”太祖嘉焉。副永安將水軍渡江,拔採石、太平,擒陳野先,破蠻子海牙及陳兆先,定集慶,克鎮江、常州、池州,討江陰海寇,皆有功。

永安陷於吳,以永忠襲兄職,為樞密僉院,總其軍。攻趙普勝柵江營,復池州。陳友諒犯龍江,大呼突陣,諸軍從其後,大敗之。從伐友諒,至安慶,破其水寨,遂克安慶。從攻江州,州城臨江,守備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橋於船尾,名曰天橋,以船乘風倒行,橋傅於城,遂克之。進中書省右丞。

從下南昌,援安豐,戰鄱陽湖,決圍殊死戰。敵將張定邊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飛舸追且射,定邊被百餘矢,漢卒多死傷。明日,復與俞通海等以七舟載葦荻,乘風縱火,焚敵樓船數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戰,復鏇繞而出,敵驚為神。又邀擊之涇江口,友諒死。從征陳理,分兵柵四門,於江中連舟為長寨,絕其出入,理降。還京,太祖以漆牌書“功超群將,智邁雄師”八字賜之,懸於門。已,從徐達取淮東,張士誠遣舟師薄海安,太祖令永忠還兵水寨御之,達遂克淮東諸郡。從伐士誠,取德清,進克平江,拜中書平章政事。

尋充征南副將軍,帥舟師自海道會湯和,討降方國珍,進克福州。洪武元年兼同知詹事院事。略定閩中諸郡,至延平,破執陳友定。尋拜征南將軍,以朱亮祖為副,由海道取廣東。永忠先發書諭元左丞何真,曉譬利害。真即奉表請降。至東莞,真帥官屬出迎。至廣州,降盧左丞。擒海寇邵宗愚,數其殘暴斬之。廣人大悅。馳諭九真、日南、朱崖、儋耳三十餘城,皆納印請吏。進取廣西,至梧州,降元達魯花赤拜住,潯、柳諸路皆下。遣亮祖會楊璟收未下州郡。永忠引兵克南寧,降象州。兩廣悉平。永忠善撫綏,民懷其惠,為之立祠。明年九月還京師,帝命太子帥百官迎勞於龍江。入見,仍命太子送還第。復出,撫定泉、漳。三年從大將軍徐達北征,克察罕腦兒。還,封德慶侯,食祿一千五百石,予世券。

明年,以征西副將軍從湯和帥舟師伐蜀。和駐大溪口,永忠先發。及舊夔府,破守將鄒興等兵。進至瞿塘關,山峻水急,蜀人設鐵鎖橋,橫據關口,舟不得進。永忠密遣數百人持糗糧水筒,舁小舟逾山渡關,出其上流。蜀山多草木,令將士皆衣青蓑衣,魚貫走崖石間。度已至,帥精銳出墨葉渡,夜五鼓,分兩軍攻其水陸寨。水軍皆以鐵裹船頭,置火器而前。黎明,蜀人始覺,盡銳來拒。永忠已破其陸寨,會將士舁舟出江者,一時並發,上下夾攻,大破之,鄒興死。遂焚三橋,斷橫江鐵索,擒同僉蔣達等八十餘人。飛天張、鐵頭張等皆遁去,遂入夔府。明日,和始至,乃與和分道進,期會於重慶。永忠帥舟師直搗重慶,次銅鑼峽。蜀主明升請降,永忠以和未至辭。俟和至,乃受降,承制撫慰。下令禁侵掠。卒取民七茄,立斬之。慰安戴壽、向大享等家,令其子弟持書往成都招諭。壽等已為傅友德所敗,及得書,遂降。蜀地悉平。帝制《平蜀文》旌其功,有“傅一廖二”之語,褒賚甚厚。明年北征,至和林。六年督舟師出海捕倭,尋還京。

初,韓林兒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歸應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諭諸將曰:“永忠戰鄱陽時,忘軀拒敵,可謂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窺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楊憲為相,永忠與相比。憲誅,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僣用龍鳳諸不法事,賜死,年五十三。

子權,十三年嗣侯,從傅友德征雲南,守畢節及瀘州,召還。十七年卒。子鏞不得嗣,以嫡子為散騎舍人,累官都督。建文時與議兵事,宿衛殿廷。與弟銘皆嘗受學於方孝孺。孝孺死,鏞、銘收其遺骸,葬到處寶門外山上。甫畢,亦見收,論死。弟鉞及從父指揮僉事升俱戍邊。

初,廖永忠等之歸太祖也,趙庸兄弟亦俱降,後亦有過不得封公,與永忠類。

庸,廬州人,與兄仲中聚眾結水寨,屯巢湖,歸太祖。仲中累功為行樞密院僉事,守安慶。陳友諒陷安慶,仲中棄城走還龍江,法當誅。常遇春請原之。太祖不許,曰:“法不行,無以懲後。”遂誅仲中,而以其官授庸。從復安慶,徇江西諸路,進參知政事。從戰康郎山,與俞通海、廖永忠等以六舟深入敗敵。平武昌,克廬州,援安豐,皆有功。大軍取淮東,庸與華高帥舟師克海安、泰州,進國平江。吳平,擢中書左丞。從大將軍取山東。洪武元年命兼太子副詹事。河南平,命庸留守。復分兵渡河,徇下河北州縣,進克河間,守之。尋移守保定,並收未復山寨。又從大軍克太原,下關。陝。從常遇春北追元帝。師還,遇春卒,命庸為副將軍,同李文忠攻慶陽。行至太原,元兵攻大同急,文忠與庸謀,以便宜援大同,再敗元兵於馬邑,擒其將脫列伯。論功,賞賚亞於大將軍。三年復從文忠北伐,出野狐嶺,克應昌。師還,論功最,以在應昌私納奴婢,不得封公,封南雄侯,食祿一千五百石,予世券。已,從伐蜀,中途還。

十四年,閩、粵盜起,命庸討之。逾年悉平諸盜及陽山、歸善叛蠻,戮其魁,散遣餘眾,民得復業。奏籍蜒戶萬人為水軍。又平廣東盜號剷平王者,獲賊黨萬七千八百餘人,斬首八千八百餘級,降其民萬三千餘戶。還,賜彩幣、上尊、良馬。其冬出理山西軍務,巡撫北邊。二十年,以左參將從傅友德討納哈出。二十三年,以左副將軍從燕王出古北口,降乃兒不花。還,坐胡惟庸黨死。爵除。

楊璟,合肥人。本儒家子。以管軍萬戶從太祖下集慶,進總管。下常州,進親軍副都指揮使。從下婺州,遷樞密院判官。再從伐漢,以功擢湖廣行省參政,移鎮江陵。進攻湖南蠻寇,駐師三江口。復以招討功遷行省平章政事。帥左丞周德興、參政張彬將武昌諸衛軍,取廣西。

洪武元年春進攻永州。守將鄧祖勝迎戰敗,斂兵固守。璟進圍之。元兵來援,駐東鄉,倚湘水列七營,軍勢甚盛。璟擊敗之,俘獲千餘人。全州守將平章阿思蘭及周文貴再以兵來援,輒遣德興擊敗之。遣千戶王廷取寶慶,德興、彬取全州,略定道州、藍山、桂陽、武岡諸州縣。而永州久不下,令裨將分營諸門,築壘困之,造浮橋西江上,急攻之。祖勝力盡,仰藥死。百戶夏升約降。璟兵逾城入,參政張子賢巷戰,軍潰被執,遂克永州。而征南將軍廖永忠、參政朱亮祖亦自廣東取梧州,定潯、貴、鬱林。亮祖以兵來會。進攻靖江不下,璟謂諸將曰:“彼所恃西濠水耳。決其堤岸,破之必矣。”乃遣指揮丘廣攻叚口關,殺守堤兵,盡決濠水,築土堤五道,傅於城。城中猶固守。急攻二月,克之,執平章也兒吉尼。先是張彬攻南關,為守城者所詬,怒欲屠其民。璟甫入,立下令禁止之,民乃安。復移師徇郴州,降兩江土官黃英岑、伯顏等,而永忠亦定南寧、象州。廣西悉平。

還,與偏將軍湯和從徐達取山西,至澤州,及元平章韓紥兒戰於韓店,敗績。還,捕唐州亂卒,留鎮南陽。未幾,詔璟往使於夏。是時夏主升幼,母彭及諸大臣用事。璟既至。數諭升以禍福,俾從入覲。升集其下共議。而諸大臣方專恣,不利升歸朝,皆持不可,升亦莫能決。璟還,再以書諭升,終不聽。逾二年而夏亡。璟遷湖廣行省平章。

慈利土官覃垕構諸洞蠻為亂,命帥師往討,連敗之。垕詐降,璟使部卒往報,為所執。太祖遣使讓璟。璟督戰,士力攻,賊乃遁。

三年大封功臣,封璟營陽侯,祿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從湯和伐夏,戰於瞿塘,不利。明年充副將軍,從鄧愈討定辰、沅蠻寇。再從大將軍徐達鎮北平,練兵遼東。十五年八月卒,追封芮國公,謚武信。子通嗣,二十年帥降軍戍雲南,多道亡,降普定指揮使。二十三年,詔書坐璟胡惟庸黨,謂以瞿塘之敗被責,有異謀雲。

胡美,沔陽人。初名廷瑞,避太祖字,易名美。初仕陳友諒,為江西行省丞相,守龍興。太祖既下江州,遣使招諭美。美遣使鄭仁傑詣九江請降,且請無散部曲。太祖初難之,劉基蹴所坐胡床。太祖悟,賜書報曰:“鄭仁傑至,言足下有效順之誠,此足下明達也;又恐分散所部,此足下過慮也。吾起兵十年,奇才英士,得之四方多矣。有能審天時,料事機,不待交兵,挺然委身來者,嘗推赤心以待,隨其才任使之,兵少則益之以兵,位卑則隆之以爵,財乏則厚之以賞,安肯散其部曲,使人自危疑,負來歸之心哉?且以陳氏諸將觀之,如趙普勝驍勇善戰,以疑見戮。猜忌若此,竟何所成。近建康龍灣之役,予所獲長張、梁鉉、彭指揮諸人,用之如故,視吾諸將,恩均義一。長張破安慶水寨,梁鉉等攻江北,並膺厚賞。此數人者,其自視無復生理,尚待之如此,況如足下不勞一卒,以完城來歸者耶?得失之機,間不容髮,足下當早為計。”美得書,乃遣康泰至九江來降。太祖遂如龍興,至樵舍。美以陳氏所授丞相印及軍民糧儲之數來獻,迎謁於新城門。太祖慰勞之,俾仍舊官。

美之降也,同僉康泰、平章祝宗不欲從,美微言於太祖。太祖命將其兵,從徐達征武昌。二人果叛,攻陷洪都。達等還兵擊定之。祝宗走死,執康泰歸於建康。太祖以泰為美甥,赦勿誅。美從征武昌,復與達等帥馬步舟師取淮東,進伐張士誠,下湖州,圍平江,別將取無錫,降莫天祐。師還,加榮祿大夫。

其冬,命為征南將軍,帥師由江西取福建,諭之曰:“汝以陳氏丞相來歸,事吾數年,忠實無過,故命汝總兵取閩。左丞何文輝為爾副,參政戴德聽調發,二人雖皆吾親近,勿以其故廢軍法。聞汝嘗攻閩中,宜深知其地利險易。今總大軍攻圍城邑,必擇便宜可否為進退,無失機宜。”美遂渡杉關,下光澤,邵武守將李宗茂以城降。次建陽,守將曹復疇亦降。進圍建寧,守將同僉達里麻、參政陳子琦謀堅守以老我師。美數挑戰,不出,急攻之,乃降。整軍入城,秋毫無所犯。執子琦等送京師,獲將士九千七百餘人,糧糗馬畜稱是。會湯和等亦取福州、延平、興化,美遂遣降將諭降汀、泉諸郡。福建悉平。美留守其地。尋召還,從幸汴梁。

太祖即位,以美為中書平章、同知詹事院事。洪武三年命赴河南,招集擴廓故部曲。是年冬論功,封豫章侯,食祿千五百石,予世券,誥詞以竇融歸漢為比。十三年改封臨川侯,董建潭漂府於長沙。太祖榜列勛臣,謂持兵兩雄間,可觀望而不觀望來歸者七人。七人者,韓政、曹良臣、楊璟、陸聚、梅思祖、黃彬及美,皆封侯。美與璟有方面勛,帝遇之尤厚。

十七年坐法死。二十三年,李善長敗,帝手詔條列奸黨,言美因長女為貴妃,偕其子婿入亂宮禁,事覺,子婿刑死,美賜自盡雲。贊曰:馮勝、傅友德,百戰驍將也。考當日功臣位次,與太祖褒美之詞,豈在湯和、鄧愈下哉。廖永忠智勇超邁,功亞宋、潁,皆不得以功名終,身死爵除,為可慨矣。江夏侯周德興之得罪也,太祖宥之,因誡諭公、侯,謂多粗暴無禮,自取敗亡。又謂永忠數犯法,屢宥不悛。然則洪武功臣之不獲保全者,或亦有以自取歟。楊璟、胡美功雖不逮,然嘗別將,各著方面勛,故次列之雲。

部分譯文

馮勝,定遠人。初名國勝,後改。與兄長馮國用都愛讀書,通曉兵法,元末築寨自保。太祖攻戰至妙山時,馮勝隨兄長一同歸附,受到重用。國用累立軍功,升至親軍都指揮使,去世後由馮勝襲其官職,典掌親軍。

陳友諒進逼龍灣。太祖率軍抵禦,戰於石灰山。馮勝攻其中堅,大敗敵軍,又繼續追擊,敗敵於採石,於是收復太平。馮勝隨軍征討陳友諒,攻克安慶水寨,長驅直入江州,趕走陳友諒,晉升為親軍都護。馮勝又隨軍解安豐之圍,遷升同知樞密院事。馮勝隨軍激戰鄱陽,下武昌,克廬州,然後調兵攻取江西諸路。又與諸將收復淮東,克海安壩,取泰州。徐達圍攻高郵不下,回軍支援宜興,而命馮勝督率所留軍隊。高郵守將詐降,馮勝命指揮康泰率數百人先行入城,敵軍關閉城門,將他們全部殺害。太祖大怒,將馮勝召回,責罰十大杖,然後命他步行回高郵。馮勝既慚愧又氣憤,拼力進攻。徐達也自宜興返回,增兵攻克高郵,然後攻取淮安。安豐城陷,在舊館擒獲吳將呂珍。下湖州,克平江,馮勝功勞僅次於平章常遇春,再升為右都督。馮勝跟隨大將軍徐達北征,攻下山東諸州郡。

洪武元年(1368),馮勝兼任太子右詹事。因犯小法而被貶官,任都督同知。馮勝率軍逆河而上,取汴、洛,下陝州,直趨潼關。守將夜逃,於是奪潼關,取華州。返汴之後,前往太祖行在謁見,被授為征虜右副將軍,留守汴梁。隨即跟隨大將軍征伐山西,由武陟攻取懷慶,越過太行山,克碗子城,取澤、潞,於猗氏擒獲元右丞賈成。又克平陽、絳州,擒獲元左丞田保保等,俘獲將士五百餘人。太祖大悅,下詔命右副將軍馮勝位居常遇春之下,偏將軍湯和位居馮勝之下,偏將軍楊王景位居湯和之下。

二年,馮勝率軍渡過黃河,直趨陝西,攻克鳳翔。然後渡過隴水,攻取鞏昌,進逼臨洮,降服李思齊。又回軍跟隨大將軍徐達圍攻慶陽。擴廓遣將進攻原州,聲援慶陽。馮勝扼守驛馬關,打敗其將,於是攻克慶陽,捉住張良臣。陝西全部平定。

九月,太祖召大將軍回京,命馮勝駐守慶陽,節制諸軍。而馮勝卻認為關陝已定,擅自率領全軍返回。太祖大怒,對馮勝加以切責。念其功大,赦免了他,未予治罪。但所賞金幣,未及大將軍的一半。

第二年正月,馮勝以右副將軍的身份與大將軍一起出西安,直搗定西,擊敗擴廓帖木兒,俘獲兵馬數萬。又分兵自徽州往南出一百八渡,巡行略陽,擒獲平章蔡琳,然後進入沔州。另外派遣其他將領自連雲棧攻取興元,調兵吐番,在西北征討哨極。凱鏇之後,論功時,馮勝被授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參與軍國大事,並封為宋國公,年祿三千石,並被授予世襲憑證。誥詞中謂馮勝兄弟親同骨肉,十餘年間,除肘腋之患,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天下。所以對馮勝稱讚備至。五年,因馮勝效力四方,因而與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分別被賜給彤弓。

擴廓居於和林,多次騷擾明朝邊境。太祖以此為患,派出大軍三路出塞。命馮勝為征西將軍,率副將軍陳德、傅友德等從西路出擊,攻取甘肅。到蘭州時,傅友德率領驍騎為前鋒,再敗元軍,馮勝復敗之於掃林山。到達甘肅,元將上都驢出迎投降。到達亦集乃路時,守將卜顏帖木兒也降。馮勝軍駐紮別篤山,岐王朵兒只班逃走,馮勝率軍追擊並俘獲其平章長加奴等二十七人及馬駝牛羊十餘萬。這場戰役中,大將軍徐達出師不利,左副將軍李文忠軍與敵軍死傷相當,唯獨馮勝斬俘甚多,全勝而返。但當時有人說他私藏駝馬,因而未獲賞賜。此後,馮勝多次前往臨清、北平練兵,率軍出大同征討元朝遺部,鎮守陝西及河南。其女被冊封為周王妃。

時間一久,大將軍徐達、左副將軍李文忠都已去世,而元太尉納哈出擁兵數十萬駐紮金山,成為遼東邊患。二十年,太祖命馮勝為征虜大將軍,潁國公傅友德、永昌侯藍玉為左右副將軍,率南雄侯趙庸等以步兵、騎兵共二十萬前去征討。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景隆、申國公鄧鎮等都隨行。太祖又派所俘納哈出部將乃剌吾攜帶璽書前去諭降。馮勝軍出松亭關,分別修築大寧、寬河、會州、富峪四城。在大寧駐紮兩個多月後,馮勝留下五萬軍隊駐守,而率全軍進逼金山。納哈出見到乃剌吾後大驚道:“你還活著嗎?”乃剌吾向他述說太祖的恩德。納哈出很高興,便派遣其左丞探馬赤等前來獻馬,並且偵察馮勝軍軍情。此時,馮勝軍已經深入,翻越金山,到達女直苦屯,降服納哈出部將全國公觀童。大軍突至,納哈出感到寡不敵眾,便按乃剌吾所說,請求投降。馮勝派藍玉率輕騎前往受降。藍玉用酒招待納哈出,飲得正歡時,藍玉脫下衣服給納哈出穿。納哈出不肯穿,並對左右咄咄而語,企圖逃跑。馮勝的女婿常茂當時在座,他突然躍起向納哈出的手臂砍去。都督耿忠將他擁去見馮勝。納哈出的將士及妻子兒女十餘萬人駐紮在松花河,聽說納哈出受傷,大驚而潰。馮勝派遣觀童將他們招降,獲得二十餘萬人,牛羊馬駝及輜重綿亘百餘里。馮勝軍回至亦迷河時,又俘獲其殘兵二萬餘人、車馬五萬。而都督濮英殿後,被敵人所殺。師還之時,馮勝將捷報上奏,並將常茂激變的情形也一起奏上,率領投降的二十萬人全部入關。太祖大悅,派遣使者前去迎接慰勞馮勝等,而將常茂套上械鎖。當時有人揭發馮勝藏匿了許多良馬,派門人向納哈出之妻依次酌酒,以求大珠異寶,王子才死二天便強娶其女,因而喪失降、附之心,又損失濮英三千騎兵,而常茂也趁機攻訁乾馮勝之過。太祖大怒,沒收馮勝的大將軍印,命他在鳳陽建宅居住,定期上京朝見,諸將士也無賞賜。馮勝從此以後再也沒有統率過大軍。

二十一年,馮勝奉詔調遣東昌番兵征討曲靖。番兵中途反叛,馮勝鎮守永寧,進行安撫。二十五年,太祖命馮勝在太原、平陽招民為兵,立衛屯田。皇太孫冊立後,馮勝被加封太子太師,偕同潁國公傅友德前往山西、河南練兵,諸公、侯均聽其節制。

當時所詔列的德隆望重的勛臣有八人,馮勝居第三位。太祖年事已高,對人猜忌甚多。馮勝功勞最多,多次因小事違背了太祖的心意。藍玉被殺當月,馮勝應召回京。二年之後,被賜死,諸子都不許繼嗣。而馮國用之子馮誠在雲南屢立戰功,屢升至右軍左都督。

馮勝,定遠人,初名國勝,又名宗異,最後名勝。馮勝出生時黑氣滿屋,經日不散。他長大之後,雄勇多智謀,與其兄國用都喜歡讀書,並精通兵法。元朝末年,兄弟倆結寨自保。朱元璋攻城略地到達妙山時,馮國用偕同馮勝前來投靠,甚得朱元璋的信任。有一次,朱元璋向馮國用詢問平定天下的大計,馮國用回答說“:金陵為虎踞龍盤之地,世代帝王之都,可先奪金陵作為根本。然後四出征伐,倡仁義,收人心,不要貪圖子女玉帛。這樣,天下就不難平定。”朱元璋聽後十分高興,便讓馮國用留在幕府。馮國用隨軍攻克滁、和,在三叉河、板門寨、雞籠山的戰鬥中,都立下了戰功。後又隨軍渡江,攻取太平。朱元璋命馮國用統領親兵,委以心腹之任。朱元璋擒拿陳野先後,又將他釋放,命他招降自己的部眾。馮國用料定陳野先一定會再次反叛,建議不要派他去招降。不久,陳野先果然反叛,但被其部下所殺,其堂侄陳兆先又擁兵駐紮方山。後來,蠻子海牙扼住採石,馮國用與諸將攻破海牙水寨,又打敗陳兆先,將其生擒,盡降其部眾三萬餘人。當時降卒都疑懼不定,朱元璋便從中挑選驍勇能戰者五百人為親軍,宿衛帳中。又將舊人全部擯去,只留馮國用隨侍榻側,這樣五百人才安定下來。於是,朱元璋命馮國用率領這五百親兵進攻集慶,眾士卒紛紛拚死搶先登城。馮國用與諸將齊心合力,連下鎮江、丹陽、寧國、泰興、宜興,又隨朱元璋征討金華,進攻紹興,累功升至親軍都指揮使,後死於軍中,年僅三十六歲,朱元璋為之痛哭。洪武三年(1370)。追封為郢國公,在肖像功臣廟中位列第八。

馮國用死時,其子馮誠尚年幼,而弟馮勝已積功升為元帥,於是朱元璋便命馮勝接任馮國用之職,統領親軍。

納哈出是元朝木華黎的嫡孫,為太平路萬戶。太祖攻克太平時被捉,太祖因他是名臣之後而給予厚待。又知道他不能忘記元朝,便給錢讓他北歸。元朝已亡,納哈出便聚兵金山,畜牧繁盛。太祖派遣使臣前去招降,納哈出始終未服。屢次侵犯遼東,被葉旺所敗。馮勝等大軍壓境,納哈出才投降,被封為海西侯。後跟隨傅友德征討雲南,途中去世。其子察罕,改封為瀋陽侯,因系藍玉黨人牽連而死。

傅友德,其祖先是宿州人,後來遷至碭山。元末隨劉福通黨羽李喜喜入蜀。李喜喜失敗後,傅友德改隨明玉珍,然而未獲明玉珍重用。傅友德又去武昌,跟隨陳友諒,也不受重視。

太祖進攻江州,至小孤山,傅友德率所部投降。太祖與他交談,覺得他非同尋常,便任他為將。傅友德跟隨常遇春支援安豐,奪取廬州。回來後,參加鄱陽湖大戰,駕輕舟挫敗陳友諒軍前鋒。傅友德多處受傷,卻愈戰愈猛,又在涇江口攔擊敵軍,陳友諒戰敗而死。隨征武昌,諸將從城東南的高冠山可俯視城中,卻被漢兵占據,諸將相互觀望,不願前進。傅友德率領數百人,一鼓奪之。飛箭射中面頰,穿透兩腮,傅友德毫不喪氣。武昌平定,他被授為雄武衛指揮使。跟隨徐達攻取廬州,另外率軍攻克夷陵、衡州、襄陽。進攻安陸時,傅友德九處受傷,最終攻克安陸,並擒獲敵將任亮。又隨大軍下淮東,在馬騾港擊敗張士誠援兵,獲戰船千艘,又在安豐大敗元將竹貞。與陸聚駐守徐州,擴廓遣將李二來攻,駐紮陵子村。傅友德估計寡不敵眾,於是堅守不戰。當探知敵軍正四散搶掠時,便率領二千人逆河而上到達呂梁,登入進擊,傅友德獨自騎著戰馬,持槊奮力刺向敵將韓乙。敵軍敗退。傅友德料到敵軍還會再來,便迅速返回,打開城門,列陣野外,橫戈以待,約定聞鼓即起。李二果然來了,傅友德立即下令鳴鼓,士兵騰躍搏擊,破擒李二。傅友德應召回京,晉升為江淮行省參知政事,太祖撤掉御前麾蓋,命人敲鼓吹號將他送回府宅。

第二年,傅友德隨大將軍北征,破沂州,下青州。元丞相也速來援,傅友德以輕騎誘敵進入伏擊點,然後奮力追殺敵軍,於是攻取德州、滄州。攻克元都後,傅友德巡察古北隘口,駐守盧溝橋,攻取大同,回軍攻下保定、真定,駐守定州。隨後攻山西,攻克太原。擴廓自保全來援,萬名騎兵突然而至。傅友德率領五十名騎兵將敵軍沖退,並趁機夜襲敵營。

擴廓倉促逃遁,傅友德率軍追至土門關,俘獲兵馬數以萬計。又在石州擊敗賀宗哲,在宣府擊敗脫列伯,然後往西會合大將軍,圍攻慶陽,以一部隊軍隊駐紮靈州,遏制敵軍援兵,於是攻克慶陽。回京後,被賜白金、文綺。

洪武三年(1370),傅友德跟隨大將軍直搗定西,大敗擴廓。然後調兵伐蜀,傅友德率領前鋒出一百八渡,奪取略陽關,於是進入沔。又分兵自連雲棧合攻漢中,將它攻克。因糧餉不繼,回軍西安。蜀將吳友仁侵犯漢中,傅友德率三千騎兵前去援救,進攻斗山寨,命軍中士兵燃起十個火把分布山上,蜀兵見此驚逃。這年冬天,朝廷論功,傅友德被授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同知大都督府事,封為潁川侯,年祿一千五百石,並被授予世襲憑證。

第二年,傅友德擔任征虜前將軍,與征西將軍湯和分道伐蜀。湯和率廖永忠等以水師進攻瞿塘,傅友德率顧時等以步兵、騎兵出秦、隴。太祖對傅友德說:“蜀人聽說我軍西伐,必定將其全部精銳部分東守瞿塘,北阻金牛,抵抗我軍。如果出其不意,直搗階、文,門戶已毀,腹心自潰。兵貴神速,只怕軍隊不勇猛啊。”傅友德疾馳至陝,召集諸軍聲言兵出金牛,而暗地裡卻率軍直趨陳倉,攀援岩石,晝夜行進。抵達階州,擊敗蜀將丁世珍,攻克此城。蜀人弄斷白龍江橋。傅友德軍修橋渡江,攻破五里關,於是攻克文州。然後渡過白水江,直趨綿州。當時漢江水漲,不能渡江,傅友德軍為此伐木營造戰艦。為將軍威通達瞿塘,於是便削成數千木牌,將攻克階、文、綿的日期刻上,投入漢水,讓它們順流而下。蜀守軍見後,全部解體。

當初,蜀人獲悉大軍西征,丞相戴壽等果然聚集所有部眾防守瞿塘。等到聽說傅友德攻克階、文,直搗江油,才分兵支援漢州,以保成都。還未到達時,傅友德軍已經在城下打敗其守將向大亨,並對將士說道:“援軍遠道而來,聽說向大亨兵敗,便已經喪膽,無能為力了。”然後加以迎擊,大敗蜀人。遂拔漢州,進圍成都。戴壽等驅象來戰。傅友德下令以強弩火器衝擊,身中飛箭卻毫不後退,將士也殊死作戰。大象調頭而跑,踩死許多蜀人。戴壽等獲悉其主明升已降,才登記府庫、倉廩錢糧,反綁雙手到軍門投降。成都平定。然後分兵巡行未下州縣,攻克保寧,將吳友仁捉拿押送京城,蜀地全部平定。傅友德進攻漢州時,湯和還屯軍於大溪口。在江流中得到木牌後,這才進兵。而戴壽等此時已撤其精兵西救漢州,留下老弱防守瞿塘,所以廖永忠等才得以乘勝直搗重慶,降服明升。因為這樣,太祖寫作《平西蜀文》,盛讚傅友德功勞第一,廖永忠次之。回師之後,傅友德受到皇帝的賞賜。

五年,傅友德協助征西將軍馮勝遠征沙漠,在西涼擊敗失剌罕,至永昌,擊敗太尉朵兒只巴,俘獲馬牛羊十餘萬。攻取甘肅,射殺平章不花,降服太尉鎖納兒等。至瓜沙州,俘獲金銀印及各種牲畜二萬而返。這時兵出三路,唯獨傅友德大獲全勝。因主將馮勝因小過獲罪,未獲獎賞。第二年復出雁門,傅友德為前鋒,俘獲平章鄧孛羅帖木兒。然後回軍鎮守北平,陳述五件對國家有利之事。太祖都加以採納。傅友德應召回京,跟隨太子在荊山講武,增加年祿千石。九年,傅友德在延安擊敗並擒獲伯顏帖木兒,降服其部眾。太祖準備征討雲南,命傅友德巡行川、蜀、雅、播之境,修城郭,補關梁,並以兵威降服金築、普定諸山寨。

十四年,傅友德輔佐大將軍徐達出塞,征討乃兒不花,北渡黃河,襲擊灰山,斬俘甚眾。其年秋天,傅友德擔任征南將軍,率左副將軍藍玉、右副將軍沐英,統領步兵、騎兵三十萬征討雲南。至湖廣,傅友德分派都督胡海等率軍五萬由永寧直趨烏撒,而自己則率大軍由辰、沅直趨貴州。攻克普定、普安,降服諸苗蠻。進攻曲靖,大戰白石江,擒獲元平章達里麻。然後進攻烏撒,沿格孤山向南,與永寧駐軍打通聯繫,派遣兩將軍直趨雲南。元梁王在逃跑途中死去。傅友德在烏撒築城,群蠻來爭,其軍奮力擊敗群蠻,取得七星關,以通達畢節。又攻克可渡河,降服東川、烏蒙、芒部諸蠻。烏撒諸蠻復叛,傅友德率軍征討,斬首三萬餘人,繳獲牛馬十餘萬,水西諸部全部投降。十七年,論功時,傅友德進封為潁國公,年祿三千石,並被授予世襲憑證。

十九年,傅友德率軍討平雲南蠻族。二十年,協助大將軍馮勝,在金山征討納哈出。二十一年,東川蠻族叛亂,傅友德又任征南將軍,率軍將其討平。然後調兵征討越州叛酋阿資,第二年在普安將其打敗。二十三年,傅友德跟隨晉王、燕王征討沙漠,擒獲乃兒不花,回軍駐守開平,並再征寧夏。第二年,擔任征虜將軍,防備北平邊境。又跟隨燕王征討哈者舍利,追擊元遼王。軍隊剛剛出發,卻突然受命班師。敵軍未做防備,便趁機偷偷深入至黑嶺,大敗敵軍而返。傅友德再次出外任職,練兵于山、陝,總管屯田事務。加封為太子太師,不久被遣還鄉。

傅友德怒聲呼喝,陷堅突陣,身冒百死。從偏將升至大將,每戰必定身先士卒。雖傷多處,作戰卻更勇猛,因而屢立戰功,太祖多次下詔獎勵慰勞。其子傅忠,娶壽春公主為妻,其女是晉王世子濟火喜之妃。

二十五年,傅友德請求獲得千畝懷遠民田。太祖不高興地說“:我給你的年祿、賞賜不薄,你為什麼還要去侵犯百姓的利益呢?你沒有聽說過公儀休的事嗎?”不久,傅友德協助宋國公馮勝分兵山西,在大同、東勝一帶屯田,並設立十六衛。這年冬天,又在山西、河東練兵。第二年,一起應召回京。又過了一年,傅友德被賜死。因公主的緣故,其孫傅彥名被任為金吾衛千戶。弘治年中,晉王為傅友德五世孫傅瑛援用六王舊例,請求襲封,被下到禮官商議,未獲允許。嘉靖元年(1522),雲南巡撫都御史何孟春請求立祠祭祀傅友德。皇帝下詔許可,祠名“報功”。

廖永忠,巢縣人,楚國公廖永安之弟。跟隨廖永安在巢湖迎接太祖時,年紀最小。太祖問道“:你也想富貴嗎?”廖永忠答“:能為明主效力,掃除寇亂,垂名史冊,正是我的願望。”太祖聽後稱讚不已。廖永忠協助廖永安率水師渡江之後,攻取採石、太平,擒獲陳野先,打敗蠻子海牙及陳兆先,平定集慶,攻克鎮江、常州、池州,征討江陰海盜,都有功勞。

廖永安在吳地遇害,廖永忠接替兄長之職,任樞密僉院,統領其軍。率軍進攻趙普勝江營柵欄,收復池州。陳友諒進犯龍江,廖永忠大聲呼喊著突入敵陣,諸軍緊隨其後,大敗敵軍。隨軍征討陳友諒,至安慶,克其水寨,於是攻克安慶。又隨軍進攻江州,江州城瀕臨長江,守備甚嚴。廖永忠揣度城的高度後,在船尾造橋,取名天橋,然後駕船乘風倒行,使天橋與城相接,於是攻克江州。廖永忠晉升為中書省右丞。

廖永忠隨軍攻下南昌,支援安豐,戰於鄱陽湖,突圍殊死作戰。敵將張定邊直衝太祖坐船,常遇春將其射跑。廖永忠駕快船邊追邊射,張定邊身中百餘箭,漢兵死傷很多。第二天,廖永忠又與俞通海等駕著七艘滿載蘆荻的船,乘風縱火,焚燒了敵軍樓船數百艘。又率六艘戰船深入敵陣搏擊,然後迅速繞出,敵軍大驚,以為遇到了神兵。又在涇江口攔截陳友諒,陳友諒死去後,廖永忠隨軍征討陳理,分兵在四門設立柵欄,又在江中將船隻連成長寨,斷絕其出入之路,陳理只得投降。廖永忠回京後,太祖將寫有“功超群將,智邁雄師”八字的漆牌賜給他,懸於家門外。不久,跟隨徐達攻取淮東,張士誠派水師進逼海安,太祖命廖永忠回軍水寨抵禦,徐達於是攻克淮東諸郡。廖永忠又隨軍征伐張士誠,攻取德清,進克平江,被授為中書平章政事。

廖永忠隨即擔任征南副將軍,率水師由海路會合湯和,征討並降服方國珍,進克福州。洪武元年(1368),兼任同知詹事院事。率軍平定閩中諸郡,至延平,擊敗並俘捉陳友定。隨即被授為征南將軍,以朱亮祖為副將,由海路攻取廣東。廖永忠事先寫信給元左丞何真,對他曉以利害。何真馬上奉書請降。廖永忠至東莞,何真率領屬官出迎。至廣州,降服盧左丞。擒獲海寇邵宗愚,列舉其殘暴行徑,然後將其斬首,廣東百姓十分高興。廖永忠又迅速傳諭九真、日南、朱..、儋耳三十餘城,守官紛紛納印請命。然後進取廣西,至梧州,降服元達魯花赤拜住,潯、柳諸路皆下。又派遣朱亮祖會合楊王景收復未下州郡。廖永忠引兵攻克南寧,降服象州。兩廣全部平定。廖永忠善於安撫,百姓念其恩德,為其立祠。

第二年九月返回京城,太祖命太子率朝廷百官在龍江迎接慰勞。廖永忠入朝覲見,太祖又命太子送他返回府宅。廖永忠再出任職,安撫泉、漳。三年,隨大將軍徐達北征,攻克察罕腦兒。回京後,封為德慶侯,年祿一千五百石,並被授予世襲憑證。第二年,廖永忠以征西副將軍的身份隨湯和率水師伐蜀。湯和駐守大溪口,廖永忠先行。到達舊夔府,擊敗守將鄒興等兵。進至瞿塘關,這裡山峻水急,蜀人鋪設鐵鎖橋,橫據關口,船不能前進。廖永忠密派數百人攜帶乾糧水筒,抬著小船翻山渡關,到達上游。蜀山草木繁多,廖永忠下令將士都穿上青蓑衣,在崖石間魚貫而行。估計已到,便率領精銳出墨葉渡,五更時分,兵分兩路攻其水、陸寨。水師都以鐵裹住船頭,設定火器而前進。黎明時分,蜀人才發覺,派出全部精銳前來抵抗。但此時廖永忠已破其陸寨,會合抬船出江的將士,一併齊發,上下夾攻,大破蜀人,鄒興戰死。廖永忠然後焚毀三橋,弄斷橫江鐵索,擒獲同僉蔣達等八十餘人。飛天張、鐵頭張等都逃走了,廖永忠於是進入夔府。第二天,湯和才到達,於是與湯和分道前進,相約於重慶會合。廖永忠率水師直搗重慶,駐紮銅鑼峽。蜀主明升請降,廖永忠以湯和還未到為由推辭不受。等湯和到達後才接受投降,承旨撫慰。下令嚴禁侵擾百姓,一士兵拿了百姓七隻茄子,立即斬首。又慰撫戴壽、向大亨等的家人,命其子弟攜信前往成都招降。戴壽等已被傅友德所敗,收到信後,便投降了。蜀地全部平定。太祖寫成《平蜀文》表彰其功,其中有“傅一廖二”之語,對廖永忠獎賞甚厚。第二年,廖永忠北征,至和林。六年,督率水師出海追捕倭寇,隨即回京。

當初,韓林兒在滁州,太祖派廖永忠前去將他迎回應天,至瓜步時船翻而死,太祖因此歸罪廖永忠。到大封功臣時,太祖對諸將說道“:廖永忠在鄱陽湖作戰時,忘我抗敵,可謂奇男子。但卻派與他要好的儒生窺探朕意,所以封爵時,只封侯而不封為公。”當楊憲為丞相時,廖永忠與他關係密切。楊憲被殺,廖永忠因功大倖免。八年三月,因僭用龍鳳等違法之事被賜死,終年五十三歲。

其子廖權,十三年繼嗣侯爵,隨傅友德征雲南,駐守畢節及瀘州,應召回京。十七年去世。其子廖鏞未能繼嗣,而以嫡子為散騎舍人,累升為都督。建文帝時參與商議兵事,宿衛殿廷。與弟廖銘都曾從師於方孝孺。方孝孺死後,廖鏞、廖銘收其遺骸,葬於聚寶門外山上。收葬剛完,被人發現,因而被處死刑。其弟廖鉞及堂叔指揮僉事廖升都被貶戍邊。

當初,廖永忠等歸附太祖時,趙庸兄弟也投降,後也因過失而不能封公,與廖永忠相似。

楊璟,合肥人,本為儒家子。以管軍萬戶的身份跟隨太祖攻下集慶被晉升為總管。攻下常州,被晉升為親軍副都指揮使。隨軍攻下婺州,遷升樞密院判官。又隨軍伐漢,因功提升為湖廣行省參政,移守江陵。進攻湖南蠻寇,駐軍三江口。又因招降、征討之功遷升為行省平章政事。率左丞周德興、參政張彬統領武昌諸衛軍,攻取廣西。

洪武元年(1368)春,明軍進攻永州,守將鄧祖勝迎戰失敗,收兵固守。楊璟率軍進圍永州。元兵來援,駐紮東鄉,倚著湘水排列七營,勢頭極盛。楊璟將其擊敗,俘獲千餘人。全州守將平章阿思蘭及周文貴又以兵來援,楊璟立即派周德興將其擊敗,然後派千戶王廷攻取寶慶,周德興、張彬攻取全州,平定道州、藍山、桂陽、武岡諸州縣。而永州卻久攻不下,楊璟便命裨將分別紮營諸門,築壘圍攻,又在西江上搭造浮橋,發動猛攻。鄧祖勝精疲力竭,服毒自殺。百戶夏升約請投降。楊璟軍越城而入,參政張子賢展開巷戰,兵潰被捉,於是攻克永州。而征南將軍廖永忠、參政朱高祖也自廣東攻取梧州,平定潯、貴、鬱林。朱亮祖率軍前來會合,進攻靖江不下,楊璟對諸將說道“:他們所依賴的是西濠之水。若決其堤岸,必能破之。”於是派遣指揮丘廣進攻閘口關,殺死守堤兵,將濠水全部放出,築起五道土堤,一直連至城牆。城中仍然固守。明軍猛攻二個月,攻克,捉住平章也兒吉尼。在此之前,張彬進攻南關,被守城者所罵,大怒,要屠殺城中百姓。楊璟剛到,立即下令禁止,百姓才得安全。楊璟又移軍巡行彬州,降服兩江土官黃英岑、伯顏等,而廖永忠也平定了南寧、象州。廣西全部平定。

回京後,楊璟與偏將軍湯和一起隨徐達攻取山西,至嶧州,與元平章韓扎兒戰於韓店,戰敗。回軍,追捕唐州亂兵,留守南陽。不久,楊璟奉詔出使夏。當時夏主明升年幼,其母彭氏及諸大臣掌握大權。楊璟到後,多次向明升曉以禍福,讓明升隨他入朝覲見太祖。明升召集屬下商議。而諸大臣正放縱專橫,認為明升歸附明朝不利,都堅持說不行,明升也不能做出決定。楊璟回來後,又寫信勸說明升,明升始終不聽。二年之後,夏亡。楊璟遷升湖廣行省平章。

三年(1370),太祖大封功臣,封楊璟為營陽侯,年祿一千五百石,並授予世襲憑證。

四年,楊璟隨湯和伐夏,戰於瞿塘,失利。第二年,楊璟為副將軍,隨鄧愈討平辰、沅蠻寇。又隨大將軍徐達鎮守北平,並練兵遼東。十五年八月,楊璟去世,追封為芮國公,諡號武信。其子楊通繼嗣,二十年,率降兵戍守雲南,可降兵大多途中逃亡,投降普定指揮使。二十三年,詔書中追論楊璟為胡惟庸黨,並說他因瞿塘失敗被責,而企圖謀反等。

胡美,沔陽人,初名胡廷瑞,因避太祖字諱,改名胡美。開始為陳友諒屬官,任江西行省丞相,駐守龍興。太祖攻下江州後,派使者前去招降胡美。胡美便派使者鄭仁傑到九江請降,並請求不要解散其部眾。太祖開始予以指責,劉基用腳踏其所坐胡床,太祖這才醒悟,賜信答覆說“:鄭仁傑到這兒來,說明足下有效力、順從我的誠意,這是足下的明達啊;又擔心分散部眾,這便是足下過慮了。我起兵十年,奇才英士,在四處獲取頗多。有人能審察天時,料定事機,不待交兵,斷然委身前來歸附,我對他們誠心相待,按其才能加以任用,兵少則為其增兵,地位卑微則封其爵位,財物缺乏則予以厚賞,我怎么肯解散其部曲,而使人感到自危,辜負其前來歸附之心呢?而且可以看看陳氏諸將,如趙普勝驍勇善戰,因疑心被殺。如此猜忌別人,會有何成就呢?近日建康龍灣之役,我所得長張、梁鉉、彭指揮等人,作用依舊,與我部將相比,恩義均等。長張攻破安慶水寨,梁鉉等進攻江北,都受重賞。這幾個人,他們自視無再活之理,我尚能如此相待,何況像足下這樣不勞一卒,而以整城來歸附的人呢?得失之機,刻不容緩,足下應當早下決定。”胡美收到信後,便派康泰到九江來降。太祖於是前往龍興,至樵舍。胡美以陳氏所授丞相印及軍民、儲糧之數來獻,迎見於新城門。太祖加以慰勞,命他仍擔任舊官職。

胡美投降,同僉康泰、平章祝宗不想跟從,胡美向太祖暗示此事。太祖命二人率領其軍,隨徐達征討武昌。二人果然反叛,攻陷洪都。徐達等回軍平定叛兵。祝宗逃跑時死去,康泰被捉押回建康。太祖因康泰是胡美的外甥,赦免其死罪。胡美隨征武昌,又與徐達等率騎兵、步兵及水師攻取淮東,進而討伐張士誠,攻下湖州,圍攻平江,另又率軍攻取無錫,降服莫天..。班師回朝後,胡美被加封為榮祿大夫。

這年冬天,太祖命胡美為征南將軍,率軍由江西攻取福建,對他說道:“你以陳氏丞相的身份前來歸附,為我效力多年,忠實無過,所以我命你統領軍隊攻取福建。左丞何文輝為你的副將,參政戴德也聽你調遣,這二人雖然都是我的親信,但不要因為這個緣故而廢棄軍法。聽說你曾攻打過閩中,應當深知其地利險易。現在你統領大軍圍攻城邑,一定要按是否有利而決定進退,莫失良機。”胡美於是渡杉關,下光澤,邵武守將李宗茂以城投降。胡美駐紮建陽,守將曹復疇也降。進圍建寧,守將同僉達里麻、參政陳子琦企圖堅守,使我軍疲竭。胡美多次挑戰,守軍不出,於是猛攻,這才投降。整軍入城,秋毫無犯。捉拿陳子琦等押送京城,俘獲將士九千七百餘人,乾糧、馬匹牲畜甚多。恰逢湯和等也攻取了福州、延平、興化,胡美於是派遣降將諭降汀、泉諸郡。福建全部平定。胡美留守其地。不久應召返回,隨太祖巡幸汴梁。

太祖即位後,以胡美為中書平章、同知詹事院事。洪武三年(1370),胡美受命前往河南招集擴廓的舊部眾。這年冬天,論功時,太祖封胡美為豫章侯,年祿一千五百石,給予世襲憑證,誥詞中以竇融歸漢一事相比。十三年,胡美被改封為臨川侯,在長沙監督建造潭府。太祖榜列勛臣時,謂掌兵兩雄之間,可觀望而不觀望,前來歸附者有七人。這七人就是:韓政、曹良臣、楊璟、陸聚、梅思祖、黃彬及胡美,都封為侯。胡美與楊璟有獨擋一面之功勳,太祖尤其予以厚待。

十七年,胡美因犯法獲罪下獄。二十三年,李善長事發,太祖親自下詔列舉奸黨,說胡美因長女為貴妃,偕同其女婿擾亂宮禁,事情敗露,其女婿受刑而死,胡美則被賜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