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列傳·卷十九

作者:沈昫等

○侯君集 張亮 薛萬徹 兄萬均 盛彥師 盧祖尚 劉世讓 劉蘭 李君羨等 附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也。性矯飾,好矜誇,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藝,乃以武勇自 稱。太宗在籓,引入幕府,數從征伐,累除左虞侯、車騎將軍,封全椒縣子。漸蒙 恩遇,參預謀議。建成、元吉之誅也,君集之策居多。太宗即位,遷左衛將軍,以 功進封潞國公,賜邑千戶,尋拜右衛大將軍。貞觀四年,遷兵部尚書,參議朝政。 時將討吐谷渾伏允,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以君集及任城王道宗並為之副。 九年三月,師次鄯州,君集言于靖曰:“大軍已至,賊虜尚未走險,宜簡精銳,長 驅疾進,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此策不行,潛遁必遠,山障為阻,討之實難。” 靖然其計,乃簡精銳,輕齎深入。道宗追及伏允之眾於庫山,破之。伏允輕兵入磧, 以避官軍。靖乃中分士馬為兩道併入,靖與薛萬均、李大亮趣北路,使侯君集、道 宗趣南路。歷破邏真谷,逾漢哭山,經途二千餘里,行空虛之地。盛夏降霜,山多 積雪,轉戰過星宿川,至於柏海,頻與虜遇,皆大克獲。北望積玉山,觀河源之所 出焉。乃鏇師,與李靖會於大非川,平吐谷渾而還。十一年,與長孫無忌等俱受世 封,授君集陳州刺史,改封陳國公。明年,拜吏部尚書,進位光祿大夫。君集出自 行伍,素無學術,及被任遇,方始讀書。典選舉,定考課,出為將領,入參朝政, 並有時譽。

高昌王麴文泰時遏絕西域商賈,太宗徵文泰入朝,而稱疾不至,詔以君集為交 河道行軍大總管討之。文泰聞王師將起,謂其國人曰:“唐國去此七千里,涉磧闊 二千里,地無水草,冬風凍寒,夏風如焚。風之所吹,行人多死,當行百人不能得 至,安能致大軍乎?若頓兵於吾城下,二十日食必盡,自然魚潰,乃接而虜之,何 足憂也!”及軍至磧口,而文泰卒,其子智盛襲位。君集率兵至柳谷,候騎言文泰 克日將葬,國人鹹集。諸將請襲之,君集曰:“不可,天子以高昌驕慢無禮,使吾 恭行天罰,今襲人於墟墓之間,非問罪之師也。”於是鼓行而前,攻其田地。賊嬰 城自守,君集諭之,不行。先是,大軍之發也,上召山東善為攻城器械者,悉遣從 軍。君集遂刊木填隍,推撞車撞其睥睨,數丈頹穴,拋車石擊其城中,其所當者無 不糜碎,或張氈被,用障拋石,城上守陴者不復得立。遂拔之,虜其男女七千餘口, 仍進兵圍其都城。智盛窮蹙,致書於君集曰:“有罪於天子者,先王也。天罰所加, 身已喪背。智盛襲位未幾,不知所以愆闕,冀尚書哀憐。”君集報曰:“若能悔禍, 宜束手軍門。”智盛猶不出,因命士卒填其隍塹,發拋車以攻之。又為十丈高樓, 俯視城內,有行人及飛石所中處,皆唱言之,人多入室避石。初,文泰與西突厥欲 谷設約,有兵至,共為表里。及聞君集至,欲谷設懼而西走千餘里,智盛失援,計 無所出,遂開門出降。君集分兵略地,遂平其國,俘智盛及其將吏,刻石紀功而還。 君集初破高昌,曾未奏請,輒配沒無罪人,又私取寶物。將士知之,亦競來盜竊, 君集恐發其事,不敢制。及京師,有司請推其罪,詔下獄。中書侍郎岑文本以為, 功臣大將不可輕加屈辱,上疏曰:

君集等或位居輔佐,或職惟爪牙,並蒙拔擢,受將帥之任,不能正身奉法,以 報陛下之恩。舉措肆情,罪負盈積,實宜繩之刑典,以肅朝倫。但高昌昏迷,人神 共棄,在朝議者,以其地在遐荒,鹹欲置之度外。唯陛下運獨見之明,授決勝之略, 君集等奉行聖算,遂得指期平殄。若論事實,並是陛下之功,君集等有道路之勞, 未足稱其勛力。而陛下天德弗宰,乃推功於將帥。露布初至,便降大恩,從征之人, 皆沾滌盪。及其凱鏇,特蒙曲宴,又對萬國,加之重賞。內外文武,鹹欣陛下賞不 逾時。而不經旬日,並付大理,雖乃君集等自掛網羅,而在朝之人未知所犯,恐海 內又疑陛下唯錄其過,似遺其功。臣以下才,謬參近職,既有所見,不敢默然。臣 聞古之人君,出師命將,克敵則獲重賞,不克則受嚴刑。是以賞其有功也,雖貪殘 淫縱,必蒙青紫之寵;當其有罪也,雖勤躬潔己,不免鈇鉞之誅。故《周書》曰: “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宜為君者也。”昔漢貳師將軍李廣利損五萬之師,糜億萬 之費,經四年之勞,唯獲駿馬三十匹。雖斬宛王之首,而貪不愛卒,罪惡甚多。武 帝為萬里征伐,不錄其過,遂封廣利海西侯,食邑八千戶。又校尉陳湯矯詔興師, 雖斬郅支單于,而湯素貪盜,所收康居財物,事多不法,為司隸所系。湯乃上疏曰: “與吏士共誅郅支,幸得擒滅。今司隸乃收系案驗,是為郅支報仇也。”元帝赦其 罪,封湯關內侯,賜黃金百斤。又晉龍驤將軍王浚有平吳之功,而王渾等論浚違詔, 不受節度,軍人得孫皓寶物,並燒皓宮及船。浚上表曰:“今年平吳,誠為大慶, 於臣之身,更為咎累。”武帝赦而不推,拜輔國大將軍,封襄陽侯,賜絹萬匹。近 隋新義郡公韓擒虎平陳之日,縱士卒暴亂叔寶宮內,文帝亦不問罪,雖不進爵,拜 擒虎上柱國,賜物八千段。由斯觀之,將帥之臣,廉慎者寡,貪求者眾,是以黃石 公《軍勢》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 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知前聖莫不收人之長,棄人之短,良為此也。臣 又聞,夫天地之道,以覆載為先;帝王之德,以含弘為美。夫以區區漢武及歷代諸 帝,猶能宥廣利等,況陛下天縱神武,振宏圖以定六合,豈獨正茲刑網,不行古人 之事哉!伏惟聖懷,當自已有斟酌。臣今所以陳聞,非敢私君集等,庶以螢爝末光, 增暉日月。倘陛下降雨露之澤,收雷電之威,錄其微勞,忘其大過,使君集重升朝 列,復預驅馳,雖非清貞之臣,猶是貪愚之將。斯則陛下聖德,雖屈法而德彌顯; 君集等愆過,雖蒙宥而過更彰。足使立功之士,因茲而皆勸;負罪之將,由斯而改 節矣。

疏奏,乃釋。君集自以有功於西域,而以貪冒被囚,志殊怏怏。十七年,張亮 以太子詹事出為洛州都督,君集激怒亮曰:“何為見排?”亮曰:“是公見排,更 欲誰冤!”君集曰:“我平一國,還觸天子大嗔,何能抑排!”因攘袂曰:“鬱郁 不可活,公能反乎?當與公反耳。”亮密以聞,太宗謂亮曰:“卿與君集俱是功臣, 君集獨以語卿,無人聞見,若以屬吏,君集必言無此。兩人相證,事未可知。”遂 寢其事,待君集如初。尋與諸功臣同畫像於凌煙閣。時庶人承乾在東宮,恐有廢立, 又知君集怨望,遂與通謀。君集子婿賀蘭楚石時為東宮千牛,承乾令數引君集入內, 問以自安之術。君集以承乾劣弱,意欲乘釁以圖之,遂贊承乾陰圖不軌,嘗舉手謂 承乾曰:“此好手,當為用之。”君集或慮謀泄,心不自安,每中夜蹶然而起,嘆 咤久之。其妻怪而謂之曰:“公,國之大臣,何為乃爾?必當有故。若有不善之事, 孤負國家,宜自歸罪,首領可全。”君集不能用。及承乾事發,君集被收,楚石又 詣闕告其事。太宗親臨問曰:“我不欲令刀筆吏辱公,故自鞫驗耳。”君集辭窮。 太宗謂百僚曰:“往者家國未安,君集實展其力,不忍置之於法。我將乞其性命, 公卿其許我乎?”群臣爭進曰:“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請誅之以明大法。”太 宗謂君集曰:“與公長訣矣,而今而後,但見公遺像耳!”因歔欷下泣。遂斬於四 達之衢,籍沒其家。君集臨刑,容色不改,謂監刑將軍曰:“君集豈反者乎,蹉跌 至此!然嘗為將,破滅二國,頗有微功。為言於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由是 特原其妻及一子,徙於嶺南。

張亮,鄭州滎陽人也。素寒賤,以農為業。倜儻有大節,外敦厚而內懷詭詐, 人莫之知。大業末,李密略地滎、汴,亮杖策從之,未被任用。屬軍中有謀反者, 亮告之,密以為至誠,署驃騎將軍,隸於徐勣。及勣以黎陽歸國,亮頗贊成其事, 乃授鄭州刺史。會王世充陷鄭州,亮不得之官,孤軍無援,遂亡命於共城山澤。後 房玄齡、李勣以亮倜儻有智謀,薦之於太宗,引為秦府車騎將軍。漸蒙顧遇,委以 心膂。會建成、元吉將起難,太宗以洛州形勝之地,一朝有變,將出保之。遣亮之 洛陽,統左右王保等千餘人,陰引山東豪傑以俟變,多出金帛,恣其所用。元吉告 亮欲圖不軌,坐是屬吏,亮卒無所言。事釋,遣還洛陽。及建成死,授懷州總管, 封長平郡公。貞觀五年,歷遷御史大夫,轉光祿卿,進封鄅國公,賜實封五百戶。 後歷豳、夏、鄜三州都督。七年,魏王泰為相州都督而不之部,進亮金紫光祿大夫, 行相州大都督長史。十一年,改封鄖國公。亮所蒞之職,潛遣左右伺察善惡,發扌 適奸隱,動若有神,抑豪強而恤貧弱,故所在見稱。初,亮之在州也,棄其本妻, 更娶李氏。李素有淫行,驕妒特甚,亮寵憚之。後至相州,有鄴縣小兒,以賣筆為 業,善歌舞,李見而悅之,遂與私通。假言亮先與其母野合所生,收為亮子,名曰 慎幾。亮前婦子慎微,每以養慎幾致諫,亮不從。李尤好左道,所至巫覡盈門,又 干預政事,由是亮之聲稱漸損。十四年,又為工部尚書。明年,遷太子詹事,出為 洛州都督。及侯君集誅,以亮先奏其將反,優詔褒美,遷刑部尚書,參預朝政。太 宗將伐高麗,亮頻諫不納,因自請行。以亮為滄海道行軍大總管,管率舟師。自東 萊渡海,襲沙卑城,破之,俘男女數千口。進兵頓於建安城下,營壘未固,士卒多 樵牧。賊眾奄至,軍中惶駭。亮素怯懦,無計策,但踞胡床,直視而無所言,將士 見之,翻以亮為有膽氣。其副總管張金樹等乃鳴鼓令士眾擊賊,破之。太宗知其無 將帥材而不之責。有方術人程公穎者,亮親信之。初,在相州,陰召公穎謂曰: “相州形勝之地,人言不出數年有王者起,公以為何如?”公穎知其有異志,因言 亮臥似龍形,必當大貴。又有公孫常者,頗擅文辭,自言有黃白之術,尤與亮善。 亮謂曰:“吾嘗聞圖讖‘有弓長之君當別都’,雖有此言,實不願聞之。”常又言 亮名應圖錄,亮大悅。二十年,有陝人常德玄告其事,並言亮有義兒五百人。太宗 遣法官按之,公穎及常證其罪,亮曰:“此二人畏死見誣耳。”又自陳佐命之舊, 冀有寬貸。太宗謂侍臣曰:“亮有義兒五百,畜養此輩,將何為也?正欲反耳。” 命百僚議其獄,多言亮當誅,唯將作少匠李道裕言亮反形未具,明其無罪。太宗既 盛怒,竟斬於市,籍沒其家。歲余,刑部侍郎有闕,令執政者妙擇其人,累奏皆不 可。太宗曰:“朕得其人也。往者李道裕議張亮雲‘反形未具’,此言當矣。雖不 即從,至今追悔。”遂授道裕刑部侍郎。

薛萬徹,雍州鹹陽人,自燉煌徙焉。隋左御衛大將軍世雄子也。世雄大業末卒 於涿郡太守。萬徹少與兄萬均隨父在幽州,俱以武略為羅藝所親待。尋與藝歸附高 祖,授萬均上柱國、永安郡公,萬徹車騎將軍、武安縣公。會竇建德率眾十萬來寇 范陽,藝逆拒之。萬均謂藝曰:“眾寡不敵,今若出門,百戰百敗,當以計取之。 可令羸兵弱馬阻水背城為陣以誘之,觀賊之勢,必渡水交兵。萬均請精騎百人伏於 城側,待其半渡擊之,破賊必矣。”藝從其言。建德果引軍渡水,萬均邀擊,大破 之。明年,建德率眾二十萬復攻幽州,賊已攀堞,萬均與萬徹率敢死士百人從地道 而出,直掩賊背擊之,賊遂潰走。及太宗平劉黑闥,引萬均為右二護軍,恩顧甚至。 隱太子建成又引萬徹置於左右。建成被誅,萬徹率宮兵戰於玄武門,鼓譟欲入秦府, 將士大懼。及梟建成首示之,萬徹與數十騎亡於終南山。太宗累遣使諭意,萬徹釋 仗而來。太宗以其忠於所事,不之罪也。

萬均,貞觀初歷遷殿中少監。柴紹之擊梁師都,以萬徹為副。未至朔方數十里, 突厥四面而至,官軍稍卻。萬均與萬徹橫出擊之,斬其驍將,虜陣亂,因而乘之, 殺傷被野。鼓行而進,遂圍師都。俄而師都見殺,城降,突厥不敢來援。萬徹後從 李靖擊突厥頡利可汗於塞北,以功授統軍,進爵郡公。初,靖將擊吐谷渾,請萬徹 同行。及至賊境,與諸將各率百餘騎先行,卒與虜數千騎相遇。萬徹單騎馳擊之, 虜無敢當者。還謂諸將曰:“賊易與耳!”躍馬復進,諸將隨之,斬數千級,人馬 流血,勇冠三軍。又與萬均破吐谷渾天柱王於赤水源,獲其雜畜二十萬計,追至河 源。萬均此後官至左屯衛大將軍,累封潞國公而卒。

萬徹尋丁母憂解職,俄起為右衛將軍,出為蒲州刺史。會薛延陀率回紇、同羅 之眾渡磧,南擊李思摩,萬徹副李勣援之。與虜相遇,率數百騎為先鋒,擊其陣後, 騎皆散,賊顧見,遂大潰。追奔數十里,斬首三千餘級,獲馬萬五千匹。以功別封 一子為縣侯。十八年,授左衛將軍,尚丹陽公主,拜附馬都尉。尋遷右衛大將軍, 轉杭州刺史,遷代州都督,復召拜右武衛大將軍。太宗從容謂從臣曰:“當今名將, 唯李勣、道宗、萬徹三人而已。李勣、道宗不能大勝,亦不大敗;萬徹非大勝,即 大敗。”太宗嘗召司徒長孫無忌等十餘人宴于丹霄殿,各賜以貘皮,萬徹預焉。太 宗意在賜萬徹,而誤呼萬均,因愴然曰:“萬均朕之勛舊,不幸早亡,不覺呼名, 豈其魂靈欲朕之賜也。”因令取貘皮,呼萬均以同賜而焚之於前,侍坐者無不感嘆。 二十二年,萬徹又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率甲士三萬自萊州泛海伐高麗,入鴨綠水 百餘里,至泊灼城,高麗震懼,多棄城而遁。泊灼城主所夫孫率步騎萬餘人拒戰, 萬徹遣右衛將軍裴行方領步卒為支軍繼進,萬徹及諸軍乘之,賊大潰。追奔百餘里, 於陣斬所夫孫,進兵圍泊灼城。其城因山設險,阻鴨綠水以為固,攻之未拔。高麗 遣將高文率烏骨、安地諸城兵三萬餘人來援,分置兩陣。萬徹分軍以當之,鋒刃才 接而賊大潰。萬徹在軍,仗氣凌物,人或奏之。及謁見,太宗謂曰:“上書者論卿 與諸將不協,朕錄功棄過,不罪卿也。”因取書焚之。尋為副將、右衛將軍裴行方 言其怨望,於是廷驗之,萬徹辭屈。英國公李勣進曰:“萬徹職乃將軍,親惟主婿, 發言怨望,罪不容誅。”因除名徙邊,會赦得還。永徽二年,授寧州刺史。入朝與 房遺愛款昵,因謂遺愛曰:“今雖患腳,坐置京師,諸輩猶不敢動。”遺愛謂萬徹 曰:“公若國家有變,我當與公立荊王元景為主。”及謀泄,吏逮之,萬徹不之伏, 遺愛證之,遂伏誅。臨刑大言曰:“薛萬徹大健兒,留為國家效死力固好,豈得坐 房遺愛殺之乎!”遂解衣謂監刑者疾斫。執刃者斬之不殊,萬徹叱之曰:“何不加 力!”三斫乃絕。

萬徹長兄萬淑,亦有戰功。貞觀初,至營州都督,檢校東夷校尉,封梁郡公。 季弟萬備,有孝行,母終,廬於墓側。太宗降璽書弔慰,仍旌表其門。後官至左衛 將軍。並先萬徹卒。

初,武德、貞觀之際,有盛彥師、盧祖尚、劉世讓、劉蘭、李君羨等,並有功 名而不終其位。

盛彥師者,宋州虞城人。大業中,為澄城長。義師至汾陰,率賓客千餘人濟河 上謁,拜銀青光祿大夫、行軍總管,從平京城。俄與史萬寶鎮宜陽以拒東寇。及李 密之叛,將出山南,史萬寶懼密威名,不敢拒,謂彥師曰:“李密,驍賊也,又輔 以王伯當,決策而叛,其下兵士思欲東歸,若非計出萬全,則不為也。兵在死地, 殆不可當。”彥師笑曰:“請以數千之眾邀之,必梟其首。”萬寶曰:“計將安出?” 對曰:“軍法尚詐,不可為公說之。”便領眾逾熊耳山南,傍道而止,令弓弩者夾 路乘高,刀楯者伏於溪谷。令曰:“待賊半渡,一時齊發,弓弩據高縱射,刀楯即 亂出薄之。”或問之曰:“聞李密欲向洛州,而公入山,何也?”彥師曰:“密聲 言往洛,實走襄城就張善相耳,必當出人不意。若賊入谷口,我自後追之,山路險 隘,無所展力,一夫殿後,必不能制。今吾先得入谷,擒之必矣。”李密既度陝州, 以為余不足慮,遂擁眾徐行,果逾山南渡。彥師擊之,密眾首尾斷絕,不得相救, 遂斬李密,追擒伯當。以功封葛國公,拜武衛將軍,仍鎮熊州。太宗討王世充,遣 彥師與萬寶軍於伊闕,絕其山南之路。賊平,除宋州總管。初,彥師之入關也,王 世充以其將陳寶遇為宋州刺史,處其家不以禮,及此,彥師因事殺之。平生所惡數 十家亦皆殺之。州中震駭,重足而立。會徐圓朗反,彥師為安撫大使,因戰,遂沒 於賊。圓朗禮厚之,令彥師作書報其弟,令舉城降己。彥師為書曰:“吾奉使無狀, 被賊所擒,為臣不忠,誓之以死。汝宜善侍老母,勿以吾為念。”圓朗初色動,而 彥師自若,圓朗乃笑曰:“盛將軍乃有壯節,不可殺也。”待之如舊。賊平,彥師 竟以罪賜死。

盧祖尚者,字季良,光州樂安人也。父禧,隋虎賁郎將。累葉豪富,傾財散施, 甚得人心。大業末,召募壯士逐捕群盜。時年甚少,而武力過人,又御眾嚴整,所 向有功。群盜畏憚,不敢入境。及宇文化及作亂,州人請祖尚為刺史。祖尚時年十 九,升壇歃血,以誓其眾,泣涕歔欷,悲不自勝,眾皆感激。王世充立越王侗,祖 尚遣使從之,侗授祖尚光州總管。及世充自立,遂舉州歸款,高祖嘉之,賜璽書勞 勉,拜光州刺史,封弋陽郡公。武德六年,從趙郡王孝恭討輔公礻石,為前軍總管, 攻其宣、歙州,克之。進擊賊帥馮惠亮、陳正通,並破之。賊平,以功授蔣州刺史。 又歷壽州都督、瀛州刺史,並有能名。貞觀初,交州都督、遂安公壽以貪冒得罪, 太宗思求良牧,朝臣鹹言祖尚才兼文武,廉平正直。征至京師,臨朝謂之曰:“交 州大籓,去京甚遠,須賢牧撫之。前後都督皆不稱職,卿有安邊之略,為我鎮邊, 勿以道遠為辭也。”祖尚拜謝而出,既而悔之,以舊疾為辭。太宗遣杜如晦諭旨, 祖尚固辭。又遣其妻兄周范往諭之曰:“匹夫相許,猶須存信。卿面許朕,豈得後 方悔之?宜可早行,三年必自相召,卿勿推拒,朕不食言。”對曰:“嶺南瘴癘, 皆日飲酒,臣不便酒,去無還理。”太宗大怒曰:“我使人不從,何以為天下命!” 斬之於朝,時年三十餘。尋悔之,使復其官廕。

劉世讓,字元欽,雍州醴泉人也。仕隋征仕郎。高祖入長安,世讓以湋川歸國, 拜通議大夫。時唐弼餘黨寇扶風,世讓自請安輯,許之,俄得數千人。復為安定道 行軍總管,率兵以拒薛舉,戰敗,世讓及弟寶俱為舉軍所獲。舉將至城下,令紿說 城中曰:“大軍五道已趣長安,宜開門早降。”世讓偽許之,因告城中曰:“賊兵 多少,極於此矣。宜善自固,以圖安全。”舉重其執節,竟不之害。太宗時屯兵高 墌,世讓潛遣寶逃歸,言賊中虛實;高祖嘉之,賜其家帛千匹。及賊平,得歸,授 彭州刺史。尋領陝東道行軍總管,與永安王孝基擊呂崇茂於夏縣,諸軍敗績,世讓 與唐儉俱為賊所獲。獄中聞獨孤懷恩有逆謀,逃還以告高祖。時高祖方濟河,將幸 懷恩之營,聞難驚曰:“劉世讓之至,豈非天命哉!”因勞之曰:“卿往陷薛舉, 遣弟潛效款誠,今復冒危告難,是皆憂國忘身也。”尋封弘農郡公,賜莊一區、錢 百萬。累轉并州總管,統兵屯於雁門。突厥處羅可汗與高開道、苑君璋合眾,攻之 甚急。鴻臚卿鄭元璹先使在蕃,可汗令元璹來說之,世讓厲聲曰:“大丈夫奈何為 夷狄作說客耶!”經日余,虜乃退。及元璹還,述世讓忠貞勇乾,高祖下制褒美之, 錫以良馬。未幾,召拜廣州總管。將之任,高祖問以備邊之策,世讓答曰:“突厥 南寇,徒以馬邑為其中路耳。如臣所計,請於崞城置一智勇之將,多儲金帛,有來 降者厚賞賜之,數出奇兵略其城下,芟踐禾稼,敗其生業。不出歲余,彼當無食, 馬邑不足圖也。”高祖無可任者,乃使馳驛往經略之。突厥懼其威名,乃縱反間, 言世讓與可汗通謀,將為亂。高祖不之察,遂誅世讓,籍沒其家。貞觀初,突厥來 降者言世讓初無逆謀,始原其妻子。

劉蘭,字文郁,青州北海人也。仕隋鄱陽郡書佐。頗涉經史,善言成敗。然性 多凶狡,見隋末將亂,交通不逞。於時北海完富,蘭利其子女玉帛,與群盜相應, 破其本鄉城邑。武德中,淮安王神通為山東道安撫大使,蘭率宗黨往歸之。以功累 遷尚書員外郎。貞觀初,梁師都尚據朔方,蘭上言攻取之計。太宗善之,命為夏州 都督府司馬。時梁師都以突厥之師頓於城下,蘭偃旗臥鼓,不與之爭鋒,賊徒宵遁, 蘭追擊破之,遂進軍夏州。及師都平,以功遷豐州刺史,征為右領軍將軍。十一年, 幸洛陽,以蜀王愔為夏州都督。愔不之籓,以蘭為長史,總其府事。時突厥攜離, 有郁射設阿史那摸末率其部落入居河南。蘭縱反間以離其部落,頡利果疑摸末,摸 末懼,而頡利又遣兵追之,蘭率眾逆擊,敗之。太宗以為能,超拜豐州刺史,再轉 夏州都督,封平原郡公。貞觀末,以謀反腰斬。右驍衛大將軍丘行恭探其心肝而食 之,太宗聞而召行恭讓之曰:“典刑自有常科,何至於此!必若食逆者心肝而為忠 孝,則劉蘭之心為太子諸王所食,豈至卿邪?”行恭無以答。

李君羨者,洺州武安人也。初為王世充驃騎,惡世充之為人,乃與其黨叛而來 歸,太宗引為左右。從討劉武周及王世充等,每戰必單騎先鋒陷陣,前後賜以宮女、 馬牛、黃金、雜彩,不可勝數。太宗即位,累遷華州刺史,封武連郡公。貞觀初, 太白頻晝見,太史占曰:“女三昌。”又有謠言:“當有女武王者。”太宗惡之。 時君羨為左武衛將軍,在玄武門。太宗因武官內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羨自稱 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又以君羨封邑 及屬縣皆有“武”字,深惡之。會御史奏君羨與妖人員道信潛相謀結,將為不軌, 遂下詔誅之。天授二年,其家屬詣闕稱冤,則天乃追復其官爵,以禮改葬。

史臣曰:侯君集摧凶克敵,效用居多;恃寵矜功,粗率無檢,棄前功而罹後患, 貪愚之將明矣。張亮聽公穎之妖言,恃弓長之邪讖,義兒斯畜,惡跡遂彰,雖道裕 雲反狀未形,而詭詐之性,於斯驗矣。萬徹籌深行陣,勇冠戎夷,不能保其首領, 以至誅戮。夫二三子,非慎始而保終也。

贊曰:君子立功,守以謙沖。小人得位,足為身害。侯、張兇險,望窺新地。 雄若韓、彭,難逃菹醢。

部分譯文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生性故意做作,好驕傲自誇。玩弓箭沒有學成拉弓射箭的技藝,卻以武勇自稱。太宗在做秦王時,引君集入幕府,數次跟從太宗出征,歷任左虞候、車騎將軍,封全椒縣子。逐漸蒙受恩遇,參與計議。建成、元吉圖謀不軌被殺,君集的策劃最多。太宗即位,君集遷任左衛將軍,因為立功晉封潞國公,賜封地一千戶,不久拜右衛大將軍。

貞觀四年(630),君集遷任兵部尚書,參與朝廷政事。當時準備討伐吐谷渾伏允,太宗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命君集及任城王李道宗一起為副帥。貞觀九年(635)三月,唐軍駐紮在鄯州,君集對李靖說:“我大軍已到,賊寇尚未逃到險要的地方,我們應當選拔精銳兵力,長驅疾進,敵賊沒有料到我軍突然到來,我們必有大利。如果這個計策不能實行,賊寇必定暗中逃跑到很遠的地方,山隔路阻,討伐賊寇實在是很難的了。”李靖採納了君集的計謀,於是選拔精銳騎兵、輕裝深入。李道宗在庫山追上伏允的逃兵,擊敗了賊軍。伏允輕兵逃入沙漠,躲避官軍。於是李靖把唐軍分成南北二路一起深入敵境,李靖與薛萬均、李大亮取北路,派侯君集、李道宗取南路,途中經過破邏真谷,翻越漢哭山,途經二千餘里,行軍在茫茫沙漠,盛夏降霜,山多積雪,轉戰經過星宿川,到達柏海,屢次與賊寇交戰,都獲得大勝。往北遠望積石山,看到河源從這裡發源,於是回師,與李靖在大非川勝利會師,平定吐谷渾勝利回朝。

貞觀十一年(637),君集與長孫無忌等都受到世封,授君集任陳州刺史,改封為陳國公。第二年,拜吏部尚書,晉位光祿大夫。君集出自軍隊,平素沒有學問技藝,到受任用恩遇,才開始讀書。主持選擇舉用賢能,決定考核官吏成績,出為將領,入宮參與朝政,一併在當時有聲譽。

高昌王麴文泰當時阻止斷絕西域的商賈,太宗召文泰入朝,文泰卻推說有病不到。太宗詔令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討伐文泰。文泰聽說皇帝的軍隊將到,對他的國人說:“唐國離這裡七千里,沙漠廣闊有二千里,地上沒有水草,冬季寒風冷凍,夏季熱風像火燒,風所吹到的地方,行人大多死去,平常步行一百人不能夠到達,大軍怎么能到達呢?如果屯兵在我城下,二十天糧食一定會吃光,自然內潰,然後接近而俘虜他們,有什麼足以憂慮呢!”等到大軍到達沙漠入口,文泰死了,他的兒子智盛承襲了王位。君集率兵到達柳谷,巡邏偵察的騎兵說文泰限定日期將要下葬,全國的人都將集中在那裡。眾將請求趁機襲擊他們,君集說“:不行,天子因為高昌王驕慢無禮,派我奉命執行上天對他的懲罰,現在在墳墟墓地之間襲擊他們,不是問罪之師。”於是擊鼓前進,攻打田地。敵賊自己環城固守,君集告曉他們,他們不聽。這以前,大軍出發時,朝廷召募山東擅長造攻城器械的人,把他們都派遣從軍。君集於是砍伐樹木,填在護城壕中,推撞車撞擊城牆上齒狀的矮牆,從數丈高的地方墜落在穴中,用拋車發射石頭攻打敵軍城內,所擋住的地方無不打得粉碎,有的士兵張掛氈被,用作屏障向城內拋石頭,城上守衛女牆的敵兵不能再站立下去。於是攻克敵城,俘獲男女七千餘人,進兵包圍敵人的都城。智盛困厄窘迫,送達書信給君集說:“有罪於天子的,是先王。上天施加的懲罰,已身死離去。智盛即位不久,不知先王罪過的由來,希望尚書哀憐。”君集回信答覆說“:如果能悔罪,應當自己捆住雙手站在軍營的門口。”智盛還不出來,因此“君集命令士卒填護城壕,派拋車去攻城。又做十丈高樓,俯視城內,有行人到飛石所射中的地方,都高聲地告訴他,人們大多入室避石。當初,文泰與西突厥欲谷設約定,有軍隊打來,共同內外呼應。等到聽說君集的軍隊到了,欲谷設畏懼而向西逃一千餘里,智盛失援,無計可施,於是開門出來投降。君集分兵奪取地盤,於是平定高昌國,俘獲智盛及其將領、官吏,在石上刻記功勳勝利回朝。

君集起初攻克高昌,不曾奏報請示朝廷,就發配沒收無罪的人,又私自收取寶物。軍中將士知道這個情況,也爭著盜竊,君集恐怕暴露了這件事,不敢制止。到了京師,有司請朝廷追究君集的罪過,朝廷詔令君集下獄。中書侍郎岑文本認為功臣大將不能輕易施加屈辱,上疏說:

“君集等處在輔佐朝廷的地位,有的職位也是親信助手,一起蒙受朝廷的提拔,擔當將帥的重任,不能正身奉法來報答陛下的恩澤,行為恣情放肆,罪大惡極,確實應當按刑法制度量刑,以此嚴肅朝廷的倫理道德。但高昌糊塗迷惑,人與神共同拋棄,在朝廷中商量國政的,認為高昌地在遠荒,都想把高昌置之度外。只有陛下運用獨有的遠見和智慧,親授決勝的策略,君集等奉行聖上的策謀,才能夠按期平定消滅高昌逆賊。如果論事實,都是陛下的功績,君集等有長途跋涉之勞,不足以稱讚他們的功勳。然而陛下天賦的德行不主宰,卻把功績推給將帥。不封的文書剛到,就降大恩,從征的人,都受到滋潤洗盪。到他們凱鏇時,特此蒙受私宴,又對萬國,加以重賞。內外文武,都歡欣陛下賞賜及時。而沒有經過十天半月,又都交給掌刑法的官吏,雖然是君集等自己觸犯法律,而在朝的人卻不知道他們所犯的罪,恐怕國內又疑心陛下只記錄他們的罪過,好像遺漏他們的功績。臣因為低才,錯誤地參與得到受寵愛的職位,既然有自己的見解,不敢默不開口。

“我聽說古代的仁君,出師命將,戰勝敵人就獲重賞,沒戰勝敵人就受嚴酷的刑罰。因此處在有功的時候,即使是貪婪、殘暴、淫亂、放縱,也一定蒙貴官的恩寵,當他有罪時,即使勤勉、恭敬、高潔、克己,也免不了被鐵鉞殺戮。所以《周書》說‘:記人之功,忘人之過,是適宜做君主的人。’從前漢朝貳師將軍李廣利損失了五萬人的軍隊,消耗了億萬的費用,經過了四年的勞碌,僅獲得駿馬三十匹。雖然他斬了宛王的首級,卻貪婪不愛惜士兵,罪惡很多。武帝因為萬里征伐,不記錄他的罪過,終於封廣利為海西侯,封地八千戶。再說校尉陳湯假傳詔令出兵,雖然殺了郅支單于,然而湯一向貪婪,所收康居財物,做事多違法,被司隸拘囚。湯就上疏說‘:與官兵一起殺郅支,幸虧擒滅了他們。現在司隸卻拘囚立案查驗,是為郅支報仇啊。’元帝赦免了他的罪,封湯為關內侯,賜黃金一百斤。還有晉朝龍驤將軍王浚有平定吳國的功勞,而王渾等議論浚違詔,不受節制調度,軍人獲得孫鰑的寶物,一起焚燒了孫鰑的宮室船隻。浚上表奏說‘:今年平定吳國,確實是大慶,對於臣自身,更是罪過。’武帝赦免而不追究他,拜他為輔國大將軍,封襄陽侯,賜絹萬匹。以近來說,隋朝新義郡公韓擒虎平定陳地的那天,縱容士卒在叔寶宮內行兇搗亂,文帝也不問罪,雖然不給他晉爵,但還是拜擒虎為上柱國,賜物八千段。由這看來,將帥這樣的臣子,廉潔謹慎的少,貪婪謀求財物的多。因此黃石公《軍勢》說:‘用智,用勇,用貪,用愚。因此智慧的人樂於建立自己的功績,勇敢的人喜好實行自己的志向,貪婪的人求取趨向自己的利益,愚蠢的人不計較自己的生死。’從這可以知道前代聖人沒有不取人之長,棄人之短的,的確是因為這個。

“我又聽說天地之道,把天覆地載庇養包容放在首位;帝王的道德,以包容寬宏為美。區區漢武帝及歷代的各個帝王,尚且能饒恕李廣利等,何況陛下天賦神明而威武,揮動宏圖而定天地四方,難道惟獨端正這刑律綱常,不遵行古人的事例嗎?俯伏思維聖上的心意,應當自己有所斟酌。臣現在所以陳述見聞,並不敢偏愛君集等,希望用螢火蠟炬般微弱的光,增添日月的光輝。假若陛下降雨露一般的恩澤,收起雷電般的威風,記載他們微小的功勞,忘卻他們大的罪過,讓君集重新升入朝廷的位次,再讓他盡力效命,雖然不是清廉貞潔的臣子,也還是貪婪愚魯的將領。這樣一來,那么陛下的聖德即使摧折了刑法,仁德卻更加明顯,君集的錯誤過失,即使蒙受寬恕,過失卻更加顯著。足以讓立功之士,因此而都受到鼓勵,負罪之將,由此而改變節操了。”

分條陳奏,於是朝廷釋放君集。

君集自認為對平定西域有功,卻因為貪圖財利被囚禁,心裡很不服氣。貞觀十七年(643),張亮憑藉太子詹事的身份出任洛州都督,君集激怒張亮說:“為什麼被排擠?”張亮說:“是您被排擠,還想冤枉誰!”君集說:“我平定一國以來,只能在屋子裡左右發怒了,又怎能巴望受到排擠!”因此揎袖捋臂說“:憂悶活不下去了,你能造反嗎?我就與你一起造反。”張亮將這話告密,太宗對張亮說:“你與君集都是功臣,君集單獨把這話告訴你,沒有別的人聽見,如果把這事交給主管官吏處理,君集必定說沒有這事。兩人相互對證,事情不能弄明白。”於是止息了這件事,對待君集像當初一樣。不久君集與眾功臣一同被朝廷把肖像畫在凌煙閣上。

當時庶人承乾在東宮,恐怕朝廷會廢置太子,又得知君集心懷不滿,於是與他共同密謀。君集的女婿賀男楚石當時任東宮千牛,承乾命令他數次引君集進入東宮,向他求教安穩自己地位的方法。君集認為承乾差劣軟弱,心想乘隙借他圖謀大業,於是贊成承乾圖謀不軌,曾舉著手對承乾說:“這好手,應當為你效勞。”君集有時擔心陰謀泄露,自己心中不能安定,常常半夜突然顛仆而起,嘆息悲痛很久。他的妻子感到奇怪就對他說“:你,是國家大臣,為什麼這樣?必定有緣故。如果有不好的事,辜負國家,應當自己自首罪行,頭頸尚可保全。”君集沒能採用妻子的話。

到承乾的事情敗露,君集被逮捕,楚石又到皇帝的殿廷告發承乾謀反的事。太宗親自面對君集審問說“:我不想讓刀吏羞辱你,所以親自審訊驗證。”君集辭窮。太宗對百官說:“從前國家沒有安定,君集確實施展了他的能力,不忍心把他置之於法。我準備給他性命,公卿們允許我的要求嗎?”群臣爭著進言說“:君集的罪,天地所不容,請殺死他來表明國家的法度。”太宗對君集說:“與你永別了,從今以後,只見你的遺像了!”因而哀嘆抽泣,於是在四通八達的路上斬了君集,抄沒了他的家產。君集臨刑時,面不改色,對監刑的將軍說:“君集哪裡是謀反的人呢,失足到了這個地步!然而我曾經做過將領,破滅二國,很有些微小的功績,請為我對陛下說,請求留一個兒子守祭祀。”因此特地赦免了他的妻子和一個兒子,把他們遷到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