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列傳·卷三十七

作者:令狐德棻

寇雋 韓褒 趙肅 張軌 李彥 郭彥 裴文舉 高賓

寇俊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贊,魏南雍州刺史。父臻, 安遠將軍、郢州刺史。

雋性寬雅,幼有識量,好學強記。兄祖訓、祖禮及雋,並 有志行。閨門雍睦,白首同居。父亡雖久,而猶於平生所處堂 宇,備設帷帳几杖,以時節列拜,垂涕陳薦,若宗廟焉。吉凶 之事,必先啟告,遠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財利為 心。家人曾賣物與人,而剩得絹五匹。雋於後知之,乃曰:“惡 木之陰,不可暫息;盜泉之水,無容誤飲。得財失行,吾所不 取 。”遂訪主還之。其雅志如此。

以選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請。大乘賊起,燕齊擾亂, 雋參護軍事東討,以功授員外散騎侍郎,遷尚書左民郎中。以 母憂不拜 。正光三年,拜輕(騎)〔車〕將軍,遷揚烈將軍、 司空府功曹參軍,轉主簿。時靈太后臨朝,減食祿官十分之一, 造永寧佛寺,令雋典之。資費巨萬,主吏不能欺隱。寺成,又 極壯麗。靈太后嘉之,除左軍將軍。孝昌中,朝議以國用不足, 乃置鹽池都將,秩比上郡。前後居職者,多有侵隱。乃以雋為 之。加龍驤將軍,仍主簿。

永安初,華州民史底與司徒楊椿訟田。長史以下,以椿勢 貴,皆言椿直,欲以田給椿。雋曰 :“史底窮民,楊公橫奪其 地。若欲損不足以給有餘,見使雷同,未敢聞命 。”遂以地還 史底。孝莊帝後知之,嘉雋守正不撓,即拜司馬,賜帛百匹。 其附椿者,鹹譴責焉。

二年,出為左將軍、(涼)〔梁〕州刺史。民俗荒獷,多為 盜賊。雋乃令郡縣立庠序,勸其耕桑,敦以禮讓,數年之中, 風俗頓革。梁遣其將曹琰之鎮魏興,繼日版築。琰之屢擾疆埸, 邊人患之。雋遣長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並擒琰之。琰之即 梁大將軍景宗之季弟也。於是梁人憚焉。屬魏室多故,州又僻 遠,梁人知無外援,遂遣大兵頓魏興,志圖攻取。雋撫勵將士, 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眾心也,弗之敢逼。雋在州清苦,不治 產業。秩滿,其子等並徒步而還。吏人送雋,留連於道,久之 乃得出界。

大統二年,東魏授雋洛州刺史,雋因此乃謀歸闕。五年, 將家及親屬四百餘口入關,拜秘書監。時軍國草創,墳典散逸, 雋始選置令史,抄集經籍,四部群書,稍得周備。加鎮東將軍, 封西安縣男,邑二百戶。十七年,除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加散騎常侍。雋以年老乞骸骨,太祖弗許。遂稱疾篤,不復朝 覲。魏恭帝三年,賜姓若口引氏。

孝閔帝踐阼,進爵為子,增邑五百戶。武成元年,進驃騎 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增邑並前二千戶。雋年齒雖邁,而志 識未衰,教授子孫,必先禮典。世宗尚儒重道,特欽賞之,數 加恩錫,思與相見。雋不得已,乃入朝。世宗與同席而坐,因 顧訪洛陽故事。雋身長八尺,須鬢皓然,容止端詳,音韻清朗。 帝與之談論,不覺屢為前膝。及雋辭還,帝親執其手曰 :“公 年德俱尊,朕所欽尚,乞言之事,所望於公。宜數相見,以慰 虛想。”以御輿令於帝前乘出。顧謂左右曰:“如此之事,唯積 善者可以致之。何止見重於今,亦將傳之萬古 。”時人鹹以為 榮。保定三年卒,時年八十。高祖嘆惜之,贈本官,加冀定瀛 三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謚曰元。

雋篤於仁義,期功之有孤者,衣食豐約,俱與之同。少為 司徒崔光所知,光命其子勵與雋結友。雋每造光,常清言移日。 小宗伯盧辯以雋業行俱崇,待以師友之禮。每有閒暇,輒詣雋 燕語彌日。恆謂人曰:“不見西安君,煩憂不遣。”其為通人所 敬重如此。

子奉,位至儀同三司、大將軍、順陽郡守、洵州刺史、昌 國縣公。奉弟顒,少好學,最知名。居喪哀毀。歷官儀同大將 軍,掌朝、布憲、典祀下大夫,小納言,濩澤郡公。 韓褒字弘業,其先潁川潁陽人也。徙居昌黎。祖瑰,魏鎮 西將軍、平涼郡守,安定郡公。父演,征虜將軍、中散大夫、 恆州刺史。

褒少有志尚,好學而不守章句。其師怪而問之。對曰:“文 字之間,常奉訓誘。至於商較異同,請從所好 。”師因此大奇 之。及長,涉獵經史,深沉有遠略。魏建明中,起家奉朝請。 加強弩將軍,遷太中大夫。

屬魏室喪亂,褒避地於夏州。時太祖為刺史,素聞其名, 待以客禮。及賀拔岳為侯莫陳悅所害,諸將遣使迎太祖。太祖 問以去留之計。褒曰 :“方今王室凌遲,海內鼎沸。使君天資 英武,恩結士心。賀拔公奄及於難,物情危駭。寇洛自知庸懦, 委身而托使君。若總兵權,據有關中之地,此天授也,何疑乎! 且侯莫陳悅亂常速禍,乃不乘勝進取平涼,反自遁逃,屯營洛 水。斯乃井中蛙耳,使君往必擒之。不世之勛,在斯一舉。時 者,難得而易失,誠願使君圖之 。”太祖納焉。

太祖為丞相,引褒為錄事參軍,賜姓侯呂陵氏。大統初, 遷行台左丞,賜爵三水縣伯。尋轉丞相府屬,加中軍將軍、銀 青光祿大夫。二年,梁人北寇商洛,東魏復侵樊鄧,於是以褒 為鎮南將軍、丞相府從事中郎,出鎮淅酈。居二年,征拜丞相 府司馬,進爵為侯。

出為北雍州刺史,加衛大將軍。州帶北山,多有盜賊。褒 密訪之,並豪右所為也,而陽不之知,厚加禮遇。謂之曰:“刺 史起自書生,安知督盜,所賴卿等共分其憂耳 。”乃悉詔桀黠 少年素為鄉里患者,署為主帥,分其地界。有盜發而不獲者, 以故縱論。於是諸被署者,莫不惶懼。皆首伏曰 :“前盜發者, 並某等為之 。”所有徒侶,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隱匿者,亦悉 言其所在。褒乃取盜名簿藏之。因大牓州門曰 :“自知行盜者, 可急來首,即除其罪。盡今月不首者,顯戮其身,籍沒妻子, 以賞前首者 。”旬日之間,諸盜鹹悉首盡。褒取名簿勘之,一 無差異。並原其罪,許以自新。由是群盜屏息。入為給事黃門 侍郎。九年,遷侍中。

十二年,除都督、西涼州刺史。羌胡之俗,輕貧弱,尚豪 富。豪富之家,侵漁小民,同於仆隸。故貧者日削,豪者益富。 褒乃悉募貧人,以充兵士,優復其家,蠲免徭賦。又調富人財 物以振給之。每西域商貨至,又先盡貧者市之。於是貧富漸均, 戶口殷實。十六年,加大都督、涼州諸軍事。魏廢帝元年,轉 會州刺史。二年,進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尋加驃騎大將 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武成三年,征拜御伯中大夫。 保定二年,轉司會。三年,出為汾州刺史。州界北接太原, 當千里徑。先是齊寇數入,民廢耕桑,前後刺史,莫能防扞。 褒至,適會寇來,褒乃不下屬縣。人既不及設備,以故多被抄 掠。齊人喜相謂曰 :“汾州不覺吾至,先未集兵。今者之還, 必莫能追躡我矣 。”由是益懈,不為營壘。褒已先勒精銳,伏 北山中,分據險阻,邀其歸路。乘其眾怠,縱伏擊之,盡獲其 眾。故事,獲生口者,並囚送京師。褒因是奏曰 :“所獲賊眾, 不足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請一切放還,以德報怨。” 有詔許焉。自此抄兵頗息。四年,遷河洮封三州諸軍事、河州 總管。天和三年,轉鳳州刺史。尋以年老請致仕,詔許之。五 年,拜少保。褒歷事三帝,以忠厚見知。高祖深相敬重,常以 師道處之。每入朝見,必有詔令坐,然後始與論政事。七年, 卒。贈涇岐燕三州刺史。謚曰貞。子繼伯嗣。趙肅字慶雍,河 南洛陽人也。世居河西。及沮渠氏滅,曾祖武始歸於魏,賜爵 金城侯。祖興,中書博士。父申侯,舉秀才,後軍府主簿。

肅早有操行,知名於時。魏正光五年,酈元為河南尹,辟 肅為主簿。孝昌中,起家殿中侍御史,加威烈將軍、奉朝請、 員外散騎侍郎。尋除直後,轉直寢。永安初,授廷尉(天)平, 二年,轉監。後以母憂去職,起為廷尉正。以疾免。久之,授 征虜將軍、中散大夫,遷左將軍、太中大夫。東魏天平初,除 新安郡守。秩滿,還洛。

大統三年,獨孤信東討,肅率宗人為鄉導。授司州治中, 轉別駕。監督糧儲,軍用不匱。太祖聞之,謂人曰 :“趙肅可 謂洛陽主人也 。”七年,加鎮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都督, 仍別駕。領所部義徒,據守大塢。又兼行台左丞,東道慰勞。 九年,行華山郡事。

十三年,除廷尉少卿。明年元日,當行朝禮,非有封爵者, 不得預焉。肅時未有茅土。左僕射長孫儉白太祖請之。太祖乃 召肅謂曰 :“歲初行禮,豈得使卿不預,然何為不早言也?” 於是令肅自選封名。肅曰:“河清乃太平之應,竊所願也。”於 是封清河縣子,邑三百戶。十六年,除廷尉卿,加征東將軍。 肅久在理官,執心平允。凡所處斷,鹹得其情。廉慎自居,不 營產業。時人以此稱之。

十七年,進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賜姓乙 弗氏。 先是,太祖命肅撰定法律。肅積思累年,遂感心疾。去職, 卒於家。子正禮,齊王憲府屬、大都督、新安郡守。

時有高平徐招少好法律。發言措筆,常欲辨析秋毫。歷職 內外,有當官之譽。從魏孝武入關,為給事黃門侍郎、尚書右 丞。時朝廷播遷,典章有闕,至於台閣軌儀,多招所參定。論 者稱之。尋遷侍中、度支尚書。大統初,卒。

張軌字元軌,濟北臨邑人也。父崇,高平令。

軌少好學,志識開朗。初在洛陽,家貧,與樂安孫樹仁為 莫逆之友,每易衣而出。以此見稱。永安中,隨爾朱榮擊元顥, 除討寇將軍、奉朝請。軌常謂所親曰 :“秦雍之間,必有王者。” 爾朱氏敗後,遂杖策入關。賀拔岳以軌為記室參軍,典機務。 尋轉倉曹,加鎮遠將軍。時谷糴涌貴,或有請貸官倉者。軌曰: “以私害公,非吾宿志。濟人之難,詎得相違 。”乃賣所服衣 物,糴粟以賑其乏。及岳被害,太祖以軌為都督,從征侯莫陳 悅。悅平,使於洛陽。見領軍斛斯椿,椿曰 :“高歡逆謀,已 傳行路。人情西望,以日為年。未知宇文何如賀拔也?”軌曰: “宇文公文足經國,武可定亂。至於高識遠度,非愚管所測。” 椿曰:“誠如卿言,真可恃也。”太祖為行台,授軌郎中。魏孝 武西遷,除中書舍人,封壽張縣子,邑三百戶,加左將軍、濟 州大中正,兼著作佐郎,修起居注。遷給事黃門侍郎,兼吏部 郎中。六年,出為河北郡守。在郡三年,聲績甚著。臨人治術, 有循吏之美。大統間,宰人者多推尚之。入為丞相府從事中郎, 行武功郡事。章武公導出鎮(泰)〔秦〕州,以軌為長史 。加 撫軍將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

魏廢帝元年,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二年, 賜姓宇文氏,行南秦州事。魏恭帝二年,征拜度支尚書,復除 隴右府長史。卒於位,時年五十五。謚曰質。軌性清素,臨終 之日,家無餘財,唯有素書數百卷。

子肅,世宗初,為宣納上士,轉中外府記室參軍、中山公 訓侍讀。早有才名,性頗輕猾,時人比之魏諷。卒以罪考竟終。 李彥字彥士,梁郡下邑人也。祖先之,魏淮南郡守。父靜, 南青州刺史。彥少有節操,好學慕古,為鄉閭之所敬憚。孝昌 中,解褐奉朝請,加輕車將軍。從魏孝武入關,兼著作佐郎, 修起居注。加寧朔將軍,進號冠軍將軍、中散大夫,遷平東將 軍、太中大夫。大統初,除通直散騎侍郎。三年,拜安東將軍、 銀青光祿大夫、太保轉太傅長史、儀曹郎中、左民郎中。十二 年,省三十六曹為十二部,改授民部郎中,封平陽縣子,邑三 百戶。十五年,進號中軍將軍,兼尚書左丞,領選部。大軍東 討,加持節、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掌留台事。魏廢帝初, 拜尚書右丞,轉左丞。

彥在尚書十有五載,屬軍國草創,庶務殷繁,留心省閱, 未嘗懈怠。斷決如流,略無疑滯。台閣莫不嘆其公勤,服其明 察。遷給事黃門侍郎,仍左丞。尋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賜姓宇文氏。出為鄜州刺史。彥以東夏未平,固辭州任,詔許 之。拜兵部尚書,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仍兼著作。 六官建,改授軍司馬,進爵為伯。

彥性謙恭,有禮節。雖居顯要,於親黨之間,恂恂如也。 輕財重義,好施愛士。時論以此稱之。然素多疾而勤於蒞職, 雖沉頓枕席,猶理務不輟,遂至於卒。時年四十六。謚曰敬。 彥臨終遺誡其子等曰 :“昔人以窾木為櫝,葛虆為緘,下 不亂泉,上不泄臭。此實吾平生之志也。但事既矯枉,恐為世 士所譏。今可斂以時服,葬於磽塉之地,忽用明器、芻塗及儀 衛等。爾其念之 。”朝廷嘉焉,不奪其志。

子升明嗣。少歷顯職。大象末,太府中大夫、儀同大將軍。 郭彥,太原陽曲人也。其先從宦關右,遂居馮翊。父胤, 郡功曹、靈武令。彥少知名,太祖臨雍州,闢為西曹書佐。尋 除開府儀同主簿,轉司空記室、太尉府屬,遷虞部郎中。大統 十二年,初選當州首望,統領鄉兵,除帥都督、持節、平東將 軍。以居郎官著稱,封龍門縣子,邑三百戶,進大都督,遷車 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司農卿。是時,岷州羌酋傍乞鐵匆與鄭 五醜等寇擾西服。彥從大將軍宇文貴討平之。魏恭帝元年,除 兵部尚書。仍以本兵從柱國於謹南伐江陵。進驃騎大將軍、開 府儀同三司,增邑五百戶,進爵為伯。六官建,拜民部中大夫。 孝閔帝踐祚,出為澧州刺史。蠻左生梗,未遵朝憲。至於賦稅, 違命者多。聚散無恆,不營農業。彥勸以耕稼,禁共遊獵,民 皆務本,家有餘糧。亡命之徒,鹹從賦役。先是以澧州糧儲乏 少,每令荊州遞送。自彥蒞職,倉庾充實,無復轉輸之勞。 齊南安城主馮顯密遣使歸降,其眾未之知也。柱國宇文貴 令彥率兵應接。齊人先令顯率所部送糧南下,彥懼其眾不從命, 乃於路邀之。顯因得自拔。其眾果拒戰,彥縱兵奮擊,並虜獲 之。以南安無備,即引軍掩襲。顯外兵參軍鄒紹既為彥所獲, 因請為鄉導。彥遂夜至城下,令紹詐稱顯歸。門者開門待之, 彥引兵而入,遂有其城。俘獲三千餘人。晉公護嘉之,進爵懷 德縣公,邑一千戶。以南安懸遠,尋令班師。及秩滿還朝,民 吏號泣送彥二百餘里。尋為東道大使,觀省風俗。除蒲州總管 府長史,入為工部中大夫。

保定四年,護東討。彥從尉遲迥攻洛陽。迥復令彥與權景 宣南出汝潁。及軍次豫州,彥請攻之。景宣以城守既嚴,卒難 攻取,將欲南轅,更圖經略。彥以奉命出師,須與大軍相接。 若向江畔立功,更非朝廷本意。固執不從,兼畫攻取之計。會 其刺史王士良妻弟董遠秀密遣送款,景宣乃從。於是引軍圍之, 士良遂出降。仍以彥鎮豫州,增邑六百戶。尋以洛陽班師,亦 棄而不守。屬純州刺史樊舍卒,其地既東接陳境,俗兼蠻左, 初喪州將,境內騷然。朝議以彥威信著於東南,便令鎮撫。彥 至,吏人畏而愛之。

天和元年,除益州總管府長史,轉隴右總管府長史。四年, 卒於位。贈小司空、宜鄜丹三州刺史。

裴文舉字道裕,河東聞喜人也。祖秀業,魏中散大夫、天 水郡守,贈平州刺史。

父邃,性方嚴,為州里所推挹。解褐散騎常侍、奉車都尉, 累遷諫議大夫、司空從事中郎。大統三年,東魏來寇,邃乃糾 合鄉人,分據險要以自固。時東魏以正平為東雍州,遣其將司 馬恭鎮之。每遣間人,扇動百姓。邃密遣都督韓僧明入城,喻 其將士,即有五百餘人,許為內應。期日未至,恭知之,乃棄 城夜走。因是東雍遂內屬。及李弼略地東境,邃為之鄉導,多 所降下。太祖嘉之,特賞衣物,封澄城縣子,邑三百戶,進安 東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太尉府司馬,除正平郡 守。尋卒官。贈儀同三司、定州刺史。

文舉少忠謹,涉獵經史。大統十年,起家奉朝請,遷丞相 府墨曹參軍。時太祖諸子年幼,盛簡賓友。文舉以選與諸公子 游,雅相欽敬,未嘗戲狎。遷威烈將軍、著作郎、中外府參軍 事。魏恭帝二年,賜姓賀蘭氏。孝閔帝踐阼,襲爵澄城縣子。 齊公憲初開幕府,以文舉為司錄。世宗初,累遷帥都督、 寧遠將軍、大都督。及憲出鎮劍南,復以文舉為益州總管府中 郎。武成二年,就加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蜀土沃 饒,商販百倍。或有勸文舉以利者,文舉答之曰 :“利之為貴, 莫若安身。身安則道隆,非貨之謂。是以不為,非惡財也。” 憲矜其貧窶,每欲資給之。文舉恆自謙遜,辭多受少。

保定三年,遷絳州刺史。邃之往正平也,以廉約自守,每 行春省俗,腳踏車而已。及文舉臨州,一遵其法。百姓美而化之。 總管韋孝寬特相欽重,每與談論,不覺膝前於席。天和初,進 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尋為孝寬柱國府司馬。

六年,入為司憲中大夫,進爵為公,增邑通前一千戶。俄 轉軍司馬。建德二年,又增邑七百戶。

文舉少喪父,其兄又在山東,唯與弟璣幼相訓養,友愛甚 篤。璣又早亡,文舉撫視遺孤,逾於己子。時人以此稱之。初, 文舉叔父季和為曲沃令,卒於聞喜川,而叔母韋氏卒於正平縣。 屬東西分隔,韋氏墳壟在齊境。及文舉在本州,每加賞募。齊 人感其孝義,潛相要結,以韋氏柩西歸,竟得合葬。

六年,除南青州刺史。宣政元年,卒於位。子冑嗣。官至 大都督,早卒。時有高賓者,歷官內外,亦以乾用見稱。

賓,渤海修人也。其先因官北邊,遂沒於遼左。祖暠,以 魏太和初,自遼東歸魏。官至安定郡守、衛尉卿。父季安,撫 軍將軍、兗州刺史。

賓少聰穎,有文武乾用。仕東魏,歷官至龍驤將軍、諫議 大夫、立義都督。同列有忌其能者,譖之於齊神武。賓懼及於 難,大統六年,乃棄家屬,間行歸闕。太祖嘉之,授安東將軍、 銀青光祿大夫。稍遷通直散騎常侍、撫軍將軍、大都督。世宗 初,除鹹陽郡守。政存簡惠,甚得民和。世宗聞其能,賜田園 於郡境。賓既羈旅歸國,親屬在齊,常慮見疑,無以取信。乃 於所賜田內,多蒔竹木,盛構堂宇,並鑿池沼以環之,有終焉 之志。朝廷以此知無貳焉。加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散騎常侍,賜姓獨孤氏。

武成元年,除御正下大夫,兼小載師,出為益州總管府長 史。保定初,征拜計部中大夫,治中外府從事中郎,賜爵武陽 縣伯。賓敏於從政,果敢決斷,案牘雖繁,綽有餘裕。轉太府 中大夫、齊公憲府長史。天和二年,除鄀州諸軍事、鄀州刺史, 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治襄州總管府司錄。六年, 卒於州。時年六十八。子熲,為隋文帝佐命。開皇中,贈賓禮 部尚書、武陽公。謚曰簡。又有安定燎允,本姓牛氏,亦有器 乾,知名於時。歷官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工部 尚書、臨涇縣公,賜姓宇文氏。失其事,故不為傳。允子弘, 博學洽聞。宣政中,內史下大夫、儀同大將軍。大象末,複姓 牛氏。 史臣曰:寇雋委質兩朝,以儒素見重。韓褒奉事三帝,以 忠厚知名。趙肅平允當官。張軌循良播美。李彥譽流省合。郭 彥信著蠻陬。歷官外內,並當時之選也。文舉之在絳州,世載 清德。辭多受少,有廉讓之風焉。

譯文

寇俊字祖俊,是上谷昌平人。祖父寇贊,魏南雍州刺史。父親寇臻,安遠將軍、郢州刺史。

寇俊性情寬厚文雅,從小懂事有氣量,喜歡學習記憶力好。兄長寇祖訓、寇祖禮和寇俊,都有志行。整個家庭都友好和睦,祖孫同居。其父去世雖然時間很久,但是還是在他平生所居住的房屋內,設定布帷帳簾几杖等物,按時節依次祭拜,流著淚陳獻犧牲,如同祭祀宗廟。好事壞事,肯定要先加以稟報,離家遠行往返,也都要稟報。性情又廉潔寬厚,不謀求財利。家人曾經責物給他人,獲利五匹絹。寇俊後來知道了,說道:“不好的樹木下的陰涼,暫時休息也不行;盜泉的水,不能隨便喝。獲得錢財卻喪失德行,我是不願意這樣做的。“於是尋找到買主歸還給他。寇俊平時的意願就是如此。

以選為魏孝文帝挽郎,任命為奉朝請。大乘賊反叛,燕趙動亂不安,寇俊參與監督軍事束討,以功而授予員外散騎侍郎,升遷尚書左民郎中。因為居母喪而沒有赴任。正光三年,授予輕車將軍,調任揚烈將軍、司空府功曹參軍,轉任主簿。當時靈太后攝政,減去十分之一享受俸祿的官吏,建造永寧佛寺,令寇俊掌管此事。建造費用極多,掌管的官吏卻不能欺瞞。寺廟建成後,十分壯麗。靈太后給予嘉獎,授予左軍將軍。孝昌年問,朝廷商議認為國用不足,於是設定鹽池都將,官位與上郡相等。先後任此職務者,多有侵占隱沒。於是任命寇俊任此職。加龍驤將軍,依然任主簿。

永安初年,華州百姓史底與司徒楊椿爭田產而打官司。長史官員以下,以楊椿為權貴,因此都說楊椿有理,要將田地給楊椿。寇俊說:“史底是窮困百姓,楊公強行奪其土地。如果要損不足而給有餘,大家都如此認為,我不敢聽命。“於足將地還給史底。孝莊帝後來知道丁這件事,嘉獎寇俊守正不撓,馬上委任為司馬,賜給一百匹帛。那些替楊椿說話的,都受到了譴責。

二年,出京城任左將軍、梁州刺史。當地風俗野蠻,很多人成為盜賊。寇俊下令郡縣建立學校,勸導百姓從事農業生產,勉勵禮讓,數年之中,民情風俗得以全面改革。梁朝派遣將領曹琰之鎮守魏興,天天構築工事。曹琰之經常派遣軍隊侵擾邊境,邊境之人都很擔心。寇俊派遣長史杜休道率兵攻克魏興城,活捉曹琰之。曹琰之是梁朝大將曹景宗最小的弟弟。從此梁朝人都害怕了。適逢魏朝發生了很多事件,梁州又處在僻遠之處,梁朝知道梁州沒有外援,於是派遣大軍駐紮在魏興,目的是攻取梁州。寇俊安撫激勵將士,大家都願捨命報效。梁人得知其受到眾人忠心擁戴,不敢來攻。寇俊任州刺史儉樸清苦,不置辦產業。任職期滿離任時,其兒子等人都是步行回去。州吏和百姓送行,一路上留戀不捨,經歷多時才出了州境。

大統二年,柬魏委任寇俊為洛州刺史,寇俊因此密謀來歸。五年,率領全家和親屬共四百餘人入關,授任秘書監。當時統軍治國各種事務都開始興辦,經史典籍散逸,寇俊選置令史,抄寫收集經典書籍,四部群書逐漸得以完備。加鎮東將軍,封西安縣男,食邑二百戶。十七年,任命為靼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寇俊因為年老請求辭職,太祖沒有同意。於是自稱疾病嚴重,不再入朝。魏恭帝三年,賜姓若口引氏。

孝置查登基,進爵位為子爵,食邑增加五百戶。亘遞元年,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增封食邑合前所封共二千戶。寇俊雖然年邁,但是志向和見識未衰減,教授子孫,必先教禮法。世宗尊儒重道,特別欽賞寇俊,多次加以嘉獎恩賞,想與其相見。寇俊無從推卻,只好入朝晉見。世宗與他同席而坐,乘便請教洛陽舊事。寇俊身高八尺,鬍鬚鬢角雪白,容貌舉止端莊安詳,說話聲音洪亮。帝與他交談,不自覺地多次往前移動。當寇俊告辭時,帝親自握住他的手說:“公年齡和德望都很高,朕為之欽尚,所談之事,寄希望於公.最好能夠多見面,以慰撫我懸念之心。“安排皇帝的坐駕令在帝面前乘坐馳出。帝望著左右的人說:“這樣的事,衹有積善的人可以得到。不僅僅是見重當世,而且也會傳之萬古。“當時人都認為是一大榮耀。保定三年去世,終年八十歲。高祖嘆惜他的去世,獲贈本官,加冀定瀛三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謐號稱為五。

寇俊篤守仁義,五服之內宗親中的孤兒,衣食好壞,與之相共。年少時為司徒崔光賞識,崔光令兒子崔勵與寇俊結為朋友。寇俊每次拜訪崔光,經常都是交談整天。小宗伯盧辯以寇俊功業和操行都很好,待以老師和友人的禮儀。每當有了空閒的時候,就拜訪寇俊親切交談整天。經常對人說:“見不到西安君,心中的煩惱無法驅除。“寇俊得到學識淵博通達人士的敬重都如此例。

寇俊子寇奉,官爵至儀同三司、大將軍、順陽郡守、洵州刺史、昌國縣公。寇奉弟弟寇頤,從小喜好學習,最有名氣。居喪過分哀傷以致身體受損傷。官職歷任儀同大將軍,掌朝、布憲、典祀下大夫,小納言,爵位濩澤郡公。

韓褒字弘業,原籍是穎川穎陽人。徙居昌黎。他祖父韓瓖,任魏鎮西將軍、平涼郡守,爵位安定郡公。他父親韓演,任征虜將軍、中散大夫、恆州刺史。

韓褒從小便有志向,喜歡學習卻不拘泥於章句。他的老師覺得奇怪而問他。回答說:“文字之間,常常受到教誨誘導。但是爭論比較異同,請老師任憑我自己的喜好。“老師因此非常看重他.成人後,學習經史典籍,深沉有遠略。魏建明年間,開始擔任的官職為奉朝請。加封強弩將軍,調任太中大夫。

適逢魏室喪亂,韓褒至夏州避難。這時太祖任當地刺史,向來聽聞其名,待之以客禮。賀拔岳被侯莫陳悅殺害,各將領派使者迎接太祖。太祖向他詢問如何確定去留。韓褒說:“現在王室衰落,天下混亂。使君你天資英武,用恩惠團結了將士人心。賀拔公突然遇難,人心惶恐驚駭。寇洛自知庸下懦弱,委身而寄託於使君。如果控制兵權,占據關中之地,這是上天所授,還疑慮什麼!而且侯莫陳悅作亂而迅速自取其禍,他不是乘勝進取平涼,反而自行逃跑,將軍隊帶至洛水紮營。眼光見識如同井底之蛙,使君前往必定可以擒獲。非凡的功勳,就在此一舉。時機難以得到卻容易失去,誠心希望使君認真考慮。“太祖接受了此建議。

太祖任丞相,薦舉韓褒為錄事參軍,賜姓侯呂陵氏。大統初年,升遷行台左丞,賜予三水縣伯。不久轉任丞相府屬,加中軍將軍、銀青光祿大夫.二年,梁朝軍隊往北侵犯商洛地區,東魏又攻打樊鄧,於是任命韓褒為鎮南將軍、丞相府從事中郎,出鎮淅酈。過了二年,征回朝廷任為丞相府司馬,進爵為侯。

出京為北雍州刺史,加衛大將軍。該州北面為山區,有不少盜賊。韓褒秘密偵訪,都是豪族所為,於是假裝不知道,對他們十分客氣禮貌。對他們說:“我這位刺史是一介書生,怎么會知道如何剿除盜賊,只好依賴你們大家共同與我分憂。“於是將所有為患於鄉里的兇狠狡黠的年輕人召集起來,任為主帥,分管各地界。假如發生盜賊之事而沒有擒獲,當事人便處以故意放縱之罪。於是被署為主帥的各人,沒有誰不惶恐害怕。這些人叩頭承認:“以前那些盜賊之事,都是我們做的。“所有同夥,都列出姓名。有些逃亡隱匿的,也全告知其所在之處。韓褒將盜賊名單收藏好。隨後在州門上張貼巨大榜文:“認識到自己所犯盜賊之事的,迅速前來自首,可以免罪。在本月之內不自首的,公開行刑,陳屍於眾,妻子兒女沒入官府為奴,用以獎賞先自首的人。“旬日之間,全部盜賊都自首完畢。韓褒對照名單,沒有一點差異。全部都免去其罪,讓其自新。從此盜賊絕跡。調入朝廷為給事黃門侍郎。九年,調任侍中。

十二年,授予都督、西涼州刺史。羌胡民族風俗,輕視貧困弱小者,推崇豪富之家。豪富之家,欺凌剝奪小民,將之視為奴僕。所以貧困者越來越窮,富豪者越來越富。韓褒於是招募窮人,充任戰士,優待其家庭,免除徭役賦稅。又調富人財物救濟貧困者。每當西域的貨物和商人來到,先讓貧困者進行交易。於是貧富逐漸均衡,戶口增加很多。十六年,加大都督、涼州諸軍事。魏廢帝元年,轉任會州刺史。二年,晉升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不久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武成三年,征入朝廷為御伯中大夫。惺宣二年,轉任司會。三年,出京城為汾州刺史。該J’I’I~L面與太原相連線,正對千里徑。以前查寇經常入侵,造成百姓農業荒廢,前後刺史,都無法防禦。韓褒來到後,正遇寇至,韓褒於是不下所屬各縣。各地人由於沒有來得及防備,所以很多人遭到搶掠。齊人高興而相互說:

“汾州不知道我們前來,事先沒有調集軍隊。現在我們回去,肯定是無法追擊我們。“因此放鬆警惕,不設立營壘。韓褒預先準備好精銳將士,埋伏在北山中,分兵占據險要,邀截其回歸之路。乘其鬆懈,伏兵進攻,全部加以擒獲。以前的慣例,擒獲的俘虜,都囚送京城。韓褒為此而上奏說:“擒獲的賊眾數量不多。俘獲後再加以侮辱,衹會增加他們的忿恨。請求全都放回。以德報怨。“詔書同意。從此以後來犯的軍隊越來越少。四年,升遷迥逃封三州諸軍事、河州總管。玉和三年,調任凰塑刺史。不久因為年老而申請離職,詔書同意。五年,委任為少保。

整壺先後在三位皇帝手下任職,以忠厚而被賞識。直擔對他很尊敬和器重,常常以老師之禮相待。每當朝見,都詔令賜給座位,然後開始討論政事。七年,去世。獲贈涇岐燕三州刺史。謐號稱為貞。其子韓繼伯繼嗣。

趙肅字慶雍,是河南洛陽人。世代在河西居住。當沮渠氏被減時,他曾祖父趙武才歸附於魏,被賜予金城侯爵位。他祖父趟興,為中書博士。他父親趙申侯,舉秀才,任後軍府主簿。

趙肅的操守品行早就很突出,在當時很有名氣。魏正光五年,酈元為河南尹,薦舉他為主簿。孝昌年間,開始擔任的官職為殿中侍御史,加威烈將軍、奉朝請、員外散騎侍郎。不久委任為直後,調任直寢。永安初年,授任廷尉平,二年,轉任廷尉監。其後因居母喪去職,起任為廷尉正。由於生病免職。遇了一段時間,授予征虜將軍、中散大夫,調任左將軍、太中大夫。束魏天平初年,委任為新安郡守。任期滿後,回到洛腸。

大統三年,獨孤信率軍柬討,趟肅率領宗族做其嚮導。授予司州治中,轉任別駕。監督糧食儲備,保證了軍隊供應。太祖聽說後,對人說:

“趙肅可以稱作洛陽主人。”七年,加鎮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都督,依然為別駕。率領所部義徒,據守大塢。又授予兼行台左丞,東道慰勞。

九年,兼攝華山郡守職務。

十三年,委任為廷尉少卿。第二年元日,將舉行朝禮,沒有封爵者,不能參加。趙肅當時未封爵位。左僕射長孫儉稟報太祖為之請求。太祖於是召見趙肅說:“年初行禮,卿怎么能不參預呢,但為什麼不早說呢?“於是令趙肅自己選封號。趟肅說:“河清是天下太平的兆應,願以此為名號。“於是封為清河縣子,食邑三百戶。十六年,授予廷尉卿,加征束將軍。趙肅長期擔任司法官,執法公正。凡是判決處理之事,都合情合理。奉行廉潔謹慎,不經營產業。當時人因此而稱讚他。十七年,晉升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賜姓乙弗氏。先前,左擔令趟盛修定法律。趟蠱花費多年時間認真鑽研,因此患上重病。去職,在家去世。其子趟正禮,任查王宇文憲府屬、大都督、新安郡守。當時有位高平人徐招從小喜好法律。說話寫文章,經常要非常細微地加以辨析。擔任過內外各種宮職,都獲得稱職聲譽。隨從魏孝武帝入關,任給事黃門侍郎、尚書右丞。當時朝廷有難遷徙,典章制度不完善,以及台閣各朝廷機構的必要制度規定,很多是徐招參酌商定的。談論者均加以稱讚。不久升遷侍中、度支尚書。大統初年,去世。張軌字元軌,是濟北臨邑人。他父親張崇,任高平縣令。張軌年輕時喜好學習,志向見識開闊明晰。最初在洛陽,家境貧困,與樂安孫樹仁為特別要好的朋友,經常換衣服而出。這事為人稱讚。永安年間,隨從爾朱榮攻打元顥,授予討寇將軍、奉朝請。張軌常對親近的人說:“在秦雍地區,肯定會出王者。“爾朱氏失敗後,於是策馬入關。賀拔岳任命張軌為記室參軍,掌管機要事務。不久轉任倉曹,加鎮遠將軍。當時糧價昂貴,有人想從官府糧倉貸糧。張軌說:“因私利而損公益,我從來沒有如此念頭。救濟有難者,怎么可以不管。“於是賣掉自己的衣服物品,買糧食而救其難。賀拔岳被害之後,太祖任用張軌為都督,從征侯莫陳悅。討平侯莫陳悅,出使洛陽。見領軍斛斯椿,斛斯椿說:“高歡叛逆密謀,路人皆知。大家都西望關中,度日如年。不知道宇文泰與賀拔岳相比較如何呢?“張軌說:.“宇文公文可以治理國家,武可以平定禍亂。至於高識遠度,就不是我所能夠測定的了。“斛斯椿說:“真如您所說的,那就可仰仗他了。“太祖擔任行台,任命張軌為郎中.魏孝武帝西遷,授予張軌中書舍人,封壽張縣子,食邑三百戶,加左將軍、濟州大中正,兼著作佐郎,修起居注。調任給事黃門侍郎,兼任吏部郎中。六年,出京城擔任河北郡守。在郡守職務上三年,名聲政績很出色。管理民眾治理政務,有奉法循理的官吏的美稱。大統年間,各地長官對他都加以推崇。調入朝廷擔任丞相府從事中郎,兼攝武功郡守職務。章武公宇文導出京鎮守秦州,委任張軌為長史。加撫軍將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魏廢帝元年,晉升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二年,賜姓宇文氏,兼攝南秦州政務。魏恭帝二年,征拜度支尚書,又授予隴右府長史。在其職位上去世,終年五十五歲。謐號稱為質。張軌性情清雅樸素,臨終時,家中沒有其他財產,僅有數百卷書籍。張軌子張肅,世宗初年,任宣納上士,轉任中外府記室參軍、中山公宇文訓侍讀。很早便有才氣名聲,性情很輕浮狡猾,當時人認為與魏諷相類似。最終因犯罪拷問而死。李彥字彥士,是梁郡下邑人。他祖父李先之,任魏淮南郡守。他父親李靜,為南青州刺史。李彥青少年時便有志節操守,喜歡學習欽慕古人,為家鄉人敬重和折服。孝昌年間,開始擔任的官職為奉朝請,加輕車將軍。隨從魏孝武帝入關,兼著作佐郎,撰修起居注.加寧朔將軍,進號冠軍將軍、中散大夫,遷為平東將軍、太中大夫。大統初年,任為通直散騎侍郎。三年,任為安束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太保轉太傅長史、儀曹郎中、左民郎中。十二年,裁減三十六曹改為十二部,改授民部郎中,封平陽縣子,食邑三百產。十五年,進號中車將軍,兼任尚書左丞,領選部。大軍束討,加持節、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掌管留台事務。魏廢帝初年,任為尚書右丞,轉任為左丞。爭產在尚書任職十五年,當時政權初創,各種事務相當繁雜,他認真審視,未曾懈怠。處理事務果斷快速,沒有什麼猶豫拖拉。台閣機構官員都對其公正勤懇讚嘆,欽佩他能洞察政事。遷任給事黃門侍郎,依然任尚書左丞。不久晉升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賜姓字文氏。出京城擔任鄘州刺史。李彥以束部沒有平復,決心推辭州刺史職任,詔令同意。授予兵部尚書,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依然兼任著作郎。建立六官時,改授軍司馬,進爵為伯爵。李彥性情謙遜恭敬,注重禮節。雖然宮位顯要,但是在親族家人之中,態度恭恭敬敬。輕財重義,救濟他人招引人才。當時人為此而加以稱讚.但是他一直多病而又任職勤奮,就是躺在床上,還是不停地處理政務,因此而去世。終年四十六歲。謐號稱為敬。李彥臨終遺言告誡兒子們:“以前的人用竅木做匣子,用葛蘗封好,對下不會影響泉水,對卜不會泄出臭氣.這實在是我一生的意願。不過此事過分了一點,恐怕會為當世人譏諷。現世可殮以時服,在瘠薄之地安葬,不用芻靈塗車等冥器和儀式.你們一定要記住。“朝廷表示稱讚,不違背他的意願。李彥兒子李升明嗣位。李升明年輕時便歷任顯要官職。大象末年,為太府中大夫、儀同大將軍.郭彥,是太原陽曲人。其先人在關右做官,便在馮翊定居。他父親郭胤,任郡功曹、靈武令。郭彥年輕時已知名,太祖到雍州,徵召他為西曹書佐。不久授予開府儀同主簿,轉任司空記室、太尉府屬,調任虞部郎中。大統十二年,選為本州的首望,統領鄉兵,授予帥都督、持節、平柬將軍。因為任郎官著稱,封龍門縣子,食邑三百戶,升大都督,遷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司農卿。當時,岷州羌族首領傍乞鐵忽與鄭五醜等侵擾西部地區。郭彥隨從大將軍宇文貴徵討平定。魏恭帝元年,授任兵部尚書。於是以所部軍隊隨從柱國於謹南伐江陵。晉升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食邑增加五百戶,進爵為伯。建立六官時,委任為民部中大夫。孝閔帝登基,出京城擔任澧州刺史。蠻人鬧事,不遵守朝廷法令。至於賦稅,很多都抗繳。聚散沒有規律,不進行農業生產。郭彥勸導他們從事農業,禁止結夥遊獵,百姓都參加農業生產,家中有餘糧。亡命之徒,也都交賦稅服勞役。原來因為澧州儲備糧食過少,經常令荊州運送。自從郭彥擔任該職,倉庫充實,不必再轉運糧食。齊南安城主馮顯秘密遣使者來歸降,但部眾不知道。柱國宇文貴令郭彥率軍去接應。齊人先令馮顯率領所部軍隊運糧南下,郭彥擔心馮顯部下不聽從號令,便在中途攔截。馮顯因此而得救。其部下果然拒戰,郭彥指揮軍隊攻擊,全都將之擒獲。考慮到南安沒有防備,因而率部突襲。馮顯外兵參軍鄒紹已為郭彥所俘獲,申請做嚮導。郭彥軍隊晚上到了城下,令鄒紹假裝說馮顯回來。守門者打開門,郭彥率軍而入,因而占有該城。俘虜三千多人。晉公字文護給予嘉獎,進爵為懷德縣公,食邑…千戶。因為南安太遠,不久令其班師。當任滿回朝時,百姓僚吏哭哭啼啼送郭彥走了二百多里。不久為束道大使,視察民情風俗。委任為蒲州總管府長史,調入朝廷為工部中大夫。保定四年,宇文護東討。郭彥隨從尉遲迥攻打洛陽。尉遲迥又令郭彥與權景宣南出汝穎。軍隊行至豫州,郭彥建議攻城。權景宣認為城守已很嚴密,終難攻取,想要往南進軍,以求發展。郭彥認為奉命出師,必須與大軍相接應。如果南下江畔求取戰功,不是朝廷的本意。郭彥堅決不同意,另外計畫攻取謀略。正好豫州刺史王士良妻弟董遠秀秘密遣使投誠,權景宣也就同意了。於是指揮軍隊包圍州城,王士良因而出城投降。便以郭彥鎮守豫州,食邑增加六百戶。不久由於洛陽的軍隊班師回朝,所以放棄了豫州。適逢純州刺史樊捨去世,而純州束面與陳朝相接,州內有不少蠻族,刺史去世,州中不太安定。朝廷認為郭彥在東南地區有威信,所以令其前往鎮撫。郭彥到後,僚吏百姓對他既敬畏而又愛戴。天和元年,委任益州總管府長史,轉任隴右總管府長史。四年,在此職位上去世。獲贈小司空、宜鄘丹三州刺史。裴文舉字道裕,是河東聞喜人。他祖父裴秀業,任魏中散大夫、天水郡守,獲贈平州刺史。他父親裴邃,性情方正嚴肅,家鄉人都很敬重他。裴邃開始擔任官職為散騎常侍、奉車都尉,不斷升遷而任諫議大夫、司空從事中郎。大統三年,東魏入侵,裴邃集合鄉親,在各處險要地方防守自固。當時束魏以正平設為束雍州,派遣將領司馬恭鎮守。司馬恭經常派遣間諜,煽動百姓。裴邃秘密派遣都督韓僧明進入城內,曉諭司馬恭部下將士,便有五百多人答應做內應。約定時間未到,司馬恭知道此事,於是棄城連夜逃走。柬雍州得以歸屬朝廷。李弼要侵占東部土地,裴邃為他做嚮導,不少地方歸降。太祖嘉獎,特意賞賜衣物,封澄城縣子,食邑三百戶,進安束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太尉府司馬,委任為正平郡守。不久在職位上去世。獲贈儀同三司、定州刺史。裴文舉從小忠實謹慎,學習經史典籍。大統

十年,開始擔任官職為奉朝請,遷任丞相府墨曹參軍。當時太祖各位兒子年幼,廣泛挑選賓友。裴文舉被選中而與諸公子相處,對之欽佩敬重,未曾嬉戲。遷任威烈將軍、著作郎、中外府參軍事。魏恭帝二年,賜姓賀蘭氏。孝閔帝登基。承嗣澄城縣子爵位。齊公宇文憲剛建立幕府時,委任裴文舉為司錄。世宗初年,多次升遷為帥都督、寧遠將軍、大都督。宇文憲鎮守劍南,又委任裴文舉為益州總管府中郎。武成二年,以此加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蜀地富饒,經商販賣利潤百倍。有人勸裴文舉以此獲利,裴文舉回答說:

“財利雖然珍貴,但是不如潔身自好。身安則道隆,不能以貨相比。不想為求利去做,並不是討厭錢財。“宇文憲憐憫他貧困,多次給予資助。苤塞堊常常謙遜,大多推辭衹接受少量資助。

保定三年,調任絳州刺史。裴邃前往正平上任,堅持奉守廉潔節約,每當春出巡考察民俗,也就是一輛車而已。到裴文舉至州任職,還是遵循其法。百姓稱讚而得到教化。總管韋孝寬對他特別敬重,每當與他一起交談,往往不自覺地向前移動。天和初年,晉升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任韋孝寬柱國府司馬。六年,調入朝廷為司憲中大夫,進爵為公,增加食邑合前所封總計一千戶。一很快轉任軍司馬。建德二年,又增加食邑七百戶。

裴文舉少年喪父,兄長又在山東,惟有與弟弟裴璣幼年共同生活學習,感情很深。裴璣很早去世,裴文舉撫養他的子女,比自己的子女還要好。當時人因此加以稱讚。當初,文舉叔父裴季和擔任曲沃縣令,在聞喜川去世,而叔母韋氏在正平縣去世。當時東西分隔,韋氏的墳墓在齊境內。裴文舉任職本州,多次懸賞募求。齊人受其孝義的感動,秘密合夥,將韋氏靈柩送歸,終得以與叔父合葬。

六年,委任為南青州刺史。宣政元年,在其職位上去世。其子裴胄嗣位。官至大都督,早逝。當時有一位名為高賓的,擔任內外各種官職,也是以才幹能力見稱。高賓,是渤海修人。其祖上因為在北邊任職,所以留居遼左。他祖父高嵩,在魏太和初年,自遼東歸附魏朝。官至安定郡守、衛尉卿。他父親高季安,任撫軍將軍、兗州刺史。高賓年輕時便聰明機敏,具備文武才能。在東魏任職,一直做到龍驤將軍、諫議大夫、立義都督。同事中有人妒忌他的才能,向齊神武說他的壞話。高賓擔心會有災難,大統六年,不帶家屬,潛行歸附朝廷。太祖嘉獎他,授予安東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後來遷任通直散騎常侍、撫軍將軍、大都督。世宗初年,任命為鹹陽郡守。處理政務簡要而施予恩惠,很得民心。世宗得知他的政績,賜給他郡內田園。高賓寄居異鄉歸附朝廷後,親屬仍在齊國,經常擔憂受懷疑,無從取得信任。於是在所賜給的田內,多種竹木,建造許多房屋,周圍建以池沼,有心在此終老。朝廷因此知道他沒有反叛之意。加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賜姓獨孤氏.武成元年,任職御正下大夫,兼任小載師,出京城擔任益州總管府長史。保定初年,徵召為計部中大夫,治中外府從事中郎,賜封武陽縣伯。高賓善於處理政務,果敢決斷,文案雖然繁多,卻從容處理綽有餘暇。轉任太府中大夫、齊公宇文憲府長史。天和二年,擔任都州諸軍事、都州刺史,晉升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治襄州總管府司錄。六年,在州職位上去世。終年六十八歲。其子高頹,是輔佐隋文帝創業的功臣。開皇年間,追贈高賓禮部尚書、武陽公。謐號稱為簡。又有一位安定人家允,本姓牛,也有才幹,知名於時。歷任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工部尚書、臨涇縣公,賜姓宇文氏。因為他的事已失傳,所以不立傳。親允兒子奈弘,博學多聞。宣政年間,任內史下大夫、儀同大將軍。大象末年,恢複姓牛。

史臣曰:寇俊任職於兩朝,以儒素而見重。韓裹任職於三位皇帝朝中,以忠厚而知名。趙肅做官公正稱職。張軌奉公守法而被傳頌美名。李彥在朝廷機構名聲很好。郭彥在蠻族人中獲得信譽。都在朝廷內外任職,都是當時選出的人才。裴文舉在絳州任職,當世稱讚高潔美德。辭多受少,具有清廉謙讓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