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蠶事預備·三稀

作者:佚名

《蠶經》:下蟻,上箔,入簇。

《齊民要術》:蠶老時值雨者,則壞繭,宜於屋內簇之。薄布薪於箔上,散蠶訖,又薄以薪覆之。一槌得安十箔。

《務本新書》:簇蠶:地宜高平,內宜通風。勻布柴草,布蠶宜稀;密則熱,熱則繭難成,絲亦難繰。東北位,並養六畜處、樹下、坑上、糞惡流水之地,不得簇。《野語》:如天氣暄熱,不宜日午簇蠶;蠶老不禁日氣曬暴故也。

《士農必用》:治簇之方,惟在乾暖,使內無寒濕。簇中繭病有六:一、簇汗,二、落簇,三、遊走,四、變赤蛹,五、變僵,六、黑色。簇汗之病,蠶老食葉不淨,其葉蒸濕,帶葉入簇。故繭亦濕潤,此為簇汗。其餘五病,皆地濕天寒所致。蠶欲老,可簇地盤,燒令極乾,除掃灰淨,於上置簇。

《韓氏直說》:安圓簇:於阜高處,打成簇腳;一簇可六箔蠶。十分中有九分老者宜少摻葉。名“上馬桑”。就箔上用簸箕般去,宜款手摻於簇上,自東南起頭,不令落地。務令稀勻。

上復覆梢蒿,或豆秸。復摻蠶如前。至三箔,覆梢倒根在上。如此則簇圓又穩。自後蠶可近上摻。至六箔覆蒿令簇圓;上用箔圍苫繳,簇頂如亭子樣。防雨。至晚,又用苫,將簇從下繳至上苫相接。日出高時,捲去;至晚,復繳。三日外,繭成不用。“馬頭簇”,亦依上苫繳。柴薪要廣、簇又玲瓏,中間宜架桿。蠶多,宜“馬頭簇”,簇腳宜南北。曬簇:上蠶後第三日,辰巳時間,開苫箔日曬;至未時,復苫蓋如前。如當日過熱,上榰⑨單箔遮日色。翻簇:上蠶時,被雨沾濕,雨才止才晴,即選一簇地盤。如雨濕了,則取乾牆土厚覆,治簇之法如前。不以成繭不成繭,翻謄遷移別簇,封苫如前。小雨則不須,但可曝曬。又有一法:臨簇有雨,只於蠶屋中本槌下,地面上安簇;開了門窗,使透風氣,早夜或陰雨變寒,則閉門窗,添牛糞火,比翻簇之法,義為妙也。又一法:槌箔上、虛撒蒿、槌周圍簇梢與蒿,箔苫圍之,蠶自作繭,猶勝於雨中簇也。“槽”音支。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蠶經》:下蟻稀,上箔稀,入簇稀。

農桑輯要 簇蠶繅絲等法 簇蠶。

《齊民要術》:蠶老熟時,遇上雨天,很容易壞繭,最好在屋內讓蠶上簇。在蠶箔上薄薄地鋪上一層細枝,將蠶放在上面後,再用柴枝薄薄地覆蓋好。一個蠶架上,可以安置十箔(蠶)。

《務本新書》:簇蠶:安置蠶簇的地方,地勢要高而平,簇內要通風。柴草要分布均勻,往簇內安放老蠶時要稀一些,蠶放得密了,容易熱蒸;簇中過熱,便不容易結成好繭,繰絲也會很困難。在東北方位,和養六畜的地方、樹下面,坑邊上及有糞臭污染流水的地方,均不可安置蠶簇。《野語》:如若天氣炎熱,不要在中午放蠶上簇,老蠶經不起日光曝曬。

《士農必用》:修治蠶簇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求乾燥和溫暖,使簇內沒有寒氣和濕氣。簇中的繭病有六種:一為簇汗,二為落簇,三為遊走,四為變成赤蛹,五為變僵,六為變成黑色。簇汗的病因是,老蠶沒有把桑葉吃淨,殘餘的桑葉被蒸熱潮濕,連同桑葉一同入簇,所以結出的繭也是潮濕的,故稱簇汗繭。其餘的五種繭病,皆因為蠶簇的底下潮濕和天氣寒冷所致。蠶將老熟時,(在室外)選定可作蠶簇的地方,燃火燒烤,使其極乾燥,然後將柴灰掃淨,在上面修治蠶簇。

《韓氏直說》:安圓簇:在高阜地方,搭成簇腳,一個圓簇,可容納六箔蠶入簇。箔上的蠶有十分之九老熟時,便可撒少量的桑葉,這次的給葉,名叫“上馬桑”。從蠶箔上用簸箕搬到蠶簇所在的地方,用手輕輕地將蠶散在簇上,從東南開始散,不要讓蠶落在地上。一定要放得稀一些,均勻一些。

再在上面覆蓋上一層梢蒿,或豆秸。再如同前法將蠶散在上面。散過三箔以後,再覆蓋梢蒿時,應使根部倒立在上,這樣做,會使蠶簇又圓,又穩固。自此以後,可靠近梢蒿的上部將蠶散下。至第六箔上簇畢,在簇上覆蓋上蒿梢,將簇做成圓形,然後將上部用箔子圍,用草苫裹,將簇頂做成如同亭子的頂部那樣的圓尖,是為了防雨。到了晚上,再用草苫將簇一直從下部圍裹到與頂部的草苫相連線。次日太陽升高時,便將簇周圍的草苫捲去,至天色晚時復行裹起。三天過後繭已作成,便不用這樣麻煩了。馬頭簇也要依照上法用草苫圍裹,所用的柴草要多,蠶簇比較精緻,中間要搭架桿。養蠶多時,適宜採用馬頭簇。簇的腳架應採取南北的方向放置。曬簇:蠶上簇後的第三天,辰巳時間,打開苫箔讓日光照曬;至未時,仍然照原來的樣子苫蓋好。如果當天日色太熱,簇上可支起一層箔來遮蔽陽光。翻簇:如果蠶上簇時,簇被雨淋濕,應在雨剛止,天剛晴時,立即選擇好搭架一個蠶簇用的地盤。如簇底被雨淋濕,可以用乾牆土厚厚地蓋上一層。修治蠶簇的方法如前面所述。不管簇中的蠶繭是已經作成還是沒有作成,皆應將舊簇搬動騰出,遷移到別處的新簇,依舊要用苫蓋起。如上蠶時,僅遇小雨,便不必翻簇,只需採取曬簇的辦法便行了。另外有一種辦法:碰到蠶老熟要上簇,又遇到雨天,只需要在蠶屋內本箔蠶槌下面的地面上安簇便行了。將門窗打開使通風換氣,入夜或陰雨天氣變寒冷,則將門窗關閉,添加牛糞火,比翻簇的方法又要好多了。又有一法:在蠶槌的箔上,稍微地撒上一層蒿草,蠶槌四周用枝簇、蒿草、箔、草苫圍起來,蠶自然會作繭,此法強過在雨中作簇。槽:音支。

注釋
①下蟻:指將孵化出的蟻蠶,收集到蠶座上飼養時要稀。上箔:指將蠶布入蠶箔時要稀。入簇:放老熟上簇時要稀。
①根據這一記載,可知在北魏時期,北方養蠶是將簇放在室外的。這一習慣一直到元代都沒有改變。我國養蠶技術發展遲緩由此可見一斑。
②簇中布蠶過密,排泄物多、水分多、濕氣大,會引起各種繭病。見下文簇中繭病六種。
③六種簇繭病中,“簇汗繭”已見於《大眠抬飼》,在這裡又作了說明:“落簇”、“遊走”,會作成薄皮繭或畸形繭;“赤蛹繭”,是蠶繭被玷污,也是下繭的一種。至於“變僵”、“變黑”,究竟是簇蠶的黑僵病,還是簇繭病?原文並沒有交代清楚。
④“簇腳”如何搭法,這裡並未說明,今引《王禎農書》的說法補足之:“凡作簇,先立簇心,用長椽五莖,上撮一處系定,外以蘆箔繳合,是為簇心,此團簇也。”“簇腳”和“簇心”,似為一事。“圓”和“團”義同。
⑤般:借作“搬”。
⑥秸:即“秸”字,原誤作“黠”,據殿本改。
⑦“將簇”一句必待天色向暮,方用草苫圍繳蠶簇本體,是為了使簇通過透光免熱蒸、去潮濕。閱下句便知蠶入簇三日以內須每天上午打開草苫,天晚再行圍繳。
⑧馬頭簇:《王禎農書》說:“馬頭長簇,兩頭植柱,中架橫樑,兩旁以細椽相搭為簇心,余如常法。”
⑨榰:音支,同音假借作“支”,支撐。
⑩翻簇:即移動蠶簇,搬動蠶簇等義。
謄:同音借作“騰”。殿本作“騰”。
比:原作“旦”,文義不通。據殿本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