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易舉正
作者:洪邁
唐蘇州司戶郭京有《周易舉正》三卷,云:“曾得王輔嗣、韓康伯手寫注定傳授真本,比校今世流行本及國學、鄉貢舉人等本,或將經入注,用注作經,小象中間以下句,反居其上,爻辭注內移,後義卻處於前,兼有脫遺,兩字顛倒謬誤者,並依定本舉正其訛,凡一百三節。”今略取其明白者二十處載於此:《坤》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今本於象文“霜”之下誤增“堅冰”二字。《屯》六三象曰:“即鹿無虞何?以從禽也。”今本脫“何”字。《師》六五:“田有禽,利執之,無咎。”元本“之”字行書向下引腳,稍類“言”字,轉寫相仍,故誤作“言,觀注義亦全不作“言”字釋也。《比》九五象曰:“失前禽,舍逆取順也。”今本誤倒其句。《賁》:“亨,不利有攸往。”今本“不”字誤作“小”字。“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注云:“剛柔交錯而成文焉,天之文也。”今本脫“剛柔交錯”一句。《坎》卦“習坎”上脫“坎”字。《姤》:“九四,包夫魚。”註:“二有其魚,故失之也。”今本誤作“無魚”。《蹇》:“九三,往蹇來正。”今本作“來反”。《困》初六象曰:“入於幽谷,不明也。”今本“谷”字下多“幽”字。《鼎》彖:“聖人亨以享上帝,以養聖賢。”注云:“聖人用之,上以享上帝而下以養聖賢。”今本正文多“而大亨”三字,故注文亦誤增“大亨”二字。《震》彖曰:“不喪匕鬯”一句。《漸》象曰:“君子以居賢德,善風俗。”注云:“賢德以止巽則居,風俗以止巽乃善。”今本正文脫“風”字。《豐》九四象:“遇其夷主,吉,志行也。”今文脫“志”字。《中孚》彖:“豚魚吉,信及也。”今本“及”字下多“豚魚”二字。《小過》彖:“柔得中,是以可小事也。”今本脫“可”字,而“事”字下誤增“吉”字。六五象曰:“密雲不雨,已止也。”註:“陽已止下故也。”今本正文作“已上”,故注亦誤作“陽已上故止也”。《既濟》彖曰:“《既濟》,亨小,小者亨也。”今本脫一“小”字。《繫辭》:“二多譽,四多懼。”注云:“懼,近也。”今本誤以“近也”字為正文,而注中又脫“懼”字。《雜卦》:“蒙稚而著。”今本“稚”誤作“雜”字。予頃於福州《道藏》中見此書而傳之,及在後省見晁公武所進《易解》,多引用之,世罕有其書也。
譯文
唐代時,蘇州的司戶參軍郭京著有《 周易舉正》 三卷,作者自己說:“我曾得到王輔嗣、韓康伯手寫的注定傳授真本,考校當今流行本及國學、鄉貢舉人等本,發現它們或者將經文誤入注文,或者將注文誤作經文,或在《 象》 一詞中以下句反居其上,爻辭注文內移,前後倒置,還有脫漏,兩字顛倒謬誤的,所有這些,我都依定本改正過來,總共有一百三十條。這裡,我姑且選取比較簡明易懂的二十條摘錄如下:
《 坤》 卦初六爻的象詞說:“履霜堅冰至。《 象》 曰:履霜,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今本象文‘霜” 字下誤增‘堅冰”二字。《 屯》 卦六三爻的《 象》 說:“即鹿無虞何?以從禽也。”今本脫去“何”字。《 師》 卦的六五爻說:“田有禽,利執之,無咎(即無凶)。”原本“之’字為行書,筆腳向下廷伸,有點象“言”字,經過輾轉傳抄,結果誤作“言”字,而且從注文的意思看,也根本未作“言”解釋。《 比》 卦九五爻的象詞說:“失前禽,舍逆取順也。” 今本錯誤地把此句的前後次序搞反了。《 賁》 卦說:“亨,不利有攸往。”今本‘不’字誤作“小”字。“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是以止,人文也。” 注釋說“剛柔交錯而成文焉,天之文也.”今本脫漏“剛柔交錯”一句。《 坎》 卦中“習坎”二字之上脫漏一個‘坎”字,《 姤》 卦:“九四,包失魚。”注釋說:“二有其魚,故失之也。”今本誤作‘無魚”。《 蹇》 卦說:“九三,往蹇來正。”今本作“來反”。《 困》 卦初六爻的象詞說:“入於幽谷,不明也。”今本“谷”字下面多一“幽”字。《 鼎》 卦的象詞說:“聖人亨以享上帝,以養聖賢。”注釋說:“聖人用之,以上享上帝而下以養聖賢。”今本正文多出“而大亨’三字,因而注文也誤增‘大亨’二字。《 震》 卦的象詞說:“不喪匕鬯,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今本脫去“不喪匕鬯”一句。《 漸》 卦的象詞說:“君子以居賢德,善風俗。”注釋說:“賢德以止巽則居,風俗以止巽乃善。” 今本正文脫漏“風”字。《 豐》 封九四爻的象詞說:“遇其夷主,吉,志行也。”今本脫漏‘志’字。《 中孚》 卦的象詞說:‘豚魚吉,信及也。”今本“及”字下多出“豚魚”二字。《 小過》 卦的象詞說:“柔得中,是以可小事也。”今本脫漏“可”字,而“事’字下誤增“吉”字。六五爻的象詞說:“密雲下雨,已止也。”注釋說:“陽已止下故也。”今本正文作“已上”,故注文也誤作“陽已上故止也。” 《 既濟》 卦的象詞說:“《 既濟》 ,亨小,小者亨也。”今本脫漏一“小’字。《 繫辭》 說:“二多譽,四多懼。”注釋說:“懼,近也。”今本誤以”近也’二字為正文。而注文中又脫漏“懼”字.《 雜卦》 說:“蒙稚而著。”今本“稚”字誤作“雜”字。我前不久在福州《 道藏》 中見到此書,並且加以傳播。後來又在翰林院中見到晃公武所進獻的《 易解》 ,其中大量引用該書,而一般世人很少能夠見到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