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滇游日記十四

作者:徐弘祖

初十日早寒甚。出北門,半里,經南門,轉而西南上坡。一里,有橋跨溪上,曰南門橋。

《志》曰承恩。過橋,南上坡,一里,登坡,倚西山南行。三里,其塢自南來,有塔在塢東北山上,乃沿西山南下,半里,抵塢底。又半里,見有水貫塢中,石樑跨其上,是名土橋。即姚安水從西南峽中來,向東北峽去,橋北為大姚,橋南為定遠,蓋以是水為界也。

從橋南上坡,有村為定遠屯。入峽漸上,一里東轉,半里上坡,半里,由坡南轉,一里,是為賴山哨。於是南下,一里,抵東南坡頭。有岐,南行者為姚安府路,有海子在其東;東行者為赤草峰路。

逾坡東下一里,為赤草峰北村。

由村轉南,溯溪行一里,度橋而南,半里,隨赤草峰街子南行。一里,乃東上山。一里半,逾嶺東南下,其東又有塢自西而北,甚遙。

下坡半里,由西山東麓南行。二里,村落傍溪左右,皆為仡老村。

此定遠所屬。又東一里半,始傍西水岸南行。半里,東度小橋,遂由東麓南行。二里至鹿家村後,遂東上山。山半有岐,路從歧入峽,半里,渡溪東北上。一里,至妙峰山德雲寺。寺門西向,南望煙蘿,後有夢庵亭。後五里,碧峰庵。

十一日待師未歸,看《藏》。宗昘慧大師《西方合論》。

十二日飯,仍西下山。二里,南行。二里,隨塢西轉。二里,有橋跨溪上,曰梁橋。度其北,即仡老村盡處也,其水自南來入,路從村西上嶺。一里半,逾坳西,行嶺上。

半里,有岐從西南下,誤從坡下直西。半里,乃改從岐西南行。

半里,漸下轉南,又一里,乃南下,半里,抵峽中。隨峽南去半里,有大路隨東峽來,小水隨之。西半里,入南峽。一里,有池在峽中。又一里半,峽分兩岐,從西南者,倚東嶺平上。一里,南逾坳。由坳轉而西,始見西塢大開,西南有海子頗大,其南有塔倚西山下。是即所謂白塔也。乃西南下坡,二里,有村在坡下,曰破寺屯。於是從岐直西小路,一里,渡溪。稍西南半里,有一屯當溪中,山繞其北,其前有止水。由其西坡上南行一里,是為海子北堤。由堤西小路行半里,抵西坡下,是為海口村。轉南,隨西山東麓行,名息夷村海子。三里,海子西南盡,有路直抵大山下,半里,為高土官家。由其西南入峽中,上坡一里半,有神廟當坡峽間。

又上半里,活佛寺臨其後。其西大山名龍鳳山,又名廣木山。

寺號龍華,僧號寂空。是日下午,寂空留止後軒東廂。其後有深峽下懸,峽外即危峰高峙,庭中藥欄花砌甚幽。牆外古梅一株,花甚盛,下臨深箐,外映重巒。是夜先訂約訂寂空,明晨欲早行,求為早膳。

白塔尚在寺東南後支岡上。岡東有白塔海子,其南西山下,又有陽片海子,其東又有子鳩海子,府城南又有大壩雙海子,與息夷村共五海子。

十三日昧爽起,飯已久待,遂飯而下山。二里,仍出土官家後,遂轉南行。一里,過格香橋,有小水自活佛寺後峽中來者,此峽正與白塔之岡,中格而對峙。

又南二里,有風自西界東突而出,路盤其東垂,則又一海子匯其東南。從海子北堤東向行,半里,隨堤南轉,一里半,抵海子東南盡處,遂東南行。四里,有岡自西而東突,是為龍岡衛,盤岡東皆大聚。半里,過聚東行。一里,復南。二里,曲度乾底。

復南二里,則西山一峰,復突其南,遂漸抵東山,則南北成兩界焉。又南五里而入姚安府北門,歇青蓮庵。

青蓮碑記曰:“東煙蘿,西金秀,南青蛉,北曲折。”

姚安府南隨峽上一百四十里,鎮南州;東逾大山一百四十里,定遠縣;西逾小坡一百二十里,北隨大塢下一百二十里,白鹽井。

姚安東西兩界,皆大山夾抱,郡城當其南,西界最辟,直北二十五里,兩界以漸而束,各有支中錯如門戶焉。中有小水,西自鎮南州界北來,至郡北屢堰為湖,下流繞北峽之門而出,所謂青蛉川也。

十四日飯於青蓮。日色已高,循城南一里半,為觀音寺。轉北過西門,共一里,抵舊西門。二里半,抵西麓,是為古寺山,以有古寺在山之東半也,即《志》所稱祥龜寺也。

二里,逾頂下,其西環塢北口,則羊片湖在焉。西下一里半,行塢中。一里半,有坊當塢中,曰羊片屯。西過半里,轉南半里,又西南半里,抵小山之麓。從其南塢西入一里半,又西上一里半,有岐焉:西北者,入山樵牧者所經;西南盤嶺者,大道也。盤嶺上一里半,逾其頂,是為當波院,而實無寺宇,乃南來之脊,北度而東,為古佛寺大山及大姚西界諸山也。於是西南下二里,有小水南流,隨之南入箐。又東一里半,轉而西一里半,峽始開。稍北盤坳一里,復西南下坡。

三里,峽中溪自南而北注,有橋跨之。度橋,遂循西山南向溯水行。二里,飯於村家。又南向行二里余,其峽自西來轉,水亦從之,於是折而入,是名觀音箐。管中止容一水,西溯之入二里,有觀音堂,其前堰水甚泓澈,其側石亦崡岈。又西三里,乃南上山,甚峻。二里,陟其脊,乃東南下。一里,抵峽中,遂循坡西南下,二里,抵景聚橋。橋上有亭,橋下水乃西來小流也。過橋三里,是為彌興,居集甚盛。又南半里,轉西一里余,有公館神廟在岡上。由其前西南半里,轉而西,於是連逾三坡,下陟三峽,共九里,有村懸西坡上,是為孫家灣,宿。

十五日昧爽,飯而行,霜寒殊甚。南上坡,溯小流入。五里,盤一坡,坡下有洞甚束,其東北人家,曰尾苴村。

稍西轉南,是為龍馬箐。三里,有哨當澗東坡上,是為龍馬哨,有哨無人。山壑幽阻,溪環石隘,樹木深密,一路梅花,幽香時度常常有香味飄過。又南一里,隨峽轉西。一里,有一峽自南來,甚深隘;一峽自西來。仍循北山行西來峽上,一里出峽,乃成塢焉。西向平下一里,有村當其西,是為大大苴村。西行二里,抵西山下,遂西上坡。半里,逾坳,北下陟塢,西北半里,是為小大苴村。

由其南半里,轉而北上坡。

循西峽行二里,下渡澗中小水,即西上嶺,甚峻。三里半,逾嶺頭。西行脊上,或南峽上,又臨北峽,再平再上,三里余,則盤西嶺之東,北轉二里,逾其脊,此最高處也。東望煙蘿東界尖山,在錢章關者,隱隱連妙峰,而西界南突之山亦見;惟北望活佛寺大山,反為孫家灣後山所隔,不可見。又西二里,當西突之處,有人守哨焉,是為老虎關哨。哨西下半里,行坡間一里半,是為打金莊牌界。又西一里半,逾坡,又西上一里半,是為絕頂,有公館,東南之峽,至是始窮。其脈自南天申堂後,直北分支來,東度老虎關而北。於是西向稍下,半里,度一坡,半里,逾其巔。從巔西行一里,遂西望四十里外,層山一重西繞,又高峰一帶南環者,皆大脊也,其東有小脊二重內隔,外有遠峰二抹西浮有淡淡的兩峰影子在西邊浮現,不知為點蒼為雞足也。於是西下頗坦,五里下至峽中,是為五里坡,有水自南而北,小石樑跨之。度而西,盤西山南峽入,一里,又躡坡而上,一里,凌其巔。一里半稍下,平行嶺上。二里余,西向下,有溪自西南來,北向去,亦石樑跨之,是為普昌河。西上坡半里,為巡司。半里,復上一山脊。由脊西行四里,乃下,一里而抵普淜píng。

十六日由普淜西北行。二里,渡一水,一里,又渡一水,乃西上坡。二里,逾坡上,一里,脊上平行,三里,為金雞廟。又西二里,為界坊,乃姚州、小雲南界。又西行嶺上五里,至水盆哨,乃西北稍下,即見南界水亦西流,出鼻窗廠而下元江矣。乃隨北山臨南峽西行。二里,山坑南墜峽,路隨西脊過,有村當脊間,是為水盆鋪。

蓋老龍自西南來,從此脊北度,峙為一峰,其東南又折而南為水盆鋪,惟中央一線,南流下元江雲,鋪西北上有關帝廟,就而作記,聽聽憑顧仆同行李先去。久之,乃隨大道西二里,則嶺北山下,亦下墜成西向之峽。於是循南峽之頂西徑峽北所起尖山,是為青山,至是其西橫拖而去。於是循南峽之頂西行。二里,忽見路北墜峽西去,路由其峽南嶺脊行,於是與峽北之尖山,又對峽分流,西注云南,而北下金沙矣。始知大脊自九鼎南下,至洱海衛城南青華洞東度,又聳而南為水目山,其南又東轉為天華山,即雲南川壩子南兜之山也。從天華東北轉,數起而為沫滂東嶺,又東過公館而度水盆鋪,北聳為青山,其形東突而西垂川中,故自打金莊嶺望之,僅為北尖峰,而至此又橫夾而西。然是山西北二支,皆非大脊也;大脊即從東南水盆哨過脈,遂東南迤邐於天申宮南,又東至沙橋站分脊焉。

所過水盆哨、鋪之南間,相去不過二里,忽度其脊南,又度其脊北,至由峽南嶺稍上稍下,西南二里,公館當其頂。又西下西上,再從嶺脊西行八里,脊自西南來,至此稍突而北,乃轉而北緣之。二里,又西南下,始追及前行行李。於是遂出山之西崖,見其西塢大開,於是直下,五里及麓,為沫滂鋪。

西截塢八里,有二石樑東西跨,其下皆涸乾,而川水實由之北注。又西二里,過大水堰塘。堰稍北,復西十里,抵西山下,為小雲南驛,宿。

十七日昧爽飯。詢水目寺在其南,遂由岐隨山之東麓南行,盤入其西南塢中。

共五里,有水自山後破峽南出,即洱海衛青海子之流也,是為練場村,村在水西。渡橋西,復沿山而南,一里半,為溫泉,其穴西向。待浴婦,經兩時乃浴。

仍南沿而麓半里,又盤其山之南塢入,有溪自塢東出,即水目之流也,始見水目山高峙於西。溯水西入,見其西又大開南北之塢。橫截其間,五里,抵西山麓,有村甚大,曰冉家屯。

由其後西向上山,於是有溪流夾村矣。

西上逾一嶺,二里稍下,涉一澗。其澗自南而北,溯之南上。山間茶花盛開。

又二里余,為水目寺。

余誤從其南大路,幾逾嶺,遇樵者,轉而東北下,半里,入玉皇閣。又下,觀倒影,又下,過普賢寺,又下,遇行李於靈光寺,遂置於寺中樓上。慧然乃西至舊寺訪無住,方在上新建住靜處,不值。舊寺有井,有大香樟,有木犬,有風井,有塔。由其後上無影庵,飯於妙忍老僧靜室。暮過觀音閣,觀《淵公碑》,乃天開十六年(公元120年)楚州趙祐撰者。

十八日往無住處。

午過徽僧戒月靜室,飯。

下午,觀慧然新樓花卉。

十九日早,雨雪。

無住苦留,因就火僵臥。

上午,雨雪倏開,再飯,由山前東北下。五里,下山,過一村。北向二里,逾一坡。又二里,過一小海子,其北岡上有數家,曰酒藥村。一里,越之,乃陟塢循東山北向行。五里,即青海子之西南涯也,遂與小雲南來之大道遇,於是由青海子西涯西北向行。八里,則南山再突而北,瀕于海,路或盤環繞之,或逾之。又五里,為狗村鋪,坊名瑞禾,館名清華。其處北向洱海衛城八里,西向白崖城站四十里。余從西路四里觀清華洞。洞北有路西過嶺,此白崖道;洞南有塢南過脊,此滅渡道。余出洞,循西山仍北行,六里,入衛城南門。顧仆亦至。出西門宿。

譯文

初十日早晨很冷。從北門出去,走半里,經過南門,轉向西南上坡。一里,有座橋橫跨溪上,名南門橋。〔志書稱承恩橋。〕過了橋,往南上坡,一里,登上坡,靠著西山往南走、三里,山塢從南邊伸來,在山塢東北邊山上有座塔,於是沿著西山往南下,半里,抵達塢底,又走半里,看見有條河貫穿塢中,石橋橫跨河上,這橋名土橋。河就是姚安府的水從西南邊峽谷中流來,向東北邊的峽谷流去,橋北屬大姚縣,橋南屬定遠縣,是以這條河為界。從橋南上坡,有個名定遠屯的村莊。進入峽谷逐漸往上走,一里,往東轉,半里,上坡,半里,順坡往南轉,一里,到賴山哨。於是往南下,一里,抵達東南坡頭。有岔路,往南走是去姚安府的路,有片湖泊在路東;往東走是去赤草峰的路。翻過坡往東下一里,是赤草峰北村。順村莊轉南,溯溪流走一里,過橋向南走,半里•由赤草峰街子往南行。乙里,就往東上山。一里半,翻越嶺往東南下,其東部又有山塢從西向北伸去,很遙遠。下坡,半里,順西山東麓往南走。二里,看到村落傍靠在溪流左右,都是訖佬村。〔這裡是定遠縣管屬。〕又往東走一里半,開始沿溪水西岸往南行。半里,往東過小橋,於是順東麓往南走。二里到鹿家村的後面,於是往東上山。山腰上有岔路,從岔路進入峽谷,半里,渡過溪流往東北上。一里,到達妙峰山德雲寺。寺門向西,往南看是煙蘿山,背後有夢庵亭。往後五里、是碧峰庵。

十一日等候法師,他沒有回來,閱讀佛教經典。〔是宗錄慧大師的《西方合論》。〕

十二日吃過飯,仍然往西下山。二里,往南行。二里,隨山塢往西轉。二里,有座橋橫跨溪上,名梁橋。過到橋北,是訖佬村的盡頭處,溪水從南邊流來,道路從村西上嶺。一里半,越到山坳西邊,在嶺上走。半里,有條岔路往西南下去,我錯誤地從坡上一直往西走。半里,才改成順岔路往西南走。半里,逐漸往下轉南,又一里,於是往南下,半里,抵達峽谷中。順峽谷往南走半里,有條大路從東邊的峽谷伸來,小河伴隨而來。往西走半里,進入南邊的峽谷。一里,峽谷中有一池水‘又走一里半,峽谷分成兩邊,順西南邊的走,靠著東嶺平上。一里,往南越過山坳。順山坳轉向西,才看見西邊的山塢十分開闊,西南有片比較大的湖泊,其南有座塔傍靠在西山下。這就是所說的白塔,於是往西南下坡,二里,有村莊在坡下,名破寺屯。從這裡順著一直往西岔的小路走,一里,渡溪流。逐漸往西南走半里,有一個村莊位於溪流中間,山環繞在村北,村前有停止不流的水。順村西邊的坡上往南走一里,這裡是湖泊的北堤。從堤西的小路走半里,抵達西坡下,這是海口村。轉南,順西山東麓走,地名是息夷村海子。三里,走到海子酋南盡頭,有道路直抵大山下,半里,是高土官家。從他家往西南進入峽谷中,上坡一里半,有座神廟位於坡谷中。又上半里,活佛寺對著神廟背後,西邊的大山名龍鳳山,又名廣木山。寺名是龍華寺,僧人叫寂空。這天下午,寂空留我住後樓東廂房。樓背後有下懸的深谷,峽谷外是高高峙立的陡峰,庭院中種有芍藥,台階上放滿花,十分幽雅舀牆外有一棵古梅,花很多,下臨深谷,外映重巒。這天晚上和寂空事先約定,明天早晨準備一早啟程,請求為我們早做飯。

白塔還在寺東南後面的分支山岡上。岡東有白塔海子,其南邊的西山下,又有陽片海子,其東又有子雞海子,姚安府城南又有大壩雙海子,加上息夷村海子一共有五個湖澤。

十三日天亮起床板做好已經等候了很久,於是吃過飯就下山。二里,仍然出到高土官家背後,於是轉向南走。一里,過格香橋,有條小河從活佛寺背後的峽谷中流來,這道峽谷正好把白塔所在的山岡從中分隔形成對峙。又往南走二里,有岡從西部往東突出,道路環繞其東垂,而且又有一個湖泊匯集在東南。順湖泊北堤向東行,半里,跟著湖堤轉南走,一里半,抵達湖泊東南岸盡頭處,於是往東南行。四里,有岡從西向東突起,這是龍岡衛,圍繞在岡東的都是大村落。半里,經過村落往東走。一里,又往南走。二里,繞過乾枯的岡底。又往南二里,而西山的一座峰,又向南突起,於是漸漸伸到東山,就形成南北兩邊的分界。又往南五里就進入姚安府城北門,住在青蓮庵。

青蓮庵中的碑文寫著:“東邊煙蘿山,西邊金秀山,南邊青嶺Jl!,北邊是曲折。,,

姚安府往南順峽谷上一百四十里,是鎮南州;往東越過大山一百四十里,是定遠縣;往西越過小坡一百二十里,往北順著大塢下一百二十里,是白鹽井……姚安府東西兩邊,都有大山環抱,府城位於其南,西邊最開闊,直北二十五里,東西兩邊漸漸受到約束,各邊都伸出支脈交錯其中,如同門戶一樣。中間有小河,從西邊鎮南州界北面流來,流到府城北屢屢被堤壩隔成湖泊,下游繞過峽谷北口流出去,是所說的青嶺川。

十四日在青蓮庵吃飯。太陽已經升高,順城往南走一里半,是觀音寺。轉北經過西門,一共走一里,抵達老西門。二里半,抵達西邊的山麓,這是古寺山,因為有座古寺在山的東邊,就是志書上說的祥龜寺。走二里,翻越山頂而下,山西邊環繞著的山塢北口,是羊片湖所在的地方。往西下一里半,在塢中行走。一里半,塢中有片住宅,名羊片屯。往西經過屯走半里,轉南走半里,又往西南走半里,抵達一座小山之麓。從山麓南邊的山塢往西進去一里半,又往西上一里半,有岔路:西北邊的,是進山砍柴放牧的路;西南邊環繞山嶺的,是大路。盤繞山嶺往上走一里半,越過嶺頂,這是當波院,而實際上沒有寺廟,是從南邊延伸來的山脊,往北走向東,形成古佛寺大山和大姚縣西部的眾山。於是往西南下二里,有股小水往南流,隨水往南進入溝警。又往東走一里半,轉向西走一里半,峽谷才開闊起來。逐漸向北繞山坳一里,又往西南下坡。三里,峽谷中的溪水從南向北流,有橋橫跨溪流。過橋後,就順西山往南溯溪水而行。二里,在村裡的人家吃飯。又往南走二里多,峽谷轉從西邊伸來,溪水也跟著轉,於是折進去,這裡名觀音著。警中只能容納一股水,往西溯水進去二里,有座觀音堂,堂前堤壩圍著的水十分清澈,旁邊的山石也很深。又往西走三里,於是往南上山,山很陡。二里,登上山樑,於是往東南下。一里,抵達峽谷中,就順坡往西南下,二里,到景聚橋。橋上有亭,橋下的水是西邊流來的小河。過橋後走三里,到達彌興,聚居的人家很多。又往南走半里,轉西走一里多,山岡上有公館和神廟。從岡前往西南走半里,轉向西,於是接連翻越三道坡,往下穿過三座峽谷,一共走了九里,有個村莊高高坐落在西坡上,這是孫家灣,在這裡住宿。

十五日天剛亮,吃過飯就出發,霜凍十分寒冷。往南上坡,溯小河而入。五里,繞著一道坡走,坡下有個很狹窄的洞,坡東北有人家,名尾宜村。逐漸往西、轉南,這是龍馬著。三里,溝澗東邊的坡上有哨,這是龍馬哨,有哨所而沒有人。山壑深幽險阻,溪流環繞,崖石狹隘,樹木探密,一路上都有梅花,幽香不時地飄來。又往南走一里,順峽谷轉向西。一里,有一道峽谷從南邊伸來,很深,很窄;一道峽谷從西邊伸來。仍然順著北山行走在西邊來的峽谷中,一里走出峽谷,就是山塢。往西平緩地下一里,有村莊位於塢西,這是大大直村活往西走二里,抵達西山下,於是往西上坡。半里,越過山坳,往北下穿越山塢,往西北走半里,這裡是小大直村。經過村南走半里,轉向北上坡oJl匝西邊的峽谷走二里,往下渡過溝澗中的小河,立即往西登嶺,嶺很陡。三里半,翻越嶺頭。往西從脊上走,有時順南邊的峽谷上,又對著北邊的峽谷,兩次走平路兩次上坡,走三里多,就繞到西嶺的東部,往北轉二里,翻越其脊,這是最高的地方。往東看煙蘿山東邊的尖山,在錢章關一帶,隱隱約約和妙峰山相連,而西邊朝南突起的山也能看見;只有往北看活佛寺大山,反而被孫家灣背後的山所阻隔,不能看到。又往西走二里,位於西邊突起的地方,有人在這裡守哨,這是老虎關哨。從哨西往下半里,在坡間走一里半,這是打金莊牌的邊界。又往西走一里半,越過坡,又往西上一里半,這是最高頂,頂上有公館‘東南走向的峽谷,到這裡才結束。其山脈從南邊的天申堂背後,分出支脈一直向北延伸過來,往東越過老虎關向北。從這裡向西逐漸下,半里,越過一道坡,半里,翻越坡頂。從頂上往西走一里,於是往西看四十里以外,一重層疊的山巒往西繞,又有一片高峰往南環,都是大的山脊,大山脊東邊,內部分為二重小山脊,外有兩抹遠峰懸在西邊,不知道哪是點蒼山、哪是雞足山。從這裡往西下,路比較平坦,五里下到峽谷中,這是五里坡,有條河從南向北流,小石橋橫跨河上。過橋後往西走,盤繞西山南邊的峽谷進去,一里,又登坡而上,一里,登上坡頂。二里半,逐漸往下,在嶺上平走。二里多,往西下,有條溪水從西南流來,向北流去,也是石橋橫跨溪上,這是普昌河。往西上坡半里,到巡檢司。半里,又登上一道山樑。順山樑往西走四里,於是下山,一里就抵達普溯。

十六日從普泌往西北行。二里,渡過一條河,一里,又渡過一條河,於是往西上坡。二里,翻越坡往上走,一里,在脊上平走,三里,到金雞廟。又往西走二里,到界坊,是姚州與小雲南騷的分界。又往西在嶺上走五里,到水盆哨,於是往西北逐漸下,就看見南部的水也向西流,從鼻窗廠流出去然後注入元江。予是順北山而面對南峽往西行。二里,山坑往南墜入峽谷;道路順西脊過去,山脊中有一個村莊兮名水盆鋪。是主峰山脈從西南伸來,順著這座山脊往北延伸過去,聳立起一座峰,其東南又折轉向南為水盆鋪,只有中央有一小股水,往南流到元江。水盆鋪西北往上有座關帝廟,進廟去寫日記,聽任顧仆帶行李朝前走。過了很久,才順大路往西走,二里,在嶺北山下,也下墜成往西走向的峽谷。從這裡順著南峽的頂上往西越過峽谷北面所聳起的尖山,這是青山,到這裡往西橫貫過去。於是順著南峽的頂上往西行。二里,忽然看見路北的峽谷向西邊墜下去,道路從峽谷南邊的嶺脊走,於是和峽谷北邊的尖山,又峽谷相對,河水分流。水往西流入雲南縣,而往北流到金沙江。才知道主峰山脈從九鼎山往南走,到洱海衛城南面的青華洞向東延伸,又往南聳立為水目山,其南又向東轉為天華山,就是雲南縣壩子南部環繞的山。從天華山往東北轉,多次聳起而形成沫澇東嶺,又往東延伸,經過公館並越過水盆鋪,往北聳立為青山,青山形狀東邊突出而西邊垂伸到壩子中,所以從打金莊嶺看青山,僅看到北邊的尖峰,而到這裡又看到向西橫向兩旁。然而這座山西、北兩支,都不是主峰山脈;主脈是順著東南邊水盆哨的過脈,於是往東南曲折連綿地延伸到天申堂南,又往東伸到沙橋站分出支脈。我所經過的水盆哨、水盆鋪南之間,相距不過二里,卻一會越到山脊南面,一會又越過山脊北面,一直到順峽谷南邊的嶺漸上漸下,往西南走二里,公館坐落在嶺頂。又往西上往西下,再順嶺脊往西走八里,嶺脊從西南伸來,到這裡逐漸向北突起,於是轉向北沿嶺脊走。二里,又往西南下,才追趕上走在前面的擔行李人。於是就從山的西崖走出去,看見西邊的山塢十分開闊,從這裡直下,五里到達山麓,名沫傍鋪。往西橫穿山塢八里,有兩座橫跨東西的石橋,橋下都是乾枯的,而壩子中的水確實是從橋下往北流。又往西走二里,經過大水堰塘。從堰塘稍稍往北,又往西走十里,抵達西山下,名小雲南釋,在這裡住宿。

十七日天亮吃飯。詢間水目寺,在小雲南釋南面,於是從岔路順著山東麓往南走,繞進其西南邊的塢中。一共走五里,有條河從山後穿過峽谷往南流出,就是洱海衛青海子的水流,這裡名練場村,村莊位於河西岸。過橋往西走,又沿著山往南走,一里半,到了溫泉,出水的洞口向西。等沐浴的婦女洗完,過了兩個時辰才得以沐浴。仍舊往南沿西山腳走半里,又繞進山南面的山塢,有條溪從山塢東邊流出,就是水目山的溪流,於是看見水目山高高聳立在西邊。溯流往酉進,看到西部又敞開一道南非走向的大山塢。從塢中橫穿,五里,抵達西邊山麓,有個很大的村莊,名冉家屯。從屯後往西上山,在這裡有條溪水流向村兩旁。往西上翻越一座嶺,二里,逐漸往下走,渡過一道溝澗。其澗從南往北去,溯澗往南上。山間茶花盛開。又走二里多,是水目寺。我誤從寺南邊的大路走,幾乎翻過山嶺,遇到砍柴的人指點,才轉向東北下,半里,走進玉皇閣。又下,觀覽倒影,又下,經過普賢寺,又下,在靈光寺看見行李就放在寺中的樓上。〔慧然。〕於是往西去舊寺拜訪無住,正在上面新修的住靜處,沒有遇到。舊寺中有井,有大香樟,有木犬,有風井,有塔。從舊寺背後上無影庵,在妙忍老僧的靜室吃飯。太陽落山時經過觀音閣,觀看《淵公碑》,是天開十六年楚州人趙佑撰寫的。十八日去無住那裡。中午拜訪徽州僧人戒月的靜室,在這裡吃飯。下午,觀看慧然新樓的花卉。

十九日早晨,下雨雪。無住苦苦挽留,於是靠近火塘仰臥不起。上午,雨雪突然停了,天放晴,又吃飯,從山前往東北下。五里,下完山,經過一個村莊。向北走二里,越過一道坡,又走二里,經過一個小湖泊,北面岡上有數家人,名酒藥村。一里,越過岡,於是穿過山塢順東山往北行。五里,就是青海子的西南邊,於是和從小雲南騷來的大路相遇,從這裡順青海子西邊向西北行。八里,則南山又向北突出,瀕臨青海子,道路有時盤繞南山,有時翻越南山。又走五里,是狗村鋪,牌坊名瑞禾,公館名清華。此處往北離洱海衛城八里,往西離白崖城站四十里。我順西邊的路走四里去看清華洞。洞北有道路往西越過嶺,這是去白崖的路;洞南有山塢往南越過山脊,這是去迷渡的路。我走出洞,仍然順西山往北行,六里,進入洱海衛城南門。顧仆也到了。從西門出去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