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游日記六
作者:徐弘祖
初五日 晨餐後,別丘、夏。二里,仍出大路南。十里,登一嶺,曰楊源嶺。下嶺,東則大溪自南而北,渡溪二里,曰東界山鋪,去府已二十里。於是循溪東行,五里,曰大洋,三里,曰界下。眾舟鱗次溪中,以上流有石箭灘,重舟不能上下,俱泊此以待交兌者也。其北多益府王墓。再上二里,即石箭灘,亂石填塞,溪流甚急。其西為凌霄峰,亭亭獨上,有佛宇焉。自楊源來,山勢回合,而凌霄獨高,過此山漸開,亦漸伏矣。又三里,溪南一山遜於凌霄,而尖峭過之,曰八仙過腿。上有石聳起,頗異眾山,以無渡不及登。又七里為硝石鋪,去府已四十里矣。市肆其長,南、東兩溪至此合流,南來者為新城之溪,東北者為杉關之水。東溪舟抵五福尚四十里,至杉關尚陸行三十里,則江、閩分界。南溪則六十里而舟抵新城。新城之陸路,自硝石東渡東溪橋而南,為鐵仙岩。其處山俱純石,如鍾推釜覆,北半俱斬峭為崖,屏立平疇間。由崖隙而上,兩崖之間瀦zhǜ積累水成溪,崖插溪底。鑿棧以入,又一水自東注,亦純石插底,隘不容足。架梁南渡,又轉一橋,西渡大溪,遂躡山峽而上,則飛岩高穹東向而出,髡徒和尚法宣依岩結閣,種竹於外,亦幽亦敞。時日已欲墜,擬假榻於中,而髡奴逐客甚急,形於聲色。遂出,仍渡峽橋,見有石級西上,遂躡之登。盤鏇山頂,兩度過脊,皆深坑斷峽,回豆縱橫,或水或涸,想霖雨時靡非深浸也。時日已落崦嵫,下山二里,仍西,宿硝石東溪橋之南。
初六日 早起,聞有言覺海寺之勝者。平明,南趨二里,則南溪之左也。寺亦古,其前即鐵仙以西之第二重也。蓋硝石之南,其山皆塊石堆簇,南則互動盤錯,斬若截堵,峰峰皆然,以鐵仙為中;而西則兩突而盡於南溪之左;即覺海寺前。東則兩突而至於止〔止〕岩之東,再東則山轉而南矣。入覺海,見山在其前,即出而循崖以登崖之西,下瞰南溪涓涓北流,時有小舟自新城來。既南行,崖盡,有峽東下,蓋南北兩崖對峙其來峽,其度脊處反在西瀕溪之上。余見其峽深沉,遂躡山級,東向直登其巔。其巔有東西兩台。〔自西而東,路盡莫前。下瞰亂壑縱橫,峽形屈曲枝分,匯水成潭,分曹疊瀉,疑即所云金龜湖也。而二峰東下無路,但見東峽有水有徑,疑即鐵仙。仍從舊路下,至溪東兩崖對峽處,即從崖下東入峽中。漸下漸濕,遂東北三里至小港口。水自韓公橋來,渡之入山。東北三里,大石岩。五里,韓公橋。三里,雙同槽。南二里,紫雲岩。西一里,渡溪為夫子岩。返出紫雲,一里至響石岩,又登嶺一里至竺岫。〕
初七日 竺岫渡橋,東南三里,舒坑嶺。又三里,緬灣。又六里,陳坊。陳坊有溪自北南流,蓋自滬溪而下東溪者也。越橋而東上一嶺,又下而復上,日鐵灣嶺。共三里,下嶺為錢家灣。又隨東溪二里至黃源橋。渡溪而南一里,過黃灣嶺。南六里,長行嶺。下嶺為連家灣,是為新城西北界。連家灣出岡為周家隘,即新城入郡官道。又西十里,百順輔。又三里上分水嶺。先是自百順西至周家隘,有小水西流,余以為入南溪者;及登分水,而後知猶北入東溪者也。又五里,過沙路嶺。又五里過一橋,其水自高學坡來,五六里越橋而南,即與南大溪遇。又二里,東為觀者崖,西為仙居院,兩崖束溪如門,門以內澄潭甚深。又三里,入新城北門,出西門。石門不甚壯,而闤闠頗盛。出門渡石樑,則日峰山當梁瞰溪。越橋即南隨溪行。已折西南,登白石嶺。十里,過文江橋,始復與大溪遇,溪流至此已不勝舟矣。於是多隨溪,西南過竹山,山亦峭特自異,上有竹仙院。又十里,周舍。周舍之南,路折而東,有潭偃水,頗覺汪洋,即文江之上流也。十五里,宿於石瓶岡,去城二十五里,去福山十五里。
(八日缺)
譯文
初五日早餐後,辭別了丘、夏兩人。走二里,仍然到了大路南面。十里,登上一座山嶺,叫楊源嶺。下了嶺,東面有條大溪自南往北流,渡過溪走二里,為東界山鋪,這裡離開府城已經有二十里。從這裡沿著溪向東,行五里,叫大洋,又走三里,叫界下。眾多船隻像魚鱗一樣排列在溪中,這是因為溪流上游有個石箭灘,載重量大的船隻不能上航和下行,都停泊在這裡等待兌換貨物。溪北面有許多益王府的陵墓。再往上遊行二里,就是石箭灘,灘中亂石填塞,流水很急。灘的西面是凌霄峰,一座孤峰高聳,有佛教寺廟建在山峰間。從楊源嶺過來,山勢曲折環繞相互交合,而唯獨凌霄峰高高聳立,過了此峰,山巒逐漸分開,也逐漸低伏了。又走三里,溪南面有一座山,它低於凌霄峰但比凌霄峰尖峭,叫八仙過腿山。山上有石頭高高聳起,與眾山很不相同獷因為沒有擺渡的船而未能攀登。又走七里為硝石鋪,這裡離開府城已經四十里了。硝石鋪的集市店鋪延伸得很長,南面、東面兩條溪流在此匯合,南面的那條是從新城縣流來的,東北面的那條是從杉關流來的。從東面的溪流中乘船抵達五福還有四十里,從五福到杉關走陸路還有三十里。杉關那裡就是江西、福建兩省的分界。從南面的溪中乘船走則六十里就到新城縣。到新城縣去的陸路上,從硝石鋪東面跨過東溪橋往南,是鐵仙岩。那裡滿山都是清一色的石頭,如同鍾堆疊著、鍋翻蓋著。北面半個山都是齊斬斬的峻峭的山崖,像屏風一樣插立在平坦的田間。我從山崖的縫隙往上爬,兩邊崖壁中間水流匯聚形成一溪,崖壁直插溪底。沿著在崖壁上鑿出的棧道走進去,又有一股水從東面流入,也是清一色的石頭插入水底,那棧道窄得立不下腳。往南越過架在那股水上的橋,又轉過另一橋,向西渡過大的那條溪流,便順著山峽往上爬,高大彎隆的岩石向東伸出,和尚法宣背靠岩石建了閣,在閣外種植了竹子,顯得又幽靜又寬敞。當時太陽已快要落山,我打算借宿在閣中,然而那和尚非常急迫地驅趕著客人,並且顯露在聲色中。於是走出閣,仍然越過山峽中那座橋,看見有石階梯向西延伸上去,便踏著石階梯登上了山頂。我在山頂上徘徊流連,兩次跨越山脊穿越過去的地方,下面都是深坑斷峽,縱橫交錯,曲折綿亘,或者積水,或者乾涸,我猜想多雨時節無不都是些深水溝塘。當時太陽已經落山,我朝山下走二里,仍舊轉往西面,投宿在硝石鋪東溪橋的南邊。
初六日早晨起來,聽到有人談論覺海寺景致的優美。天大亮後,快速地往南走二里,就到了南溪的左邊。寺也很古老,它前面就是鐵仙岩以西山巒的第二重。硝石鋪的南面,各山上都是石塊堆疊聚集,南邊的山峰盤繞交錯,如斷開的牆壁一樣齊斬,座座山峰都如此,鐵仙岩位於中間;而西邊的山峰則兩處突起,延伸到硝石鋪南面溪流的左邊而終止;〔即覺海寺前面。〕東邊的山峰兩處突起而延伸到止止岩的東面結束,再往東山就折向南了。走進覺海寺,見山在寺前面,就出了寺順崖壁登上山崖的西面,往下俯瞰,南面溪水涓涓向北流去,當時正好有隻小船從新城方向來。隨後往南行,崖壁盡頭,有個山峽向東延伸下去,大概因為南北兩側山崖對峙在從東邊過來的山峽的兩邊,所以山脊穿越過去的地方反而在西邊瀕臨溪流的上面。我見那山峽深深地往下陷,便踩著山間石瞪,向東直登到山峽頂上。峽頂上有東西兩個平台,我自西向東走到道路盡頭處,不能再向前。向下俯瞰,亂壑縱橫,山峽曲折而像樹一樣分出枝權,水流匯集成潭,潭水分成幾股層層往下傾瀉,我懷疑這就是所說的金龜湖。然而兩個山峰的東面無路下去,只見到東面山峽中有水有路,我懷疑那裡就是鐵仙岩。仍然從原路往下走,到了溪東面兩側山崖隔峽對峙處,即從山崖下向東進入山峽中。漸往下走道路漸濕,便往東北走了三里到達小港口。有條水從韓公橋流來,我渡過水進入山中。往東北走三里,到大石岩。又走五里,到韓公橋。再走三里,到雙同槽。折往南二里,到紫雲岩。又折往西一里,渡過溪水到夫子岩。返出紫雲岩,走一里到響石岩,又登上一座山嶺,走一里到竺崎。
初七日從竺帕越過橋,往東南走三里,到舒坑嶺。又走三里,到緬灣。又走六里,到陳坊。陳坊有條溪水自北往南流,它大概是從滬溪縣流下來而匯人東溪的一條溪水。越過溪上的橋向東登上一座山嶺,又下了此嶺而登上另一座山嶺,那嶺叫鐵灣嶺。共走三里,下了鐵灣嶺為錢家灣。又順東溪走二里到黃源橋。渡過東溪往南一里,經過黃灣嶺。再往南六里,翻越長行嶺。下了嶺為連家灣,這裡是新城縣的西北界。從連家灣走出山岡為周家隘,這裡是新城縣到建昌府的官道,又往東十里,到百順鋪。又走三里,登上分水嶺。原先,從百順鋪往西到周家隘的路上,見到一條小水西流,我以為它是流入南溪中的,等登上分水嶺,才知道它仍是往北流入東溪中的。又走五里,經過沙路嶺。又走五里跨過一座橋,橋下的水從高覺坡流來,五六里後越過一座橋往南走,就和南面的大溪相遇。又走二里,東面為觀音崖,西面為仙居院,兩邊山崖緊夾著溪流,如同一道門,門以內澄澈的潭水很深。又走三里,進入新城縣北門,從西門出了城。石砌的城門不很宏大,但街市較為繁盛。走出城西門跨越石橋,就見日峰山對著石橋,下臨溪流屯過了橋就往南沿溪流行。隨後折向西南,攀登白石嶺。十里後跨過文江橋,才又與大溪相遇,溪流到這裡已不能行船了。從這裡起多是沿溪走,往西南經過竹山,此山也是峻峭獨特不同於其它山,山上有個竹仙院。又走十里,到周舍。周舍的南邊,路折往東去,有個潭儲聚水流,很讓人覺得寬廣無際,它就是文江的上游水流。又走十五里,投宿在石瓶岡,此地離新城縣城二十五里,離福山十五里。
(初八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