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書·鄧張宗楊傳
作者:陳壽
鄧芝,字伯苗,義陽新野人。漢司徒禹之後也。漢末人蜀,末見知待。時益州從事張裕善相,芝往從之,裕謂芝曰:“君年過七十,位至大將軍,封侯。”芝聞巴西太守龐羲好士,往依焉。先主定益州,芝為郫邸閣督。先主出至郫,與語大奇之,擢為郫令,遷廣漢太守。所在清嚴有治績,人為尚書。
先主薨於永安。先是,吳王孫權請和,先主累遣宋瑋、費禕等與相報答。丞相諸葛亮深慮權聞先主殂隕,恐有異計,未知所如。芝見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吳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問:“其人為誰?”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於權。
權果狐疑,不時見芝,芝乃自表請見權曰:“臣今來亦欲為吳,非但為蜀也”。權乃見之,語芝曰:“孤誠願與蜀和親,然恐蜀主幼弱,國小勢逼,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猶豫耳。”芝對曰:“吳、蜀二國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諸葛亮亦一時之傑也。
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併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質於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內侍。若不從命,則未辭伐叛,蜀必順流見可而進。如此,江南之地非復大王之有也。“權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絕魏,與蜀連和,遣張溫報聘於蜀。
蜀復令芝重往,權謂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樂乎!”芝對曰:“夫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如並魏之後,大王未深識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盡其忠,將提枹鼓,則戰爭方始耳。”權大笑曰:“君之誠款,乃當爾邪!”權與亮書曰:“丁友掞張,陰化不盡;和合二國,唯有鄧芝。”及亮北住漢中,以芝為中監軍、楊武將軍。
亮卒,遷前軍師、前將軍,領兗州刺史,封陽武亭侯,頃之,為督江州。權數與芝相聞,饋遺優渥。延熙六年,就遷為車騎將軍,後假節。十一年,涪陵國人殺都尉反叛,芝串軍征討,即梟其渠帥,百姓安堵。十四年卒。
芝為大將軍二十餘年,賞罰明斷,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資仰於官,不苟素儉,然終不治私產,妻子不免饑寒,死之日家無餘財。性剛簡。不飾意氣,不得士類之和。於時人少所敬貴,唯器異姜維雲。子良,襲爵,景耀中為尚書左選郎。晉朝廣漢大守。
張翼,字伯恭,犍為武陽人也。高祖父司空浩。曾父廣陵太守綱,皆有名有跡。先主定益州,領牧,翼為書佐。建安末,舉孝廉,為江陽長,徙涪陵令,遷梓潼太守,累遷至廣漢、蜀郡太守。建興九年,為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冀性持法嚴,不得殊俗之歡心。耆率劉胄北叛作亂,冀舉兵討胄。胄未破,會被征當還,群下鹹宜便馳騎即罪,冀曰:“不然。吾以蠻夷蠢動,不稱職故還耳,然代人未至,吾方臨戰場,當運糧積穀,為滅賊之資,豈可以黜退之故而廢公家之務乎?”於是統攝不懈,代到乃發。馬忠因其成基以破殄胄,丞相亮聞而善之。亮出武功,以翼為前軍都督。領扶風太守。亮卒,拜前領軍,追論討劉胄功,賜爵關內侯。延熙元年,入為尚書,稍遷督建威、假節、近封都亭侯、征西大將軍。
十八年,與衛將軍姜維俱還城都。維議復出軍,唯翼廷爭以為國小民勞,不宜黷武。
維不聽,將冀等行,進冀位鎮南大將軍。維至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經眾死於洮水者以萬計。翼曰:“可止矣,不宜復近,進或毀此大功。”維大怒,曰:“為蛇畫足。”維竟圍經於狄道城,不能克。自冀建異論,維心與翼不善。然常牽率同行,翼亦不得已而往。景耀二年,遷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六年,與維鹹在劍閣,共詣降鍾會於涪。明年正月,隨會至成都,為亂兵所殺。
宗預,字德艷,南陽安眾人也。建安中,隨張飛入蜀。建興初,丞相亮以為主簿,遷參軍、右中郎將。及亮卒,吳慮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萬人,一欲以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聞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預將命使吳。孫權問預曰:“東之與西,譬猶一家,而聞西更增自帝之守,何也?”預對曰:“臣以為東益馬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俱不足以相問也。”權大笑,嘉其抗盡,甚愛待之,見敬亞於鄧芝、費禕.遷為侍中,徙尚書。延熙十年,為屯騎校尉。時車騎將軍鄧芝自江州還,來朝,謂預曰:“禮,六十不服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預答曰:“卿七十不還兵,我六十何為不受邪?”芝性驕傲,自大將軍費禕等皆避下之,而預獨不為屈。預復東聘吳,孫權捉預手,涕泣而別曰:“君每銜命結二國之好。今君年長,孤亦衰老,恐不復相見!”遺預大珠一斛,乃還。遷後將軍,督永安,就拜征西大將軍,賜爵關內侯。景耀元年,以疾征還成都。後為鎮軍大將軍,領兗州刺史。時都護諸葛瞻初統期事,廖化過預,欲與預共詣瞻許。預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竊已過,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輩而屑屑造門邪?”遂不往。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先主薨,為丞相參軍。後為督廣武,稍遷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烈稱。官位與張冀齊,而在宗預之右。鹹熙元年春,化、預俱內徙洛陽道病卒。
楊戲,字文然,犍為武陽人也。小與巴西程祁公弘、巴郡楊汰季儒、蜀郡張表伯達並知名。戲每推祁以為冠首,丞相亮深識之。戲年二十餘,從州書佐為督軍從事,職典刑獄,論法決疑,號為平當,府闢為屬主簿。亮卒,為尚書右選部郎,刺史蔣琬請為治中從事史。琬以大將軍開府,又闢為東曹掾,遷南中郎參軍,副貳庲降都督,領建寧太守。以疾征還成都,拜護軍、監軍,出領梓潼太守,入為射聲校尉,所在清約不煩。延熙二十年,隨大將軍姜維出軍至芒水。戲素心不服維,酒後言笑,每有傲弄之辭。維外寬內忌,意不能堪,軍還,有司承旨奏戲,免為庶人。後景耀四年卒。戲性雖簡隋省略,未常以甘言加入、過情接物,書符指事,殺有盈紙;然篤於舊故,居誠存厚。與巴西韓儼、黎韜童幼相親厚,後儼痼疾廢頓,韜無行見捐。戲經紀振恤,恩好如初。又時人謂譙周無當世才,少歸敬者,唯戲重之,常稱曰:“吾等後世,終自不如此長兒也。”有識以此貴戲。
張表有威儀風觀,始名位與戲齊,後至尚書,督庲降、後將軍,先戲沒。祁、汰各早死。
戲以延熙四的著《季漢輔臣贊》。其所頌述,今多載於《蜀書》,是以記之於左。
自此之後卒者,則不追謚,故或有應見稱紀而不在乎篇者也。其戲之所贊而今不作傳者,余皆註疏本末於其辭下,可以觕知其仿佛云爾。
昔文王歌德,武王歌興。夫命世之主,樹身行道,非唯一時,亦由開基植緒,光於來世者也。自我中漢之末,王綱棄柄,雄豪並起,役殷難結,生人塗地。於是世主感而慮之,初自燕、代則仁聲洽著,行自齊、魯則英風播流,寄業荊、郢則臣主歸心,顧援吳、越則賢愚賴風,奮威巴、蜀則萬里肅震。厲師庸、漢則元寇斂跡,故能承高祖之始兆,復皇漢之宗祀也。然而奸凶懟險,天征未加,猶孟律之翔師,復須戰於鳴條也。天祿有終,奄忽不豫。雖攝歸一統,萬國合從者,當時俊乂扶的摧冀戴,明德之所懷致也。
蓋濟濟有可觀焉。
遂乃並述休風,動於後聽。其辭曰:皇帝遣植,爰滋八方,別自中山,靈精是鍾,順期挺生,傑起龍驤。始於燕、代,伯豫君荊,吳、越憑賴,望風請盟,挾巴跨蜀,庸漢以並。乾坤復秩,宗祀惟寧,躡履覆跡,播德芳聲。華夏思美,西伯其音,開慶來世,歷載攸興。贊昭烈皇帝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贊諸葛丞相司徒清風,是咨是臧,識愛人倫,孔音鏘鏘。
讚許司徒關、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藩屏左右,翻飛電發,濟於艱難,贊主洪業,侔跡韓、耿,齊聲雙德。交待無禮,並致奸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贊關雲長、張益德驃騎奪起,連橫合從,首事三秦,保據河、潼。宗計於朝,或異或同,敵以乘釁,家破軍亡。乖道反德,托鳳攀龍。
贊馬孟起翼侯良謀,料世興衰,委質於主,是訓是諮,暫思經算,睹事知機。
贊法孝直軍師美至,雅氣曄曄,致命明主,忠情發臆,惟此義宗,亡身報德。
贊龐士元將軍敦壯,摧鋒登難,立功立事,於時之乾。
贊黃漢升掌軍情節,亢然恆常,讜言惟司,民思其綱。
贊董幼宰安遠強志,允休允烈,輕財果壯,當難不惑,以少御多,殊方保業。
贊鄧孔山孔山名方,南郡人也。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蜀既定,為犍為屬國都尉,因易郡名,為朱提太守,遷為安遠將軍、庲降都督,住南昌縣。章武二年卒。失其行事,故不為傳。
揚威才幹,欷歔文武,當官理任,衎衎辯舉,圖殖財施,有義有敘。
贊費賓伯賓伯名觀。江夏(黽阝)人也。劉璋母。觀之族姑,璋又女妻子觀。觀建安十八年參李嚴軍,拒先主於綿竹,與嚴俱降。先主既定益州,拜為裨將軍,後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建興元年封都亭侯,加振威將軍。觀為人善於交接,都護李嚴性自矜高,護軍輔匡等年位與相次,而嚴不與親褻。觀年少嚴二十餘歲,而與嚴通狎如時輩雲。年三十七卒。失其行事,故不為傳。屯騎主舊,固節不移,既就初命,盡心世規,軍資所恃,是辨是裨。
贊王文儀尚書清尚,敕行整身,抗志存義;味覽典文,倚其高風,好侔古人。
贊劉子初安漢雍容,或婚或賓,見禮當時,是謂循臣。
贊糜子仲少府修慎,鴻臚明真,諫義隱行,儒林天文,宣班大化,或首或林。
贊王元泰、何彥英、杜輔國、周仲直王元泰名謀,漢嘉人也。有容止操行。劉璋時,為巴郡太守,還為州治中從事。先主定益州,領牧,以為別駕。先主為漢中王,用荊楚宿士零陵賴恭為太常,南陽黃柱為光祿勛,謀為少府。建興初,賜爵關內侯,後代賴恭為太常。恭、柱、謀皆失其行事,故不為傳。恭子厷為丞相西曹令史,隨諸葛亮於漢中,早夭。亮甚惜之,與留府長史參軍張裔、蔣琬書曰:“令史失賴厷,據屬喪楊顒,為朝中損益多矣。”顒亦荊州人也。
後大將軍蔣琬問張休曰:“漢嘉前輩有王元泰。今誰繼者?”休對曰:“至於元泰,州里無繼,況鄙郡乎?”其見重如此。
何彥英,名宗,蜀郡郫人也。事廣漢任安學,精究安術。與杜瓊同師而名問過之。
劉璋時,為犍為太守。先主定益州,領牧,闢為從事祭酒。後援引圖、讖,勸先主即尊號,踐阼之後,遷為大鴻臚。建興中卒。失其行事,故不為傳,子雙,安漢偶。滑稽談笑,有淳于髡、東方朔之風。為雙柏長。早卒。
車騎高勁,惟其泛愛,以弱制強,不陷危墜。
贊吳子遠子遠,名壹。陳留人也。隨劉焉入蜀。劉璋時為中郎將,將兵拒先主於涪,詣降。
先主定益州,以益為護軍、討逆將軍,納壹妹為夫人。章武元年,為關中都督。建興八年,與魏延入南安界,破魏將費瑤。徙亭侯,進封高陽鄉侯,遷左將軍。十二年,丞相亮卒,以壹督漢中,車騎將軍,假節,和雍州刺史,進封濟陽侯。十五年率。失其行事,故不為傳。壹族弟班,字元雄,大將軍何進官屬吳匡之子也。以豪俠稱,官位常與壹相亞。先主時,為領軍。後主世,稍遷至驃騎將軍,假節,封綿竹侯。安漢宰南,奮擊舊鄉,翦除蕪穢,惟刑以張,廣遷變、濮,國用用強。
贊李德昂輔漢惟聰,既機且惠,因言遠思,切問近對,贊時休美,和我業世。
贊張君嗣鎮北敏思,籌畫有方,導師禳穢,遂事成章。偏任東隅,末命不祥,哀悲本志,放流殊疆。
贊黃公衡越騎惟忠,歷志自祗,職於內外,念公忘私。
讚揚季休徵南厚重,征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
贊趙子龍、陳叔至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隨先主,名位常亞趙雲,懼以忠勇稱。建興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將軍,封亭侯。鎮南粗強,監軍尚篤,並豫戎任。任自封裔。
贊輔元弼、劉南和輔元弼名匡,襄陽人也。隨先主入蜀。益州既定,為巴郡太守。建興中,徙鎮南,為右將軍,封中鄉侯。
劉南和名邕,義陽人也。隨先主入蜀。益州既定,為江陽太守。建興中,稍遷至監軍、後將軍,賜爵關內侯,卒。子式嗣。少子武,有文,與樊建齊名,官亦至尚書。司農性才,敷述允章,藻麗辭理,斐斐有光。
贊秦子勑正方受遺,豫聞後綱,不陳不僉。造此異端,斥逐當時,任業以喪。
贊李正方文長剛粗,臨難受命,折衝外御,鎮保國境。不協不和,忘節言亂,疾終惜始,實惟厥性。
贊魏文長威公狷狹,取異眾人;閒則及理,逼則傷侵,舍順入凶,《大易》之雲。
贊楊威公季常良實,文經勤類,士元言規,處仁聞計。孔休、文祥,或才或臧,播播述志,楚之蘭芳。
贊馬季常、衛文經、韓士遠、張處仁、殷孔休、習文祥文經、士元,皆失其名實、行事、郡縣。處仁本名存,南陽人也。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南次至雒,以為廣漢太守。存素不服龐統,統中矢卒。先主發言嘉嘆,存曰:“統雖盡忠可惜,然違大雅之義。”先主怒曰:“統殺身成仁,更為非也?”免存官。
頃之,病卒。失其行事,故不為傳。
孔休名觀。為荊州主簿、別駕從事,見《先主傳》。失其郡縣。文祥名禎,襄陽人也。隨先主入蜀,歷雒、郫令,南廣漢太守。失其行事。子忠,官至尚書郎。
國山休風,永南耽思;盛衡、承伯,言藏言時;孫德果銳,偉南篤常。德緒,義強,志壯氣剛。濟濟修志,蜀之芬香。
贊王國山,李永南,馬盛衡,馬承伯,李孫德,李偉南,龔德緒,王義強國山名甫,廣漢郪人也。好人流言議。劉璋時為州書佐。先主定蜀後,為綿竹令,還為荊州議曹從事。隨先主征吳,軍敗於秭歸,遇害。子佑有父風,官至尚書右選郎。
永南名邵,廣漢郪人也。先主定蜀後,為州書佐部從事。建興元年,丞相亮闢為西曹掾。
亮南征,留邵為治中從事,是歲卒。
盛衡名勛,承伯名齊,皆巴西閬中人也。勛,劉璋時為州書佐,先主定蜀,闢為左將軍屬,後轉州別駕從事,卒。齊為太守張飛功曹。飛貢之先主,為尚書郎。建興中,從事丞相掾,遷廣漢太守,復為飛參軍。亮卒,為尚書。勛、齊皆以才幹自顯見;歸信於州黨,不如姚伷,伷字子緒,亦閬中人。先主定益州後,為功曹書佐。建興元年,為廣漢太守。丞相亮北駐漢中,闢為掾。並進文武之士,亮稱曰:“忠益者莫大幹進入,進入者各務其所尚;今姚掾並存剛柔,以廣文武之用,可謂博雅矣。願諸掾各希此事,以屬其望。”遷為參軍。亮卒,稍遷為尚書僕射。時人服其真誠篤粹。延熙五年卒,在作贊之後。
孫德,名福,梓潼涪人也。先主定益州後,為書佐、西充國長、成都令。建興元年,徙巴西太守,為江州督、揚威將軍,入為尚書僕射,封平陽候。延熙初,大將軍蔣琬出征漢中,福以前監軍領司馬,卒。
偉南名朝,永南兄。郡功曹,舉孝廉,臨邛令,入為別駕從事,隨先主東征吳。章武二年卒於永安。
德緒名祿,巴西安漢人也。先主定益州,為郡從事牙門將。建興三年,為越巂太守,隨丞相亮南征,為蠻夷所害,時年三十一。弟衡,景耀中為領軍。義強名士,廣漢郪人,國山從兄也。從先主入蜀後,舉孝廉,為符節長,遷牙門將,出為宕渠太守,徙在犍為。
會丞相亮南征,轉為益州太守,將南行,為蠻夷所害。
休元輕寇,損時致害,文進奮身,同此顛沛。患生一人,至於弘大。
贊馮休元、張文進休元名習,南郡人。隨先主入蜀。先主東征吳,習為領軍,統諸軍,大敗於猇亭。
文進名南,亦自荊州隨先主入蜀,領兵從先主征吳,與習懼死。時又有義陽傅肜,先主退軍,斷後拒戰,兵人死盡。吳將語肜令降,肜罵曰:“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
遂戰死。拜子僉為左中郎,後為關中都督,景耀六年,又臨危授命。論者嘉其父子奕世忠義。江陽剛烈,立節明君,兵合遇寇,不屈其身,單夫只役,隕命于軍。
贊程季然季然,名畿,巴西閬中人也。劉璋時為漢昌長。縣有賨人,種類剛猛。昔高祖以定關中,巴西太守寵羲以天下擾亂,郡宜有武衛,頗招合部曲。有讒於璋,說羲欲叛者,璋陰疑之。羲聞,甚懼,將謀自守,遣畿子郁宣旨,索兵自助。畿報曰:“郡合部曲,本不為叛,雖有交構,要在盡城;若必以懼,遂懷異志,非畿之所聞。”並敕郁曰:“我受州恩,當為州牧盡節。汝為郡吏,當為太守效力,不得以吾故有異志也。”羲使人告畿曰:“爾子在郡,不從太守,家將及禍!”畿曰:“昔樂羊為將,飲子之羹,非父子無恩,大義然也。今雖復羹子,吾必飲之。”羲知畿必不為己,厚陳謝於璋以致無咎。璋聞之,遷畿江陽太守。先主領益州牧,闢為從事祭酒。後隨先主征吳,遇大軍敗績,溯江而還。或告之曰:“後追已至,解船輕去,乃可以免。”畿曰:“吾在軍,未曾為敵走,況從天子而見危哉!”追人遂及畿船,畿身執戟戰。敵船有覆者。眾大至,共擊之,乃死。
公弘後生,卓爾奇精,天命二十,悼恨未呈。
贊程公弘公弘,名祁,季然之子也。古之奔臣,禮有來逼,怨興司官,不顧大德。靡自匡救,倍成奔北,自絕於人,作笑二國。
贊糜芳、士仁、郝普、潘浚糜芳字子方,東海人也,為南郡太守。士仁字君義,廣陽人也。為將軍,住公安,統屬關羽。與羽有隙,叛迎孫權。郝普,字子太,義陽人。先主自荊州入蜀,以普為零陵太守。為吳將呂蒙所譎,開城詣蒙。潘浚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為荊州治中,典留州事,亦與關羽不穆。孫權襲羽,遂入吳。普至廷尉,浚至太常,封候。
評曰:“鄧芝堅貞簡亮,臨官忘家,張翼亢姜維之銳,宗預御孫權之嚴,鹹有可稱。
楊戲商略,意在不群,然智度有短,殆罹世難雲。
譯文
(鄧芝傳、張翼傳、宗預傳、廖化傳、楊戲傳、鄧孔山傳、費賓伯傳、王元泰傳、糜芳等)
鄧芝傳,鄧芝,字伯苗,義陽郡新野縣人,漢司徒鄧禹的後人。
漢朝末年進入蜀地,當時無人了解和起用他。其時益州從事張裕善於相面,鄧芝前去請他相面,張裕對鄧芝說:“您年過七十後,官至大將軍,並能被封侯。”鄧芝聽說巴西太守龐羲十分好士,於是前去依附他。先主劉備平定益州,鄧芝作郫縣糧倉管理員。先主巡視到郫縣,和鄧芝交談,對他的知識才幹大感驚奇,於是提拔他為郫縣縣令,又升為廣漢太守。他作過官的地方太平清靜,頗有政績,故入朝為尚書。先主在永安去世。在此之前,吳主孫權請求兩家講和,先主多次派遣宋瑋、費禕等人回訪東吳。丞相諸葛亮深恐孫權聽到先主去世,會對蜀國有什麼陰謀,不知怎么處理。鄧芝進見諸葛亮說:“現在後主年幼,剛剛即位,應該派大使前往東吳與其重新和好。”諸葛亮回答說:“我考慮很長時間了,只是沒有得到合適的人選,今天才得到了。”鄧芝問此人是誰,諸葛亮說:“就是使君您呵!”於是派遣鄧芝前往東吳與孫權修好。孫權果然心中狐疑,沒有及時會見鄧芝,鄧芝自己要求孫權召見,說:“我今天來也是為了吳國,而不僅僅為我們蜀國。”孫權於是接見他,對他說:“我的確想與蜀國和親,但是耽心蜀主年幼,蜀國弱小而外敵強逼,被魏國欺凌,不能自我保全,故此心存猶豫。”鄧芝回答說:“吳、蜀二國據有四州土地,大王您是當世英雄,諸葛亮也是一代人傑。
蜀有重重天險可以御守,吳有三江阻隔可為屏障,將這兩個長處合起來,共為唇齒之邦,進可併吞天下,退可鼎足三分,這是很自然的道理。大王您如今如果去投靠魏國,魏國必定首先要求您去朝拜,繼而想要您的太子進朝作人質,如果您不從命,他們就有了藉口進兵前來討伐,那樣蜀國也必定會隨勢順流而見機行事。這樣一來,江南的江山恐怕不再為大王的國土了!”孫權沉默良久說:“您所言極是。”於是自動與魏國絕交,而與蜀國聯和,派遣張溫回訪蜀國。蜀國再派鄧芝前往東吳,孫權對鄧芝說:“如果天下太平了,二主分治天下,該是多么令人高興的事!”鄧芝回答說:“天無二日,地無二主,如果併吞魏國之後,大王您也不知道天命把天下許賜給誰。為君者各自去光大自己的仁德,為臣者各自儘自己的忠心,而身為將領之人則握拿鼓棰擂鼓,爭戰才剛剛開始。”孫權大笑說:“您確實誠實。”孫權在給諸葛亮的信中說:“丁瞇淺薄艷飾,陰險不誠,使兩國合和結好只有鄧芝一人。”及至諸葛亮北往駐守漢中,以鄧芝為中監軍、揚武將軍。諸葛亮逝世後,鄧芝被升為前軍師前將軍,兼兗州刺史,被封為陽武亭侯,不久又作江州都督。孫權多次與鄧芝互致問候,他給予鄧芝很豐厚的饋贈。
延熙六年(243),鄧芝被就地升任為車騎將軍,後又獲假節。延熙十一年(248),涪陵屬國有人殺死都尉反叛,鄧芝率軍征討,很快將其首領斬殺,使百姓安居。延熙十四年(251),鄧芝逝世。鄧芝任大將軍二十餘年,賞罰分明,撫愛軍士,自身的衣、食都靠公家供應,生活樸素儉節,終生不積蓄產業,家屬也不免連帶受饑寒,去世時家中沒有任何過剩的財產。他性格剛強質樸,不掩飾自己的情緒,因而與同僚們關係很不和諧。當時的人很少有受他敬重者,唯獨器重姜維。鄧芝之子鄧良,承襲鄧芝的爵位,景耀年間,為尚書左選郎,後為晉朝的廣漢太守。
張翼傳,張翼,字伯恭,犍為郡武陽縣人。他的高祖父是漢朝的司空張浩,曾祖父為廣陵太守張綱,都很有聲名業績。劉備平定益州,兼任益州牧,張翼為書佐。建安末年,張翼被舉為孝廉,任職江陽縣縣長,調為涪陵縣縣令,升為梓潼太守,歷任廣漢郡、蜀郡太守。
建興九年(231),張翼為胇降都督、綏南中郎將。張翼秉性執法嚴厲,故得不到當地少數民族的歡心。當地首領劉胄背叛作亂,張翼出兵討伐。尚未打敗劉胄就被徵召回朝,他手下的人都認為應該馬上快馬返回朝中請罪,張翼說:“不可。我因少數民族起義反叛,治政不稱職而被召還,然而接替我的人尚未到任,我剛身臨戰場,應當運積糧草,做好消滅敵人的物資準備工作,豈可因撤職的原故而耽誤國家的大事!”於是統率部隊毫不鬆懈,接替者來到後才開始出發。馬忠後來依靠他作好的物資準備而消滅了劉胄,丞相諸葛亮聽說後對張翼頗為讚揚。諸葛亮出兵武功,以張翼為前軍都督,兼任扶風太守。諸葛亮逝世後,張翼被任命為前領軍,追論他在征討劉胄一事上的功績,賜爵關內侯。
延熙元年(238),張翼入朝為尚書,不久升為建威都督、假節,晉封都亭侯、征西大將軍。延熙十八年(238),張翼同姜維一道返歸成都。姜維建議再次出兵,只有張翼在朝廷力爭,認為國家弱小而百姓勞苦,不宜窮兵黷武。姜維不聽從,帶領張翼等人出征,升任張翼為鎮南大將軍。姜維前至狄道,大敗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王經的士卒死於洮水者數以萬計。張翼對姜維說:“可以到此為止了,不宜再向前推進,再前進有可能葬送已取得的大功。”姜維大怒,說:“為蛇畫足!”姜維終於將王經包圍在狄道,但一直不能攻破城池。自張翼提出出兵的反對意見以來,姜維心中對張翼很不樂意,然而卻常帶著他一道出征,張翼也是不得已跟著他行動。
景耀二年(259),張翼被任命為左車騎將軍,兼任冀州刺史。景耀六年(263),張翼與姜維都在劍閣,共同前往涪縣投降鍾會。第二年正月,他跟隨鍾會到成都,被亂兵殺死。
宗預傳,(附廖化傳)宗預,字德艷,南陽郡安眾縣人。建寧年間,他隨張飛入蜀。
建興初年(223),丞相諸葛亮用他為主簿,升為參軍右中郎將。及至諸葛亮逝世,吳國擔心魏國有可能乘蜀國失去重臣而取蜀,增添巴丘守兵一萬人,一方面打算救援蜀國,另一方面企圖趁勢與魏國爭分蜀國土地。蜀國聽說,也增加了永安的守兵,以防萬一。宗預身負使命出使東吳,孫權向宗預說:“東吳與西蜀,二國如一家,而我聽說您們增加了白帝城的防守部隊,這是為什麼?”宗預回答說:“為臣認為東吳增添巴丘的戍卒,西蜀才增加白帝的守兵,都是事情和形勢使然,全不值得過問。”孫權大笑,讚賞他能抗禮直言,對他特加愛待,他在東吳所受到的敬重和禮節,僅亞於鄧芝、費禕。於是宗預被升為侍中,調任尚書。
延熙十年(247),宗預為屯騎校尉。當時車騎將軍鄧芝從江州還朝,對宗預說:“周禮規定,六十歲不出軍上陣,而您又接受帶兵打仗的任務,什麼原因?”宗預回答說:“您已七十歲卻帶兵在外,我六十歲的人為何不受出征之命呢?”鄧芝性情驕傲,自大將軍費禕等都迴避他的傲氣,而宗預獨不屈服。宗預再次出使東吳,回國時孫權抓著宗預的手,流著眼淚說:“您總是身負使命來結合二國之好,如今您年歲已高,我也已衰老,恐怕再也不能相見了!”贈給宗預一斛大珍珠,於是返國。升為後將軍,都督永安,就地被任命為征西大將軍,賜爵關內侯。
景耀元年(258),宗預因病被召還成都。後為鎮軍大將軍,兼任兗州刺史。其時都護諸葛瞻開始統領朝政,廖化路過看望宗預,想同宗預一道去拜見諸葛瞻。宗預說:“我們都年過七十的人,已超過自己所希求的年紀,現在只少一死了,為何去求年少之輩而勞碌自己,小心翼翼地去登門造訪呢!”於是不往。
廖化傳,廖化,字元儉,原名廖淳,襄陽人。為前將軍關羽的主簿,關羽失敗後,歸附東吳。思念歸附先主劉備,於是詐死,當時的人都很相信,因而他得以扶持老母晝夜西行。正逢劉備東征,與他在秭歸相遇。劉備大喜,用廖化為宜都太守。劉備去世,廖化為丞相參軍,後為廣武都督,逐漸升至右車騎將軍、假節,兼任并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敢剛烈著稱於世。廖化官位與張翼相等,而在宗預之上。紅潮網
鹹熙元年(264)春,廖化、宗預都內遷洛陽,在半路上病死。
楊戲傳,(附鄧孔山等傳)楊戲,字文然,犍為郡武陽縣人。他年少時與巴西人程祁(字公弘),巴郡人楊汰(字季儒),蜀郡人張表(字伯達)都知名於世。楊戲常常推重程祁為他們這群人之首,丞相諸葛亮深為賞識。楊戲二十餘歲,從州書佐升為督軍從事,掌管刑獄,執法辦案解決疑難,人稱處辦公平得當,被徵召為相府主簿。諸葛亮去世後,楊戲為尚書右選部郎,刺史蔣琬請他為治中從事史。蔣琬以大將軍職位建立府署,又召楊戲為東曹掾,升任南中郎參軍為胇降都督的副手,兼任建寧太守。因病徵召回成都,任命為護軍監軍,外行兼職梓潼太守,入朝為射聲校尉,他所任職的地方都能做到政事清明約簡而不煩苛。
延熙二十年(257),楊戲跟隨大將軍姜維出徵到芒水。楊戲一向心裡不服姜維,酒後談笑,常對姜維有傲慢嘲弄的言語。姜維外表寬容而內心忌恨,思想上難以忍受楊戲的不敬,軍隊返回後,有關官員逢迎姜維心意彈劾楊戲,於是楊戲被免為庶人。後於景耀四年(261)去世。楊戲性格雖說簡約輕慢疏略,從不用甜言蜜語奉承人,與人交往從不阿諛逢迎。他的書信、命令等文字,很少有寫滿一張紙的時候,然而他很重視故舊朋友間的感情,忠誠厚道居家待人。他與巴西人韓儼、黎韜自幼就十分友好親厚,後來韓儼因病不被任用,黎韜因品行不端而被免職,楊戲幫他們經營和料理生活,經常救濟體恤,恩好如初。又當時人們說譙周沒有濟世才幹,很少有人敬重他,只有楊戲對他十分看重,曾經稱賞說:“我們這些後生,終究不如這位大個子。”有識見者為這件事而尊重楊戲。張表有威儀風度,開始名位與楊戲相當,後官至尚書,督胇降後將軍,先於楊戲逝世。程祁與楊汰都已早死。
楊戲在延熙四年(241),撰著《季漢輔臣贊》,其中所讚頌敘述的人,現在大部分記載在《蜀書》中,這些都記載在前面。自此以後(即延熙四年)去世者,則不予追記稱號,所以其中有的人應該加以記敘而不在此《季漢輔臣贊》一書中,其中楊戲對其有贊而現在沒有作傳的人,我(著者陳壽)都在這些文字下面註疏本末,由此可以粗略地了解這些人的生平事跡。從前文王作歌讚賞德行,武王作歌慶賀興盛,承受天命主宰人世的君王,立身行道,並非只在一時,也是為了開創世代傳續的基業,使它光大於來世。自我中漢末年,朝綱弛廢,豪強並起,勞役繁冗,生靈塗炭。於是先帝感慨憂慮。初在燕、代便仁聲卓著,轉行齊、魯則英名播揚,立業荊、郢時君臣同心,聯合吳、越時賢愚風從,奮威巴、蜀則萬里振肅,出兵庸、漢而元兇畏縮,故此他能繼承高祖皇帝開創的事業,恢復劉漢皇朝世系的宗祀。然而奸兇殘暴陰險,上天懲罰尚未施加,猶如武王在孟津班師,還須要在鳴條再戰。可嘆人生有限,早逝歸天。雖說天下已歸於一,萬國合而一家,當時俊傑扶助輔戴,是明德之主所招致而成,英才濟濟,誠為可觀。於是將他們的業績風範一併記敘,以傳後世。其辭為:(略“贊”,留“傳”)
鄧孔山傳,鄧孔山,名方,南郡人。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入蜀。蜀地平定後,鄧方為犍為屬國都尉,因郡名改換,為朱提太守,被銓選為安遠將軍、胇降都督,駐守南昌縣。
章武二年(222),鄧方去世。其事跡失考,故此沒有立傳。
費賓伯傳,費賓伯,名觀,江夏郡黽阝縣人。劉璋的母親是費觀的堂姑,劉璋又將女兒許配費觀。建安十八年(214)費觀作李嚴的參軍,抵拒劉備於綿竹,同李嚴一道投降。劉備平定益州後,費觀被任命為裨將軍,後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建興元年(223)被封為都亭侯,加任振威將軍。費觀為人善於交結,都護李嚴性格自傲,護軍輔匡等人年紀、官位與李嚴差不多,而李嚴卻與他們無親密之處,費觀年紀小李嚴二十多歲,反而與李嚴親密相處如同輩人一樣。費觀三十七歲時去世。其事跡失考,故此沒有立傳。
王元泰傳,王元泰,名謀,漢嘉郡人。他頗有操行,容貌舉止不凡。劉璋時期,他為巴郡太守,返成都後為州治中從事。劉備平定益州,兼任益州牧,任命王謀為州別駕。劉備為漢中王,任命荊楚故舊零陵人賴恭為太常,南陽人黃柱為光祿勛,以王謀為少府。建興初年(223),王謀被賜爵為關內侯,後替代賴恭為太常。賴恭、黃柱、王謀都因事跡失考,故此沒有立傳。賴恭的兒子賴瞇,為丞相西曹令史,跟隨諸葛亮到漢中,早逝,諸葛亮深為痛惜,予留府長史參軍張裔、蔣琬的信說:“令史中失去賴瞇,掾屬中死了楊顒,這都對朝廷是大損失。”楊顒也是荊州人。後來大將軍蔣琬向張休說:“漢嘉前輩中有王元泰,現在有誰可繼承他?”張休回答說:“說到王元泰,州里都無人能繼承他,何況我們漢嘉郡呢!”他就是如此受到推重。
何彥英,名宗,蜀郡郫縣人。師從廣漢人任安學習,精深探究任安的學術,與杜瓊同師而名聲卻超過他。劉璋時期,何宗為廣漢太守。劉備平定益州,兼任益州牧,徵召何宗為從事祭酒。後來他援引圖、讖勸劉備稱帝。劉備登基以後,升何宗為大鴻臚。建興年間,何宗去世。其事跡失考,故此沒有立傳。他的兒子何雙,字漢偶,滑稽詼諧,頗有淳于髡、東方朔的風範,作過雙柏縣縣長,早亡。
吳子遠,名壹,陳留人。他隨劉焉入蜀。劉璋時期,吳壹為中郎將,領兵抵禦劉備於涪縣,後降。劉備平定益州,以吳壹為護軍、討逆將軍,娶吳壹的妹妹作夫人。章武元年(221),吳壹為關中都督。建興八年(230),他與魏延出兵南安境內,挫敗魏國將領費瑤,被封為亭侯,晉封為高陽鄉侯,升為左將軍。建興十二年(234),丞相諸葛亮去世,朝廷派吳壹督領漢中,為車騎將軍、假節,兼作雍州刺史,晉封為濟陽侯。建興十五年(237),吳壹去世。其事跡失考,故此沒有立傳。吳壹的族弟吳班,字元雄,漢朝大將軍何進的屬官吳匡之子。吳班以豪俠著名,官位常與吳壹不相上下。劉備時期,吳班為領軍。後主劉禪時期,吳班逐漸升至驃騎將軍、假節,封爵為綿竹侯。
陳叔至,名到,汝南人。他從豫州開始就跟隨劉備。名聲地位常僅次於趙雲,兩人都以忠勇聞名。建興初年(223),陳到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將軍,被封為亭侯。輔元弼,名匡,襄陽人。他隨劉備入蜀,益州平定後,為巴郡太守。建興年間,輔匡調任鎮南,作右將軍,被封為中鄉侯。
劉南和,名邕,義陽人。他隨劉備入蜀,益州平定後,為江陽太守。建興年間,逐漸升至監軍、後將軍,賜爵關內侯,後去世。劉邕的兒子劉式繼承了他的爵位。小兒子劉武,有文才,與樊建齊名,也作官至尚書。
張處仁,原名存,南陽人。他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南行到雒縣,被任命為廣漢太守。張存一向不服龐統,龐統中箭陣亡後,劉備一說到他就嘉讚嘆息,張存說:“龐統雖說竭盡忠心令人惋惜,然而您如此懷念不符大雅之義。”劉備忿怒地說:“龐統殺身成仁,難道有什麼可否定的嗎?”於是罷免張存官職。不久張存病死。其事跡失考,故此沒有立傳。
殷孔休,名觀,作過荊州主簿、別駕從事,其事見《先主劉備傳》,不知其籍貫。
習文祥,名禎,襄陽人。他跟隨劉備入蜀,歷任雒縣、郫縣縣令、廣漢太守。其事跡失考。習禎的兒子習忠,官至尚書郎。
王國山,名甫,廣漢郡妻阝縣人。他喜歡評品人物。劉璋時期,他為州書佐。劉備平定蜀地後,任命王甫為綿竹縣縣令,後回到州里為荊州議曹從事。跟隨劉備出征東吳,在秭歸被打敗,遇害身亡。他的兒子王..,有王甫的風範,官至尚書右選郎。
李永南,名邵,廣漢郡妻阝縣人。劉備平定蜀地後,李邵為州書佐部從事。建興元年(223),丞相諸葛亮召他為西曹掾。諸葛亮南征,留李邵為治中從事,他在當年即去世。
馬盛衡,名勛;馬承伯,名齊。兩人都是巴西郡閬中人。馬勛,劉璋時期為州書佐。劉備定蜀,召他為左將軍屬,後轉任州別駕從事,鏇即去世。馬齊為太守張飛的功曹。張飛將他推薦給劉備,作尚書郎。建興年間,馬齊任從事丞相掾,升為廣漢太守,又為丞相府參軍。諸葛亮去世後,馬齊為尚書。馬勛、馬齊都以才幹而自薦受到重用,在州中同仁之間,對他們的信任不如姚伷。
姚伷,字子緒,也是閬中人。劉備平定益州後,姚伷為功曹書佐。建興元年(223),姚伷任廣漢太守。丞相諸葛亮北往駐守漢中,召他為掾。他能薦舉文士武將,諸葛亮稱讚他說:“忠於國家有益於社稷的事,莫大於進舉人才,推薦人才的人都致意於自己喜歡的人,如今姚伷卻能剛柔並濟,以滿足朝廷對文、武兩方面人才的需要,真可稱得上博雅了,願為掾者們都能做到這一點,以不負國家厚望。”於是升姚伷為參軍。諸葛亮去世後,姚伷被升任為尚書僕射。當時的人都欽佩他真誠、純厚。他去世於延熙五年(242),即作“贊”之後。
李孫德,名福,梓潼郡涪縣人。劉備平定益州後,用李福為州書佐、西充國長、成都縣令。建興元年(223),升任為巴西太守,為江州督、揚威將軍,入朝為尚書僕射,並被封為平陽亭侯。延熙初年(238),大將軍蔣琬出兵漢中,李福為前監軍兼職司馬,鏇即去世。
李偉南,名朝,李福的哥哥。李朝曾作郡功曹,被舉薦為孝廉,任臨邛縣縣令,入朝為別駕從事。跟隨劉備東征東吳,章武二年(222),在永安去世。
龔德緒,名祿,巴西郡安漢縣人。劉備平定益州,龔祿為郡從事牙門將。建興三年(225),龔祿被任命為越轀太守,隨丞相諸葛亮南征,被少數民族所殺,時年三十一歲。龔祿的弟弟龔衡,景耀年間為領軍。
王義瞗,名叫士,廣漢郡妻阝縣人,是王國山的堂兄。他隨劉備入蜀後,被薦舉為孝廉,任符節縣縣長,升任牙門將,出朝上外任宕渠太守,移住犍為。正逢丞相諸葛亮南征,轉任為益州太守。將要南行時,他被少數民族的人所殺。
馮休元,名習,南郡人。他跟隨劉備入蜀。劉備東征吳國,用馮習為領軍,統率諸軍,在犭虎亭被吳軍大敗。
張文進,名南,也自荊州跟隨劉備入蜀,帶兵隨劉備征吳,與馮習一起戰死。當時還有義陽人傅肜,劉備退軍,他斷後禦敵,兵卒全部戰死,吳國將領勸傅肜投降,傅肜大罵:“吳狗!哪有漢將軍來投降的!”於是戰死。他的兒子傅僉被任命為左中郎,後又為關中都督。景耀六年(263),傅僉又臨陣戰死。人們稱讚他們父子奕世忠義。
程季然,名畿,巴西郡閬中人。劉璋時期程畿為漢昌縣縣長。該縣有宗貝人,其種族本性剛猛,從前漢高祖利用他們平定關中。巴西太守龐羲考慮到天下紛亂,郡中應建立武衛部隊,頗招集有一些私人武裝。有人向劉璋進讒言,說龐羲想造**,劉璋心中懷疑。龐羲聽說後,很害怕,想要謀劃自保,派遣程畿的兒子程郁宣布命令,求兵自衛。程畿回話說:“郡中招集部曲,本來並非反叛,雖然有人讒言,關鍵在於盡誠,如若一定害怕,便生不良之心,這並非是我想要聽到的事。”並告誡程郁說:“我受州牧恩典,應為州牧盡節。你是郡中官吏,應為太守效力,不要因為我而有異心!”龐羲派人告知程畿說:“您的兒子在郡中,不服從太守命令,那么您的家庭就會遭受禍患了!”程畿回話說:“從前樂羊為將軍,飲過用他兒子作的羹,這並不是無父子恩情,而是大義使之然。現在您即使把我兒子煮成羹,我也一定飲下去。”龐羲知道程畿一定不會幫自己的忙,於是轉而殷切地向劉璋表示歉意以致免去禍患。劉璋聽說這件事,升任程畿為江陽太守。劉備兼任益州牧時,徵召程畿為從事祭酒。他後來跟隨劉備征吳,遇大軍大敗,溯江而上退返蜀地,有人報告說:“後面追兵已到,解開船隻隻身逃走,才能免於一死。”程畿說:“我在軍中,從未看見敵兵就逃走,何況隨從主公出征而陷入困境。”追兵於是趕上了程畿的船,程畿親手持戟與敵作戰,使敵人船只有的翻沉。後來大隊敵軍趕來,一齊向他進攻,於是將他殺死。
糜芳傳,糜芳,字子方,東海人,為南郡太守;士仁,字君義,廣陽人,為將軍,駐守公安。兩人統屬關羽,與關羽有矛盾,叛降迎進孫權。郝普,字子太,義陽人。劉備從荊州入蜀,任命郝普為零陵太守。郝普被吳國將軍呂蒙所騙,開城降迎呂蒙。潘氵睿,字承明,武陵人。劉備入蜀,任命他為荊州治中,掌管荊州的留守事務,也與關羽不和。孫權襲擊關羽,潘氵睿於是投奔吳國。郝普官至廷尉,潘氵睿官至太常,並被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