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列傳·卷二百三十四

◎叛臣上

○張邦昌 劉豫 苗傅(劉正彥附) 杜充 吳曦

宋失其政,金人乘之,俘其人民,遷其寶器,效遼故事,立其臣為君,冠屨易位,莫甚斯時。高宗南渡,國勢弗振,悍仆狂奴,欺主衰敗,易動於惡。兵雖兇器,尤忌殘忍,將用忍人,先無仁心,視背君親猶反掌耳。世將之子使握重兵,居之厄塞之地,豈非召亂之道乎?大義昭明,鏇踵殄滅,蓋天道也。扶綱常,遏亂略,作《叛臣傳》。

張邦昌,字子能,永靜軍東光人也。舉進士,累官大司成,以訓導失職,貶提舉崇福宮,知光、汝二州。政和末,由知洪州改禮部侍郎。首請取崇寧、大觀以來瑞應尤殊者增制旗物,從之。宣和元年,除尚書右丞,轉左丞,遷中書侍郎。欽宗即位,拜少宰。

金人犯京師,朝廷議割三鎮,俾康王及邦昌為質於金以求成。會姚平仲夜斫金人營,斡離不怒責邦昌,邦昌對以非出朝廷意。俄進太宰兼門下侍郎。既而康王還,金人復質肅王以行,仍命邦昌為河北路割地使。

初,邦昌力主和議,不意身自為質,及行,乃要欽宗署御批無變割地議,不許;又請以璽書付河北,亦不許。時粘罕兵又來侵,上書者攻邦昌私敵,社稷之賊也。遂黜邦昌為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宮使,罷割地議。其冬,金人陷京師,帝再出郊,留青城。

明年春,吳幵、莫儔自金營持文書來,令推異姓堪為人主者從軍前備禮冊命。留守孫傅等不奉命,表請立趙氏。金人怒,復遣幵、儔促之,劫傅等召百官雜議。眾莫敢出聲,相視久之,計無所出,乃曰:"今日當勉強應命,舉在軍前者一人。"適尚書員外郎宋齊愈至自外,眾問金人意所主,齊愈書"張邦昌"三字示之,遂定議,以邦昌治國事。孫傅、張叔夜不署狀,金人執之置軍中。

王時雍時為留守,再集百官詣秘書省,至即閉省門,以兵環之,俾范瓊諭眾以立邦昌,眾意唯唯。有太學生難之,瓊恐沮眾,厲聲折之,遣歸學舍。時雍先署狀,以率百官。御史中丞秦檜不書,抗言請立趙氏宗室,且言邦昌當上皇時,專事宴遊,黨附權奸,蠹國亂政,社稷傾危實由邦昌。金人怒,執檜。幵、儔持狀赴軍前。

邦昌入居尚書省,金人趣勸進,邦昌始欲引決,或曰:"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塗炭一城耶?"適金人奉冊寶至,邦昌北向拜舞受冊,即偽位,僣號大楚,擬都金陵。遂升文德殿,設位御床西受賀,遣閤門傳令勿拜,時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東面拱立。

外統制官、宣贊舍人吳革恥屈節異姓,首率內親事官數百人,皆先殺其妻孥,焚所居,謀舉義金水門外。范瓊詐與合謀,令悉棄兵仗,乃從後襲殺百餘人,捕革並其子皆殺之,又擒斬十餘人。

是日,風霾,日暈無光。百官慘沮,邦昌亦變色。唯時雍、幵、儔、瓊等欣然鼓舞,若以為有佐命功雲。即以時雍權知樞密院事領尚書省,幵權同知樞密院事,儔權簽書樞密院事,呂好問權領門下省,徐秉哲權領中書省。下令曰:"比緣朝廷多故,百官有司皆失其職。自今各遵法度,御史台覺察以聞。"見百官稱"予",手詔曰"手書"。獨時雍每言事邦昌前,輒稱"臣啟陛下",邦昌斥之;勸邦昌坐紫宸、垂拱殿,呂好問爭之,乃止。邦昌以嗣位之初,宜推恩四方,以道阻先赦京城,選郎官為四方密諭使。

金人將退師,邦昌詣金營祖別,服柘袍,張紅蓋,所過設香案,起居悉如常儀,時雍、秉哲、幵、儔皆從行,士庶觀者無不感愴。二帝北遷,邦昌率百官遙辭於南薰門,眾慟哭,有僕絕者。

金師既還,邦昌降手書赦天下。呂好問謂邦昌曰:"人情歸公者、劫於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復有今日乎?康王居外久,眾所歸心,曷不推戴之?"又謂曰:"為今計者,當迎元祐皇后,請康王早正大位,庶獲保全。"監察御史馬伸亦請奉迎康王。邦昌從之。王時雍曰:"夫騎虎者勢不得下,所宜熟慮,他日噬臍,悔無及已。"徐秉哲從旁贊之,邦昌弗聽,乃冊元祐皇后曰宋太后,入御延福宮。遣蔣師愈齎書於康王自陳:"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權宜一時以紓國難也,敢有他乎?"王詢師愈等,具知所由,乃報書邦昌。邦昌尋遣謝克家獻大宋受命寶,復降手書請元祐皇后垂簾聽政,以俟復辟。書既下,中外大說。太后始御內東門小殿,垂簾聽政。邦昌以太宰退處內東門資善堂。尋遣使奉乘輿服御物至南京,既而邦昌亦至,伏地慟哭請死,王撫慰之。

王即皇帝位,相李綱,徙邦昌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封同安郡王。綱上書極論:"邦昌久典機政,擢冠宰司。國破而資之以為利,君辱而攘之以為榮。異姓建邦四十餘日,逮金人之既退,方降赦以收恩。是宜肆諸市朝,以為亂臣賊子之戒。"時黃潛善猶左右之。綱又力言:"邦昌已僣逆,豈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為故天子哉?"高宗乃降御批曰:"邦昌僣逆,理合誅夷,原其初心,出於迫脅,可特與免貸,責授昭化軍節度副使、潭州安置。"

初,邦昌僣居內庭,華國靖恭夫人李氏數以果實奉邦昌,邦昌亦厚答之。一夕,邦昌被酒,李氏擁之曰:"大家,事已至此,尚何言?"因以赭色半臂加邦昌身,掖入福寧殿,夜飾養女陳氏以進。及邦昌還東府,李氏私送之,語斥乘輿。帝聞,下李氏獄,詞服。詔數邦昌罪,賜死潭州,李氏杖脊配車營務。時雍、秉哲、幵、儔等先已遠竄,至是,並誅時雍。

劉豫,字彥游,景州阜城人也。世業農,至豫始舉進士,元符中登第。豫少時無行,嘗盜同捨生白盂、紗衣。政和二年,召拜殿中侍御史,為言者所擊,帝不欲發其宿醜,詔勿問。未幾,豫累章言禮制局事,帝曰:"劉豫河北種田叟,安識禮制?"黜豫兩浙察訪。宣和六年,判國子監,除河北提刑。

金人南侵,豫棄官避亂儀真。豫善中書侍郎張愨,建炎二年正月,用愨薦除知濟南府。時盜起山東,豫不願行,請易東南一郡,執政惡之,不許,豫忿而去。是冬,金人攻濟南,豫遣子麟出戰,敵縱兵圍之數重,郡倅張柬益兵來援,金人乃解去。因遣人啖豫以利,豫懲前忿,遂畜反謀,殺其將關勝,率百姓降金,百姓不從,豫縋城納款。三年三月,兀朮聞高宗渡江,乃徙豫知東平府,充京東西、淮南等路安撫使,節制大名開德府、濮濱博棣德滄等州,以麟知濟南府,界舊河以南,俾豫統之。

四年七月丁卯,金人遣大同尹高慶裔、知制誥韓昉冊豫為皇帝,國號大齊,都大名府。先是,北京順豫門生瑞禾,濟南漁者得鱣,豫以為己受命之符,遣麟持重寶賂金左監軍撻辣求僣號。撻辣許之,遣使即豫所部咨軍民所宜立,眾未及對,豫鄉人張浹越次請立豫,議遂決,乃命慶裔、昉備璽綬寶冊以立之。九月戊申,豫即偽位,赦境內,奉金正朔,稱天會八年。以張孝純為丞相,李孝揚為左丞,張柬為右丞,李儔為監察御史,鄭億年為工部侍郎,王瓊為汴京留守,子麟為太中大夫、提領諸路兵馬兼知濟南府。孝純始堅守太原,頗懷忠義,高宗以王衣雅厚孝純,俾衣招之,會粘罕遣人自雲中送歸豫,遂失節於賊。

豫還東平,升為東京。改東京為汴京,降南京為歸德府。以弟益為北京留守,尋改汴京留守。復降淮寧、潁昌、順昌、興仁府悉為州。自以生景州,守濟南,節制東平,僣位大名,乃起四郡丁壯數千人,號"雲從子弟"。下偽詔求直言。十月,冊其母翟氏為皇太后,妾錢氏為皇后。錢氏,宣和內人也,習宮掖事,豫欲有所取則,故立之。十一月,改明年元阜昌。

方豫未僣號時,數遣人說東京副留守上官悟,及賂悟左右喬思恭與共說悟令降金,悟並斬之。又招知楚州趙立,立不發書,斬其使。復遣立友人劉偲以榜旗誘之,且曰:"吾君之故人也。"立曰:"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故人。"燒殺偲。博州判官劉長孺以書勸豫反正,豫囚之十旬,不屈;欲官之,不受。豫大索宋宗室,承務郎閻琦匿之,豫杖死琦。召迪功郎王寵,不至。文林郎李喆、尉氏令姚邦基皆棄官去。朝奉郎趙俊書甲子不書僣年,豫亦無如之何。洪皓久陷於金,粘罕勸皓仕豫,不從,竄皓冷山。處士尹惇聞豫召,逃山谷間,走蜀中。國信副使宋汝為以呂頤浩書勉豫忠義,豫曰:"獨不見張邦昌乎?業已然,尚何言哉!"滄州進士邢希載上豫書乞通宋朝,豫殺希載。

是月,豫立陳東、歐陽澈廟于歸德,如唐張巡、許遠雙廟制。

紹興元年五月,張俊討李成敗之,成逃歸豫。雄州大儈王友直嘗抵豫書招李成,謂劉光世、呂頤浩非中興將相才,後為人所訴,詔鞫而刑之。六月,豫以麟為兵馬大總管、尚書左丞相。置招受司於宿州,誘宋逋逃。金人既立豫,以舊河為界,恐兩河民之陷沒者逃歸,下令大索,或轉鬻諸國,或系送雲中,實防豫也。十月,豫入寇,遣其將王世沖以蕃、漢兵攻廬州,守臣王亨誘斬世沖,大敗其眾。十一月,帥臣葉夢得招降豫將王才。偽秦鳳帥郭振入寇,王彥、關師古敗之。偽知海州薛安靖及通判李匯以州來歸。

二年二月,知商州董先以商、虢二州叛附於豫。襄陽鎮撫使桑仲上疏請正豫罪。朝廷尋命仲兼節制應援京城軍馬,量度事勢,復豫所陷郡。仍命河南翟興、荊南解潛、金房王彥、德安陳規、蘄黃孔彥舟、廬壽王亨相為應援,毋失事機。三月,仲為其將霍明所殺,高宗聞之,授仲二子將仕郎。河南鎮撫使翟興屯伊陽山,豫患之,使人招興,許以王爵。興焚偽詔並戮其使。豫乃陰結興麾下楊偉圖之。偉殺興,持興首降豫。

四月丙寅,豫遷都汴。因奉祖考於宋太廟,尊其祖曰徽祖毅文皇帝,父為衍祖睿仁皇帝。親巡郊社。是日,暴風卷旗,屋瓦皆震,士民大恐。豫曲赦汴人,與民約曰:"自今不肆赦,不用宦官,不度僧道。文武雜用,不限資格。"時河、淮、陝西、山東皆駐北軍,麟籍鄉兵十餘萬為皇子府十三軍。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兩京冢墓發掘殆盡。賦斂煩苛,民不聊生。

五月,豫聞桑仲死,遣人招隨州李道、鄧州李橫,皆不受,執其使以聞。六月,蘄、黃鎮撫使孔彥舟叛降豫,其將陳彥明率眾千餘來歸。直徽猷閣凌唐佐、尚書郎李亘、國信副使宋汝為留偽庭,久謀疏豫虛實蠟書以聞,事泄,豫殺唐佐,亘亦遇害。豫以知東平府李鄴為尚書右丞,河南鎮撫司都統制董先為大總管府先鋒將。十二月,襄陽鎮撫使李橫敗豫兵於揚石,乘勝趣汝州,偽守彭玘以城降。豫遣劉夔與金帥撒離曷侵蜀。執進士薛筇送豫,筇勉豫:"早圖反正,庶或全宗,孰與他日並妻子磔東市?"豫怒,欲兵之,賴張孝純獲免。

三年正月庚申,李橫破潁順軍,偽守蘭和降。壬戌,敗豫兵於長葛。甲子,橫引兵至潁昌府,偽安撫趙弼固守,急攻下之,弼遁,復潁昌。二月,河南鎮撫司統制官李吉敗豫將梁進於伊陽台,殪之。三月,豫聞橫入潁昌,求援於金人。粘罕遣兀朮赴之,豫亦遣將李成率師二萬逆戰於京城西北之牟駝岡。橫敗績,復陷潁昌。橫軍本群盜,恃勇無律,勝則爭取子女金帛,故及於敗。四月,陷虢州。鎮撫司統制官謝皋指腹示賊曰:"此吾赤心也!"自剖心以死。皋,開封人。是月,明州守將徐文以所部海舟六十艘、官軍四千餘人浮海抵鹽城,輸款於豫。文言沿海無備,二浙可襲取。豫大喜,以文知萊州,益海艦二十,俾寇通、泰間。

五月,朝廷遣韓肖胄、胡松年使偽齊。豫欲以臣禮見,肖胄無以應,松年曰:"均為宋臣。"遂長揖不拜,豫不能屈。因問主上如何,松年曰:"聖主萬壽。"復問帝意所向,松年曰:"必欲復故疆耳。"豫有慚色。

時豫悉有梁、衛之地,翟琮屯伊陽之鳳牛山,不能孤立,突圍奔襄陽。九月,楊政遣川陝將官吳勝破豫兵於蓮花城。十月己亥,賊將李成陷鄧州,以齊安守之;癸卯,陷襄陽,李橫奔荊南,知隨州李道棄城走。成據襄陽,以王嵩知隨州。甲辰,陷郢州,守臣李簡遁,豫以荊超知州事。賊將王彥先自亳引兵至壽春,將窺江南。劉光世駐軍建康,扼馬家渡,遣酈瓊領所部駐無為軍,為濠、壽聲援,賊乃還。

十二月,金人遣李永壽、王翊來報聘。永壽等驕倨,請還豫俘及西北士民之流寓者,復要畫江以益豫。監廣州鹽稅吳伸上書請討豫,謂"金人雖強,實不足慮,賊豫雖微,實為可憂。今敵使在廷,宜陽許而陰圖之,乘其不疑,可一戰擒也。"

四年正月,翰林學士綦崇禮言:"豫父子倚重金人,且永壽等從豫所來,畫江之請必出於豫。觀其奸謀,在窺吾境土。恐既通使,人情必解弛,宜戒將帥愈益置守。縱和議成,亦未可馳備。"既而朝廷遣章誼使金,至雲中。粘罕答書約毋駐軍淮南,誼不屈,還過汴,豫欲留之,以計獲免。熙河路馬步軍總管關師古與豫兵戰於左要嶺,敗績,遂降賊。洮、岷之地盡歸豫矣。

二月,豫策進士。五月,知壽春府羅興叛降豫。舒、蘄等州制置使岳飛復襄陽,李成遁,尋復唐州。六月,復隨州,磔偽守王嵩於襄陽市。七月,復鄧州,語在《飛傳》。豫聞岳飛取襄、鄧,遂乞師於金人。偽奉議郎羅誘上南征策,豫大喜。奪民舟五百載戰具,以徐文為前軍,聲言攻定海。九月,豫下偽詔,有"混一六合"之言,遣子麟入寇,及誘金人宗輔、撻辣、兀朮分道南侵,步兵自楚、承進,騎兵由泗趨滁。復遣偽知樞密院盧緯請師於金主,金主集諸將議,粘罕、希尹難之,獨宗輔以為可。乃以宗輔權左副元帥,撻辣權右副元帥,調渤海漢軍五萬應豫。以兀朮嘗渡江,習知險易,俾將前軍。豫以麟領東南道行台尚書令。朝廷震恐。或勸帝他幸,趙鼎曰:"戰而不捷,去未晚也。"張俊曰:"避將安之?"遂決意親征。壬申,豫兵與金人分道渡淮,楚州守臣樊序棄城走,淮東宣撫使韓世忠自承州退保鎮江。

十月丙子朔,詔張俊援世忠,劉光世移軍建康。世忠復還揚州。起張浚為侍讀。戊子,韓世忠戰於大儀,己丑,解元戰於承州,皆捷。丙申,豫露榜有窺江之言。戊戌,帝發臨安。十一月壬子,下詔討豫,始暴豫罪惡,士氣大振,欲濟江決戰。趙鼎曰:"退固不可,渡江亦非策。豫猶不親來,至尊豈可與逆雛決勝負哉?"淮西將王師晟、張琦合兵復南壽春府,執偽知州王靖。十二月壬辰,岳飛遣將牛皋、徐慶敗金人於廬州。庚子,金人退師,遣使告麟,麟棄輜重宵遁,語在《世忠傳》。

五年正月,淮西將酈瓊復光州,偽守許約降。閏二月,豫將商元攻信陽軍,知軍事舒繼明死之。七月,豫廢明堂為講武殿,暴風連日。八月,陷光州。十月,豫令民鬻子依商稅法許貫陌而收其算。豫獻《海道圖》及戰船木樣於金主亶。

六年正月,豫聚兵淮陽,韓世忠引兵急圍之。賊守將連舉六烽,兀朮與劉猊合兵來援,皆為世忠所敗。六月,築劉龍城以窺淮西,王師晟破之,執華知剛,俘其眾而還。九月,豫罷沿海互市。張孝純謂豫曰:"聞南人久治舟,一旦乘風北濟,將不利於我。"豫懼,故罷之。

豫聞帝親征,告急於金主亶,領三省事宗磐曰:"先帝立豫者,欲豫辟疆保境,我得按兵息民也。今豫進不能取,退不能守,兵連禍結,休息無期。從之則豫收其利,而我實受弊,奈何許之!"金主報豫自行,姑遣兀朮提兵黎陽以觀釁。

豫於是以麟領東南道行台尚書令,李鄴行台右丞,馮長寧行台戶部,許清臣兵馬大總管,李成、孔彥舟、關師古為將,籍民兵三十萬,分三道入寇。麟總中路兵,由壽春犯廬州;猊率東路兵,取紫荊山出渦口以犯定遠;西兵趨光州寇六安,彥舟統之。十月,猊兵阻韓世忠不得前,還順昌。麟兵從淮西系三浮橋以濟,賊眾十萬次濠、壽間。江東安撫使張俊拒戰,詔並以淮西屬俊,命殿帥楊沂中至泗州與俊合,比至濠而劉光世已棄合肥矣。張浚遣人星馳採石諭光世曰:"敢濟者斬。"光世不得已還廬州,與沂中相應。統制王德、酈瓊出安豐,遇賊三將軍皆敗之。猊眾數萬過定遠,欲趨宣化犯建康。沂中遇猊兵于越家坊,破之;又遇於藕塘,大破之。猊遁,麟聞亦拔砦走,麟兵有自書鄉貫姓名而縊者,豫由此失人心。金人聞麟等敗,詰豫罪狀,始有廢豫意矣。豫覺,請立麟為太子,以覘其意。金人乃答豫曰:"徐當遣人咨訪河南百姓。"

七年春,豫策進士。遣諜縱火淮甸,燔劉光世帑藏。二月,又焚鎮江。豫自麟敗,意沮氣奪。中原遺民,日望王師。三月,帝進駐建康。八月,統制酈瓊執呂祉,以兵三萬叛降豫,尋殺祉。豫聞瓊降大喜,御文德殿見之,授瓊靜難軍節度使、知拱州。瓊勸豫入寇,豫復乞師金人,且言瓊欲自效。金人恐豫兵眾難制,欲以計除之,乃佯言瓊降恐詐,命散其兵。

金人業已廢豫,而豫日益請兵,遂以女真萬戶束拔為元帥府左都監屯太原,渤海萬戶大撻不也為右都監屯河間。於是尚書省奏豫治國無狀,當廢。十一月丙午,廢豫為蜀王。

初,金主先令撻辣、兀朮偽稱南侵至汴,紿麟出至武城,麾騎翼而擒之,因馳至城中。豫方射講武殿,兀朮從三騎突入東華門,下馬執其手,偕至宣德門,強乘以羸馬,露刃夾之,囚於金明池。翼日,集百官宣詔責豫,以鐵騎數千圍宮門,遣小校巡閭巷間,揚言曰:"自今不僉汝為軍,不取汝免行錢,為汝敲殺貌事人,請汝舊主少帝來此。"由是人心稍安。置行台尚書省於汴,以張孝純權行台左丞相。偽丞相張昂知孟州,李鄴知代州,李成、孔彥舟、酈瓊、關師古各予一郡。以女真胡沙虎為汴京留守,李儔副之。諸軍悉令歸農,聽宮人出嫁。得金一百二十餘萬兩、銀一千六百餘萬兩、米九十餘萬斛、絹二百七十萬匹、錢九千八百七十餘萬緡。

豫求哀,撻辣曰:"昔趙氏少帝出京,百姓然頂煉臂,號泣之聲聞於遠邇。今汝廢,無一人憐汝者,何不自責也。"豫語塞,迫之行,願居相州韓琦宅,許之。後並其子麟徙於臨潢,封豫為曹王,賜田以居之。紹興十三年六月卒,是年金皇統三年也。豫僣號凡八年,廢時年六十五。先是,齊地數見怪異,有梟鳴於後苑,龍撼宣德門滅"宣德"二字,有星隕於平原鎮。識者謂禍不出百日,豫怒殺之。未幾果廢。

初,偽麟府路經略使折可求以事抵雲中,左監軍撒離曷密諭可求代豫。後撻辣有歸疆之議,恐可求望,鴆殺之。

豫之僣逆也,馬定國進《君臣名分論》,祝簡獻《遷都》、《國馬賦》,語多指斥;又如許清臣毀景靈宮,孟邦雄發永安陵,蹠犬吠堯,蓋無責焉。

苗傅,上黨人。大父授,父履。授在元豐中為殿前都指揮使。康王建元帥府,信德守臣梁揚祖以兵萬人至,傅與張俊、楊沂中、田師中皆隸麾下。隆祐太后南渡,傅為統制官,以所部八千人扈衛,駐於杭州。

有劉正彥者,不知何許人。父法,政和間為熙河路經略使,死王事。正彥由閣門祗候易文資至朝奉大夫,後以事責降。會法部曲王淵為御營都統制,正彥歸之。淵以法故,薦正彥於朝,復為武德大夫、知濠州,擢御營右軍副都統制,淵分精兵三千與之。以平丁進功,進武功大夫、威州刺史。初,正彥討進,請劉晏偕行。晏本嚴陵人,陷遼登第,宣和中率眾來歸。正彥用晏計易旗幟為疑兵,遂降進。晏自通直郎遷朝請郎,正彥恥己賞薄而晏獲峻遷,由是〈垂夬〉望,乃散所賜金帛與將士,尋被命從六宮、皇子至杭州。

建炎三年二月壬戌,高宗從王淵議,由鎮江幸杭州。時諸大將如劉光世、張俊、楊沂中、韓世忠分守要害,扈衛者獨苗傅。

先是,王淵裝大船十數,自維揚來杭,杭人相謂曰:"船所載,皆淵平陳通時殺奪富民家財也。"內侍省押班康履頗用事,威福由己出;其徒奪民居,肆為暴橫。傅等恨之,曰:"天子顛沛至此,猶敢爾耶!"其黨張逵復激怒諸軍曰:"能殺淵及內侍,則人人可審,朝廷豈能遍罪哉!"

三月辛巳,拜王淵同簽書樞密院事。初,淵建幸杭州議,內侍實左右之。及淵躐躋樞筦,眾謂薦由內侍。傅自負宿將,疾淵驟貴。正彥雖由淵進,淵檄取所予兵,亦怨之。於是傅積不能平,與王世修、張逵、王鈞甫、馬柔吉等謀作亂。鈞甫等皆燕人,所將號"赤心軍。"傅部分既定,乃紿淵以臨安縣有盜,意欲使淵出其兵於外。

康履得黃卷小文書,有兩統製作"田"、"金"字署卷末,田乃苗,金乃劉也。於是頗泄賊謀,以告淵,淵伏兵天竺。明日,賊黨亦伏兵城北橋下,俟淵退朝,誣以結宦官謀反,正彥手殺淵,以兵圍履第,分捕內官,凡無須者盡殺之,揭淵首,引兵犯闕。中軍統制吳湛守宮門,潛與傅通,導其黨入奏曰:"苗傅不負國,止為天下除害。"

知杭州康允之聞變,率從官扣閽,請帝御樓,百官皆從。殿帥王元大呼聖駕來,傅見黃屋,猶山呼而拜。帝憑闌呼二賊問故,傅厲聲曰:"陛下信任中官,軍士有功者不賞,私內侍者即得美官。黃潛善、汪伯彥誤國,猶未遠竄。王淵遇敵不戰,因友康履得除樞密。臣立功多,止作遙郡團練。已斬淵首,更乞斬康履、藍珪、曾擇以謝三軍。"帝諭以當流海島,可與軍士歸營,且曰:"已除傅承宣使、御營都統制,正彥觀察使、御營副都統制。"

賊不退。帝問百官計安出,浙西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時希孟曰:"禍由中官,不悉除之,禍未已也。"帝曰:"朕左右可無給使耶?"軍器監葉宗諤曰:"陛下何惜康履。"遂命吳湛捕履,得於清漏閣承塵中。傅即樓下腰斬履。

傅猶肆惡言,謂"帝不當即大位,淵聖來歸,何以處也?"帝使朱勝非縋樓下曲諭之。傅請隆祐太后同聽政及遣使與金議和。帝許諾,即下詔請太后垂簾。賊聞詔不拜,曰:"自有皇太子可立。"張逵曰:"今日之事,當為百姓社稷計。"時希孟曰:"宜率百官死社稷,否則從三軍之請。"通判杭州事章誼叱之曰:"何可從三軍邪!"帝徐謂勝非曰:"朕當退避,須太后命。"勝非謂不可。顏岐曰:"得太后親諭之,則無詞矣。"

時寒甚,門無簾幃,帝坐一竹椅。既請太后,即起立楹側。太后御肩輿出立樓前,二賊拜曰:"今日百姓無辜,肝腦塗地,望太后主張。"太后曰:"道君皇帝任蔡京、王黼,更祖宗法,童貫起邊釁,所以致金人之禍。今皇帝聖孝,無失德,止為黃潛善、汪伯彥所誤,已加竄逐,統制獨不知邪?"傅曰:"臣等定議,必欲立皇子。"後曰:"今強敵在外,使吾一婦人簾前抱三歲兒,何以令天下?"正彥等號泣固請,因呼其眾曰:"太后既不允,吾當受戮。"遂作解衣狀,後諭止之。傅曰:"事久不決,恐三軍生變。"顧謂勝非曰:"相公何無一言?"勝非不能答。適顏岐至自帝前,奏曰:"皇帝令臣奏知太后,已決意從傅請矣,乞太后宣諭。"後猶不許,傅等語益不遜。

太后還入門,帝遣人奏禪位,勝非泣曰:"臣義當死,乞下詰二凶。"帝屏左右語曰:"當為後圖,事不成,死未晚。"勝非曰:"王鈞甫,賊腹心也,適語臣曰:'二將忠有餘,學不足。'此可為後圖耳。"

是日,帝幸顯忠寺。甲申,太后垂簾,降赦,號帝為睿聖仁孝皇帝,以顯忠寺為睿聖宮,留內侍十五人,余悉編置。

丙戌,赦至平江府,張浚知有變,不拜。丁亥,至江寧,制置呂頤浩遺浚書,痛述事變。浚乃舉兵。戊子,御營前軍統制張浚至平江,浚諭以起兵,俊泣奉命。

初,勝非奏,垂簾當二臣同對,今屬時艱,乞許獨對。恐賊疑,乃日引其徒一人與俱。傅入對,後勞勉之。賊喜,無所疑,故臣僚入對,得謀復辟。

勝非深結王世修,將處以從官,俾通二凶。

傅欲改元,正彥欲遷都建康,太后謂勝非曰:"二事如俱不允,恐賊有他變。"己丑,改元明受。張浚遺書二凶,獎其忠義以慰安之。庚寅,百官朝睿聖宮。以傅為武當軍節度使。

辛卯,張浚遣進士馮轓赴行在,請帝親總要務。復抵書馬柔吉、王鈞甫宜早反正,以解天下之惑。

浚既遣轓,即檄諸路,約呂頤浩、劉光世會平江。傅以堂帖趣張浚赴秦州,命趙哲領俊軍,哲不從;改命陳思恭,思恭亦不從。

壬辰,以諫議大夫鄭瑴為御史中丞。賊以武功大夫王彥為御營司統制,瑴面折二凶,彥佯狂,即日致仕。

癸巳,韓世忠引兵至常熟。辛道宗謂張浚曰:"賊萬一邀駕入海,何以為計!"浚乃聲言防遏海寇,奏道宗為節制司參議官,措置海船以避賊。

甲午,貶曾擇、藍珪於嶺南,傅追斬擇。賊欲以所部代禁衛守睿聖宮,又欲邀帝幸徽、越,張澄、勝非曲諭止之。

馮轓說二凶反正,傅按劍瞋目視轓,正彥解之,曰:"須張侍郎來,乃可。"即遣歸朝官趙休與轓共招浚。

乙未,呂頤浩勤王兵至丹陽,劉光世引所部來會。丙申,韓世忠兵至平江,即欲進兵。浚曰:"已遣馮轓甘言誘賊矣。投鼠忌器,不可太亟。"

賊遣張彥、王德聲言防淮,德伺彥醉,並其軍,自採石濟江歸劉光世,彥尋為人所殺。戊戌,浚以世忠兵少,分張俊兵二千益之,發平江。

馮轓至平江,浚復遣入責賊以大義,諭以禍福,期雖死無悔。傅等初聞浚集兵,未之信,及得浚書,始悟見討。奏請誅浚以令天下。詔責浚黃州團練副使,郴州安置。鄭瑴上疏謂浚不當責,密遣所親謝向變姓名告浚宜持重緩進,賊當自遁,浚然之。

是日,賊遣苗瑀、馬柔吉將赤心隊及王淵舊部曲駐臨平,以拒勤王之師。馮轓至臨平,見馬柔吉,同縋入城。詰朝,與傅等議,傅曰:"爾尚敢來邪?"欲拘轓。浚逆知之,謬為書遺轓,言客自杭來,知二公於朝廷初無異心,殊悔前書失於輕易。賊得浚遺轓書,大喜,乃釋轓。

壬寅,浚得謫命,恐將士解體,紿曰:"趣召之命也。"是日,呂頤浩至平江,與浚對泣曰:"事不諧,不過赤族。"乃命幕客李承造草檄告四方討賊。賊聞勤王之兵大集,即呼馮轓、勝非議復辟。癸卯,張俊發平江,劉光世繼之。賊亦遣兵三千屯湖州小林。丙午,頤浩、浚以大兵發平江。詔以浚為知樞密院事。

丁未,勝非召二凶至都堂議復辟,率百官三上表以請。夏四月戊申朔,帝還宮,都人大說。帝御前殿,詔尊太后曰隆祐皇太后,立嗣君為皇太子。辛酉,徙傅淮西制置使,正彥副之。庚戌,詔復建炎號。

是日,頤浩、浚軍次臨平,苗翊、馬柔吉以兵阻河。韓世忠率先鋒力戰,俊、光世乘之,翊敗走。勤王兵進北關。二凶詣都堂,趣得所賜鐵券,引精兵二千,夜開涌金門遁。辛亥,頤浩、浚引勤王兵入城。世忠手執王世修以屬吏。

苗傅犯富陽,統制官喬仲福追擊之。癸丑,犯桐廬。甲寅,斬吳湛。時希孟編管吉陽軍。丙辰,傅等至白沙渡,所過燔橋以阻官軍。丁巳,犯壽昌縣,黥民充軍。庚申,犯衢州,守臣胡唐老拒卻之。丙寅,犯常山。世忠請任討賊。丁卯,以世忠為江、浙制置使,自衢、信追擊賊。戊辰,賊犯玉山縣。辛未,賊屯沙溪鎮。統制巨師古自江東討賊還,與喬仲福、王德會信州。賊聞之,還屯衢、信間。

五月戊寅朔,世忠發杭州。庚辰,賊黨張翼斬鈞甫及柔吉父子首以降,江、浙制置使周望受之以聞。賊寇浦城縣,夾溪而屯,據險設伏,以邀官軍,統制官馬彥溥死之。賊乘勝犯中軍,世忠瞋目大呼,揮兵直前,正彥墮馬,生禽之。賊將江池殺孟皋、禽苗翊降,眾悉解甲。張逵收余兵入崇安,喬仲福追殺之。

傅棄軍變姓名夜遁建陽,土豪詹標覺之,執送世忠,檻車赴行在。壬寅,詔班師。

秋七月辛巳,世忠軍還,俘傅、正彥以獻,磔於建康市。張逵、苗瑀及傅二子俱已前死。詔釋餘黨。

杜充,字公美,相人也。喜功名,性殘忍好殺,而短於謀略。紹聖間,登進士第,累遷考功郎、光祿少卿,出知滄州。靖康初,加集英殿修撰,復知滄州。時金人南侵,郡中僑寓皆燕人來歸者,充慮為敵內應,殺之無噍類。

建炎元年,進天章閣待制、北京留守,遷樞密直學士。提刑郭永嘗畫三策以獻充,充不省。永誚之曰:"人有志而無才,好名而無實,驕蹇自用而得聲譽,以此當大任,鮮克有終矣。"二年,宗澤卒,充代為留守兼開封尹。三年,以戶部尚書兼侍讀召,未至,改資政殿學士,節制淮南、京東西路,依前京城留守,尋知宣武軍節度使。

七月,以同知樞密院召還,至,即拜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御營使。初,宗澤要結豪傑,圖迎二帝。澤卒,充短於撫御,人心疑阻,兩河忠義之士往往皆引去,留守判官宗穎嘗疏其失。朝廷謂充有威望,可屬大事,呂頤浩、張浚亦薦之,故有是命。時諸路各擁重兵,率驕蹇不用命。張俊方白事,謁未入,俊遽前,充怒戮其使,諸將稍稍忄習服。

高宗將幸浙西,命韓世忠屯太平,王〈王燮〉屯常州。以充為江、淮宣撫使,留建康,使盡護諸將。光世、世忠憚充嚴急,不樂屬充。詔移光世江州、世忠常州。時江、浙倚充為重,而充日事誅殺,無制敵之方,識者寒心。

金人窺江,充遣裨將王民、張超分守諸渡,乘高據岸,以神臂弓射卻之。金人復逼〈石冏〉砂,時以輕舟薄南岸,官軍奮擊,或沉其舟。一日當晝,金人對江列陣而佯退,眾信之,守益懈。敵諜知無備,夜乃乘數十舟橫江直濟,眾不能御,敵遂登岸。充亟命統制官陳淬盡領岳飛諸裨校合二萬人邀擊於馬家渡,約王〈王燮〉俱進。敵氣銳甚,淬戰沒,〈王燮〉引兵遁,充軍潰。

金人陷建康,充渡江保真州。充嘗痛繩諸將,諸將銜之,伺其敗,眾將甘心焉。充不敢歸,乃北約泗州劉位、徐州趙立,欲合兵邀敵歸路。詔遣內侍任源賜親札激厲,俾為後圖。源至常州,道阻未得進,募健士先達上意,充詭詞自飭以報源。

充居真州長蘆寺,守臣向子忞勸充由通、泰入浙,欲與偕行,充畜異志,不聽。始,京畿提刑凌唐佐在南京,守臣孟庾歸朝,以府事委之,唐佐遂降於金為所用。唐佐雅善充,以書招之。完顏宗弼復遣人說充曰:"若降,當封以中原,如張邦昌故事。"充遂叛降金。事聞,高宗謂輔臣曰:"朕待充不薄,何乃至是哉?"下制削充爵,徙其子嵩、岩、{山昆}、婿韓汝惟於廣州。

是冬,充至雲中,粘罕薄之,久之,命知相州。充猜阻肆威,同列多不協。紹興二年,其孫自徙所間走歸充,其副胡景山誣充陰通朝廷。粘罕下充吏,炮掠備至,不服,釋之,因問充曰:"汝欲復歸南朝邪?"充曰:"元帥敢歸,充不敢也。"粘罕哂之。七年,命充為燕京三司使。八年,同簽書燕京行台尚書省事。九年,遷行台右丞相。十一年,和議成而充死矣。

吳曦,信王璘之孫,節度挺之中子。以祖任補右承奉郎。淳熙五年,換武德郎,除中郎將,後省言其太驟,改武翼郎。累遷高州刺史。紹熙四年,挺卒,起復濠州團練使。慶元元年冬,由建康軍馬都統制除知興州兼利西路安撫使。四年,憲聖園陵成,以勞遷武寧軍承宣使。六年,光宗攢陵成,遷太尉。

會韓侂胄謀開邊,曦潛畜異志,因附侂胄求還蜀。樞密何澹覺其意,力沮之。陳自強納曦厚賂,陰贊侂胄,遂命曦興州駐紥御前諸軍都統制,兼知興州、利州西路安撫使。從政郎朱不棄上侂胄書,謂曦不可主西師,侂胄不報。曦至鎮,譖副都統制王大節,罷之,更不除副帥,而兵權悉歸於曦。開禧二年,朝廷議出師,詔曦為四川宣撫副使,仍知興州,聽便宜行事。自紹興末,王人出總蜀賦,移牒宣司,勢均禮敵。而侂胄以總計隸宣司,副使得節制按劾,而財賦之權又歸於曦。未幾,兼陝西、河東招撫使。

曦與從弟晛及徐景望、趙富、米修之、董鎮共為反謀,陰遣客姚淮源獻關外階、成、和、鳳四州於金,求封為蜀王。侂胄日夜望曦進兵,曦陽為持重,按兵河池不進,潛為金人地以困王師,侂胄不之覺。會正使程松至,曦不庭參,松不敢詰;曦復多摘取松衛兵,松亦不悟。

金人犯西和,王喜、魯翼拒之。戰方急,曦傳令退保黑谷,軍遂潰。乃焚河池,退壁青野原。曦時已布腹心於金,將士未之知,猶力戰,敵人竊笑之。曦退壁魚關,招集忠義,厚賜以收眾心。興元都統制毋思以重兵守大散關,曦因撤驀關之戍,敵由版閘谷繞出思後,思遁。金遂陷大散關,曦退屯罝口。舉人陳國飾投匭上書,言曦必叛,侂胄不省。

十二月,興州見兩日相摩。金遣吳端持詔書、金印至罝口,封曦蜀王,曦密受之。李好義敗金人於七方關,曦不上其捷,還興州。是夜,天赤如血,光燭地如晝。翌日,曦召幕屬諭意,謂東南失守,車駕幸四明,今宜從權濟事,眾失色。王翼、楊騤之抗言曰:"如此,則相公八十年忠孝門戶,一朝掃地矣!"曦曰:"吾意已決。"即詣甲仗庫,集兵將官語故,祿禧、褚青、王喜、王大中等皆稱賀聽命。曦北向受印。遣徐景望為四川都轉運使、褚青為左右軍統制,趨益昌,奪總領所倉庫。程松聞變,棄興元去。

三年正月,曦遣將利吉引金兵入鳳州,以四郡付之,表鐵山為界。曦乘黃屋左纛,僣王位於興州,即治所為行宮,稱是月為元年。使人告其伯母趙氏,趙怒絕之。叔母劉晝夜號泣,罵不絕口,曦扶出之。族子僎為興元統制,見偽檄,色甚不平。

曦既僣位,議行削髮左衽之令。遣董鎮至成都治宮殿,將徙居之。曦所統軍七萬並程松軍三萬,分隸十統帥。遣祿祁、房大勛戍萬州,泛舟下嘉陵江,聲言約金人夾攻襄陽。祁尋至夔,遣兵扼巫山得勝、羅護等砦,以遏王師。侂胄聞曦反,不知所為,或勸不如因而封之,侂胄納其說。吳晛為曦謀,宜收用蜀名士以系民心。於是陳鹹自髡其發,史次秦塗其目,楊震仲飲藥卒,王翊、家拱辰皆不受偽命,楊修年、詹久中、家大酉、李道傳、鄧性善、楊泰之悉棄官去。薛九齡謀舉義兵。

興州合江倉官楊巨源倡義討逆,未有以發,遂與隨軍轉運安丙共謀誅曦。會李好義與兄好古、李貴等皆有謀,交相結納。二月甲戌夜,漏盡,巨源、好義首率勇敢七十人斧門以入。李貴即曦室斬其首,裂其屍。丙分遣將士收其二子及叔父柄、弟晫、從弟晛、賊黨姚淮源、李珪、郭仲、米修之、郭澄等皆誅之。時吳端猶臥後閣,亦伏誅。徐景望、趙富、吳曉、董鎮、郭榮、祿禧等皆在外,遣人就誅之。函曦首獻於朝。

詔曦妻子處死,親昆弟除名勒停,吳璘子孫並徙出蜀,吳玠子孫免連坐,通主璘祀。曦敗時年四十六。

部分譯文

張邦昌字子能,永靜軍東光人。舉進士,連續升任為大司成,因訓導失職,貶為崇福宮提舉,知光、汝二州。政和(1111~1117)末,由知洪州改為禮部侍郎。第一個請求把崇寧、大觀以來出現的特殊的祥瑞感應製成旗幟、器物,被採納。宣和元年(1119),任尚書右丞,轉為左丞,升為中書侍郎。欽宗即位後,升為少宰。

金人進犯京師,宋廷議割三鎮,派康王及張邦昌去金營為人質以求議和。恰好姚平仲夜襲金營,斡離不怒責張邦昌,張邦昌以襲金營不是朝廷的意思做答。不久張邦昌升為太宰兼門下侍郎。不久,康王回來,金人又以肅王為人質,仍命張邦昌為河北路割地使。

先前,張邦昌力主和議,不料自己成為人質,等動身時,就請求欽宗親署御批不改變割地和議的決定,沒答應他;又請求給河北發詔書,也沒答應。此時粘罕的兵馬又來侵略,上書者攻擊張邦昌私通金人,是社稷之賊。於是,貶張邦昌為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宮使,罷去割地求和之議。當年冬,金人攻陷京師,皇上又出城與金議和,留在青城。

第二年春,吳千乾、莫儔從金營帶著文書回來,讓推舉異姓堪當皇帝的人到金營接受冊封。留守孫傅等不聽從命令,上表請求立趙氏。金人怒,又派吳千乾、莫儔來督促,脅迫孫傅等召集百官商議。眾人不敢說什麼,相視很久,無計可施,就說“:今日應勉強聽命,應付過去,推舉在金營中的一人。”正好尚書員外郎宋齊愈從金營回來,眾人問金人的意向,宋齊愈寫“張邦昌”三字給大家看,於是就決定推舉張邦昌。孫傅、張叔夜不在推舉書上籤名,被金人抓到營中。

王時雍當時任留守,又把百官召集到秘書省,百官到後就關上省門,用兵把守,讓范瓊告訴大家立張邦昌為帝,眾人只唯唯稱是。有太學生提出異議,范瓊恐他惑眾,就厲聲訓斥他,讓他回學舍。王時雍先在推舉書上籤名,給百官做榜樣。御史中丞秦檜不簽名,力爭立趙氏宗室,並說張邦昌在徽宗時,專事安逸遊樂,黨附權奸,蠹國亂政,社稷傾危實是張邦昌所致。金人怒,抓秦檜。吳千乾、莫儔拿著推舉狀到金營。

張邦昌回來主持尚書省,金人勸他稱帝,張邦昌開始想推辭,有人說“:相公不先死在城外,現在想使全城受塗炭嗎?”正趕上金人帶著冊寶來,張邦昌向北拜舞后接受了冊命,即偽皇帝位,僭號大楚,準備定都金陵。於是登上文德殿,在西面設御位接受朝賀,讓..門官傳令不要跪拜,王時雍率百官竟跪拜,張邦昌只是面朝東恭敬地站著。

外統制官、宣贊舍人吳革以屈節異姓為恥,首先率內親事官數百人,都先殺了自己的妻子兒女,燒毀宅第,計畫在金水門外舉事。范瓊假裝與他合謀,讓大家丟棄武器,竟從背後襲殺了百餘人,捕獲了吳革和他的兒子,並殺了他們,又殺了十餘人。

當天,狂風大作,遮天蔽日,太陽昏暗無光。百官悽慘頹喪,張邦昌也驚恐失色。只有王時雍、吳千乾、莫儔、范瓊等歡欣鼓舞,他們認為有佐命之功。張邦昌當即命王時雍權知樞密院事領尚書省,吳千乾同知樞密院事,莫儔權簽書樞密院事,呂好問權領門下省,徐哲權領中書省。下令說:“近來因朝廷多變故,百官和各部門都失去其職能,從今起要各自恢復職能,依法度辦事。御史台監察上報。”張邦昌見百官時自稱“予”,手詔稱“手書”。只有王時雍每次在張邦昌面前說事時,往往稱“臣啟陛下”,張邦昌斥責他;又勸張邦昌坐紫宸、垂拱殿,呂好問爭辯後,才停止。張邦昌剛即位,應推恩四方,因道路阻隔,先在京城大赦,選郎官為四方密諭使。

金人將退兵,張邦昌到金營去送別,他身穿皇袍,張紅色傘蓋,在金人所過之地設香案,言行舉止都和平常一樣,王時雍、徐秉哲、吳千乾、莫儔都跟著他,觀看的人無不感傷。二帝被金掠走北去,張邦昌率百官在南薰門遙辭二帝,眾人痛哭,有倒地而死的人。

金軍已退,張邦昌降手書大赦天下。呂好問對張邦昌說:“人情歸你,那是迫於金人的威勢,金人已離去,能再有今日的光景嗎?康王久居在外,是眾心所歸,何不推戴他呢?”又說:“為今之計,應當迎回元佑皇后,請康王早登帝位,大概還可保全官位性命。”監察御史馬伸也請求迎康王即位,張邦昌同意。王時雍說:“騎虎難下,應深思熟慮,否則,他日遭吞噬,悔之晚矣。”徐秉哲也在旁邊表示贊同,張邦昌不聽,於是,冊封元佑皇后為太后,迎入延福宮。派蔣師愈帶書信到康王那自述說:“我所以同意金人的推戴,是出於權宜之計,以紓國難,怎敢懷有他圖?”康王詢問蔣師愈等,就知道了一切,於是給張邦昌寫了回書。張邦昌隨即派謝克家獻上大宋受命寶,又降手書請元佑皇后垂簾聽政,等康王即位。手書下後,朝廷內外的人十分高興。宋太后開始在內東門小殿垂簾聽政。張邦昌以太宰的身份居於內東門資善堂。不久,又派使者帶著乘輿服御去南京,很快張邦昌也到,他跪地痛哭請死,康王慰撫他。

康王即位,以李綱為宰相,張邦昌轉為太保、奉國軍節度使,被封為同安郡王。李綱上書論奏:“張邦昌久任機務,位高權重,卻趁國家破亡之機為己謀利,君主受辱之時竊位求榮。以異姓建國四十多天,等金人退去,才降赦來籠絡人心。這種人應梟首示眾,作為對亂臣賊子的懲戒。”當時黃潛善也幫助李綱。李綱又說“:張邦昌已是僭逆,怎能留在朝廷,使人們把他看成是先前的天子呢?”高宗就降御批說:“張邦昌僭逆,理應誅殺,但考察他的本意,是出於威脅,可特別給予寬恕,貶為昭化軍節度副使,安置於潭州。”

起初,張邦昌入主皇宮,華國靖恭夫人李氏多次給張邦昌送果品,張邦昌也對她特別厚待。一天晚上,張邦昌醉酒,李氏扶著他說“:陛下,事已至此,還說什麼?”於是把胳膊搭在張邦昌身上,扶他進了福寧殿,晚上,把自己的養女陳氏打扮好送給張邦昌。等張邦昌退位回東府,李氏偷偷送他,並責備皇上。皇上聽說後,把李氏投入獄中,她服罪。下詔列舉張邦昌的罪狀,賜死於潭州。李氏處以杖脊後發配到車務營。王時雍、徐秉哲、吳千乾、莫儔等早已流放到遠方,這時,又殺了王時雍。

劉豫字彥游,景州阜城人。世代務農,到劉豫時才考進士,元符(1098~1100)中考中進士。劉豫小時候缺乏教養和德行,曾偷同學的白金盂、紗衣。政和二年(1112),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被言者攻擊,皇上不想揭發他過去的醜行,下詔不要追究。不久,劉豫多次上書講禮制局的事,皇上說:“劉豫是河北的種田人,怎懂禮制?”貶劉豫為兩浙察訪。宣和六年(1124),判國子監,拜官為河北提刑。

金人南侵,劉豫棄官到儀真避亂。劉豫與中書侍郎張愨交好,建炎二年(1128)正月,因張愨的推薦劉豫被任為濟南知府。當時山東盜賊蜂起,劉豫不願去,請求改任東南部某郡,執政討厭他,不許,劉豫氣憤地上任去了。當年冬,金人攻濟南,劉豫派兒子劉麟出戰,敵人重重包圍了濟南,副長官張柬增兵來援,敵兵才撤。金趁機派人以利勸誘劉豫,劉豫想起先前的忿恨,於是蓄謀反叛,殺他的部將關勝,率百姓降金,百姓不從,劉豫獻城投降。建炎三年(1129)三月,兀朮聽說高宗已渡過長江,就派劉豫知東平府,任京東西、淮南等路安撫使,節制大名、開德府、濮、濱、博、棣、德、滄等州,劉麟為濟南知府,黃河以南,由劉豫統領。

建炎四年(1130)七月二十七日,金派大同尹高慶裔、知制誥韓窻冊封劉豫為皇帝,國號大齊,建都大名府。先前,北京順豫門長出瑞禾,濟南漁民捕到鱔魚,劉豫認為這是自己登帝位的符瑞,就派劉麟帶重禮賄賂金左監軍撻懶,請求封他為帝。撻懶應允,派使到劉豫所部詢問軍民應立誰為帝,眾人未來得及回答,劉豫的同鄉張浹超越次序答話,請求立劉豫,於是就決定立他,命高慶裔、韓日方備好璽綬寶冊來冊封他。九月初九,劉豫即位為偽皇帝,大赦境內,遵用金的年號,稱天會八年。以張孝純為丞相,李孝揚為左丞,張柬為右丞,李儔為監察御史,鄭億年為工部侍郎,王瓊為汴京留守,他的兒子劉麟為太中大夫、提領諸路兵馬兼知濟南府。張孝純開始時堅守太原,十分忠義,高宗因王衣與張孝純是至交,就讓他去招撫張孝純,正巧粘罕派人從雲中送他歸屬劉豫,於是失節於叛賊。

劉豫回東平,升東平為東京,改東京為汴京,降南京為歸德府。以弟劉益為北京留守,不久又改為汴京留守。又降淮寧、潁昌、興仁府皆為州。因他生於景州,任過濟南知府,節制東平,僭位於大名,就招募以上四郡的丁壯數千人,號稱“雲從子弟”。下偽詔求直言。十月,封他的母親翟氏為皇太后,妾錢氏為皇后。錢氏,是宣和時的宮人,熟悉宮中之事,劉豫想仿照宮中各種規制,故立她為後。十一月,改明年年號為阜昌。

在劉豫未僭號時,多次派人勸說東京副留守上官悟,並賄賂上官悟的親信喬思恭一起勸上官悟降金,上官悟把他們都殺了。又招降楚州知州趙立,趙立不看他的書信就斬了他的使者。又派趙立的朋友劉..用寫著大字的旗來誘降,並說“:我是你的老朋友啊。”趙立說“:我知有君父,不知有老朋友。”把劉..燒死。博州判官劉長孺寫信勸劉豫反正,劉豫囚他一百天,他都不屈服;又給他官做,他也不接受。劉豫大肆搜尋宋宗室,承務郎閻琦把宋宗室藏起來,被劉豫杖死。徵召迪功郎王寵,王寵不到。文林郎李吉吉、尉氏令姚邦基都棄官而去。朝奉郎趙俊以甲子紀年而不寫劉豫年號,劉豫也拿他沒辦法。洪皓身陷金朝已很久,粘罕勸他去為劉豫做官,他不答應,被流放到皓冷山。隱士尹..聽說劉豫召他,逃到山谷間,遠走蜀中。國信副使宋汝為用呂頤浩的書信勸勉劉豫要以忠義為本,劉豫說:“沒見張邦昌嗎?已經如此,還說什麼!”滄州進士邢希載上書劉豫請求與宋通好,被殺。

當月,劉豫在歸德為陳東、歐陽澈立廟,是唐代張巡、許遠那樣的雙廟制。

紹興元年(1131)五月,張俊討伐並打敗李成,李成逃歸劉豫。雄州的大儈王友直曾致書劉豫讓他招撫李成,說劉光世、呂頤浩不是國家中興的將相之才,後被人告發,下詔審問他並用刑法懲處他。六月,劉豫以劉麟為兵馬大總管、尚書左丞相。在宿州設招受司,誘惑宋逃亡者。金人冊立劉豫,以黃河為界,恐怕兩河地區陷沒敵偽境的人民逃歸,下令大搜捕,有的被賣到別國,有的押送到雲中,實際是防劉豫。十月,劉豫侵宋,派部將王世沖率蕃、漢兵攻廬州,廬州守臣王亨誘斬王世沖,大敗他的軍隊。十一月,帥臣葉夢得招降劉豫部將王才。偽秦鳳帥郭振入寇,王彥、關師古把他打敗。偽知海州薛安靖及通判李匯獻州降宋。

紹興二年(1132)二月,知商州董先獻商、虢二州叛附劉豫。襄陽鎮撫使桑仲上疏治劉豫罪。朝廷即命桑仲兼任節制應援京城軍馬,審時度勢,收復被劉豫攻占的州郡。仍命河南翟興,荊南解潛,金、房二州的王彥,德安陳規,蘄、黃二州的孔彥舟,廬、壽二州的王亨互為應援,毋失事機。三月,桑仲被他的部將霍明殺死,高宗聽後,授官給桑仲的兩個兒子為將仕郎。河南鎮撫使翟興屯駐在伊陽山,劉豫認為是禍患,派人招降他,並答應封他王爵。翟興燒了偽詔並殺了偽使。劉豫就暗中勾結翟興的部下楊偉謀取翟興。楊偉殺翟興,拿著翟興的頭投降劉豫。

四月初五,劉豫遷都汴京。於是就把祖先的靈位奉於宋太廟,尊他的祖父為徽祖毅文皇帝,父為衍祖睿仁皇帝。親自祭祀天地。當天,暴風卷旗,屋瓦震動,士民恐懼。劉豫在汴京大赦,與百姓相約說“:自今起不濫赦,不用宦官,不度僧道。文武雜用,不限資格。”當時河、淮、陝西、山東都駐紮著金兵,劉麟招鄉兵十餘萬為皇子府十三軍。在河南、汴京分別設淘沙官,使這兩京的冢墓被發掘殆盡。賦斂煩苛,民不聊生。

五月,劉豫聽說桑仲死,派人招降隨州李道、鄧州李橫,都不受降,抓劉豫的使臣報告朝廷。六月,蘄、黃鎮撫使孔彥舟叛附劉豫,他的部將陳顏明率千餘人歸宋。直徽猷閣凌唐佐、尚書郎李亘、國信副使宋汝為留在偽朝廷,早就謀劃把劉豫的虛實寫成蠟書報告給朝廷,事泄露,劉豫殺了凌唐佐,李亘也遇害。劉豫以知東平府李鄴為尚書右丞、河南鎮撫司都統制董先為大總管府先鋒將。十二月,襄陽鎮撫使李橫在揚石打敗劉豫兵馬,乘勝奔汝州,偽守彭王己獻城投降。劉豫派劉夔與金帥撒離曷侵蜀。抓住進士薛筇送給劉豫,勸他:“應早圖反正,或可保全宗族,何必日後作為亂臣賊子與妻子兒女梟首示眾呢?”劉豫怒,想用兵器殺傷他,全賴張孝純說情,方才獲免。

紹興三年(1133)正月初四,李橫攻破潁順軍,偽守將蘭和投降。初六,在長葛打敗劉豫兵馬。初八,李橫率兵到潁昌府,偽安撫趙弼固守城池,李橫猛攻,趙弼逃走,收復了潁昌。三月,河南鎮撫司統制官李吉在伊陽台打敗劉豫部將梁進,梁進被殺。三月,劉豫聽說李橫攻占潁昌,向金求援。粘罕派兀朮來援,劉豫也派李成率二萬人在京城西北的牟駝岡截擊宋軍。李橫戰敗,潁昌又失陷。李橫的軍隊本是一群盜賊,勇敢但無軍紀,戰勝時就爭搶子女金帛,因此失敗。四月,虢州失陷。鎮撫司統制官謝皋指著自己的腹部對敵人說:“這就是我的赤心!”自己剖腹而死。謝皋,開封人。當月,明州守將徐文率領所部海船六十艘、官軍四千多人從海上到達鹽城,投降了劉豫。徐文說宋沿海沒防備,可襲取二浙。劉豫大喜,以徐文知萊州,增加二十艘海艦,讓他在通、泰間襲擾宋軍。

五月,朝廷派韓肖胄、胡松年出使偽齊。劉豫想以召見臣下的禮節見他們,韓肖胄沒說什麼,胡松年說:“我們都是宋臣。”就拱手作揖而不跪拜,劉豫不能使他們屈服。於是問皇上怎么樣,胡松年說:“聖主萬壽。”又問皇上的意向,胡松年說:“一定要收復故疆。”劉豫有愧色。

此時劉豫完全占有梁、衛之地,翟琮駐屯在伊陽的鳳牛山,孤軍無援,就突圍到襄陽。九月,楊政派川陝將官吳勝在蓮花城打敗劉豫軍隊。十月十八日,賊將李成攻陷鄧州,由齊安守衛;二十二日,攻陷襄陽,李橫逃奔荊南,知隨州李道棄城逃走。李成占據襄陽,以王嵩知隨州。二十三日,攻陷郢州,守臣李簡逃跑,劉豫命荊超知郢州。賊將王彥先從亳州率兵到壽春,將進兵江南。劉光世駐軍建康,扼守馬家渡,派酈瓊率所部駐在無為軍,為濠、壽聲援,敵兵才退。

十二月,金派李永壽、王翊來報聘。李永壽等放縱傲慢,請求放回劉豫的俘虜和西北人民流寓在江南的,又要割江北的土地給劉豫。監廣州鹽稅吳伸上書請求討伐劉豫,說:“金人雖強大,實際不值得憂慮,叛賊劉豫雖弱小,實在可憂。現在敵人使臣在朝廷,應明里答應他們的條件而暗中謀取他們,趁他們不懷疑,可一戰而擒獲劉豫。”

紹興四年(1134)正月,翰林學士綦崇禮說“:劉豫父子倚重金人,且李永壽等是從劉豫那來,畫江為界一定是劉豫的主意。看他的奸謀,是在窺伺我國疆土。恐怕已通使,人情定會懈怠,應告誡將帥更要嚴守邊防。即使和議成,亦不可放鬆防禦。”不久,朝廷派章誼使金。到雲中,粘罕答書中不讓宋駐軍淮南,章誼沒屈從,回來時路過汴京,劉豫想留他,他用計謀才脫身。熙河路馬步軍總管關師古在左要嶺與劉豫軍交戰失敗,於是投降劉豫。洮、岷地區全被劉豫占領。

二月,劉豫策進士。五月,知壽春府羅興叛降劉豫。舒、蘄等州制置使岳飛收復襄陽,李成逃走,很快又收復唐州。六月,收復隨州,在襄陽把隨州偽守王嵩斬首。七月,收復鄧州。《岳飛傳》中有記載。劉豫聽說岳飛攻取了襄、鄧,就向金求援。偽奉議郎羅誘上奏南征策,劉豫大喜。劉豫搶民船五百條裝戰具,以徐文為先鋒,聲稱攻定海。九月,劉豫下偽詔,有“混一六合”的話,派他的兒子劉麟侵宋,並誘金人宗輔、撻辣、兀朮分道南侵,步兵由楚、承進兵,騎兵由泗州奔滁州。又派偽知樞密院盧緯向金主請兵,金主召諸將商議,粘罕、希尹反對,只宗輔認為可以。於是以宗輔權左副元帥,撻懶權右副元帥,調渤海、漢軍五萬支援劉豫。因兀朮曾渡過長江,熟悉地形,讓他為前鋒。劉豫以劉麟領東南道行台尚書令。朝廷震恐。有的勸皇上到別處,趙鼎說:“與敵交戰不勝,再走也不晚。”張俊說“:到哪兒去避敵?”就決定親征。二十六日,劉豫軍和金軍分道渡淮,楚州守臣樊序棄城逃走,淮東宣撫使韓世忠自承州退保鎮江。

十月初一,詔命張浚增援韓世忠,劉光世移軍建康。韓世忠又回揚州。起用張浚為侍讀,十三日,韓世忠戰於大儀,十四日,解元戰於承州,都取勝。二十一日,劉豫的告示中有窺伺江南的話。二十三日,皇上從臨安出發。十一月初七,下詔討劉豫,才列舉劉豫的罪惡,宋士氣大振,想渡江與敵決戰。趙鼎說:“退卻本不可以,渡江也非良策。劉豫尚且不親來,陛下怎能同逆雛決勝負呢?”淮西將領王師晟、張琦合兵收復南壽春府,捉住偽知州王靖。十二月十八日,岳飛派部將牛皋、徐慶在廬州打敗金兵。二十六日,金退兵,派使告知劉麟,劉麟丟掉輜重晚上逃走。《韓世忠傳》中有記載。

紹興五年(1135)正月,淮西將酈瓊收復光州,偽守許約投降。閏二月,劉豫派商元攻信陽軍,知軍事舒繼明殺死商元。七月,劉豫廢明堂為講武殿,暴風連日不停。八月,攻陷光州。十月,劉豫下令百姓賣子依商稅法納稅,即按賣多少錢而收稅。劉豫獻《海道圖》及戰船模型給金主完顏..。

紹興六年(1136)正月,劉豫在淮陽聚兵,韓世忠率軍趕快圍攻。敵守將連續六次舉烽火報警,兀朮和劉猊合兵來援,都被韓世忠打敗。六月,劉豫築劉龍城觀察淮西動靜,被王師晟攻破,捉華知剛,俘獲他的部眾而回。九月,劉豫罷沿海互市。張孝純對劉豫說“:聽說南人久在造船,一旦乘風北來,將於我不利。”劉豫恐懼,因此罷互市。

劉豫聽說皇上親征,向金主完顏..告急,領三省事宗磐說:“先帝立劉豫,是希望劉豫辟疆保境,我能按兵息民。現在劉豫進不能取,退不能守,兵連禍結,休息無期。發援兵是劉豫得利,而實際是我受弊,怎能答應他?”金主答覆劉豫讓他自行其事,暫派兀朮率兵在黎陽見機行事。

於是劉豫以劉麟領東南道行台尚書令,李鄴為行台右丞,馮長寧為行台戶部,許清臣為兵馬大總管,李成、孔彥舟、關師古為將,組織三十萬民兵,分三路侵宋,劉麟總領中路兵,由壽春進犯廬州,劉猊率東路兵,取道紫荊山出渦口進犯定遠;西路兵奔光州進犯六安,由孔彥舟統領。十月,劉猊軍被韓世忠阻止不能前進,回到順昌。劉麟軍從淮西架三座浮橋過淮,賊眾十萬駐紮在濠、壽之間。江東安撫使張俊拒敵,詔命淮西宋軍皆聽張俊調遣,命殿帥楊沂中去泗州與張俊會合,等楊沂中到濠州時,劉光世已放棄合肥。張俊派人星夜趕往採石對劉光世說“:有敢渡過江南者斬。”劉光世不得已回到廬州,與楊沂中相呼應。統制王德、酈瓊從安豐出兵,遇敵人三將軍並打敗他們。劉猊軍數萬人過定遠,想奔宣化進犯建康。楊沂中在越家坊與劉猊軍相遇,打敗敵軍;又在藕塘相遇,大敗敵軍。劉猊逃,劉麟聽說後亦拔砦逃走,劉麟軍中有自己寫好鄉貫姓名而自縊的士卒,劉豫因此而失掉人心。金人聽說劉麟等失敗,責問劉豫的罪狀,開始有廢劉豫之意。劉豫覺察到此事,就請立劉麟為太子,來窺測金人的意圖。金人答劉豫說“:慢慢來,應派人去詢問,徵求河南百姓的意見。”

紹興七年(1137)春,劉豫策進士,派間諜在淮甸放火,燒了劉光世的倉庫。二月,又燒鎮江。劉豫自劉麟敗後,意沮氣喪。中原地區劉豫統治下的百姓,天天盼宋軍。三月,皇上進駐建康。八月,統制酈瓊抓住呂祉,率三萬兵叛降劉豫,不久殺了呂祉。劉豫聽說酈瓊投降十分高興,在文德殿接見他,授給他靜難軍節度使的官銜,知洪州。酈瓊勸劉豫侵宋,劉豫再次向金請求援兵,並說酈瓊想親自效力。金人怕劉豫兵多難以控制,想用計除掉他,於是謊稱酈瓊投降恐怕有詐,命劉豫解散酈瓊的軍隊。

金人已經廢劉豫,而劉豫還向金人日益請兵,金就以女真萬戶束拔為元帥府左都監屯兵太原,以渤海萬戶大撻不也為右都監屯河間。於是尚書省彈奏劉豫治國沒有成績,應當廢掉。十一月十八日,金廢劉豫為蜀王。

先前,金主先令撻懶、兀朮偽稱南侵到汴,騙出劉麟到武城,指揮騎兵從兩側包圍並擒獲劉麟,於是又奔入城中。劉豫正在講武殿射箭,兀朮率三名騎兵突入東華門,下馬抓住他的手,一起到宣德門,強迫他騎上羸馬,兩邊人露出利刃挾持他,被囚於金明池。第二天,召集百官宣詔責備劉豫,用數千鐵騎兵圍宮門,派小校在大街小巷巡邏,揚言說:“從今起不簽發你們當兵,不收取你們的免行錢,替你們擊殺貌似猛獸的人,請你們的舊主少帝來此。”於是人心才稍微安定。在汴設行台尚書省,以張孝純權行台左丞相。偽丞相張昂為孟州知州,李鄴知代州,李成、孔彥舟、酈瓊、關師古也各為一郡長官。以女真人胡沙虎為汴京留守,李儔為副留守。各軍都令兵士歸農,宮人可以出嫁。得到金一百二十餘萬兩、銀一千六百餘萬兩、米九十餘萬斛、絹二百七十萬匹,錢九千八百七十餘萬緡。

劉豫求哀,撻懶說:“從前趙氏少帝離開京城,百姓有自焚赴死的,號泣之聲遠近都能聽到。現今你被廢,沒有一人可憐你,你怎不自責呢?”劉豫無以回答,強迫他走,他表示願住在相州韓琦宅第,允許。後來,他和他的兒子劉麟一起被遷到臨潢,金封劉豫為曹王,賜田使他居住。紹興十三年(1143)六月去世,這年是金皇統三年。劉豫僭號共八年,被廢時六十五歲。先前,齊地多次出現怪事,有梟在後苑鳴叫,有龍搖撼宣德門毀了“宣德”二字,有星在平原鎮隕落。有見識的人認為不出百日定有災禍,劉豫怒殺了他。不久,劉豫果真被廢。

當初,偽麟府路經略使折可求因事到雲中,左監軍撒離曷密告以折可求代劉豫。後來,撻懶有歸疆之議,怕折可求失望,就鴆殺了他。

劉豫僭逆,馬定國進《君臣名分論》,祝簡獻《遷都》、《國馬賦》,言語中對朝廷都多有指斥;又如許清臣毀壞景靈宮,孟邦雄掘永安陵,這是跖狗吠堯,各為其主,就不責罰了。

吳曦,是信王吳瞞的孫子,節度使吳挺的次子。因祖輩的功勞吳曦被補官為右承奉郎。淳熙五年(1178),改換為武德郎,任命為中郎將,後因台諫官說他升遷得太快,改為武翼郎。吳曦歷遷高州刺史。紹熙四年(1193),吳挺去世,吳曦守喪未滿三年,朝廷重新起用他為濠州團練使。慶元元年(1195)冬,他由建康軍馬都統制被任命為興州知州兼利西路安撫使。慶元四年,光宗園陵修成,吳曦因功升為武寧軍承宣使。慶元六年,光宗的陵寢修好,吳曦被升為太尉。

正巧韓..胄謀求北伐,吳曦暗懷異志,趁機依附韓..胄請求返還蜀地。樞密何澹覺察到他的意圖,極力加以阻撓。陳自強接受吳曦的厚賂,暗中支持韓..胄,於是吳曦被任命為興州駐答刂御前諸軍都統制,兼任興州知州、利州西路安撫使。從政郎朱不棄上書韓..胄說吳曦不應統帥西北軍隊,韓..胄沒做答覆。吳曦到興州,誣陷副都統制王大節,王大節被罷職,宋廷沒再任命副帥,使兵權都由吳曦掌握。開禧二年(1206),朝廷議論出師北伐,詔命吳曦為四川宣撫副使,仍為興州知州,允許他見機行事。從紹興末年開始,由宗室親王總領蜀地財賦,有關文書交到宣撫司,使總領財賦者與宣撫司勢均力敵,互相牽制。而韓..胄使財賦隸屬宣撫司,宣撫副使可以節制核查,又使吳曦握有財權。不久,吳曦又兼任陝西、河東招撫使。

吳曦與他堂弟吳日見及徐景望、趙富、米修之、董鎮共同謀反,暗中派門客姚淮源把關外階、成、和、鳳四州獻給金國,請求金國封吳曦為蜀王。韓..胄日夜盼望吳曦進兵,吳曦表面上持重,在河池按兵不動,暗中幫金兵圍困宋軍,韓..胄沒察覺。正巧四川宣撫使程松到河池,吳曦不到官府以禮相迎,程松不敢責問;吳曦又撤掉程松的許多衛兵,程松也沒醒悟。

金兵進犯西和,王喜、魯翼拒敵。戰事正緊,吳曦命他們退保黑谷,宋軍因而潰敗。吳曦焚毀城池,退到青野原。此時吳曦安排心腹之人與金人聯繫,將士們還不知道,仍然同金兵力戰,敵人暗自發笑。吳曦退到魚關,招集忠義之人,給他們厚賞以收買人心。興元都統制毋思用重兵把守大散關,吳曦就撤去驀關的守軍,金人從版閘谷繞到毋思的後方,毋思逃走。於是金兵攻陷大散關,吳曦退到..口。舉人陳國飾上書,說吳曦必會反叛,韓..胄不覺察。

十二月,興州出現兩個太陽。金國派吳端帶著詔書、金印到..口,封吳曦為蜀王,吳曦秘密接受。李好義在七方關打敗金軍,吳曦不向朝廷奏捷,回到興州。當晚,天色血紅,光線和白天一樣。第二天,吳曦召幕僚表明心意,說東南方已失守,皇上到了四明,現在應見機行事,眾人大驚失色。王翼、楊馬癸之反駁說“:如果你稱蜀王,那么你家八十年的忠孝名節,一下都掃地殆盡啦!”吳曦說:“我已決意稱王。”立即到武器庫,召集兵將說明緣故,祿禧、褚青、王喜、王大中等都向他祝賀,表示聽命。吳曦面向北方接受王印。他派徐景望為四川都轉運使、褚青為左右軍統制,趕奔益昌,奪取總領所的倉庫。程松聽說吳曦叛宋,丟棄興元逃走。

開禧三年正月,吳曦派將官利吉接金兵進鳳州,把階、成、和、鳳四州割給金國,以鐵山為國界。吳曦乘坐天子車,在興州稱蜀王,以治所為行宮,稱該年為元年。派人告訴他的伯母趙氏,趙氏憤怒地和他絕親。他的嬸母劉氏日夜號泣,罵不絕口,吳曦把她扶出去了。同族人吳亻巽為興元統制,看見吳曦的檄文,神色很不平靜,十分憤怒。

吳曦僭位後,討論實行削髮左衽的命令。他派董鎮到成都修宮殿,準備遷居到成都。吳曦所率的七萬兵和程松的三萬兵,分別隸屬於十個統帥。他派祿祁、房大勛戍守萬州,泛舟沿嘉陵江而下,聲稱與金人相約夾攻襄陽。祿祁很快到達夔州,派兵扼守巫山的得勝、羅護等寨,以阻擋宋軍。韓..胄聽說吳曦反叛後,不知所措,有人勸韓..胄不如趁勢就封吳曦為王,韓..胄採納了這種說法。吳日見替吳曦謀劃,讓吳曦召用蜀中名人以收買民心。於是陳鹹自己剃髮,史次秦塗抹自己的眼睛,楊震仲服毒自盡,王翊、家拱辰都不接受吳曦的任命,楊修年、詹久中、家大酉、李道傳、鄧性善、楊泰之都棄官離去。薛九齡謀划起兵討伐吳曦。

興州合江倉官楊巨源倡議討伐吳曦,還沒起兵,就與隨軍轉運官安丙共同謀劃誅殺吳曦。恰好李好義與他哥哥李好古、李貴等都有討伐吳曦的計畫,他們互相支持。二月廿八日晚,楊巨源、李好義首先率七十名勇士用斧頭劈門沖入偽宮。李貴到吳曦居室中砍掉他的頭,肢解他的屍體。安丙分別派遣將士抓獲吳曦的兩個兒子和他的叔父吳柄、弟弟吳日卓、堂弟吳日見、死黨姚淮源、李王圭、郭仲、米修之、郭澄等,並殺掉他們。此時吳端還在後殿睡覺,也被殺。徐景望、趙富、吳曉、董鎮、郭榮、祿禧等都在城外,也派人去誅殺他們。吳曦的人頭被放入匣中獻給朝廷。

皇上詔命處死吳曦妻子,他的親兄弟都除去名籍,取消原有的資格和官職,吳王..的子孫都被遷出蜀地,吳王介的子孫免於連坐,不受處罰,負責祭祀吳王..。吳曦敗亡時四十六歲。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