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附·序

昔在文王,商紂並立,困於虐政,將弘道以弼無道,作《度訓》。殷人作,教民不知極,將明道極,以移其俗,作《命訓》。紂作淫亂,民散無性習常,文王惠和,化服之,作《常訓》。上失其道,民散無紀,西伯修仁,明恥示教,作《文酌》。上失其道,民失其業,□□凶年,作《糴匡》。文王立,西距昆夷,北備獫狁,謀武以昭威懷,作《武稱》。武以禁暴,文以綏德,大聖允兼,作《允文》。武有七德,□王作《大武》、《大明武》、《小明武》三篇。穆王遭大荒,謀救患分災,作《大匡》。□□□□□□□□□□□□□□□□□□□□□□□□□□□□作《九開》。文王唯庶邦之多難,論典以匡謬,作《劉法》。文王卿士諗發教禁戒,作《文開》。維美公命於文王,修身觀天以謀商難,作《保開》。文王訓乎武王以繁害之戒,作《八繁》。文王在酆,命周公謀商難,作《酆保》。文啟謀乎後嗣,以修身敬戒,作《大開》、《小開》二篇。文王有疾,告武王以沒之多變,作《文儆》。文王告武王以序德之行,作《文傳》。文王既沒,武王嗣位,告周公禁五戎,作《柔武》。武王忌商,周公勤天下,作《大小開武》二篇。武王評周公,維道以為寶,作《寶典》。商謀啟平周,周人將興師以承之,作《酆謀》。武王將起師伐商,寤有商儆,作《寤儆》。周將伐商,順天革命,申喻武義,以訓乎民,作《武順》、《武穆》二篇。武王將行大事乎商郊,乃明德□眾,作《和寤》、《武寤》二篇。武王率六州之兵,車三百五十乘,以滅殷,作《克殷》。武王既克商,建三監以救其民,為之訓范,□□□□□□□□□作《大聚》。□□□□□□□□□□□武王既釋箕子囚,俾民辟寧之以王,作《箕子》。武王秉天下,論德施□,而□位以官,作《考德》。武王命商王之諸侯綏定厥邦,申義告之,作《商誓》。武王平商,維定保天室,規擬伊洛,作《度邑》。武王有疾,□□□□□□□□□□命周公輔小子,告以正要,作《五權》。武王既沒,成王元年,周公忌商之孽,訓敬命,作《成開》。周公既誅三監,乃誰武王之志,建都伊洛,作《作洛》。周公會群臣於閎門,以輔主之格言,作《皇門》。周公陳武王之言及,以贊己言,戒乎成王,作《大戒》。周公正三統之義,作《周月》,辯二十四氣之應,以明天時,作《時訓》。周公制十二月賦政之法,作《月令》。周公肇制文王之謚義,以垂於後,作《諡法》。周公將致政成王,朝諸侯於明堂,作《明堂》。成王近即政,因嘗麥以語眾臣,而求助,作《嘗麥》。周公為太師,告成王以五則,作《本典》。成王訪周公以民事,周公陳六征以觀察之,作《官人》。周石板嘲弄寧,八方會同,各以其職來獻,欲垂法厥後,作《王會》。周公雲歿,王制將衰,穆王因祭祖不豫,詢某守位,作《祭公》。穆王思保位惟難,恐貽世羞,欲自警悟,作《史記》。王化雖弛,天命方永,四夷八蠻,攸尊王政,作《職方》。芮伯稽古,作《訓納》。王於善暨,執政小臣鹹省厥躬,作《芮良夫》。晉侯尚力,侵我王略,叔向聞儲幼而果賢,□復王位,作《太王晉》。王者德以飾躬,用為所佩,作《王佩》。夏多罪,湯將放之,征前事以戒後王也,作《殷祝》。民非後罔義,後非民罔與,為邦慎政在微,作《周祝》。武以靖亂,非直不克,作《武紀》。積習生常,不可不慎,作《銓法》。車服制度,明不苟逾,作《器服》。周道於是乎大備。

譯文

從前在文王的時候,他與商紂王並立,受困於商紂王的暴政,要弘揚正道以糾正無道,因此作了《度訓》。

殷人制定的教化,老百姓不知道標準,為了明確道德的標準以改變民俗,因此作了《命訓》。

紂王淫亂,百姓渙散以不善為常,文王以仁愛協調,教化馴服他們。因此作了《常訓》。

在上者失去了正道,百姓渙散不知法紀,西伯侯行仁義明恥辱以示教化,因此作了《文酌》。

在上者失去正道,百姓丟棄了職業,遭逢大荒,因此作了《糴匡》。

文王即位,西邊抵禦昆夷,北邊防備獫狁,謀劃用武以顯示威嚴,因此作了《武稱》。

武力用來禁止暴亂,文教用來安定德行,聖人文武兼用,因此作了《允文》。

武事有七種功用,文王因此作了《大武》、《大明武》、《小明武》三篇。

文王遭逢大荒,謀畫救助患難減少災害,因此作了《大匡》。

文王在程,因此作了《程寤》、《程典》。

……,因此作了《九開》。

文王考慮到眾多邦國多有災難,談論典章以匡正謬誤,因此作了《劉法》。

文王告訴卿士發布教化與禁戒,因此作了《文開》。

姜太公告戒文王,修養自身,靜觀天時,利用商人的危難,因此作了《保開》。

文王訓戒武王,政繁有害,因此作了《八繁》。

文王在豐邑,命令周公謀畫利用商人的危難,因此作了《豐保》。

文王開導後嗣修養身心重視訓戒,因此作了《大開》、《小開》兩篇。

文王生大病,告訴武王百姓多變的道理,因此作了《文儆》。

文王告訴武王,以君王之德行事,因此作了《文傳》。

文王去世之後,武王繼位,告訴周公禁止五種招致兵戎的行為,因此作了《柔武》。

武王憎惡商朝,周公為取天下而勤勞,因此作了《大開武》、《小開武》兩篇。

武王告訴周公只有仁德才拿它視為寶,因此作了《寶典》。

商朝謀畫開始平定周人,周人將組織軍隊對付它,因此作《豐謀》。

周武王將起兵討伐商朝,夢中被商人驚醒,因此作了《寤儆》。

周人將伐商,順應天意革除殷命,重複曉喻武事的意義以訓教百姓,因此作了《武順》、《武穆》兩篇。

周武王將在商郊發動大戰役,就對眾人申明道德,因此作了《和寤》、《武寤》兩篇。

武王率領六州的兵車三百五十輛以滅殷朝,因此作了《克殷》。

武王滅掉商朝之後,設定三監以治理商朝的百姓,給他們制定訓令和法規,因此作了《大匡》。

…——,因此作了《大聚》。

武王釋放箕子之後,使商的百姓臣服於王,因此作了《箕子》。

武王執掌天下,考論德行任用人才,_給以地位官職,因此作了《考德》。

武王命令商王的諸侯安定他們的邦國,申明大義告戒他們,因此作了《商哲》。

武王平定商朝之後,為了定天保、依天室,規劃測度伊水與洛水之間,因此作了《度邑》。

武王生大病,……。命周公輔佐太子,告訴他為政的大要,因此作了《五權》。

武王去世以後,成王元年,周公憎惡商紂餘孽,訓教成王敬順天命,因此作了《成開》。

周公誅滅三監以後,就遵從武王遺志,在伊、雒間修建都城,因此作了《作雒》。

周公在閎門會見群臣,廣求輔佐君主的至理名言,因此作了《皇門》。

周公陳述武王的話又加以自己的話,訓戒成王,因此作了《大戒》。

周公確定“三統”的意義,因此作了《周月》。

周公辨明二十四節氣的時應以明確自然的季節,因此作了《時訓》。

周公首先制定出文王的諡號,使其意義垂傳於後世,因此作了《諡法》。

周公將把國政交付成王,在明堂接受諸侯朝見,因此作了《明堂》。 

成王親政以後,借祭獻新麥之機告訴群臣以求幫助,因此作了《嘗麥》。

周公做了太師,告訴成王行“五則”,因此作了《本典》。

成王向周公詢問民事,周公陳述“六徵”讓他觀察,因此作了《官人》。

周王室安定以後,八方諸侯前來朝會,各以他們的特產前來進獻,想把它作為制度流傳後世,、因此作了《王會》。

周公已經去世,王制將要衰敗;穆王借叔祖祭公謀父有病,請持王位的謀略,因此作了《祭公》。

穆王考慮到保位的艱難,擔心把恥辱留給後世,想借古事以自警覺,因此作了《史記》。

王化雖已廢馳,天命正當久長,四夷八蠻仍然遵循王政,因此作了《職方》。  

芮伯稽考古事而作訓戒,把厲王引向善良,以及執政大臣都反省自身,因此作了《芮良夫》。

晉侯崇信武力,侵犯我們周王的疆界,叔向聽說王儲年幼又真正賢明,能夠恢復周王以前的尊位,因此作了《太子晉》。

作王的人用仁德裝飾自己,用它來作佩戴,因此作了《王佩》。

夏桀罪惡多,成湯要流放他,取前事以警戒後王,因此作了《殷祝》。

百姓沒有君王得不到治理,君王沒有百姓不能成為國家,謹慎理政在於細緻,因此作了《周祝》。

武事用以平定禍亂,除非有理不能取勝,因此作了《武紀》。

養成習慣就視為平常,不能不謹慎,因此作了《銓法》。

涉及車馬、服飾的規矩,明確了就不得隨便超越,因此作了《器服》。

周人治國的方法,在此就十分完備了。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