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被
被宜裡面俱綢,毋用錦與緞,以其柔軟不及也。裝絲綿者,厚薄各一,隨天時之宜,或厚或薄,以其一著體蓋之;外多備裝絮者數條,酌寒暖加於裝綿者之上。絮取其勻薄,取其以漸可加,故必多備。
《身章撮要》曰:“大被曰衾,單被曰 。”老年獨臥,著身蓋者,被亦宜大,乃可摺如封套式,使暖氣不散。此外酌寒暖漸加其上者,必狹尺余,兩邊勿摺,則寬平而身之轉側舒。有以單被襯其里,牽纏非所適,只於夏初需之。亦用狹者,夾被同。
老年畏寒,有以皮製被,皮衣宜表毛於外,皮被宜著毛於體。面用綢,薄加絮,寬大可摺為妥。然較以絲綿裝者,究之輕軟勿及。
被取暖氣不漏,故必闊大,使兩邊可摺,但摺則臥處不得平勻,被內亦嫌逼窒。擬以兩邊緝合如筒,勿太窄,須酌就寢之便。且反側寬舒,腳後兼緝合之,錫以名曰“繭子被”,謂如蠶繭之周密也。
《嶺南誌異》曰:“邕州人選鵝腹之毳毛裝被,質柔性冷,宜覆嬰兒,兼辟驚癇。”愚謂如果性冷,老年亦有時宜之,特嬰兒體屬純陽,利於常用。又《不自棄文》曰:“食鵝之肉,毛可遺也,峒民縫之以御臘。”柳子厚詩亦云:“鵝毛御臘縫山 。”然則性冷而兼能御臘,所謂暖不傷熱,囊被之物,竟屬盡美。《江右建昌志》:“產紙大而厚,揉軟作被,細膩如繭,面里俱可用之,薄裝以綿,已極溫暖。”唐徐寅詩:“一床明月蓋歸夢,數尺白雲籠冷眠。”明龔詡詩:“紙衾方幅六七尺,厚軟輕溫膩而白。霜天雪夜最相宜,不使寒侵獨眠客。”可謂曲盡紙被之妙。龔詩云獨眠,紙被正以獨眠為宜。
有摘玫瑰花囊被,去蒂曬乾,先將絲瓜老存筋者,剪開捶軟作片,約需數十;以線聯絡,花鋪其上,紗制被囊之,密針行如麂眼方塊式,乍涼時覆體最佳。玫瑰花能養血疏肺氣,得微暖,香彌甚;絲瓜性清寒,可解熱毒。二物本不甚貴,尋常猶屬能辦。
冬月子後霜落時,被口每覺加冷,東坡詩,所謂“重衾腳冷知霜重”也。另以薄棉被兜住腳後,斜引被角,置諸枕旁。覺冷時,但伸一手牽被角而直之,即可蓋暖。凡春秋天氣,夜半後俱覺稍涼,以夾被置床內,趁意加體,亦所以順天時。《詩· 大杜》篇,疏云:從旦積暖,故日中之後必熱;從昏積涼,故夜半之後必涼。
《記·王制》曰:“八十非人不暖。”《本草》曰:“老人與二七以前少陰同寢。藉其熏蒸,最為有益。”少陵詩:“暖老須燕玉”是也。愚謂老年以獨寢為安,或先令童女睡少頃,被暖則起,隨即入寢。既藉熏蒸之益,仍安獨寢之常,豈非兩得。倘氣血衰微,終宵必資人以暖,則非如《王制》所云不可。
《法藏碎金》曰:“還元功夫,全在被中行之。擇少女肥白無病者,晚間食以淡粥,擦齒漱口極淨,與之同被而寢。至子後令其呼氣,吸而咽之,再則令其舌抵上齶,俟舌下生津,接而咽之。真還元之秘也。”愚按,此說近採補詭異之術,然《易·大過》之爻辭曰:“枯楊生ㄗ。”謂老陽得少陰以滋長也,蓋有此理,姑存之。《參同契》有“鉛汞丹鼎”之說,惑世滋甚。或有以飛 之術問程子,答曰:“縱有之,只恐天上無著處。”
熏籠只可薰香,若以暖被,火氣太甚。當於欲寢時,先令人執爐,遍被中移動熨之,但破冷氣,入寢已覺溫暖如春。《西京雜記》曰:“長安有巧工作熏爐,名'被中香’外體圓,中為機環,使爐體常平,以此熏被至佳。”近亦有能仿而為之,名“香球”。《衛生經》曰:“熱爐不得置頭臥處”,火氣入腦恐眩暈。有制大錫罐,熱水注滿,緊覆其口,徹夜納諸被中,可以代爐,俗呼“湯婆子”。然終有濕氣透漏,及於被褥,則必及於體,暫用較勝於爐。黃山谷名以“腳婆”。明吳寬詩:“窮冬相伴勝房空。”《博古圖》“漢有溫壺”,為注湯溫手足之器,與湯婆子同類。
夏月大熱時,裸體而臥,本無需被;夜半後汗收涼生,必備葛布單被覆之。葛布廓索,不全著體,而仍可遮護,使勿少受涼,晨起倍覺精神爽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