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八

○施恩下

《宋書》曰:范叔孫少而仁厚,周窮濟急。鄉曲貴其義行,無有呼其名者。

又《劉凝之傳》曰:衡陽王伊季荊州年飢,伊季慮凝之餒,餉錢十萬。凝之大喜,將錢至市門,觀其飢色者悉分與之,俄頃立盡。

又曰:張進之少有志,歷郡五官主簿,永寧、安固二縣領校尉。家世富足,經荒蕪年散其財,救贍鄉里,遂以貧罄,全濟者甚多。

又曰:嚴世期,會稽山陰人也。好施慕善,出自天然。同里張邁三人,妻各產子,時歲飢儉,慮不相存,欲棄而不舉,世期聞之,馳往拯救,分食解衣,以贍其乏,三子並得成長。

又曰:蕭惠開為益州牧。太始四年,還至京師。初,惠開府錄事參軍劉希微負蜀人債將百萬,為債主所制,未得俱還。惠開甚恥之,輒之廄中,凡有馬六十匹,悉以與希微償債,其意趣不常皆如此。

《齊書》曰:劉善明,平原人,懷珍族弟。祖徐州刺史鎮北將軍;父懷民,宋世為齊、北海二郡太守。玄嘉末,青州饑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積粟,躬食饘粥,開倉以救鄉里,多獲全濟,百姓呼其家田為"續命田"。

崔鴻《前涼錄》曰:張沖,字長思,敦煌人。散家財巨萬,施之鄉閭,時人為之謠曰:"推財不疑張長思。"

又《後燕錄》曰:趙秋,字子武,汲郡朝歌人。少而輕財好施,鄰人李玄度母死,家貧無以葬,秋謂其兄曰:"起死生,救不足,人之本也。"家有二牛,以一與之,玄度得以葬。它年,秋夜行見一老母遺金一餅,曰:"子能葬我,是以相報。子五十已後當富貴不可言,勿忘玄度也。"

《後魏書》曰:祖岩,字洪山。於固安縣世有積粟至數萬石。自延昌已來,北州頻經災儉,岩兄弟傾家贍遺。嘗見州郡徵租甚急,岩遂以家粟萬斛代輸,聞者莫不嗟嘆。

又曰:張普惠不營財業,好有進舉,敦於故舊。冀州人侯堅固少時與其遊學,早終,其子長瑜,普惠每於四時請祿,無不減贍給其衣食。

《隋書》:郭衍授瀛州刺史,遇秋霖大水,其屬縣多漂沒,民皆上高樹,依大冢。衍親備船筏,並齎糧拯救之,民多獲濟。衍先開倉賑恤,後始聞奏,上大善之。

《唐書》曰:孟簡,性俊拔,尚義,早歲交友。先歿者視其孤,每厚於周恤,議者以為有前輩風。

又曰:李藩,少恬淡修儉,雅容儀,好學。父卒,家富於財,親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務散施,不數年而貧。年四十餘未仕,讀書揚州,困於自給,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又曰:盧鈞為嶺南節度使。自貞玄已來,衣冠得罪流放嶺表者,因物故,子孫貧悴,雖遇赦不能自還。凡在封境者,鈞減俸錢為營槥櫝。其家疾病死喪,則為之醫藥殯斂,孤兒稚女,為之婚嫁,凡數百家。李皋貶溫州長史。無幾,攝行州事。歲儉,州有官粟數十萬斛,欲行賑救,掾吏叩頭乞候上旨,皋曰:"夫人一日不再食,當死,安暇稟命!若殺我一身,活數千命,利莫大焉。"於是開倉盡散之。以擅貸之罪,飛章自劾。天子聞而嘉之,答以優詔。

《崔氏家傅·座右銘》曰:無論人之短,無道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虛譽不足慕,古誡不可抗。

《家語》曰:子游問於孔子曰:"夫子亟言子產之惠也,可得聞乎?"孔子曰:"夫子產者,猶眾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以其乘車濟冬涉者,盡愛而無教也。"

又曰:孔子曰:"好學則智,恤孤則惠,恭則近禮,勤則有繼。"

《尚書大傳》曰:老而無妻謂之鰥,老而無夫謂之寡,幼而無父謂之孤,老而無子謂之獨,行而無資謂之乏,居而無食謂之困。此皆天民之至悲哀而無告者。故聖人在上,君子在位,能者任職,必先施此,無使失職。

《戰國策》曰:襄王立,田單相之。過淄,有老人涉淄而寒,出不能行,坐沙中。田單見其寒也,解裘而衣之。王乃賜田單牛酒,召單而揖於庭,勞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饑寒者收穀之。乃使人聽於閭里,聞大夫相與語,曰:"單之愛人,乃王之教之也。"

《江表傳》曰:全琮罷東安郡,還錢唐,修祭墳墓,麾幢節蓋,曜於舊里,請會邑人平生知舊、宗族六親,施散惠與,千有餘萬,本土以為榮。

又曰:司馬徽字德操。人有臨蠶求簇者,徽便與之,自棄其蠶。或有難之者,曰:"凡人有損己以贍人,謂彼事急,己事緩耳。今彼此正等,何為急之以與人邪?"徽曰:"人不當求耳。人己求,拒之將慚,何有以財貨令人慚者也?"

《董卓別傳》曰:太常張奐將師北征,表卓為軍司馬。從軍行,卓手斬購募羌酋,拜五官中郎,賜縑九十匹。卓嘆曰:"為者則己,有者則士。"悉以縑分與兵吏。

葛洪《神仙傳》曰:焦先日日入山,伐薪以布施,從西村頭一家起,周而復始。

《秦書》曰:尚書令苻雅為人樂施,乞人填門。嘗曰:"天下物何常吾今日富,後日貧耳?"忽一日不施則意不泰。時人為之語曰:"不為權異富,寧作苻雅貧。"

賈誼《新書》曰:楚昭王當房而立,愀然有寒色。是日也,出府衣裘以衣寒者,出倉之粟以賑饑者。二年,吳襲郢,當房賜者請還,戰死。闔閭曰:"昔事徒當房之德也。"

《三輔決錄》曰:摯茂,字子華。以茂才為郡去。治財致大富,悉散以分宗人。先從貧始,以壽終。

虞預《會稽典錄》曰:駱俊,字遠。孝靈皇帝擢拜陳相。汝南葛陂盜賊並起,與接境四面受敵。俊整厲吏人,為之保障,出倉見谷,以贍貧乏。

劉邵《人物誌》曰:中材之人,財隨損益。是故籍富貴則貨財充於內,施惠周於外;見贍者求可稱而譽之,見援者闡小美而太之。雖無異材,猶行成而名立也。

《英雄記》曰:王匡,字公節,泰山人。輕財好施,以任俠聞。辟大將軍何進府,使匡於徐州發強弩五百詣京師。會進敗,匡還鄉里。

劉義慶《世說》曰:顧榮在洛,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已施焉。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小人左右,問其故,乃受炙人也。

顏延之《庭詰》曰:善施者,豈惟發自人心,乃出天財。

裴啟《語林》曰:大將軍王敦尚武帝女。此主特所重愛,遣送十倍諸主。主既亡,人就王乞,始猶分物與之,後乞者多,遂指庫屋間數以施。

《孔叢子》曰:衛公子友饋馬四乘於子思,為賓主之餼焉。子思曰:"伋寄命以來,度身以服衛之衣,量腹以食衛之粟,且又朝夕受酒脯及祭膰之賜。衣食已優,意氣已足,以無行志,未敢當車馬貺。禮,雖有爵賜人,不逾父兄。今重違公子之盛指,則有陷禮之愆焉,若何?"公子曰:"友已言於君矣。"

又曰:季桓子以粟千鍥殽夫子,夫子受之而不辭,既而以班門人之無者。子貢進曰:"季孫以夫子貧,故致粟,夫子受之而以施人,無乃非季孫之意乎?"子曰:"受人財,不以成富,與季孫之惠於一人,豈若惠數百之人哉!"

《列子》曰:衛端木叔者,子貢之世父也。籍其先資,家累萬金。奉養之餘,先散之宗族,次散之邑里,乃散一國。行年六十,氣幹將衰,棄其家事,都散其庫藏、珍寶、車服、妾媵。一年之中盡焉。及其病也,無藥石之儲;及其死也,無埋葬之資。一國之人受其施者,相與賦而藏之,及其子孫之財焉。金屈氂聞之,曰:"端木叔,狂人也,辱其祖矣。"段乾生聞之,曰:"端木叔,達人也,德過其祖矣。"

《莊子》曰: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

《孟子》曰:子產聽鄭國之政,以其乘輿,濟人於溱洧。

《孟子》曰:惠而不知為政。歲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民未病涉。

《韓子》曰:吳起為魏將而攻中山,軍人有病疽者,吳起跪而自吮其膿傷者。母立而泣,人曰:"將軍於若子如是,何為泣?"對曰:"昔吳子吮其父傷,而殺之涇水之上,今又將安知不殺是乎?"

《呂氏春秋》曰:秦繆公乘馬車敗,右服失。公自往求馬,見野人方將食之於歧山之陽。繆公笑曰:"食馬肉而不飲酒,余恐其傷生也!"遍飲而去。居一年,為韓原之戰,晉人以環繆公之車矣,嘗食馬肉者三百餘人疾斗車下,遂大克晉,反獲晉公以歸。

《呂覽》曰: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而辭不受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也。"

《淮南子》曰:為魚德者,非挈而入淵也,為猿賜者,非負於緣木也,縱其所之,利之而已矣。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