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夏官司馬·大馭/形方式

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王自左馭,馭下祝,登,受轡,犯軷,遂驅之。及祭,酌仆,仆左執轡,右祭兩軹,祭軓,乃飲。凡馭路,行以肆夏,趨於采薺。凡馭路儀,以鸞和為節。

戎仆掌馭戎車,掌王倅車之政,正其服,犯軷,如玉路之儀。凡巡守及兵車之會,亦如之。掌凡戎車之儀。

齊仆掌馭金路,以賓。朝覲、宗遇、饗食,皆乘金路。其法儀,各以其等為車送逆之節。

道仆掌馭象路以朝、夕、燕出入,其法儀如齊車。掌貳車之政令。

田仆掌馭田路,以田以鄙,掌佐車之政。設驅逆之車,令獲者植旌。及獻,比禽。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晉,大夫馳。

馭夫掌馭貳車従車使車,分公馬而駕治之。

校人掌王馬之政。辨六馬之屬,種馬一物,戎馬一物,齊馬一物,道馬一物,田馬一物,駑馬一物。凡頒良馬而養。乘之,乘馬一師,四圉;三乘為皂,皂一趣馬;三皂為系,系一馭夫;六係為廄,廄一僕夫;六廄成校,校有左右;駑馬三良馬之數,麗馬一圉,八麗一師,八師一趣馬,八趣馬一馭夫。天子十有二閒,馬六種;邦國六閒,馬四種;家四閒,馬二種。凡馬,特居四之一,春祭馬祖,執駒;夏祭先牧,頒馬,攻特;秋祭馬社,臧仆;冬祭馬步,獻馬講馭夫。凡大祭祀、朝覲、會同,毛馬而頒之,飾幣馬,執撲而従之。凡賓客,受其幣馬。大喪,飾遣車之馬。及葬,埋之。田獵,則帥驅逆之車。凡將事於四海山川,則飾黃駒。凡國之使者,共其幣馬,凡軍事,物馬而頒之,等馭夫乙祿,宮中之稍食。

趣馬掌贊正良馬,而齊其飲食,簡其六節,掌駕說之頒。辨四時之居治,以聽馭夫。

巫馬掌養疾馬而乘治之,相醫而藥攻馬疾。受財於校人,馬死,則使其賈粥之,入其布於校人。 牧師掌牧地,皆有厲禁而頒之。孟春焚牧,中春通淫,掌其政令。凡田事,贊焚萊。 庾人掌十有二閒之政教,以阜馬,佚特,教駣、攻駒,及祭馬祖,祭閒之先牧,及執駒,散馬耳,圉馬。正校人員選,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

圉師掌教圉人養馬,春除蓐、釁廄,始牧,夏庌馬,冬獻馬。射則充椹質,茨牆則剪闔。

圉人掌養馬芻牧之事,以役圉師。凡賓客、喪紀,牽馬入陳。廞馬,亦如之。 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穀、六畜之數要,周知其利害,乃辨九州之國,使同貫利。東南曰揚州,其山鎮曰會稽,其澤藪曰具區,其川三江,其浸五湖,其利金、錫、竹箭,其民二男五女,其畜宜鳥、獸,其谷宜稻。正南曰荊州,其山鎮曰衡山,其澤藪曰云瞢,其川江、漢,其浸潁、湛,其利丹、銀、齒、革,其民一男二女,其畜宜鳥、獸,其谷宜稻。河南曰豫州,其山鎮曰華山,其澤藪曰圃田,其川熒雒,其浸波溠,其利林、漆絲枲,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擾,其谷宜五種。正東曰青州,其山鎮曰沂山,其澤藪曰望諸,其川淮泗,其浸沂沐,其利蒲魚,其民二男二女,其畜宜雞、狗,其谷宜稻、麥。河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其川、河、,其浸盧維,其利蒲魚,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擾,其谷宜四種。正西曰雍州,其山鎮曰岳山,其澤藪曰弦蒲,其川涇、汭,其浸渭、洛,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牛、馬,其谷宜黍、稷。東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無閭,其澤曰貕養,其川河、;其浸時,其利魚、鹽,其民一男三女,基畜宜四擾,其谷宜三種。河內曰冀州,其山鎮曰霍山,其澤藪曰楊紆,其川漳,其浸汾、潞,其利松柏,其民五男三女,其畜宜牛羊,其谷宜黍、稷。正北曰并州,其山稹曰恆山,其澤藪曰昭余祁,其川虖池,嘔夷,其浸淶易,其利布帛,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五擾,其谷宜五種,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衛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凡邦國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則四公;方四百里,則六侯,方三百里,則七伯;方二百里,則二十五子;方百里,則百男,以周知天下。凡邦國小大相維,王設其牧,制其職,各以其所能;制其貢,各以其所有。王將巡守,則戒於四方曰:各修平乃守,考乃職事,無敢不敬戒,國有大刑。及王之所行,先道,帥其屬而巡戒令。王殷國,亦如之。 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國都鄙,以辨土宜土化之法,而授任地者。王巡守,則樹王舍。

懷方氏掌來遠方之民,致方貢,致遠物而送逆之,達之以節,治其委積、館舍、飲食。

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通其財利,同其數器,壹其度量,除其怨惡,同其好善。

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與其上下之志,誦四方之傳道。正歲,則布而訓四方,而觀新物。

形方氏掌制邦國之地域,而正其封疆,無有華離之地,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

譯文

大馭負責駕馭王的玉路而前往祭祀。到行轅祭時,王由車左邊的位置控馭著車馬[不使行進],由大馭下車向較神祝告,[祝告完畢而後]登車,[從王手中]接過馬韁繩,駕車碾過祭轅神的土山,於是驅車前進。祭祀轅神時,[王使人]酌酒獻給大馭,大馭左手握馬韁,右手用酒祭車的兩軹,又祭車軌,[祭畢]才次酒。凡駕馭[王的]五路,[從路寢到路門]緩行時以《肆夏》為節奏,[從路門到應門]疾行時以《采薺》為節奏。凡駕五路的儀法,以鸞和二鈴的鳴聲為節奏。

戎仆負責(為王]駕馭戎車。掌管有關[王的戎車的]副車的政令,規正乘副車者的服裝。[為王駕馭戎車]舉行轅祭碾土山而過,如同[大馭駕]玉路的禮儀。如果[王外出]巡守或參加兵車之會,也這樣行軷祭。負責規正所有兵車的儀法。

齊仆負責[為王]駕馭金路以接待賓客。[諸侯]春朝、秋覲、夏宗、冬遇[而王]用饗禮和食禮款待諸侯時,都乘金路[迎送諸侯],迎送的儀法是,各依諸侯等級的高低,作為迎送遠近的節度。

道仆負責[為王]駕馭象路而早晚上朝,或燕遊時進出,其儀法同齊車一樣。掌管有關象路的副車的政令。

田仆負責[為王]駕馭田路,用以田獵,用以巡視野地。掌管有關田路的副車的政令。設定驅趕野獸的車和攔擊野獸的車。樹立旌旗令獵獲禽獸的人[獻獸]。到獻禽獸的時候,將禽獸分類清點。凡田獵,為王駕車就控制著馬而緩慢地跑,為諸侯駕車就抑制著馬[不使快跑],為大夫駕車就放馬賓士。

馭夫負責駕馭[王車的]副車、群臣的從車和使者之車。分類調習公馬。

校人掌管有關王馬的事務。辨別六種馬的類別:種馬為一類,戎馬為一類,齊馬為一類,道馬為一類,田馬為一類,駑馬為一類。凡把良馬分配[給養馬官]餵養:每乘[四匹馬]設一名圉師,設四名圉;每三乘[十二匹馬]為一皂,每皂設一趣馬;每三皂[三十六匹馬]為一系,每系設一馭夫;每六系[二百一十六匹馬]為一廄,每廄設一僕夫;六廄為一校,有左右二校。[每廄]駑馬數是[每廄]良馬數的三倍,每麗[兩匹駑馬]設一圉,八麗[十六匹駑馬]設一圉師,八圉師[一百二十八匹駑馬]設一趣馬,八趣馬[一千零二十四匹駑馬]設一馭夫。天子有馬十二閒,馬有六種。諸侯每國有馬六閒,馬有四種。卿大夫每家邑有馬四閒,馬有二種。凡養馬,雄性的馬居四分之一。春季祭祀馬祖,舉行執駒禮。夏季祭祀先牧,將公馬與母馬分開[飼養],閹割公馬。秋季祭祀馬社,[挑選]優秀的駕車人。冬季祭祀馬步,獻馬[給王],挑選和訓練馭夫。凡舉行大祭祀、大朝覲、大會同,選擇毛色相同的馬[以供駕王車],並分授給乘馬的人。洗刷幣馬[以備王贈賜],[贈賜時]拿著馬鞭跟在馬後。凡[前來朝聘的]賓客,接受他們[獻給王]的幣馬。有大喪,洗刷駕遣車的馬;葬後,埋掉[草扎的]馬。舉行田獵,就率領驅趕和攔擊野獸的車。凡[王巡守途中]將祭祀四方山川,就洗刷[用於祭祀的]黃馬。凡王國派出的使者,供給(將贈賜諸侯的]幣馬。凡有軍事行動,挑選毛色[和力量]符合要求的馬而加以分配。 區別馭夫等養馬官俸祿的等差,以及他們的屬吏的食糧。

趣馬負責協助[校人]正確地餵養調教良馬,調劑它們的飲食,觀察它們的[進、退、行、止、馳、驟]六個方面。負責安排[王馬]駕車和卸車的次序,辨別四季[王馬]所應居處的地方和治馬的事,而聽從馭夫的指揮。

巫馬負責療養病馬,通過遛馬[觀察馬的疾病所在]而加以治療,協助醫者用藥治療馬的疾病,從校人那裡領取財物[以供治療的開支]。馬死了,就讓賈人[把死馬的皮、骨]賣掉,而把所賣的錢上交校人。

牧師掌管牧地,都設有藩籬和禁令而頒授給養馬宮。春正月焚燒牧地[的陳草],春二月使馬交配,掌管有關的政令。凡舉行田獵,協助(山虞和澤虞]焚燒荒草,[以開闢田獵場地]。

庾人掌管有關十二閒[王馬]的政教,以使馬盛壯,使馬用之而不過於勞累,教習珧馬,閹割公馬以及[春季]祭祀馬祖,[夏季]祭祀發明用閒養馬的先牧以及舉行執駒禮,使馬習慣聲音的刺激,教圉人養馬。選擇可任圉師、圉人的人員[而對他們的才能加以評定]。馬高八尺以上稱作龍,高七尺以上稱作驟』高六尺以上稱作馬。

圉師負責教圈人養馬。春天除去馬廄中鋪墊的草,[為新建的馬廄]行釁禮,開始放牧馬。夏天把馬繫到廡下。冬天[向王]獻馬。習射就供給椹板[做靶子]。建草屋就修剪所覆蓋的草。

圉人掌管飼養和放牧馬的事,而聽從圉師指使。凡接待賓客,或有喪事,就牽馬進來陳列。陳列[用作明器的駕遣車的]馬也一樣。

職方氏掌管天下的地圖,以掌握天下的土地,辯別各諸侯國、王畿內的采邑、四夷國、八蠻國、七閩國、九貉國、五戎國、六狄國的人民,以及他們的財物、九穀、六畜的數目,遍知他們的有利和不利條件所在。辨別九州內的國家,使各國都有他們共同的事業和利益。東南是揚州,它的山鎮是會稽,它的大澤是具區,它的河流有三江,它的可資灌溉的浸有五湖,它的特產有金、錫、竹箭,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二比五,那裡宜於畜養鳥獸,宜於種植稻穀。正南是荊州,它的山鎮是衡山,它的大澤是雲夢,它的河流有長江、漢水,它的可資灌溉的浸有潁水、湛水,它的特產布丹砂、銀、象牙、皮革,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一比二,那裡宜於畜養鳥獸,宜於種植稻穀。 河南是豫州,它的、山鎮是華山,它的大澤是圃田,它的河流有濟水、雒水,它的可資灌溉的浸有波水、灌水,它的特產有竹木、漆、絲、麻,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二比三,那裡宜於畜養馬、牛、羊、豬、狗、雞,宜於種植黍、稷、豆、麥、稻。正東是青州,它的山鎮是沂山,它的大澤是望諸,它的河流有淮水、泗水,它的可資灌溉的浸有沂水、沭河,它的特產有蒲柳、海魚,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二比三,那裡宜於畜養雞、狗,宜於季中植稻、麥。河東是兗州,它的山鎮是泰山,它的大澤是大野,它的河流有河水、沸水,它的可資灌溉的浸有盧水、濰水,它的特產有蒲柳、海魚,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二比三,那裡宜於畜養馬、牛、羊、豬、狗、雞,宜於種植黍、稷、稻、麥。正西是雍州,它的山鎮是岳山,它的大澤是弦蒲,它的河流有涇水、’衲水,它的可資灌溉的浸有渭水、洛水,它的特產有玉石,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三比二,那裡宜於畜養牛、馬,宜於種植黍、稷。東北是幽州,它的山鎮是醫無閶山,它的大澤是貘養,它的河流有河水、沸水,它的可資灌溉的浸有淄水、時水,它的特產有海魚、鹽,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一比三,那裡宜於畜養馬、牛、羊、豬,宜於種植黍、稷、稻。河內是冀州,它的山鎮是霍山,它的大澤是楊紆,它的河流有漳水,它的可資灌溉的浸有汾水、潞水,它的特產有松、柏,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五比三,那裡宜於畜養牛、羊,宜於種植黍、稷。正北是并州,它的山鎮是恆山,它的大澤是昭余祁,它的河流有虖池水、嘔夷水,它可資灌溉的浸有淶水、易水,它的特產有布、絲織品,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二比三,那裡宜於畜養馬、牛、羊、狗、豬,宜於種植黍、稷、豆、麥、稻。

辨別九服的諸侯國。地方千里的是王畿,王畿之外方五百里是侯服,侯服之外方五百里是甸服,甸服之外方五百里是男服,男服之外方五百里是采服,采服之外方五百里是衛服,衛服之外方五百里是蠻服,蠻服之外方五百里是夷服,夷服之外方五百里是鎮服,鎮服之外方五百里是藩服。凡[分封]諸侯國,地方千里,分封方五百里的公國,可以分封四個公;分封方四百里的侯國,可以分封六個侯;分封方三百里的伯國,可以分封七(當為十一)個伯;分封方二百里的子國,可以分封二十五個子;分封方百里的男國,可以分封一百個男:根據這個比例就可遍知天下[的諸侯國數]。凡諸侯國,小國與大國相互維繫,王為他們設定州牧,制定諸侯國君臣應行的職責,各依照他們的所能;制定諸侯國應繳納的貢賦,各依照他們國家之所有。王將巡守(天下],就[預先發文書]告誡四方,說:“各自搞好你們境內的治安,檢察你們[迎接王]的準備情況,有敢不嚴肅認真的,王國有重刑。”到王[啟程前往]所巡視之國時,就做先導,率領下屬而巡視該國執行戒令的情況。王在附近的諸侯國接見眾來朝的諸侯時,也這樣做。

土方氏掌管運用土圭的方法,通過測度日影,以度量土地[的方位和遠近]而觀測可居住的地方,建立諸侯國和采邑,辨別土地所宜種植的作物和所宜採取的改良方法,授給掌管使用土地之法的官吏。王外出巡守,就在王的行宮周圍樹立藩籬。

懷方氏負責使遠方的人民前來歸附,命令[六服之內的]方國進獻貢賦,命令遠方國家進獻土特產,而對他們負責迎送,發給他們旌旗或璽節以便通行,辦理他們途中所需的糧草、館舍和飲食。

合方氏負責使天下道路通達,使天下財物流通,使天下計數方法和稱量輕重的器具統一,長度和容量的標準一致,消除[國家間的]仇怨,使天下的好尚相同。

訓方氏負責[向王]敘說四方諸侯國的政事,和他們君臣的心志,[向王]誦說四方諸侯國世代傳說的往古聖賢事跡。[夏曆]正月初一,就布告天下而訓導四方人民,注意觀察新出現的物產器械。

形方氏掌管制定諸侯國的地域,規正它們的疆界,不要有不正或相互絕離的土地。使小國服事大國,大國親睦小國。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