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

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近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味辛熱) 芍藥三兩(味苦酸,微寒) 甘草二兩(炙,味甘平) 生薑三兩(切,味辛溫) 大棗十二枚(掰,味甘溫)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役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太陽病,項背強几几者,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沖者,不可與之。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湯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支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者,去芍藥方中,加附子湯主之。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方。

桂枝二越婢一湯方

桂枝(去皮) 芍藥 甘草各十八銖 生薑一兩三錢(切) 大棗四枚(劈) 麻黃十八銖(去節) 石膏二十四銖(碎,綿裹)

右七味,[口父]咀。以五升水,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本方當裁為越婢湯、桂枝湯,合飲一升,今合為一方,桂枝二越婢一。

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湯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乾,煩燥,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甘草乾薑湯方

甘草四兩(炙,味甘平) 乾薑二兩(炮,味辛熱)

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芍藥甘草湯方

白芍藥四兩(味酸,微寒) 甘草四兩(炙,甘平)

右二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之。

調胃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去皮,清酒浸) 甘草二兩(炙,味甘平) 芒硝半斤(味鹹苦,大寒)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

四逆湯方:

甘草二兩(炙,味甘平) 乾薑一兩半(味辛熱)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大熱)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問曰:證象陽旦,按法治之而增劇,厥逆,咽中乾,兩脛拘急而譫語。師曰:言夜半手足當溫,兩腳當伸,後如師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脈浮而大,浮則為風,大則為虛,風則生微熱,虛則兩脛攣。病證象桂枝,因加附子參其間,增桂令汗出,附子溫經,亡陽故也。厥逆咽中乾,煩燥,陽明內結,譫語,煩亂,更飲甘草乾薑湯。夜半陽氣還,兩足當熱,脛尚微拘急,重與芍藥甘草湯,爾乃脛伸,以承氣湯微溏,則止其譫語,故知病可愈。

譯文

太陽病的基本症候特徵,是脈象浮、頭痛、項部拘急不舒、畏寒。

太陽病,發熱,汗出,畏風,頭痛,項部拘急不舒,脈象浮緩的,就叫做中風。

太陽病,已經發熱,或者還未發熱,畏冷,頭痛,項部拘急不舒,身體疼痛,嘔逆,無汗,寸關尺三部脈象均浮緊的,就叫做傷寒。

外感病第一天,邪在太陽,如果脈證靜止在太陽未變的,這是疾病未發生傳變。如果病人總想嘔吐、煩躁不安、脈象數而急疾,為邪氣傳里之象,表示病已傳變。

外感病二三天,已到邪傳陽明、少陽之期,如果不見陽明、少陽病見證,而只見太陽病症候的,表示病未傳變。

太陽病,出現發熱、口渴、不怕冷的,就叫做溫病。溫病為感受溫邪所致,所以禁用辛溫發汗、禁用攻下、禁用火攻。如果誤用辛溫發汗,就會使熱勢更甚,出現身體灼熱、尺部寸部脈象均浮盛、自汗出、身體沉重、時時嗜睡、呼吸時鼻有鼾聲、說話困難,這就叫風溫。如果誤用攻下,耗傷陰液,就會出現小便短少不通暢,兩目直視、大便失禁。如果誤用火攻,就會使邪熱更熾,火熱內攻,輕的會引起肌膚發黃,嚴重的會引起手足陣發抽搐,好象驚癇發作一樣的症狀,膚色發黃很深,象煙火熏過的一樣。一次誤治,病人尚可苟延時日,反覆誤治,就會斷送病人生命。

患外感病,如果出現發熱畏寒的症狀,是病在陽經的表現;如果出現無熱畏寒的症狀,是病在陰經的表現。病在陽經的,大約七天可以痊癒;病在陰經的,大約六天可以痊癒。這是因為七屬於陽數、六屬於陰數的緣故。

太陽病,頭痛超過七天而自行痊癒的,是因為邪氣行盡太陽經的緣故。如果邪氣未盡,有向陽明經傳變趨勢,可以針刺足陽明經穴,使經氣疏通,抗邪力增強,邪氣不能內傳陽明,疾病就會痊癒。

太陽病將要解除的時間,多在上午九時至下午三時之間。

容易患太陽中風的人,表證解除以後,身體仍感覺不舒適的,需待一定的時日,正氣恢復,才能痊癒。

病人體表發熱,反而想穿很多衣服,這是外部假熱、內部真寒的表現;體表怕冷,反而不想穿衣服,這是外部假寒、內部真熱的反映。

太陽中風證,衛陽抗邪而浮盛於外,營陰不能內守而弱於內,衛陽浮盛於外就發熱,營陰不能內守則汗自出,病人畏縮怕冷,瑟瑟畏風,象皮毛復蓋身上一樣發熱,鼻塞氣息不利,乾嘔的,應當用桂枝湯主治。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灸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二枚,剖開以上五味藥,搗碎前三味藥,與後兩藥混合,加水七升,用微火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待藥汁冷熱適當時,服藥一升,一日服三次。服藥後一會兒,喝熱稀粥一大碗,以助藥力,並復蓋棉被約二個小時,取暖保溫來幫助發汗。發汗程度最好是遍身微微出汗,不要讓汗出如流水一樣淋漓不斷,否則傷陽耗陰,疾病就一定不能解除。如果服了第一次藥後汗出疾病痊癒,就停止服第二次、第三次藥,不需要把一劑藥都服盡。如果服第一次藥汗不出,可以依照以上服藥方法服第二次藥。如果服第二次藥還無汗出,那么,第三次藥可適當提前服,可在半天左右將一劑服完。如果病情重的,可以白天夜晚服藥,一天24小時進行嚴密觀察。如果服完一劑藥後,病症仍然存在的,可以再繼續服藥,倘若服藥後仍不出汗,那么,就可一直服藥二三劑。服藥期間、禁食生冷、粘滯滑膩、油膩、大蒜、小蒜、蕓薹、胡荽、動物乳類及其製品,腐敗變質及不良氣味的食品。

太陽病,只要出現頭痛、發熱、汗出、畏風的,就可以用桂枝湯主治。

太陽病,項背部拘緊不柔和、俯仰不能自如,本應當無汗,反而出現汗出、怕風等太陽中風證的,用桂枝加葛根湯主治。

桂枝加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芍藥三兩生薑三兩切片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剖開桂枝二兩去皮以上六味藥,用水一斗,先加入葛根煎煮,煮去水分二升,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藥物,共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服藥後復蓋棉被取暖保溫以助發汗,使病人遍身微微汗出為度。除服藥後不需喝熱粥外,其餘的調養護理方法及服藥禁忌均同桂枝湯。

太陽病,誤用了瀉下藥之後,病人自覺胸中有氣逆上沖感覺的,可以用桂枝湯治療,服藥方法同前。如果誤下後沒有氣逆上沖感覺的,則不能用桂枝湯治療。

太陽病第三天,已經用了發汗的方法,或者用了吐法,或者用了攻下法,或者用了溫針的方法,病情仍然不解除的,這就是壞病,桂枝湯已不再適用。對於壞病,應該詳細診察其脈象、症狀,了解使用了何種錯誤治法及演變為何種病症,因證立法,隨證治療。桂枝湯本來是解肌和營的方劑,適用於太陽中風證。如果病人脈象浮緊、發熱、汗不出的,屬太陽傷寒證,不可用桂枝湯治療。醫者務須經常記住這一點,千萬不要發生錯誤。

平素嗜酒的人,如果患了太陽中風證,不當用桂枝湯治療,如果服用了桂枝湯,就會出現嘔吐,這是因為嗜酒的人多濕熱內蘊,而桂枝湯是辛甘溫之劑,用後更助熱留濕的緣故。

宿有喘疾的病人,患了太陽中風證,引動喘疾發作的,用桂枝湯加厚朴、杏子治療最好。

凡是內熱熾盛的病人,如果服用桂枝湯而發生嘔吐的,以後可能會出現吐膿血的變證。

太陽病,發汗太過,導致汗出淋漓不止、病人怕冷、小便短小、四肢微感拘急疼痛、屈伸困難,如果頭痛、發熱等表證仍然存在的,用桂枝加附子湯主治。桂枝加附子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三兩炙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二枚剖開附子一枚炮製去皮破成八片以上六味藥,加水七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舊本說:現用桂枝湯加入附子,其調養護理的方法同前。

太陽病,誤用攻下之後,出現脈象急促、短促,胸部脹悶的,用桂枝去芍藥湯主治。

桂枝去芍藥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二枚剖開以上四味藥,用水七升,煎煮成三升,去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舊本說:現用桂枝湯去掉芍藥,調養護理方法同前。

如果誤下後出現胸部滿悶、脈微、畏風寒較重的,用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治。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二枚剖開附子一枚炮製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五味藥,用水七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舊本說:現用桂枝湯去掉芍藥加入附子,其調養護理方法同前。

太陽病,已經得了八九天,病人發熱怕冷,發熱的時間較長,怕冷的時間較短,一天發作二三次,好象瘧疾一樣,病人不嘔吐,大小便正常,這是邪氣鬱滯在表的表現。此時,如果脈象漸趨調勻和緩的,是邪氣去、正氣復的症象,疾病將要痊癒。如果脈象微弱而怕冷的,這是表里陽氣均虛,可能系誤用汗、吐、下所致,因此,就不能再用發汗、攻下、涌吐的方法治療了。如果面部反而出現紅色的,表明邪氣仍郁滯在肌表未能解除,病人皮膚還一定有搔癢的症狀,適宜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療。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芍藥生薑切片甘草炙麻黃各一兩,去節大棗四枚剖開杏仁二十四枚,用水浸泡,去掉皮尖及雙仁的以上七味藥,用水五升,先加入麻黃煎煮,待煮一、二沸,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餘各藥,煎煮成一升八合,去掉藥渣,每次溫服六合。舊本說:取桂枝湯三合,麻黃湯三合,合為六合,一次服完。調養護理方法同前。

太陽病,服了一遍桂枝湯,不僅表證不解,反而增添了煩悶不安的感覺,這是邪氣鬱滯太甚所致。治療應當先針刺風池、風府,以疏經泄邪,然後再給予桂枝湯就可以痊癒。

服桂枝湯發汗,汗不遵法,出現大汗出、脈象洪大,而發熱,畏寒,頭痛等表證仍然存在的,為病仍在表,仍應給予桂枝湯治療,服藥方法同前。如果病人發熱怕冷,發熱的時間長,怕冷的時間短,好象發瘧疾一樣,一天發作二次的,用小發汗法就能治癒,適宜用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芍藥一兩六銖麻黃十六銖,去節生薑一兩六銖,切片杏仁十六個,去皮尖甘草一兩二銖,炙大棗五枚,剖開以上七味藥,用水五升,先加入麻黃,煮開一、二滾,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藥物,煎煮成二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一日服二次。舊本說:取桂枝湯二份,麻黃湯一份,混合成二升,分二次服。調養護理方法同前

太陽中風證,服了桂枝湯後,汗出得很多,病人出現心煩口渴很厲害、飲水不能緩解、脈象洪大的,這是邪傳陽明,熱盛而津傷,用白虎加人參湯主治。

白虎加人參湯方

知母六兩石膏一斤,打碎,用布包甘草炙,二兩粳米六合人參三兩以上五味藥,加水一斗煎煮,待粳米煮熟,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太陽病,發熱怕冷,發熱的時間長,怕冷的時間短,一天發作二三次,並見心煩、口渴的,為表郁兼內熱之證,可用桂枝二越婢一湯治療。如果病人脈象微弱的,這是陽氣虛弱,不能用發汗法治療。

桂枝二越婢一湯方

桂枝去皮芍藥麻黃甘草各十八銖,炙大棗四枚,剖開生薑一兩二銖,切片石膏二十四銖,打碎,用布包以上七味藥,用水五升,先加入麻黃,煮開一二滾,除去浮在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藥物,煎煮成二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舊本說:應當是將越婢湯、桂枝湯的煎劑混合,每次溫服一升。現將二方混合成一方,取桂枝湯二份藥量,越婢湯一份藥量。

服了桂枝湯,或使用了瀉下法後,病人仍然頭痛,項部拘急不柔和,象皮毛復蓋身上一樣發熱,無汗,胃脘部脹滿,微感疼痛,小便不通暢的,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治。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

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切片白朮茯苓各三兩大棗十二枚,剖開以上六味藥,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服藥後小便通暢的就可痊癒。舊本說:現用桂枝湯去掉桂枝,加入茯苓、白朮。

傷寒病,症見脈浮、自汗出、小便頻數、心煩、輕微怕冷、兩小腿肚拘急疼痛、難以屈伸的,是太陽中風兼陽虛陰虧證,治當扶陽解表,反而單用桂枝湯來解表,這是錯誤的治法。服藥後就出現了四肢冰冷,咽喉乾燥、煩躁不安、嘔吐等症狀,是誤治導致陰陽兩虛。治療應該先給予甘草乾薑湯,來復陽氣,如果服了甘草乾薑湯後四肢厥冷轉愈而見兩腿溫暖的,說明陽氣已復。然後,再給予芍藥甘草湯來復陰,陰液恢復,病人兩小腿肚拘急疼痛解除,兩腿即可自由伸展。假如誤汗傷津,致腸胃燥實而氣機不調和,出現譫言妄語等見症的,可以少量調胃承氣湯治療。如果反覆發汗,再加上用燒針強迫發汗,汗多亡陽,導致少陰陽衰的,應當用四逆湯主治。

甘草乾薑湯方

甘草四兩,炙乾薑二兩以上二味藥,用水三升,煎至一升五合,去掉藥渣,分二次溫服。

芍藥甘草湯方

白芍藥甘草各四兩,炙以上二味藥,加水三升煎煮,煮至一升五合,去操藥渣,分二次溫服。

調胃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去皮,用陳米酒洗甘草二兩,炙芒硝半升以上三味藥,用水三升,先加入大黃、甘草,煎煮成一升,去掉藥渣,再加入芒硝,然後放在火上稍煮至開即成,每次溫服少量。

四逆湯方

甘草二兩,炙乾薑一兩半附子一枚,用生的,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藥,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二合,去掉藥渣,分兩次溫服。身體強壯的人可以用大的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問:病人的症狀象桂枝湯證,按照桂枝湯證的治法進行治療,結果反而使病情加劇,出現四肢冰冷、咽喉乾燥、兩小腿肌肉拘急疼痛,甚至出現譫語等症,老師預測到了病人半夜手足應當溫暖,兩腿應當舒展,後來病情發展果然如老師說的那樣,怎么知道會這樣呢?老師答:病人寸口脈搏浮而大,浮是感受風邪,大是虛的表現,感受風邪就會產生輕微發熱,正氣虛弱就會出現兩小腿肌肉拘攣疼痛。症狀雖然很象桂枝湯證,其實不是桂枝湯證,而是太陽中風兼陰陽兩虛證。因此,在治療上必須用桂枝湯加附子以溫經發汗。但是醫生卻反而單用桂枝湯發汗,導致汗出亡陽,併兼陰液虧虛,從而出現四肢冰冷、咽喉乾燥、煩躁等症狀。治療先給予甘草乾薑湯,服藥後陽氣於半夜恢復,兩腿就由厥冷轉溫暖,而兩小腿肌肉拘攣疼痛尚未解除,於是再給予芍藥甘草湯,服藥後,陰液得復,則兩腳就自由伸展了。如果誤汗傷陰,導致陽明燥屎內結,就會出現譫語、心中煩亂不安等症,應當用承氣湯攻下里實,服藥後大便微見溏瀉的,為燥屎得去,譫語等症就會停止,疾病即可以痊癒。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