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內篇·大宗師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 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 者,是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 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後有真 知。

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 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 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 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 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 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 容寂,其顙頯。悽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 其極。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 故樂通物,非聖人也;有親,非仁也;天時,非賢也;利害不通,非 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務光、 伯夷、叔齊、箕子、胥余、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 而不自適其適者也。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 乎其虛而不華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進我色 也,與乎止我德也,廣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 可制也,連乎其似好閉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為體,以禮為翼,以 知為時,以德為循。以刑為體者,綽乎其殺也;以禮為翼者,所以行 於世也;以知為時者,不得已於事也;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 於丘也,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 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 也,是之謂真人。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 。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己, 而身猶死之,而況其真乎!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 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 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 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猶有所循。若夫藏天下於天 下而不得所循,是恆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若人之形者 ,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樂可勝計邪?故聖人將游於物之所不得循 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而況萬物之所系而一化之 所待乎!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 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 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豨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戲氏得之,以襲氣母;維斗得之,終古 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勘壞得之,以襲崑崙;馮夷得之,以游 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大山;黃帝得之,以登雲天;顓頊得之,以處 玄宮;禺強得之,立乎北極;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 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及五伯;傅說得之,以相武丁, 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 “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邪?”曰:“惡!惡可!子 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 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 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 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 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 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 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 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 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 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

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 脊,以死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 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俄而子輿有病,子祀往問之。曰:“偉 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曲僂發背,上有五管,頤隱於齊 ,肩高於頂,句贅指天,陰陽之氣有沴,其心閒而無事,胼𨇤而鑒於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將 以予為此拘拘也。”

子祀曰:“女惡之乎?”曰:“亡,予何惡!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 為雞,予因以求時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為彈,予因以求鴞炙;浸 假而化予之尻以為輪,以神為馬,予因以乘之,豈更駕哉!且夫得者, 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縣解也, 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之。且夫物不勝天久矣,吾又何惡焉!”

俄而子來有病,喘喘然將死。其妻子環而泣之。子犁往問之,曰: “叱!避!無怛化!”倚其戶與之語曰:“偉哉造化!又將奚以汝為 ?將奚以汝適?以汝為鼠肝乎?以汝為蟲臂乎?”子來曰:“父母於 子,東西南北,唯命之從。陰陽於人,不翅於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 聽,我則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塊以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 ,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鑄金,金踴躍曰 :‘我且必為鏌鋣!’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 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為大爐,以造 化為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覺。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 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游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窮終!”三 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

莫然有間,而子桑戶死,未葬。孔子聞之,使子貢往侍事焉。或編 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來桑戶乎!嗟來桑戶乎!而已反其真 ,而我猶為人猗!”子貢趨而進曰:“敢問臨屍而歌,禮乎?”二人 相視而笑曰:“是惡知禮意!”子貢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 ?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臨屍而歌,顏色不變,無以命之。彼何人者 邪?”孔子曰:“彼遊方之外者也,而丘遊方之內者也。外內不相及 ,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則陋矣!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而游乎天地之 一氣。彼以生為附贅縣疣,以死為決𤴯潰癰。夫若然者,又惡知死生先後之所在!假於異物 ,托於同體;忘其肝膽,遺其耳目;反覆終始,不知端倪;芒然仿徨 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彼又惡能憒憒然為世俗之禮,以觀眾 人之耳目哉!”

子貢曰:“然則夫子何方之依?”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雖 然,吾與汝共之。”子貢曰:“敢問其方?”孔子曰:“魚相造乎水 ,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 。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子貢曰:“敢問畸人?” 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 君子,天之小人也。”

顏回問仲尼曰:“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戚,居喪不 哀。無是三者,以善處喪蓋魯國,固有無其實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 之。”仲尼曰:“夫孟孫氏盡之矣,進於知矣,唯簡之而不得,夫已 有所簡矣。孟孫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後。 若化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將化,惡知不化哉?方將不 化,惡知已化哉?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 ,有旦宅而無情死。孟孫氏特覺,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 與‘吾之’耳矣,庸詎知吾所謂‘吾之’乎?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 夢為魚而沒於淵。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造適不及笑 ,獻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意而子見許由,許由曰:“堯何以資汝?”意而子曰:“堯謂我: 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許由曰:“而奚來為軹?夫堯既已黥汝 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將何以游夫遙盪恣睢轉徙之塗乎?”

意而子曰:“雖然,吾願游於其藩。”許由曰:“不然。夫盲者無 以與乎眉目顏色之好,瞽者無以與乎青黃黼黻之觀。”意而子曰:“ 夫無莊之失其美,據梁之失其力,黃帝之亡其知,皆在爐捶之間耳。 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許由 曰:“噫!未可知也。我為汝言其大略:吾師乎!吾師乎!齎萬物而 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覆載天地、刻雕眾 形而不為巧。此所游已!

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 ”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 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 :“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 “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 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 也請從而後也。”

子輿與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輿曰:“子桑殆病矣!”裹飯而往 食之。至子桑之門,則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 乎!”有不任其聲而趨舉其詩焉。子輿入,曰:“子之歌詩,何故若 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父母豈欲吾貧哉?天無 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 極者,命也夫!”

譯文

天是天,人是人。天有天的所作所為,人有人的所作所為。天作天為的事物都是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人作人為的事物都是人文科學研究的對象。既研究透了天作天為的事物,又研究透了人作人為的事物,做到所謂學究天人,便達到認識事物的最高境界。天作天為的事物乃是天生的事物,也就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事物。人作人為的事物乃是人工的事物,也就是人利用自身智力已掌握的事物去製造出來的或促成實現的自身智力未掌握的事物。吾輩凡人學習知識,雖然達不到學究天人的境界,但是能做到大體上懂得天作天為人作人為兩方面的事物,並把這些常識用來完善自我修養,用來保護自身安全,爭取活滿天年,避免中途短命,這便是讀書人的萬幸了。反之,迷信人定勝天,妄圖扭天行事,只憑一點點常識,硬要用人作人為去逆犯天作天為,弄得天怒人怨,害得自己喪失天真,浸染人偽,終被天譴人誅,那便是讀書人的悲劇了。

學習知識?懂得天作天為人作人為兩方面的事物?談何容易。知識源於經驗,屬於昨日,有待明日新事物的檢驗,方可定其真偽。明日未來,事物會變,知識真偽,如何判斷?昨日我們斷言,某事屬於天作天為,例如山洪暴發,河水泛濫。明日我們發現,此事也是人作人為,因為山林砍光,河堤失修,罪在人,不在天。昨日我們斷言,某事屬於人作人為,例如急馳爭道,翻車遇險。明日我們發現,此事也是天作天為,因為車夫飲酒求暖,天氣乍轉寒,怨不得貪杯,怨天。昨日斷言是天,也許明日不得不說是人;昨日斷言是人,也許明日不得不說是天。所謂懂得天作天為人作人為兩方面的事物,是真懂得,還是不懂而妄言?所謂學習知識,是真知識,還是不可靠的經驗之談?

一般的讀書人,自幼投在偽師門下,學習偽知識,自以為懂得天為人為兩方面的事物,只是偽懂而已。日偽言偽言,喪盡天真,浸透人偽,變成偽人,自己卻不曉得。幸好這世界上存在著極少數不偽的人,他們就是真人,自古就有。全靠那些真人,真知識才得以代代傳承下來,以迄於今。

真人是什麼樣的人呢?

古代的真人,不欺微賤不凌寡,待人平等;不求鼎盛不稱雄,貌似無能;不謀事業不做官,消極退隱。這樣的奇人,得失不繫心,錯了不悔恨,對了不歡欣,好好歹歹隨緣分。這樣的異人,危立崖畔,泰然不驚,兼有特異功能,下水水不濕腳,入火火不燒身。如此和諧靜止的內心,如此超越常態的本領,皆因為真知識合大道,靈魂飛入玄境。

古代的真人,一枕黑甜不做夢,心底乾淨;醒來舒暢微笑,不懂什麼人日之計在於晨;山蔬野果隨便吃,不貪肥美,不愛葷腥;呼吸深深深到肺,深到下體,深到腳跟。因為嗜欲很淺,所以呼吸系統超越常人,很深。常人七情六慾很深,所以呼吸系統很淺,淺到氣管淺到喉,淺到聲門。常人有那些屈背彎腰服勞役的呼吸更淺,哮喘有聲,說話氣緊如蛙嗚,發短促的喉音。

古代的真人,不知道生活有什麼可愛,不知道死亡有什麼可憎;生從虛無來,不必慶幸;死回虛無去,不必抗爭;飄然來,飄然去,來去本無心;早晨從哪裡起程,記憶分明,天黑到哪裡投宿,勿須打聽;領來肉身,樂於收下自然的禮品;失去軀殼,等於退給原物的主人。總之,不以智力抵抗規律,不以人力贊助天命,他是真人。這樣的真人,忘了社會,忘了個人,忘了自己的一顆心;額顙寬闊,容貌寂靜;有春之溫暖,有夏之盛情,有秋之淒清,有冬之猛狠,並非有意變臉色,只是自然而然的調整,同季節相對應;給人人以方便,誰也猜不透他的底蘊。

古代的真人,身材峨峨高,挺直不傾,四肢纖纖瘦,無力扛鼎;固守自我,寬容他人,不被視為頑梗;敞開胸襟,一片空白,不要裝飾花紋;掛著微笑看眾生,無所謂喜不喜,順著自然辦事情,無所謂勤不勤;和顏悅色,人說我可親;好心善意,人說我可敬;嚴詞厲聲,似乎很驕橫;傲骨豪情,禮法不能禁;躲噪避塵,似乎愛關門;悟道忘言,萬事不留心。

真人是這樣的人,顯然與眾人大不一樣。

真人有所愛,眾人有所愛。真人與眾人都有所愛,這是一樣的。真人有所不愛,眾人有所不愛。真人與眾人都有所不愛,這是一樣的。真人與眾人都有所愛,都有所不愛,這是一樣的,可見真人與眾人是一樣的。真人所愛所不愛,眾人所愛所不愛,在內容上是不一樣的,可見真人與眾人是不一樣的。但是,真人看來,一樣的與不一樣的,終歸是一回事。

你認同於自然,相信所有偽人都是自然之子,天生平等,都有權愛什麼不愛什麼,你就會看見所有的人,包括真人和眾人在內,是一樣的。

你認同於社會,相信所有的人都是社會之子,各有利益所在,各有不一樣的追求,你就會看見所有的人,包括真人和眾人在內,是不一樣的。

真人看來,認同於自然,認同於社會,都是有道理的,可以合二而一,不必對立起來。所謂天人合一,就是認同自然與認同社會的合一,就是天作天為與人作人為的合一。

生死相續,命中注定,好比晝夜相繼,合乎常情。命由誰注定?由天注定。天定也就是天作天為了。這裡說的天,乃是大自然。天定也就是自然規律在那裡起決定性的作用。人類從旁插手,或阻擋,或推進,起不了決定性的作用。萬物的生死相續,萬事的興廢相繼,查其真相,都是天定,人力奈何不得。難怪人類敬天愛天,認天做父,感恩則俯首拜天,呼痛則仰面喊天。比天父更偉大更玄秘的是道,是事物變化的客觀規律,我們能不敬愛它嗎?臣民相信國君了不起,敬君畏君,認君做主,甚至不惜為君捐軀。比君主更高貴更真實的是道,是事物變化的客觀規律,我們能不敬畏它嗎?

天大旱,水涸源,江斷流。老魚悲,小魚愁,雌魚哭,雄魚憂,擠在無水荒灘頭;腮靠腮,口對口,你吐給我濕涎,我吻給你唾沫,互相搶救。大難臨頭成好友,死前結婚成佳偶。啊,說什麼情深誼厚,還不如從前水有道,你在五湖玩耍,我要蜀江悠遊,你不友我,我不愛你,水各一方永遠不碰頭!社會有道,何必提倡友愛精神,何必表揚家庭樣板!與其歌頌聖主,批判暴君,宣傳仁啦義啦,不如忘掉一切君主,忘掉他們的是,的非,的好,的壞,忘掉仁義道德,回歸大道。

生命有道,都由自然規律決定。大地母親啊,你賜的軀體乘載我,你賜的生活勞苦我,你賜的衰老閒逸我,你賜的死亡安息我。你愛我,一直叫我好好活著,只是為了時候一到送我好好死去呀。

萬物與人一樣,不停的變化著,要留留不住,要藏藏不了。舟子藏航船在山環的海港,漁翁藏舢版在樹繞的江灣,自認為很保險。誰知夜半海潮江洪悄悄冥冥一齊湧來,水有神力,背負著大船和小船,大的向遠海,小的向下游,急漂去,如電閃。當時的變化沒有人看見,因為舟子正在做夢,漁翁正在安眠。藏大的藏小的藏得夠妥善,仍然漂失不回返,仍然要變。看來只有藏世界的萬物在世界,也就是說,交出去,不要藏,這樣不會丟失,保險安全。人若交出自己,化入萬物,無我無彼也就無得無失,不會像航船和舢版那樣漂走,好比二滴水珠交出自己,投入大海,永不丟失。想讓什麼東西永恆,交出去,不要藏,這是大實話。

大自然隨手抓一把濕泥,放入人體模型之內,輕輕一壓,說:“說是你。”你就快樂極了。他老人家掌握各種人體模型,其數千千萬萬,夠做你千萬次。做你一次,你樂一次,那還樂得完嗎?所以聖人交出自己,化入萬物,永不丟失,而不特別樂於某種模型。但有逍遙歸順大道罷了。一個未悟道的俗人,青春歡樂,晚境寧靜,來時逗人喜愛,去時壽終正寢,大家都要羨慕他呢。何況大道,關係一切事物,支配一切變化,大家能不歸順它嗎?我唱一首《道之歌》吧:

道啊,為何看不見你的形影?
你不做,等於做了一切事情,
真實可信,不需要任何旁證。
你允許代代傳承,不允許獨家占領;
你希望人人自悟,不希望現場講經。
萬物之本啊,萬事之根啊,
宇宙之父啊,你同時間一齊誕生。
鬼魂憑藉你而顯靈;
上帝憑藉你而顯聖。
你使山原蔥蔥鬱郁;
你使空氣乾乾淨淨。
你懸在天穹的最高頂,仍不能說你多高,
你埋在地殼的最深層,仍不能說你多深,
因為你是無限,到處皆存。
你比天長地久更長久,仍不能說你長久,
你比天神地祗更老齡,仍不能說你老齡,
因為你是永恆,隨時皆存。
元古大酋長[豕希]韋得了你,
天地兩儀從此劃清。
遠古大酋長伏犧得了你,
陰陽二氣從此理順。
北斗七星得了你,
斗柄鏇轉如時針,永不停,轉速穩。
太陽月亮得了你,
走黃道,走白道,天燈兩盞照長明。
獸人堪坯得了你,
登上崑崙做山神。
仙人馮夷得了你,
浪遊黃河做水神。
神人肩吾得了你,
鎮守泰山做岳神。
軒轅黃帝得了你,
駕乘飛龍上天庭。
國王顓[王頁]得了你,
飛升玄宮管北冥。
鳥人禺京得了你,
派到北冥管長鯤。
西山獸女得了你,
變成西王母,永葆紅顏的美人。
凡人彭祖得了你,
修身養性,高齡八百春。
泥匠傅說得了你,
當了商朝相爺,侍候國王武丁,
掌管天下大政,死後魂歸白雲,
追上東方蒼龍一宿,跨騎龍尾,
高懸夜空,化成一顆明亮的星。


葵先生姓南伯,人稱南伯子葵,想學道去拜訪[亻禹]女士,人稱女[亻禹]。她修道多年,兼習駐顏美容之術,青春常葆。見面時,葵先生很吃驚,問:“女士年高了吧,為什麼還顯得這樣年輕,像個小女孩子喲?”

她說:“我得道啦。”

葵先生問:“道,能學學嗎?”

她唔了一聲,搖頭說:“哪能呢。你不是學道的人呀。上次有一位卜梁倚先生來找我學道,我收了他。他已粗具聖人之才,欠缺的是道。我呢,粗通聖人之道,欠缺的是才。我願意教他修道,他若努力實踐,也許能達到聖人的境界。我說也許,我說努力,足見學道之難。不然我把聖人之道一條條的說給聖人之才聽一遍便了事,那就太容易了。正因為我深知學道之難,我才一點點的說給他聽,同時陪著他,從旁教他怎樣實踐。默誦教條不難,難在持久實踐。這樣陪著教了三天,他才學會忘卻外面的社會。已經完全忘乾淨外面的社會了,我又陪著教了七天,他才學會忘卻周圍的環境。已經完全忘乾淨周圍的環境了,我再陪著教了九天,他才學會忘卻自身的存在。已經完全忘乾淨自身的存在,完全超脫舊的自我之後,我不再陪著教他了,讓他自己進入朝徹狀態。所謂朝徹,好比早晨睡醒,忘卻人間數十年的一場大夢,徹底清醒了。進入朝徹狀態之後,他就自己進入見獨境界。所謂見獨,就是悟道。萬事萬物都逃不脫因果關係,所以不是獨立存在,唯有道,完全擺脫因果關係,絕對獨立。道乃真獨,所以見獨就是見道,見了也就悟了。進入見獨境界之後,他就自己突破時間觀念,打通古今隔閡,等同古今,無古無今,絕對逍遙。突破時間觀念之後,他就自己勘破生死觀念,沖開生死關卡,等同生死,非生非死,躍入玄境。從忘卻社會開始,到躍入玄境結束,這個學道的程式還必須循環實踐,持之以恆,才能達到聖人的境界。道是規律。規律運轉,既非有情,也非無情。是道,時時刻刻在殺傷生命又不讓快死,也是道,分分秒秒在養活生命又不讓永生。給萬物催產接生的是道,給萬物抬棺送葬的也是道;給萬事添磚加瓦的是道,給萬事拆台散架的也是道。所以我說,道的別名就叫矛盾。矛主攻,要攖動;盾主守,要寧靜。矛盾就是一攻一守,一動一靜,一攖一寧;所以道的又一別名該叫攖寧,意思和矛盾相同。萬事萬物總是先攖後寧,先動後靜,始於攖動,終於寧靜。”

葵先生問:“這些道理是誰對你講的?”

她說:“老師對我講的。”

葵先生問:“你的老師是誰?”

她說:“文字著作。”

問:“他的老師是誰?”

說:“口頭傳誦。”

問:“他的老師是誰?”

說:“觀點清晰。”

問:“他的老師是誰?”

說:“心頭明白。”

問:“他的老師是誰?”

說:“實踐。”

問:“他的老師是誰?”

說:“唔噢。”

問:“這樣怪的名字?”

說:“是的。碰到問題他就唔,找到答案他就噢,所以他有這個名字。”

問:“他的老師是誰?”

說:“天昏昏地暗暗,又名蒙昧。”

問:“他的老師是誰?”

說:“天渺渺地茫茫,又名虛無。”

問:“他的老師是誰?”

說:“有開始嗎,這是他的名字。”

他們四位先生,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各自潛心修道,原不相識,某日偶然萍聚,互相交換心得,感到十分契合。四人共同宣稱:“以道的觀點看,對立的兩極乃是一回事。如果虛無是人的頭顱,生存就是脊樑,死亡就是尾椎。虛無起頭,生存續後,死亡收尾。自成一系。生死存亡本來就是一體的事,這是我們的生死觀。凡持有這個觀點的都是我們的道友。”四人相視而笑,從此結成知心道友。然後分手,各自回家繼續修道去了。

不久,子祀聽說子輿病了,便去他家慰問。子祀站在門外,聽見他在高聲詠嘆:“偉大的造物主喲,是你神奇的力量把我蜷縮成這樣的喲!”子祀吃驚,急步入門,見他上身赤裸,背長癰疽,發炎紅腫,痛得俯首彎腰,致使五臟處於高位,下頦靠攏肚臍,肩傍高過腦頂,頸椎凸出,指向天空,夠可憐了。再看他的面部,陰陽二氣錯亂,呈現不祥的死灰色,糟透了。子把原想說幾句安慰話,又見他的表情恬淡,反映出內心的寧靜,知道他不需要安慰,便不說了。

子輿俯首彎腰,聳肩縮頸,蜷成一團,坐在炕床,同客人閒聊天。都是修道之人,寡言少語,三五句也聊得沒鹽沒味。子輿說:“我去照照吧。”爬了炕床,蹣跚走到院角。匍匐井邊,以水為鏡,照見身影。然後搖頭,低聲詠嘆:“哎喲喲!偉大的造物主喲,真是你神奇的力量把我的形體蜷縮成這樣的嗎?”

子祀問:“你恨嗎?”

子輿說:“沒事。從何恨起呢。我不過是造物主的一件作品而已。如果他老人家還要修改,把我左臂變成雄雞,我就恭聽啼鳴報曉,豈不方便;把我右臂變成彈丸,我就挽弓打貓頭鷹,那是補品;把我臀部變成車輪,把我靈魂變成馬匹,我就有專車乘坐,還不必僱車夫。什麼是得?得就是屬於我的時間來了。什麼是失?失就是屬於我的時間去了。要來的終久要來,心安氣定的我等待。要去的終久要去,心平氣和的我順從。我以這種態度面對得失生死,什麼歡樂悲哀都攻不入我的精神堡壘。古人說的自身懸掛自己解脫,就是這個意思。自身懸掛在半空中,喊別人來救命,枉自掙扎。他不曉得那是外物捆緊了自己的內心,還得自己解脫。自己不解,到死不脫。誰也扭不過造物主,自有人類以來便是這樣的了。我又從何恨起喲。”

又不久,子犁聽說子來病了,便去他家慰問。子犁進門,看見子來的妻子兒女圍聚炕床哭泣,子來仰臥喘氣,快要死了。子犁吃驚,胸問湧起一波波的悲涼,又很快平靜下來。然後咳嗽揚聲,嚴肅宣布:“去去去!別圍著,站遠些!不準驚擾陰陽變化!”子來的家屬掩淚退避後,子犁以道友的身份,肅立炕床門外,行了注目觀化之禮。然後靠著床門,向臨終的子來柔聲詠嘆:“偉大啊,那掌管陰陽變化的造物主,他今夜會把你變成什麼,把你送到哪裡去呀?變你成日鼠的肝臟呢?變你成草蟲的臂膀呢?”

子來微微張目,淒涼一笑,大口喘氣,低聲斷續的說:“兒女該聽父母吩咐,東西南北,去哪裡就去哪裡。陰陽變化比父母更父母,我當然該聽雙親的吩咐。現在陽父陰母用死亡親愛我,我不聽從,便是杵逆。他倆親愛我,還會錯嗎。大地母親啊,你賜的軀體乘載我,你賜的生活勞苦我,你賜的衰老閒逸我,你賜的死亡安息我。你愛我,一直叫我好好活著,只是為了時候一到送我好好死去呀。造物主今夜變我成什麼,我不想選擇,也不想打聽,爐師熔鐵,鑄造器物,爐邊一塊鐵跳起來叫喊:‘我要做寶劍!’爐師一定會認為那是一塊不祥的妖鐵。如果爐師燒鐵水入人體模型之內,鑄造新我,我就歡呼:‘我又做人啦,我又做人啦!’爐師一定會認為我是一個不祥的妖人。天地乃是巨型熔鐵爐,造物主乃是高級爐師,變我成什麼都可以,送我到哪裡去都行。”

說完,子來瞑目,沉沉睡去。到他猛然驚醒的時候,已經是在另一個環境裡,他以另一種生命形態存在,再不是從前的子來了。

他們三位先生,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各自潛心修道,也是原不相識,某日偶然萍聚,互相交換心得,感到十分契合。三人共同宣稱:“不知道世界上能有多少人像我們這樣,互愛又看不見愛在哪裡,互助又說不出助了什麼。更不知道世界上能有多少人,活得海闊天空,遠遠超越現實,雲遊霧隱,委順玄道,忘卻自身,心向永恆,就像我們這樣。”三人相視而笑,從此結成知心道友。然後分手,各自回家繼續修道去了。

不久,子桑戶忽然死去,孟子反和子琴張趕來治喪。孔子聞訊,吩咐學生子貢登門弔唁,兼送錢來。子貢入門大吃一驚,見子桑戶的遺體橫放在院中,孟子反和子琴張一左一右坐在地上,一個正忙著編織葦席,準備用來裹屍軟埋,另一個正彈琴唱歌,主人二唱一和。歌詞四句:“嘖,嘖,嗨喲桑戶喲。嘖,嘖,嗨喲桑戶喲。你回老家得安寧,丟下我們,還在忙做人!”子貢站在門口,皺眉蹩額,覺得二人大不像話。待唱完一輪後,急步上前制止,非常嚴肅的說:“敢問兩位,對著遺體放聲歌唱,有這樣的禮儀嗎?”

人相視而笑,抬頭看看子貢,不願回答。織席的仍織席,彈琴的仍彈琴,都說:“這位先生熟悉禮儀,可惜不懂禮的本意。”

子貢遵照傳統的禮儀哭了跪了舞了錢也送了,回去報告孔子,說子桑戶沒有妻子兒女,沒有棺槨衣裳,屍陳院中,準備葦席軟埋。說到在那裡治喪的兩個傢伙,子貢憤憤然問孔子:“老師,他們是哪一類人呀?說什麼修道啦修行啦,天曉得。他們標榜精神自由,否定形體,對著遺體放聲歌唱,面無哀痛之色,太不像話,我不曉得該把他們歸人哪一類。他們到底是哪一類人呀?”

孔子說:“他們出世厭俗,孔丘我呢,入世從俗。一出一入,立場相反。我派你去登門弔唁,只怪我沒見識。他們認同大自然,視自己為大自然一部分,與造物主合作,與陰陽連成一氣。他們的生死觀迥異於世俗的。生,在他們眼裡,是懸附在腹腔內的瘤子,是累贅在皮膚上的疣子,總之是身上的多餘的疙瘩。死,在他們眼裡,是劇痛的癰疽排膿了,是奇癢的瘃瘡消腫了,總之是身上不痛了不癢了。他們既是那樣的人,怎能認識到活著總比死了好,又怎能感受到生之歡樂,死之悲哀。人類的生命現象,在他們眼裡,不過是靈魂借貸了自然界的多種物質,拼湊成肉體,依附在上面、演一台戲而已。戲演完了,借貸的都要還,包括肝膽在內的五臟,包括耳目在內的五官,都要還給大自然,值不得留戀。於是靈魂又去飄泊,又去借貸,又去拼拼湊湊,又去依附,又去登台上演,投入了生命的第二次循環。起點即終點,終點即起點。三次四次五六次,無限次的循環。借的也就是假的,假的也就是夢幻,夢幻也就是當作戲來演。所以他們那些出世厭俗的道派,躲避紅塵,不受污染;待人接物,心不在焉;事情來了,順其自然;靈魂逍遙,作風散漫。他們既是那樣的人,怎能糊糊塗塗的跟著世俗跑,嚴守禮儀,歌不能唱,琴不能彈,哀痛必須滿面,讓四鄰的百姓來圍觀!”

子貢說:“老師似乎欣賞他們呢。這就成問題了。老師到底是哪一派?”

孔子說:“我還能是哪一派呢。者天爺判決我終身入世從俗,別無選擇。不過嘛,陪我服刑的還有你呢。”

子貢說:“敢問老師到底是怎樣想的。”

孔子說:“魚靠水,人靠道。靠水的,耍求不高,掘塘養殖,它就活得舒暢了。靠道的,要求不高,平安無事,他就活得滿足了。舒暢了的,滿足了的,彼此之間的接觸就少了。所以古人說,魚類互相遺忘在江湖裡,人類互相遺忘在大道里。至於那些出世厭俗的道派,孟子反啦子琴張啦,就當是殘缺的畸形人,不妨寬容他們,遺忘他們。”

子貢說:“敢問所謂的畸形人。”

孔子說;“從社會角度看,用禮的尺子量,他們確實又殘又缺,真是畸形。從自然角度看,用道偽尺子量,他們不殘不缺,並非畸形,所以,誰正派誰不正派,難說哪。有些人,老天爺的慧眼看得清,不正派,是小人,社會上卻稱讚他是正派的君子。當然,也有些人,老天爺看,明明白白是正派的君子,可是社會上倒罵他是小人;不正派。”

魯國的著名賢士,姓孟孫,名才,平時待人接物,遵守世俗禮儀,中規中矩,但是思想超俗,密合玄道,大有外儒內道之風,深受士人讚賞。孔子講課,談到孟孫先生,有所表揚。學生顏回持存異議,對扎子說:“哪個孟孫先生,母親去世,他按照禮儀要求,哭是哭了,但未痛號;泣是泣了,但無涕淚;喪期也守夠了,但他內心不慘戚,居喪無愁容。這三條都沒有做到呢,還表揚他懂禮,堪作國人表率云云。有名無實,真的行得通嗎?我覺得這件事太奇怪了。”

孔子說:“那個孟孫先生按照禮儀全做到了,他比一般的治喪專家更懂得禮的本意。禮儀的要求太煩瑣,宜簡化。奈何世俗保守,要簡簡不得。孟孫先生畢竟有所簡化,所以我說他比一般治喪專家高明。人之所以有生,人之所以有死,世俗自有一套說法。孟孫先生不懂得那一套生死理論,所以斷了痴心,既不妄想早生,搶在同代人之前,也不妄想晚死,賴在同代人之後。他任隨造物的安排,靜待那不可知的變化罷了。人不靜待,又能怎樣?如果已經變化,你怎能記得自已變化前的狀況?如果尚未變化,你怎能預知自己變化後的狀況?如果已經生,你怎能記得自己生前的狀況?如果尚未生,你怎能預知自己生後的狀況?如果已經死,稱怎能記得自己死前的狀況?如果尚未死,你怎能預知自己死後的狀況?顏回啊,你恐怕跟我一樣吧,做夢數十年,至今尚未醒,所以不相信自己在做夢啊。死,在孟孫先生眼裡,有肉體的改變而不存在靈魂的損傷,有一時的怛毫而不存在真正的滅亡。孟孫先生大夢早醒,不願標新立異,所以溷跡世俗。世俗禮儀,親人死了,都要哭的,他也跟著哭,顯得合時宜。哭而不哀痛,泣而無眼淚,那是自然的。可憐世俗的人,開口我,閉口我,拍著胸膛叫喊我我我,他們考慮過嗎,我所說的這個我是不是真我呢?如果此時此地此肉體不是真我,那么我生啦我死啦這些說法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哭而且哀痛,我泣而有眼淚,我內心很慘戚,我居喪有愁容,這些行為又有什麼意義呢?如果此時此地此肉體不是真我,那么我是誰呢?顏回啊,你夢見自己是飛無一鳥,你夢見自己是潛水一魚,你說現在夢醒了。你能斷定是真醒了,還是正在做夢?也許現在是夢,是鳥做夢,是魚做夢,夢見自己姓顏名回,同一個姓孔名丘的人在課堂上爭論?這件事你居然不覺得奇怪,倒去奇怪孟孫先生是否懂禮!”

顏回低眉拍額,落入沉思。

孔子說:“一瞬間的忘憂,忽入舒暢境界,來不及笑一笑,這是順其自然。回味一番之後,忽顯笑容,來不及先排練,這同樣是順其自然。短時的舒暢,片刻的笑容,都得聽憑自然的擺布,非人力之所能爭取到的,何況萬事萬物,其難其繁,哪是人能隨意扭轉的呢?安於自然的擺布吧,忘掉生死得失,淡化哀樂悲歡,回歸那渺渺天茫茫地,無差別的境界去吧。”

古時,堯帝要讓位給許由,許由拒絕帝位,逃回箕山,仍做隱士,回歸自然,甚是逍遙自在。一日,有賢士意而先生登箕山來拜訪。許由知道這位先生是堯帝的官員,便打趣問:“堯爺爺又給你進行了什麼思想教育?”

意而先生說:“他老人家吩咐,一是叫我實踐仁義,二是叫我明辨是非。老一套聽厭了,我來投老師修道吧。”

許由說:“那你還跑來做什麼。仁義是黥刑,他老人家抹黑你的臉。是非是劓刑,他老人家割掉你的鼻。瞧瞧你這副刑餘的慘狀,還能逍遙自得,順應變化,皈依大道!”

意而先生說:“能在大道邊邊上走一走也好。請老師收下我吧。”

許由說:“不行。哪有瞎子去挑選美女的,欣賞美術的。”

意而先生說:“素妝的倩女不再炫美,抬梁的莽漢不再逞雄,多思的黃帝不再用智,都是修道鍛鍊出來的嘛。他們能改造好,獨有我不能回爐重新鍛鍊嗎?誰能斷言呢,可能造物主願意洗我臉,補我鼻,撤銷仁義是非加給我的刑罰,讓我乾乾淨淨完完整整做人,追隨老師走上大道呢?”

許由笑著說:“哎喲喲,可能的,可能的。我先打個謎語給你猜吧。我們有一位共同的老師,他才是大宗師。”說完話,站起來朗誦道:

大宗師啊大宗師,
你是天下第一暴力,最最兇橫無理,
擂萬物成粉齏,殺生命如殺死虱蟻,
什麼義與不義,你從來不介意。

大宗師啊大宗師,
你是天下第一溫馨,最最慈善有情,
養萬物成繁盛,撫生命如撫愛幼嬰,
什麼仁與不仁,你從來不承認。

大宗師啊大宗師,
你是天下第一老叟,最頑健高壽,
與時間成孿友,享遐齡如天長地久,
青春永遠駐留,你從來不衰朽。

大宗師啊大宗師,
你是天下第一巧匠,最最智慧高強,
化虛無成萬象,造宇宙如神工建房,
功勞完全隱藏,你從來不亮相。


顏回上次聽課,同老師孔子爭論居喪的禮儀,被說服後,反省自己活了數十年,真是一場夢,不勝感嘆。從此潛心修道,由於為人誠實,又能吃苦耐勞,身體力行,進步很快。想起從前老師講過心齋之術,他便付諸實踐。一日,跑來向老師報告,說:“我進步了。”

孔子問:“哪方面?”

顏回說:“我忘禮樂了。”

孔子說:“身外之事嘛,該忘。還不夠呢。”

過了幾天,顏回又來說:“我又進步了。”

孔子問:“哪方面?”

顏回說:“我忘仁義了。”

孔子說:,“身外之名嘛,該忘。還不夠呢。”

又過幾天,顏回再來說:“我又進步了。”

孔子問:“哪方面?”

顏回說:“我坐忘了。”

孔子驚問:“坐忘是什麼意思?”

顏回說:“不但忘了外物的存在,我連自身的存在也暫忘了。停用肢體,關閉耳目,靈魂脫離軀殼,心境掃除思維,同大道保持一致,這就是我說的坐忘。”

孔子說:“同大道一致,就不會懷有偏愛了。與變化吻合,就不會死守教條了。顏回啊,從前你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別人受不了的艱苦,你活得很快樂。我曾讚美你是賢士,在謀堂上。現在我要再說,你是真正的賢士。謝謝你教導我什麼是坐忘。這一次輪到你做我的老師啦。”

秋風乍起,寒雨十日。子輿坐在家門口,等待道友子桑,傍晚仍不見來。他倆是隱士,孤且貧,多年互相關照,有約五日一聚,漫談修道心得。現今已十日仍未見子桑,想必是病了。子輿懷裹一袋冷飯,踏著泥濘去看子桑,走到他家柴門,天色已晚,聽見破屋裡彈琴哭歌之聲,是子桑正在唱呢。子輿側耳傾聽,聲音微弱,上氣不接下氣,歌詞含糊不清,首句唱完哭一聲“父喲”。二句唱完哭一聲“母喲”。三句唱完哭一聲“天喲”。尾句唱完哭一聲“人喲”。感情哀怨,顯然出格,不好。

子輿推門進去,說:“為什麼唱這樣的歌!”

室內無燈,黑角落有嗄聲是子桑,說:“為什麼我落到這地步,想來想去想不出答案呀。父顧我,母愛我,難道要我受窮?我能責父怪母嗎?高天在上,覆蓋全民。大地在下,乘載眾生。天地無私,難道要我特別受苦?我能怨天恨地嗎?那么是誰捉弄我到這地步?是命運吧?”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