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疾病部·卷三

○聾

《說文》曰:聾,無聞也。從耳從龍,秦晉謂之〈耳宰〉。(音宰)

又曰:益梁之州謂聾曰〈耳宰〉。秦晉聽而不聞,聞而不達,謂之〈耳宰〉。

又曰:生而聾謂之聳。

《釋名》曰:聾,籠也,如在蒙籠之內,不察也。

《左傳·僖中》曰: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

《漢書》曰:黃霸為潁川太守,長吏許丞老病聾,督郵白欲逐之。霸曰:"許丞廉吏,雖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頗重聽,何傷?且善助之,無失賢者。"

《東觀漢記》曰:尹敏遷長陵令。永平五年,詔書捕男子周慮,慮素有名字,與敏善,過候敏,敏坐系免官,出乃嘆曰:"瘖聾之徒,貞世之有道者也。何謂察,察而遇斯禍也。"

《老子》曰:五音令人耳聾。

《莊子》曰:耳之與形,吾不知其異也。而聾者不能自聞。

《淮南子》曰:土地各以類生,水氣多瘖,風氣多聾。

《說苑》曰:仲尼曰:"非其地而樹之,不生。非其人而語之,不聽。得其人如聚沙而雨之,非其人若聚聾而鼓之。"

《抱朴子》曰:豹狐之裘不為負薪施,九成六變不為聾夫設。

《談藪》曰:後魏中書侍郎斐敬憲字伯茂。敬憲新構山亭,與賓客集,謂邢子才曰:"山池始就,願為一名。"子才曰:"海中有蓬萊山,仙人之所居。掖墅蓬萊。"斐,聾也。敬憲患耳,故以戲之。憲初不晤,於後覺,忻然謂子才曰:"長忌及戶高則無憲,公但大語,聾亦何嫌!"

○盲

《廣雅》曰:朦、瞍、瞽、盲也。

《方言》曰:半盲為〈目侯〉。(呼鉤反。)

《說文》曰:盲,目無眸也。眇,一目小也。眺,目不正也。瞎,目病也。睞,童子不正也。眄,目偏合也。青,目病生醫(音縊)也。瞍,無目也。

《周易·履卦》曰:六三,眇能視,跛能履。《象》曰,眇能視,不足以與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

《毛詩·臣工·有瞽》曰: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禮記·檀弓上》曰: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明,目精也。)曾子吊之,曰:"吾聞之,朋友喪明則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無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無罪也?吾與女事夫子於洙、泗之間,退而老於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於夫子,爾罪一也。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喪爾子而喪爾明,爾罪三也。而曰女何無罪與?"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

又《仲尼燕居》曰: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

《韓詩外傳》曰:海之上有勇士,曰菑邱,以勇游於天下。過神淵飲馬,其仆曰:"飲馬此丈必死。"言:"飲之。"其仆以其言飲之,馬果死。菑邱拔劍而入,三日三夜,煞二蛟一龍而去。雷神隨而擊之十日十夜,眇其左目。

《漢書》曰:杜欽字子夏,少好經書,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為吏。茂陵杜業與同姓字,俱以才能稱。京師衣冠謂欽為盲杜子夏,以相別。欽惡之,為小冠,高廣二寸。由是京師謂欽為小冠杜子夏,業為大冠杜子夏。

《東觀漢記》曰:杜篤仕郡文學掾,以目疾,二十餘年不窺京師。

《魏略》曰:夏侯惇從征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時夏侯淵與惇具為軍師,軍中號惇為盲夏侯,惇惡之,每照鏡恚怒,輒撲鏡著地。

《魏略》曰:太祖聞丁儀為令士,雖未見,欲以愛女妻之,以問五官將。曰:"女人觀貌而正禮,目不便,誠恐愛女未必悅也。以為不如與伏波子楙。"太祖從之。尋辟儀為掾,到與論議,嘉其才朗,曰:"丁掾好士也!即使其兩目盲,當與女,何況但眇乎!"

沈約《宋書》曰:景王嬰孩時有目疾,宣王令華他治之。出眼曈,割去疾,而內之以藥。

《梁書》曰:鄱陽王恢有孝性,初鎮蜀,所生費太妃猶停都,後於都不豫,恢未之知,一夜忽夢還侍疾,及覺,憂惶廢寢食。俄而信至,太妃己瘳。後有目疾,久廢視瞻。有道人惠龍,得療眼術,恢請之。及至,空中忽見聖僧。及惠龍下針,豁然開目,鹹謂精誠所致也。

又曰:江紑,(甫鳩反。)字含潔,幼有孝性。年十三,父蒨患眼,紑侍疾將期月,衣不解帶。夜夢一僧云:"患眼者,飲惠眼水必差。"及覺說之,莫能解者。紑弟三叔祿與草堂寺智者法師善,往訪之,智者曰:"《無量壽經》云:惠眼見貞。"蒨乃因智者答,舍同夏縣界牛屯裡舍為寺,乞賜嘉名。敕答云:"純臣孝子往往感應。晉時顏含遂見冥中送藥,近見智者以卿弟二息雲飲惠眼水。惠眼則第五眼之一號,可以惠眼為名。"及就創造泄,故井水清冽,異於恆泉。依夢中取水洗眼及煮藥,稍覺有瘳,因此遂差。時人謂之孝感。

又曰:元帝字世誠,武帝弟七子也。初武帝夢眇目僧執香爐,稱托生王宮,既而彩女石氏侍,始褰戶幔有風回裙,梁武帝意感幸之,乃生元帝。賜彩女姓曰阮,進為修容。修容常失珠,謂是左右所盜,乃炙魚目,不知其珠。孝元吞之,信宿之間,珠遂便出,一目致眇。魚之報焉。

《南史》曰:梁湘東王於江東泛舟,顧而言曰:"今可稱有樂。"功曹劉源曰:ˉ子降兮北渚。"王作色曰:"當道目眇眇兮愁予耶?"坐者股慄,酒遂不酣。又劭陵王賦詩戲之曰:"湘東有一病,非啞復非聾。相思下只淚,望貞有全功。"

《後魏書》曰:祖班以罪徙於光州。別駕張奉禮希大臣意上言:班雖為流囚,常與刺史對坐。敕報曰:牢掌奉禮。曰牢者,地牢也。乃為深坑置諸內,夜中以蕪菁子燭熏眼,因此失明。

《異苑》曰:丹陽多寶寺,元嘉中,畫佛堂作金剛,寺主奴婢惡戲,以刀刮其目眼。輒見一人甚壯,五彩衣,持小刀挑目精,數夜眼爛,於今永盲。

《後趙書》曰:戎陽,一目瞽。劉曜寇洛水,復降曜,曜敗,生擒起前石。使人罵曰:"瞎狗何降?"賊復持瞎來,陽曰:"臣不降即死,死則大王那得復見瞎狗?"前石笑曰:"瞎狗不足污刀。"活之。

《文子》曰:師曠瞽而為太師。

《列子》曰:宋人有好行仁義者,三世不懈。家無故黑牛生白犢,以問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薦上帝。"居一年,其父無故而盲。牛又復生白犢,子又問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復教以祭。居一年,其子又盲。其後楚攻宋,圍城,民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壯皆乘城,戰死者太半。父子有疾皆免。及圍解,而盲疾俱復。

《莊子》曰:連叔謂肩吾子曰:"夫瞽者,不知文章之觀。"

又曰:目之與形,吾不知其異也。盲者不能自見。

又曰:許由曰:"夫眇者,尾馛與乎眉目顏色之好。"

《尹文子》曰:瞽者無目,而耳不可以〈目祭〉察視也,精於聽也。

又曰:聾者不歌,尾馛自樂;盲者不觀,尾馛接物。

《韓子》曰:寐則盲者不知覺,而使之視,則窮矣。

《淮南子》曰:今夫盲者行於道,遇君子則易道,遇小人則陷於溝壑。

桓譚《新論》曰:余為典樂大夫,得樂家記。言文帝時,得魏文侯時樂人竇公,年百八十歲,兩蔫嘣盲。帝問其何服食至此,對曰:"臣年十三失明,父母教為樂鼓琴,不導引,不知壽得若何?余以為竇公少盲,專一內視故。"

《抱朴子》曰:魏武收左慈,慈走入市。吏傳言慈一目眇,葛巾單衣,於是一市皆然也。

又曰:董君異以玉醴與盲人,服之而愈。

《世說》曰:顧愷畫殷荊州形,殷不許。顧曰:"明府正當嫌眼耳。明點童子,飛白拂上,若輕雲之蔽月。"

又曰: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作危言。桓公曰:"矛頭淅米劍頭炊。"殷云:"百歲老公攀枯枝,井上轆轤臥小兒。"殷有一參軍云:"盲人騎瞎馬臨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故也。

《法顯記》曰:祗洹精舍西北四里有榛,名曰得眼。本有五百盲人依精舍住,佛為說法,盡還得眼,盲人歡喜,刺杖著地頭面作禮。杖遂生長大,世重之,無敢伐者,遂以得眼為名。

《楚辭·九章》曰:離婁微睇,瞽以為無明。

蔡邕《瞽師賦》曰:夫何朦昧坐瞽兮,心窮忽以鬱伊。目冥而無睹兮,羌永煩以悲愁。

○瘖啞

《釋名》曰:雲瘖,唵也,唵然無聲也。

《漢書》曰:韓延壽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約誓明,或欺負之者,延壽自刻責,吏聞者自傷悔。其縣尉至自刺死,及門下掾自剄,人救不死,因瘖不能言。延壽聞之,對掾吏涕泣,遣吏醫治。

又曰:呂后斷戚夫人手足,去眼捃鼴,飲瘖藥。

《吳書》曰:程普煞叛者數百人,皆使投火。即日病瘖,百餘日卒。

《文子》曰:皋陶瘖而為士師。

《淮南子》曰:瘖者使守圉,不可使通語。

又曰:夫人大怒破陰,大喜墜陽,滿菩蔻瘖,驚怖為狂。

又曰:水氣多瘖。

《黃帝素問》曰:瘖者何病?歧伯曰:"胞之絡脈。何以言之?胞絡系於腎,少陰脈實,腎系舌本,故不能言"

《續搜神記》曰:沛國一士人,姓周,生三兒,向應可語便啞,皆七八歲。有一人經門過來,乞問主人此是何聲,云:"是仆兒,頻生三子,皆啞不能語。"客曰:"君冥罪還內省,我於外待君。"主人異其言,知非常人,便入內思,良久而出,謂客曰:"昔為小兒時,當床氏有燕巢,中有三子,其母從外食哺子,子輒出頭作聲授之,積日如此。時屋下攀得及巢,以指內巢中,燕子亦出口承之,乃取三蒺梨,各與其子吞之,既死。其母尋還,不復見其子,出戶徘徊,悲鳴而去。有此事,今甚悔之。"客曰:"是矣。"便聞其三兒,言語周正。

《異苑》曰:高惠清隆安中為太傅主簿,忽晝日有群鼠更相銜尾,自屋樑相連至地。清靴洑瘖疾,數日而亡。

《靈驗記》曰:王導,河內人也。兄弟三人並得時疾。其宅有鵲巢,旦夕翔鳴,聞甚喧噪,俱惡之,念云:"差當治此鳥。"既差,果張取鵲,斷舌而煞之。兄弟悉得啞疾。

○吃

《說文》曰:吃,言語難也。

《方言》云:訁蹇,極吃也。或謂之軋,或謂之嬰。(郭璞曰:軋,穀氣不利也。江東名吃為訁蹇也。)

《漢書》曰:魯恭王餘口吃難言。

又曰:馬相如吃而善著書。

又曰:揚雄為人簡易,口不能劇談。(劇,甚也。一說劇,遽疾也。言吃不能疾言也。)

鄭玄《自序》曰:趙商子,字子聲,河內溫人。博學有秀才,能講難,而吃不能劇談。

《管子》曰:吾畏事不敢為事,畏言不敢為言,故行年六十如老吃耳。

《新序》曰:周昌者,沛人。以軍功封汾陰侯,御史大夫。高帝欲廢惠帝,立戚夫人子如意。群臣固爭,莫能得。昌廷爭之強,上問其說,昌為人吃,曰:"臣口不能言,然臣則知其不可也。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世說》曰:魏明帝口吃,少言,而內明斷。

《世說》曰:鄧艾口吃,語稱艾艾。晉文王戲之,曰:"艾艾為是幾艾?"鄧答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

○禿

《禮記》曰:禿者不免。

《穀梁傳》曰:魯季孫行父禿,聘於齊,齊使禿者御。(音迓)

蔡邕《獨斷》曰:古幘無巾,如今半幘而己。王莽乃始施巾,故語曰:"王頭禿〈巾禿〉幘施屋。"

《秦書》曰:苻堅徵隱士張臣和至長安,堅賜以衣冠,和辭曰:"年老頭禿,不可加冠。"野服而入,既見,求歸矣。

○齆

《釋名》曰:鼻塞曰齆。

《晉書》曰:謝安,字安石,本能為洛下書生詠,有鼻疾,故其音濁。名流愛其詠而不能及,或手掩鼻以斅之也。

崔鴻《春秋後趙錄》曰:王謨,字思賢,齆鼻,言不清暢;尫短,無威儀。將拜曲陽令,石勒疑之,長史曰:"請試之。"政教嚴明,百城尤最。

《幽明錄》曰:晉司空桓豁在荊州,有參軍教鴝鵒令語,遂無所不名。當大會,令效人語,有一人齆鼻,語難學,因以頭內瓮中以效焉。

○齲齒

《釋名》曰:齲,朽也。蟲齧之齒缺朽也。

《續漢書》曰:桓帝元嘉中,京師婦女作齲齒笑。齲齒笑者,齒痛也。

《淮南子》曰:啄木愈齲。(啄木,食齲蟲也。)

又曰:決物治齲,君子不與。

○兔缺

《續晉陽秋》曰:魏詠之生而兔缺,相者云:"後當貴。"年十八,聞荊州殷仲堪帳下有術人能治之,因西上。仲堪與語,令師看焉。師曰:"可割補之,但應百日食粥,不語笑。"詠之曰:"半年不語,亦當治之,況百日也!"師為治而差。

《宋書》曰:孝武狎侮群臣,各有稱目,對滄者謂之羊。短長肥瘦皆有比擬,顏師伯缺齒,號之曰齴。

○癭

《說文》曰:癭,頸瘤也。

崔贛《易林》曰:癭瘤瘍〈疒錄〉,為身害傷。

范曄《後漢書》曰:貞定王劉揚造作讖記云:"赤九之後,癭揚為主。"揚病癭,欲以惑眾。

《魏略》曰:賈逵前在弘農,與校尉爭公事不得理,乃發憤舍胂。後所病稍大,自啟欲割之。太祖惜逵,恐其不活,教謝主薄:"吾聞十人割癭九人死。"逵尤行其意,而癭愈大。

《宋書》曰:杜預病癭,初攻江陵,吳人以瓠壼系狗頸示之。

《山海經》曰:天帝之山有草如葵,名曰杜衡,食之以癭。

《博物志》曰:山居之民多癭。又嵇康《養生論》曰:頸處險而癭。

《莊子》曰:闔跂支離無脤。瓮盎大癭。

《典術》曰:服食天門冬,治癭除百病。

○傴僂

《禮記·喪服四制》曰:傴者不袒。

《穀梁傳·成公》曰:曹公子手僂,聘於齊,齊使傴者御,蕭同侄子處台笑之。

《孫卿子》曰:周公僂背。

《莊子》曰:子與病曲僂,頤隱於臍,肩高於頂。

《淮南子》曰:木氣多僂。

○疣贅

《說文》曰:疣,贅也。

《釋名》曰:疣,丘也。出皮上,聚高如地之有丘也。贅,橫生一肉,著體。

《梁書》曰:武帝丁嬪生而有赤志,體又多疣。譏納之,無何並失。

《莊子》曰:彼以生為附贅懸疣,以死為決疣潰癰。夫若然者,惡知死生先後之所在也?

《太玄經》曰:割疣贅惡不得大。

《山海經》曰:單孤之山,滑水出焉。中有滑魚,狀如鱓,其音如梧,食之己疣。

又曰:旄山有鱃魚,狀如鯉,食之者不疣。

○瘤

《釋名》曰:瘤,流也。聚而生瘤腫也。

《魏略》曰:晉莖先苦瘤,自割之。會毌丘儉反而瘤發,及儉走,竟以自終。蔡謨表曰,臣先有瘤腫宰牲上十數年,初無患苦,忽自潰。

《晉書》曰:趙王倫得異鳥,問皆不知名。宮西有素衣小兒,言是服劉鳥。倫使錄小兒並鳥置牢室,明旦開視,並失所在。倫目上有瘤,時以為妖焉。

沈約《宋書》曰:朱齡石舅頭有大瘤,齡石伺敬蔬,密往割之,舅即死。

《列女傳》曰:齊宿瘤者,東郭彩桑之女,項有大瘤,故以名焉。閔王出,而女彩桑如故,王召問之,對曰:"授之父母,教彩桑,不教觀王。"王曰:"此奇女也。"內以為後。女死後,燕遂屠齊。

○跛躄

《方言》曰:自關西秦晉之間,足蹇謂之逴。(敕略反。)

《周易歸妹·初九》曰:歸妹以娣,跛能履。

《禮記·喪服四制》曰:跛者不踴,身有痼疾,不可犯禮也。

《左傳·宣公下》曰:晉侯使郄克會於齊,頃公帷婦人使觀之。郄子登,婦人笑於房。(跛而登,故笑之。)

又《穀梁傳·成公》曰:衛孫良夫跛,郄克眇,聘於齊,齊使跛者御跛,蕭同叔子處台笑之。

《春秋後語》曰:秦攻趙急,求救於齊。齊王曰:"必長安君為質。"長安君者,太后之小子也。太后愛之,不肯遣,大臣強諫,太后怒。左師觸龍請見太后,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恐太后體亦有所苦也。"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耳。"因是,太后怒色稍解,乃徐說之,太后從之。

又曰:趙平原君家樓臨民家,民家有躄者,盤散行及,(散音珊。)平原君美人居樓上臨見,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門,請曰:"臣不幸有跛躄之疾,而君之後宮臨而笑臣,臣願得笑者頭。"平原曰:"諾。"及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豎子欲以一笑之故,煞吾美人,不亦甚乎!"終不煞。居歲余,門下客稍稍引去,過半。平原君怪之,一人前對曰:"以君之不煞笑躄者。"於是平原君斬所笑美人頭,造躄者而謝焉。

《漢書》賈誼上書曰:天下之勢,方病大瘇。非徒病瘇,又苦炙盩。(灸,腳掌。盩,古戾字,謂反戾也。)

又曰:方今天下又類辟且病痱。(辟,足疾。痱音肥,風疾也。)夫辟者一面痛,痱者一方痛。

又曰:哀帝有痿痹。(如淳曰:兩足不能相過曰痿。)

《齊書》曰:始安王遙光字元暉,生而躄疾,高帝謂不堪奉拜祭祀,欲封其弟。武帝諫,乃以遙光襲爵。足病不得同朝列,常乘與自望賢門入。遙光多忌,人有餉屐者,以為戲己,大被嫌責,為箋云:智不乃葵。亦忤旨。

《唐書》曰:賈直言者,父道沖以伎術得罪,賜鴆於路。直言偽令其父拜四方,辭上下神祇,伺使者視稍怠,即取其鴆以飲,遂迷仆而死。明日,鴆泄於足而後復甦。代宗聞之,減父死,直言亦自病躄。

《淮南子》曰:冠難至,躄者告盲者,負而走,兩人皆得其能也。故使瘖者語,使躄者走,大失其所也。

○偏枯(附)

《長沙耆舊傳》曰:夏叔丁母憂,過禮,遂患風濕,一腳偏枯。皇甫謐表曰:久嬰篤疾,半身不仁,右腳偏小。

○尰

《毛詩·巧言》曰:彼何人斯,居河之麋。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既微且尰,爾勇伊何?(腫足為尰,骭瘍為微。)

《漢書·賈誼傳》誼上書曰:"方今天下之勢,方病大瘇,一股之大幾如要,一指之大幾如股。失之不治,必為錮疾。(堅久之疾。)後雖有扁鵲,不能為己。

《淮南子》曰:岸下氣多尰。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