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部·卷四十七
○敘交友
《釋名》曰:友,有也。相保有也。
《說文》曰:友,愛也。同志為友。
《周易》曰: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黷。
又曰:朋從爾思。
又曰:君子以朋友講習。
又曰: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又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又曰:上下交而其志同。由此觀之,交乃人倫之本務,王道之大義,非特士友之私志也。
又曰:出門同人。
又曰:君子定其交而後求。
又曰:嗟爾朋友。
又曰:朋來無咎。
《毛詩》曰:《伐木》,燕朋友故舊也。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也。親親以睦,友賢不棄,則民德歸厚矣。伐木丁丁,鳥鳴攖攖,攖其鳴矣,求其友聲。
又曰: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又曰:朋友攸攝,攝以威儀。(攝,助也。)
又曰: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又曰:豈無他人,惟子之好。
又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又曰: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禮記》曰: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以全交。
又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又曰: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求;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同方、同求,志行也。聞流言不信,不信其友所行,被毀而謗之。)
又曰:隨武子利其君子忘其身,忘其身不遺其友。
又曰:父母在,不許友以死。
又曰:寡婦之子,不有見焉,弗與為友。
又曰:見父之執友,不謂之進,不敢進。
又曰:子夏曰:"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又曰:僚友,稱其弟也;執友,稱其仁也;交遊,稱其信也。
《周禮》曰:司諫糾萬民之德,而勸之朋友。
又曰:孝友任恤。(註:任信於友,道恤憂患也。)
《論語》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僻、友便佞、友善柔,損矣。(便僻,巧譬喻也。善柔,誇毗也。便佞,辯以為佞也。)
又曰:胩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又《衛靈公》曰: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佞士之仁者。
又曰: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無自辱焉。(忠言以告之,不從則止之。")
又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又曰:故舊無大故,則不棄。
又曰: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又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又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又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又曰: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弊之而無憾。"
又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又曰:無友不如己者。
又曰:朋友切切偲偲。
又曰:匿怨而友其人。
《禮記》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孝經》曰: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
《大戴禮》曰:上親賢則下擇友。
又曰:與君子游,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芳,則與之化矣。與小人游,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則與之化矣。是故君子慎其去就。
《家語》曰:孔子曰:"吾死之後,商也日益,謂與賢己者交;賜也日損,好悅不若己者交。故君子慎所交。"
又曰:孔子曰:"自季氏賜我千鍾,而友益親。"
又曰:孔子曰:"夫子產於民為惠主,於學為博物。晏子於君為忠臣,於行為恭敏。故吾皆以兄事之而加愛敬焉。
又曰:夫內行不修,身之罪也。行修而名不彰,友之罪也。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
《漢書》曰:下邳翟公為廷尉,賓客亦填門。廢,外可設雀羅。復為廷尉,賓客又來。翟公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魏志》曰:胡質云:"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貪,奔北知其不怯,聞流言而不信,故可終也。"
《莊子》曰: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遠則必忠之以言。
《孟子》曰:萬章曰:"敢問友。"孟子曰:"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
又曰:舜尚見帝,帝館甥於貳室,迭為賓主。是天子而友於匹夫也。
《譙子·齊交》曰:譬之於物,猶素之白也,染之以藍則青。游居交友,亦人之所染也。韓起與田蘇處而成好仁之名,甘茂事史舉用顯齊秦之功,曹參師蓋公致清靜之治,竇長君兄弟出於賤隸,謹恭師友,皆為退讓君子。語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此言雖小,可以喻大。必得其人,千里同好。固於膠漆,堅於金石。窮達不阻其分,毀譽不疑其實。
《鄒子》曰:昔邢高、呂安飲於市,仰天泣。二子非有喪之哀傷,相知之晚耳。君子所以勤於接賢,汲汲於結善,欲以立名者也。
《呂氏春秋》曰:荊有善相人者,言無遺策,聞於楚國。莊王見而問焉。曰:"臣非得相人,能觀人之友也。布衣,其友皆孝悌純謹,如此者,家必日益,此謂吉人也。居官事君,其友皆誠信有行,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此謂吉臣也。人主也,朝臣多賢,左右多忠,主有失,皆敢交爭,此謂吉主也。臣非能相人,能觀人之友。"王曰:"善。"於是,取士不懈,乃大霸。
《晉陽春秋》曰:智幾其神乎,古人以為難。交疏而吐誠,今人以為難。
《風土記》曰:越俗,性率朴,意親好合,即脫頭上手巾,解儀間五尺刀以與之為交。拜親跪妻,定交有禮,俗皆當於山間大樹下,封土為壇,祭以白犬一、丹雞一、雞子三,名曰"木下雞犬五"。其壇也,人畏不敢犯也。祝曰:"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車揖。我雖步行卿乘馬,後日相逢卿當下。"
《白虎通》曰:朋友之道有四焉:近則正之,遠則稱之,樂則思之,患則死之。
仲長子《昌言》曰:幽閒言則攻己之短,會同則述人之長。負我者,我加厚焉。未有與人交若此而見憎者也。
《要覽》曰:諸葛亮曰:"勢利之交,難以經遠。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塞不改葉,能貫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
劉欽《新議》曰:夫交接者,人道之始。紀綱之大要,名由之成,事由之立。
又曰:交之於人也,猶唇齒之相濟。
又曰:才非交不用,名非交不發,身非交不立。
揚子《法言》曰: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周昭《新撰》曰:交之為道,起自羲皇。造化之初,君臣始立,而有人倫上下之敘,象天地交泰以左右於民也。唐虞三代,莫不因之。故交全情親,則國安治強;交敗情乖,則國危治弱。立交者,欲其親也。是故百姓不親,禹作司徒,疏者能睦。廉頗相如忍忿以崇厚,陳平周勃感陸生而相親,所以安趙於強敵,定漢於幾殆。此交接之大義,帝王之極務,聞之於《易》曰:"交乃人倫之本務,王道之大義也。"
《魏文帝集論》曰:夫陰陽交,萬物成;君臣交,邦國治;士庶交,德行光。同憂樂,共富貴,而交道備矣。
阮子《政論》曰:夫交遊者儔黨結於家,威權傾其國,或以利厚而比,或以名高相求,同則譽廣,異則毀腎攏朝有兩端之議,家有不協之論。至令父子不同好,兄弟異交友。破和穆之道,長諍訟之源。
鍾會《芻蕘論》曰:凡人之結交,誠宜盛不忘衰,達不棄窮,不疑惑於讒構,不信受於流言,經長曆遠,久而逾固。而人多初隆而後薄,始密而終疏,斯何故也?皆由交靜不發於神氣,道數乖而不同,權以一時之術,取倉卒之利,有貪其財而交,有慕其勢而交,有愛其色而交,三者既衰,疏薄由生。
東方朔《與公孫弘書》曰:蓋聞爵祿不相責以禮,同類之游,不以遠近為是。故東門先生居蓬戶空穴之中,而魏公子一朝以百騎日造之;呂望未嘗與文王同席而坐,一朝讓以天下半。夫丈夫相知,何必以撫塵而游,垂髮齊年,偃伏以日數哉!
《離騷》曰:交不忠信兮怨長。
晉潘岳《陽肇誄》曰:余以頑蔽覆露重陰,仰追先達執友之心也。
《古歌辭》曰: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甘言無忠實,世薄多蘇秦。
又曰:采葵莫傷根,結交莫羞貧。傷根葵不生,羞貧交不成。
○交友一
《左傳》曰:吳公子札聘於齊,說晏平仲。躬於鄭,見子產,如舊相識。
又曰:鄭子皮卒,子產哭且曰:"吾已無為為善矣!惟夫子知我。"(注云:無人智己之善,故曰吾己。)
又曰:伍員與申包胥友。(包胥,楚大夫。)其亡也,謂申包胥曰:"我必覆楚國。"(復,執也。)申包胥曰:"勉之!能覆之,我必能興之。"及昭王在隨,申包胥如秦乞師。
《尚書大傳》曰:散宜生、閎夭、南宮括三子,學乎太公。太公見三子,知為賢人,遂酌酒切脯,除為師學之禮,約為朋友。
《家語》曰:孔子遇程子,傾蓋而語終日,甚相悅。顧謂子路曰:"程子天下之賢士。"取束帛以贈之。
《史記》曰:趙有處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賣漿家,魏公子無忌從比二人結交遊也。
又曰:蘇秦之先達,張儀候之數日乃見。坐於堂下,食以仆妾之餐。告舍人曰:"儀才吾不及,恐以小利忘求進,故辱之。"儀怒入秦。蘇君使舍人齎金帛車馬,陰結助之。卒相秦也。
又曰:藺相如望見廉頗,引車避匿。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漢書》曰:漢王與韓信為金石之交。
又曰:衛青姊子夫,得入宮,幸上。皇后,大長公主女也,無子,妒之。大長公主捕青,囚,欲殺之。其友公孫武與壯士往奪之,故得不死。上聞,乃召青為建章監侍中。賞賜數日間累千金。
又曰:盧綰,豐人。與高祖同里。綰親與太上皇相愛。高祖、綰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賀兩家。兩家親相愛,生子同日,壯又相愛。
又曰:兩龔皆楚人。勝字君賓,舍字君倩。二人相友,著名節,故時號之"楚兩龔"。
又曰:王吉字子陽,京兆人也。少與貢禹為友。及陽仕至益州刺史,貢聞之,拂冠以待之。陽遂薦稱焉。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
又曰:張耳,大梁人。陳餘亦大梁人也,好儒術。餘年少,父事耳,相與為刎頸之交。
又曰:鄭崇弟立與高武侯傅喜同門學,相友善。喜為大司馬,薦崇,哀帝擢為尚書僕射。
又曰:陳遵少孤,與張竦俱為京兆吏。竦學通達,以廉儉自守。而遵放縱不拘。操行雖異,然而相友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