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
歷史來源
按《辭海》解釋:別子,古代指天子諸侯的嫡長子以外的兒子。曾鞏《公侯議》:“天子之嫡子繼世以為天子,其別子皆為諸侯,諸侯之嫡子繼世以為諸侯,其別子各為其國卿大夫。”據《姓氏尋源》上指出,別姓是別成子之後。古代封建宗法制度中,次子以下為小宗,小宗的又次子稱之為別子,與嫡長子一系的宗子相區別。古時別子不得以祖上姓氏為姓,而另為一族,故稱“別子為祖”,以祖父字、官、封邑、爵、諡號為姓,其中有的以自己在宗法制度中嫡庶方面的地位為姓,遂有別姓。
家族名人
別慘:唐代陝西省朝邑人。天寶年間安祿山起兵造反時,尚衡舉義兵討賊,署別慘為牙將。
別之傑:宋朝郢州(今湖北省鍾祥)人,嘉定年間進士,先後知澧州及德安、江陵知府,湖北安撫使。官至端明殿學士,加兵部尚書,淳祐年間,擢參知政事。為人忠厚,居官清廉,不畏權貴。
別的因:元朝人,父抄思方領兵平金,與其祖母康里氏在三皇后宮庭。戊申,父抄思卒,母張氏迎別的因以歸。祖母康里氏卒。張嘗從容訓之曰:“人有三成人,知畏懼成人,知羞恥成人,知艱難成人。否則禽獸而已。”別的因受教唯謹。甲寅,世祖以宗王鎮黑水,有旨諭察罕那顏,命別的因襲抄思職,為副萬戶,鎮守隨、潁等處。丙辰冬十有二月,世祖復諭征鎮軍士悉聽別的因等號令。別的因身長七尺余,肩豐多力,善刀舞,尤精騎射,士卒鹹畏服之。明年,庚申,世祖即位,委任尤專。癸亥正月,召赴行在所。冬十一月,謁見世祖於行在所,世祖賜金符,以別的因為壽潁二州屯田府達魯花赤。時二州地多荒蕪,有虎食民妻,其夫來告,別的因默然良久,曰:“此易治耳。”乃立檻設機,縛羔羊檻中以誘虎。夜半,虎果至,機發,虎墮檻中,因取射之,虎遂死。自是虎害頓息。至元十三年,授明威將軍、信陽府達魯花赤,佩金符。時信陽亦多虎,別的因至未久,一日,以馬裼置鞍上出獵,命左右燔山,虎出走,別的因以裼擲虎,虎搏裼,據地而吼,別的因鏇馬視虎射之,虎立死。十六年,進宣威將軍、常德路副達魯花赤。會同知李明秀作亂,別的因請以單騎往招之,直抵賊壘,賊輕之,不設備。別的因諭以朝廷恩德,使為自新計,明秀素畏服,遂與俱來。別的因聞於朝,明秀伏誅,賊遂平。三十一年,進懷遠大將軍,遷池州路達魯花赤。之官,道經潁上。潁近荊山,有野豕時出害民禾稼,民莫能制。聞別的因至,迎拜境上,告以其故。別的因曰:“毋慮也。”遂至荊山,以狼牙箭射之,豕走數里。大德十三年,進昭勇大將軍、台州路達魯花赤。卒,年81歲。
遷徙分布
別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根據古書姓氏考略上記載,古時候有個人叫別成子,這是關於別姓的最早記述。別成子的後代,就以別為姓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別姓。湖北別姓當是別姓遷徙出京兆最早的一支。應在南宋前。湖北別姓入鄂的始祖,據沔陽《別氏宗譜》載“原始祖為之傑公,原籍郢洲大宗,嘉定二年賜進士出身,出仕河南參知政事,卒贈少師”。此文確定沔陽別姓原始祖系別之傑。然宋代名人還有別仝,別仝乃別之傑之父。故別之傑是否為入鄂別姓始祖待考。湖北別姓應不少於兩支:一支為郢州本源,即別之傑宗族。此支別姓應分布在今荊門、鍾祥、宜城、宜昌、沙市、棗陽等地,本支別姓起源與發展分布情況待查。另一支為別之傑後裔別妙祖明初遷徙至沔陽所發,屬郢州別姓分支。這一支另成體系--另修宗譜,另排輩份,另立祠堂,為沔陽別姓。主要集中於仙桃(前沔陽)、天門、潛江、洪湖、漢川、武漢等地,其中仙桃市別姓最多,1992年修譜統計約3500多人。仙桃市原為沔陽,因沔水(今稱漢水、襄河)流經而得名,歷代建制為州、府治所。元末,沔陽人紅巾軍領袖陳友諒稱帝號大漢,與朱元璋於鄱陽湖交戰被射殺,明太祖朱元璋血洗沔陽並大舉移民。沔陽別氏始祖妙祖公於此時(洪武二年)遷徙沔陽,定居於沔陽西陲沔水支流通順河南側之毛嘴珠璣寺(即古竟陵南鄉流泗河),至今已逾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