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方下·傷寒不發汗變成狐惑第十三
(論一首 方三首)
論曰∶狐惑之病,其氣如傷寒默默然欲眠目不得閉,起臥不安。其毒在咽喉為惑病,在陰肛為狐病,狐惑之病並惡飲食聞食臭,其面目翕赤、翕白、翕黑,毒食於上者則聲喝也(喝一作嗄),毒食下部者則乾咽也,此由溫毒瓦斯所為。食於上者瀉心湯主之,食於下者苦參湯淹洗之,食於肛外者熏之,並用雄黃三片稍置瓦瓶中,炭火燒,向肛熏之並服湯也。
治狐惑湯方∶
黃連(四兩) 熏草(四兩)
上二味 咀,白酢漿一斗漬一宿,煮取二升,分三服。
赤小豆當歸散
其人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得之七八日其四 黃黑,能食者膿已成也,治之之方。
以赤小豆三升漬之,令生牙足,乃復乾之,加當歸三兩為末,漿水服方寸匕,日三,即愈。
瀉心湯
其病形不可攻,不可灸。因火為邪,血散脈中,傷脈尚可,傷髒則劇,井輸益腫黃汁出,經合外爛,肉腐為癰膿,此為火疽,醫所傷也。夫脈數者不可灸,因火為邪,即為煩,因虛逐實血走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應在瀉心。瀉心湯兼治下痢不止,腹中 堅而嘔吐,腸鳴者方。
半夏(半升) 黃芩 人參 乾薑(各三兩) 黃連(一兩) 甘草(三兩) 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服一升,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