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令狐

歷史來源
出自姬姓,源出魏氏所改,以邑名為氏。上古時,周文王有個兒子叫畢以高。畢公高有個孫子叫畢萬,畢萬在春秋時,在晉國當高官,他有一個曾孫叫魏顆。魏顆有軍功,活捉了秦國大將杜回,於是受晉國君主封於令狐,令狐那地方,就在現今山西臨猗縣西邊一帶。魏顆的後代,享用令狐的物產,並以封地為姓,稱令狐氏。令狐姓是周朝王族的後代。

家族名人
令狐邵:字孔叔,太原人,三國時期魏國弘農太守。父仕漢,為烏丸校尉。建安初,袁氏在冀州,邵去本郡家居鄴。九年,暫出到武安毛城中。會太祖破鄴,遂圍毛城。城破,執邵等輩十餘人,皆當斬。太祖閱見之,疑其衣冠也,問其祖考,而識其父,乃解放,署軍謀掾。仍歷宰守,後徙丞相主簿,出為弘農太守。所在清如冰雪,妻子希至官省;舉善而教,恕以待人,不好獄訟,與下無忌。是時,郡無知經者,乃歷問諸吏,有欲遠行就師,輒假遣,令詣河東就樂詳學經,粗明乃還,因設文學。由是弘農學業轉興。至黃初初,徵拜羽林郎,遷虎賁中郎將。
令狐愚:字公治,三國時期魏國人,是王浚的外甥,黃初年間出任和戎護軍,後任曹爽府長史、兗州刺史。曾經與王浚一起密謀廢除曹芳,事未行而病卒。後來此陰謀敗露,令狐愚被開館暴屍。
令狐楚:唐朝大臣、詩人,字殻士,宜州華原人。他舉進士後入仕,擔任過中書待郎、尚書、僕射等官職,政績卓著。他還常與名詩人白居易、劉禹錫唱和,李商隱也出自他的門下,但他本人所作的好詩並不多。他的兒子令狐綯也舉為進士後入仕,後官至丞相。唐朝時令狐姓一族出了不少名人。
令狐綯:字子直,令狐楚之子。舉進士,擢累左補闕、右司郎中,出為湖州刺史。大中初,召為考功郎中、知制誥,入翰林為學士,進中書舍人,再遷兵部侍郎,俄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懿宗嗣位,出為河中節度使,徙宣武、淮南。僖宗時,終鳳翔節度使,封趙國公。
令狐彰:字伯陽,京兆富平人,其先自燉煌內徙。父濞,為世善吏。始,尉范陽,通民家女,生彰。罷歸,留彰母所。既長,志膽沈果,知書傳大義,射命中。從安祿山,署左衛郎將。與張通儒入長安,又署左街使。二京平,走河朔。史思明署博、滑二州刺史,屯滑台。時中人楊萬定監滑州軍,彰欲以節自顯,募沒人夜度河,悉籍士馬州縣獻款,因萬定以聞。肅宗大悅,下書慰勞。彰移壁杏園渡,思明疑之,遣薛岌以兵劫彰。彰諭眾以大誼,皆感附死力,遂破岌兵,潰圍出,以麾下數百入朝,賜甲第、帷帳、什器,拜滑亳、魏博節度使。河朔平,加兼御史大夫,封霍國公,檢校尚書右僕射。
令狐德棻:唐朝時的著名學者,又名令狐熙子(583-666),宜州華原人。學問廣博,博涉文史,早歲知名。高祖武德初為起居舍人,遷秘書丞。時經籍散缺,他向唐高宗奏請,用國庫的錢收集天下的古書。他收集大量寶貴的古典書籍後,又組織人整理抄錄,太宗貞觀中請修梁、陳、周、齊、隋五史,自領周史,在中國文化史上做了一件承前啟後的大事。高宗朝官弘文館學士、太常卿。累遷國子祭酒。暮年著述尤勤,國家凡有修撰,無不參預。卒謚憲。有集傳世。

遷徙分布
(缺)令狐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所謂令狐,本來是春秋時代的一個地名。這個地方的位置,根據《水經·凍水注》所記載的“令狐即猗氏地”,即今山西省猗氏縣的西方。那么,這個地名又是怎樣變成複姓的呢?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原來,春秋時代曾經一度稱霸諸侯的晉國,在公元前376年的時候,被其大夫韓、趙、魏三家分晉。當時瓜分晉國的魏氏,是傳自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畢公高的裔孫畢萬,首先在晉國官拜大夫,聲勢一天比一天盛,到了畢萬的孫魏犨,據史料記載,魏犨是春秋時晉國的一位名將,他曾跟隨晉文公重耳出亡多年,晉文公即位後封他為大夫,讓他繼承魏氏的封邑。魏犨當時有個寵妾叫祖姬,據說魏犨每次出征前都要交代家人說:“萬一我戰死,就讓祖姬改嫁,別耽誤了她的青春。”但魏犨得了重病,臨死前卻要家人讓祖姬殉葬。他死後,小兒子顆認為他的要求是在神智昏亂時提出來的,與他平時的主張不一致,不應該聽從,所以堅持讓祖姬改嫁了。後來顆在同秦軍杜回交戰中節節敗退,一直退到一片草地中間。杜回健步如飛,追殺過來。可是當他殺到草地中間的時候,忽然間步履艱難,幾次踉蹌欲倒。魏顆覺得奇怪,仔細一看,原來有一位老人正伏在草叢中,把長長的草結在一起,形成一道道絆索,杜回到了這裡,就像陷入了羅網一樣。魏顆大喜,趕快驅車衝上前,把杜回捉住,打敗秦軍。後來魏顆才知道,原來這位老人是祖姬的父親,他因為感謝魏顆的救女之恩,特意冒著生命危險來助魏顆一臂之力。為了獎勵魏顆的這次功勞,晉景公把令狐之地賞給他做了封邑。魏顆的兒子魏頡就以封邑為姓而姓了令狐,稱為令狐氏。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令狐姓望出太原郡,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帶。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