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卷十九
耶律庶成(庶箴 蒲魯) 楊皙 耶律韓留 楊佶 耶律和尚
耶律庶成,字喜隱,小字陳六,季父房之後。父吳九,檢校太師。庶成幼好學,書過目不忘。善遼、漢文字,於詩尤工。重熙初,補牌印郎君,累遷樞密直學士。與蕭韓家奴各進《四時逸樂賦》,帝嗟賞。初,契丹醫人鮮知切脈審藥,上命庶成譯方脈書行之,自是人皆通習,雖諸部族亦知醫事。時入禁中,參決疑議。偕林牙蕭韓家奴等撰《實錄》及《禮書》。與樞密副使蕭德修定法令,上詔庶成曰:“方今法令輕重不倫。法令者,為政所先,人命所系,不可不慎。卿其審度輕重,從宜修定。”庶成參酌古今,刊正訛謬,成書以進。帝覽而善之。庶成方進用,為妻胡篤所誣,以罪奪官,絀為“庶耶律”。使吐蕃凡十二年,清寧間始歸。帝知其誣,詔複本族,仍遷所奪官,卒。
庶成嘗為林牙,夢善卜者胡呂古卜曰:“官止林牙,因妻得罪。”及置於理,法當離婚。胡篤適有娠,至期不產而死。剖視之,其子以手抱心,識者謂誣夫之報。有詩文行於世。弟庶箴。
庶箴,字陳甫,善屬文。重熙中,為本族將軍。鹹雍元年,同知東京留守事,俄徙烏衍突厥部節度使。九年,知薊州事。明年,遷都林牙。上表乞廣本國姓氏曰:“我朝創業以來,法制修明;惟姓氏止分為二,耶律與蕭而已。始太祖制契丹大字,取諸部鄉里之名,續作一篇,著於卷末。臣請推廣之,使諸部各立姓氏,庶男女婚媾有合典禮。”帝以舊制不可遽厘,不聽。大康二年,出耶律乙辛為中京留守,庶箴與耶律孟簡表賀。頃之,乙辛復為樞密使,專權恣虐。庶箴私見乙辛泣曰:“前抗表,非庶箴之願也。”乙辛信其言,乃得自安。聞者鄙之。八年,致仕,卒。子蒲魯。
蒲魯,字乃展。幼聰悟好學,甫七歲,能誦契丹大字。習漢文,未十年,博通經籍。重熙中,舉進士第。主文以國制無契丹試進士之條,聞於上,以庶箴擅令子就科目,鞭之二百。尋命莆魯為牌印郎君。應詔賦詩,立成以進。帝嘉賞,顧左右曰:“文才如此,必不能武事。”蒲魯奏曰:“臣自蒙義方,兼習騎射,在流輩中亦可周鏇。”帝未之信。會從獵,三矢中三兔,帝奇之,轉通進。是時,父庶箴嘗寄《戒諭詩》,蒲魯答以賦,眾稱其典雅。寵遇漸隆。清寧初卒。
楊皙,字昌時,安次人。幼通《五經》大義。聖宗聞其穎悟,詔試講,授秘書省校書郎。太平十一年,擢進士乙科,為著作佐郎。重熙十二年,累遷樞密都承旨,權度支使。登對稱旨,進樞密副使。歷長寧軍節度使,山西路轉運使,知興中府。清寧初,入知南院樞密使,與姚景行同總朝政。請行柴冊禮。封趙國公。以足疾,復知興中府。鹹雍初,徙封齊,召賜同德功臣、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拜樞密使,改封晉,給宰相、樞密使兩廳傔從,封趙王。屢請歸政,益賜保節功臣,致仕。大康五年,例改遼西郡王,薨。
耶律韓留,字速寧,仲父隋國王之後。有明識,篤行義,舉止嚴重,工為詩。統和間,召攝御院通進。開泰三年,稍遷烏古敵烈部都監,俄知詳穩事。敵烈部叛,將宮分軍,從樞密使耶律世良討平之,加千牛衛大將軍。重熙元年,累遷至同知上京留守,改奚六部禿里太尉。性不苟合,為樞密使蕭解里所忌。上欲召用韓留,解里言目病不能視,議前寢。四年,召為北面林牙。帝曰:“朕早欲用卿,聞有疾,故待之至今。”韓留對曰:“臣昔有目疾,才數月耳;然料不至於昏。第臣駑拙,不能事權貴,是以不獲早睹天顏。非陛下聖察,則愚臣豈有今日耶!”詔進《述懷詩》,上嘉嘆。方將大用,卒。
楊佶,字正叔,南京人。幼穎悟異常,讀書自能成句,識者奇之。弱冠,聲名籍甚。統和二十四年,舉進士第一,歷校書郎、大理正。開泰六年,轉儀曹郎,典掌書命,加諫議大夫。出知易州,治尚清簡,徵發期會必信。入為大理少卿。累遷翰林學士,文章號得體。八年,燕地飢疫,民多流殍,以佶同知南京留守事,發倉廩,振乏絕,貧民鬻子者計傭而出之。宋遣梅詢賀千齡節,詔佶迎送,多唱酬,詢每見稱賞。復為翰林學士。重熙元年,升翰林學士承旨。丁母憂,起復工部尚書。歷忠順軍節度使,朔武等州觀察處置使,天德軍節度使,加特進檢校太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復拜參知政事,兼知南院樞密使。十五年,出為武定軍節度使。境內亢旱,苗稼將槁。視事之夕,雨澤沾足。百姓歌曰:“何以蘇我?上天降雨。誰其撫我?楊公為主。”漯陽水失故道,歲為民害,乃以己俸創長橋,人不病涉。及被召,郡民攀轅泣送。上御清涼殿宴勞之,即日除吏部尚書,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曰:“卿今日何減呂望之遇文王!”佶對曰:“呂望比臣遭際有十年之晚。”上悅。其居相位,以進賢為己任,事總大綱,責成百司,人人樂為之用。三請致政,許之,月給錢粟傔隸,四時遣使存問。卒。有《登瀛集》行於世。
耶律和尚,字特抹,系出季父房。善滑稽。重熙初,補祗候郎君。時帝篤於親親,凡三父之後,皆序父兄行第,於和尚尤狎愛。然每侍宴飲,雖詼諧,未嘗有一言之過,由是上益重之。歷積慶、永興宮使,累遷至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南面林牙。十六年,出為懷化軍節度使,俄召為御史大夫。二十三年,因大冊,加天平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徙中京路按問使,卒。
和尚雅有美行,數以財恤親友,人皆愛重。然嗜酒不事事,以故不獲柄用。或以為言,答曰:“吾非不知,顧人生如風燈石火,不飲將何為?”晚年沈湎尤甚,人稱為“酒仙”雲。
論曰:庶成定法令,治民者不容高下其手。庶箴雖嘗表請廣姓氏,以秩典禮,其隨勢俯仰,則有愧於其子蒲魯矣。楊皙為上寵遇,迭封王爵,而功業不少概見。然得愛民治國之要,其楊佶哉!
部分譯文
耶律庶成,字喜隱,乳名陳六,季父房之後。父吳九,檢校太師。
庶成幼時好學,讀書過目不忘。善用遼、漢兩種文字,詩尤其做得精妙。重熙初,補為牌印郎君,累遷樞密直學士。與蕭韓家奴各自呈進《四時逸樂賦》,興宗皇上嘆賞。起初,契丹醫人很少知道如何切脈辨藥,皇上命庶成譯出方脈書籍傳布之,此後人人都普遍地研習,即使是各部族也知道醫療之事。庶成時常進入禁宮中,參與決斷疑難議案。偕同林牙蕭韓家奴等人撰寫實錄及《禮書》。與樞密副使蕭德修定法令,皇上下詔給庶成說“:現在法令之輕與重不相當。法令乃是理政之先,與人性命攸關,不可不慎。你要估量好輕重,覺得怎么合宜就怎么加以修定。”庶成參照古今成法,訂正刪除錯誤的部分,寫成文本呈進。皇上看了之後稱善。
庶成正要被選拔任用之時,被妻子胡篤所誣陷,因為有罪褫奪了官職,貶退為“庶耶律”。出使吐蕃計十二年,清寧年間才得以回國。皇上得知前事乃是誣陷,詔令回歸本族,又遷任原來所奪之官,不久去世。庶成曾任林牙,夢見善於卜卦者胡呂古占卜稱:“為官止於林牙,因妻得罪。”等到被送到刑獄官處,依法應當離婚。胡篤正好身懷有孕,到產期難產而死。剖腹視之,孩子以手抱心,有見識者認為這乃是她誣陷丈夫之報應。庶成有詩文流傳於世。弟庶箴。
耶律庶箴,字陳甫,擅長做文。重熙年間,任本族將軍。鹹雍元年(1065),同知東京留守事,不久遷為烏衍突厥部節度使。九年(1073),知薊州事。
次年(1074),遷為都林牙。上表請求擴充本國姓氏,說:“我朝自從創業以來,法制整飭昭明;只有姓氏只分為兩種,耶律與蕭而已。起先太祖創製契丹大字,取用諸部鄉里之名,續作一篇,放在卷末。我請求能將這些名稱推衍擴大,使得各部能夠各立姓氏,使得男女婚配合乎禮法。”道宗皇上認為舊制不可於驟然之間就加以更改,未採納他的建議。
大康二年(1076),出貶耶律乙辛為中京留守,庶箴與耶律孟簡上表慶賀。不久,乙辛又擔任樞密使,專擅政權,恣意橫行。庶箴私下見到乙辛哭著說“:前次上表,並非出自庶箴的本心。”乙辛相信了他的話,庶箴這才安心。知道此事的人都很鄙視他。八年(1082),辭官,不久去世。子蒲魯。
耶律蒲魯,字乃展。幼時聰慧過人,好讀書,年方七歲,便能記誦契丹大字。學習漢文,不到十年,博通經書典籍。
重熙年間,舉進士第。主考官因為國制沒有契丹人參加進士考試的條文,上奏於皇上,因為庶箴擅自讓兒子參加科舉考試,鞭打二百。不久讓蒲魯擔任牌印郎君。應詔賦詩,當下寫成呈進。興宗讚賞,回頭對左右說:“文才如此優秀,必定不能習武事。”蒲魯奏稱:“臣自幼承蒙家教,同時也熟悉騎射,在同輩人中也可用來應酬應酬。”皇上不信。適逢隨從田獵,三箭射中三隻兔子,皇上驚奇,轉任他為通進。
這時節,父親庶箴曾寄給他《戒諭詩》,蒲魯以賦酬答,眾人稱讚他寫得高雅不俗。寵愛恩遇日益隆盛。清寧初去世。
耶律韓留,字速寧,仲父隋國王之後。富於明睿的識見,堅持躬行仁義,行為舉止嚴肅穩重,擅長做詩。
統和年間,被徵召暫攝御院通進。開泰三年(1014),漸升為烏古敵烈部都監,不久知詳穩事。敵烈部反叛,韓留率宮分軍,隨從樞密使耶律世良討伐平定之,升為千牛衛大將軍。
重熙元年(1032),累遷至同知上京留守,改任奚六部禿里太尉。生性不好迎合人,為樞密使蕭解里所妒忌。興宗皇上想徵召任用韓留,解里說他生了眼病不能視物,議案便作罷。四年(1035),徵召為北面林牙。皇上說“:朕早就想起用你,聽說你有病,所以一直等到今天。”韓留回答說:“我從前是有眼疾,不過幾個月罷了;然而也不至於看不見。只不過臣過於笨拙,不能夠事奉權貴,所以沒有能夠早點與皇上見面。若非皇上明察,那么臣又哪裡會有今日呢?”詔令進呈《述懷詩》,皇上嘉許嘆賞。正想重用他,韓留卻去世了。
楊佶,字正叔,南京人。幼年時聰慧過人,讀書能自己斷句,有見識者認為他是個奇才。成年之後,聲名遠揚。統和二十四年(1006),舉進士第一,歷任校書郎、大理正。開泰六年(1017),轉任儀曹郎,典掌書命,加諫議大夫。出為易州知州,治理政事崇尚清廉簡約,對於徵發的指定期限從來信守不誤。入京任為大理少卿。累遷至翰林學士,文章號稱無愧翰林身份。八年(1019),燕地鬧饑荒和瘟疫,百姓中很多人淪為流亡他鄉的饑民。以楊佶同知南京留守事,打開糧倉,賑濟缺糧或斷糧之人,貧民賣了子女的計算其受僱做工的報酬贖出之。宋派遣梅詢來賀千齡節,詔令楊佶迎送,多有唱和之作,每每受到梅詢的讚賞。又為翰林學士。重熙元年(1032),升為翰林學士承旨。因遭逢母喪離職,又起復為工部尚書。歷任忠順軍節度使,朔、武等州觀察、處置使,天德軍節度使,加特進檢校太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拜為參知政事,兼掌南院樞密使。
十五年(1046),出為武定軍節度使。境內大旱,莊稼都快要枯死了。任職的當晚,天降霖雨,潤澤萬物。百姓做歌說“:何以讓我再生?上天降下霖雨。誰能夠愛撫我們?楊公做我們主人的時候。”礢陽河水改道,每年成為百姓的患害,便以自己的俸祿造起長橋,人們再也不以渡河為苦事了。及至被召,郡中百姓手扶車轅哭著送行。皇上親臨清涼殿設宴慰問他,當日除為吏部尚書,兼任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皇上說:“卿今日比之呂望遇文王,有什麼遜色的呢?”楊佶回答說“:呂望比臣之遭遇明主晚了十年。”皇上大喜。當其居相位時,以進用賢能為己任,凡事由自己統管大綱,責成百司去做,人人樂於為之任用。
三次請求辭官回鄉,許之,每月撥給錢糧、侍從奴僕,四季派使者問候。卒。有《登瀛集》行於世。
耶律和尚,字特末,世系出於季父房。生性滑稽。
重熙初,補為祗候郎君。當時興宗皇上正沉迷於篤愛親屬之中,凡是三父房之後,都列於父兄之列,對耶律和尚尤其寵愛。然而每次侍奉皇上宴飲,儘管詼諧之語不斷,不曾有一句話的過失,因此皇上更加看重他。歷任積慶、永興宮使,累遷至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南面林牙。十六年(1047),出京任懷化軍節度使,不久徵召為御史大夫。二十三年(1054),因逢大冊禮,升為天平軍節度使、檢校太師,改任中京路按問使,不久去世。
和尚又頗有高尚之德行,多次用財物來存恤親友。然而嗜酒不治事,因此未能因信任而掌權。有人提到此事,他回答說“:我並非不知道,只是人生猶如風中之燈、石迸之火,不飲酒取樂又將去幹些什麼呢?”晚年尤其沉溺於酒中,人稱“酒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