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天下有道,則君子欣然以交同;天下無道,則衡言不革;諸侯不聽,則不乾其土;聽而不賢,則不踐其朝;是以君子不犯禁而入人境,不通患而出危邑,則秉德之士不矣。
故君子不富貴以為己說,不乘貧賤以居己尊。凡行不義,則吾不事;不仁,則吾不長。奉相仁義,則吾與之聚群;向爾寇盜,則吾與慮。國有道,則突若入焉;國無道,則突若出焉,如此之謂義。
夫有世,義者哉,曰仁者殆,恭者不入,憤者不見使,正直者則邇於刑,弗違則殆於罪;是故君子錯在高山之上,深澤之污,聚橡栗藜藿而食之,生耕稼以老十室之邑;是故昔者禹見耕者五耦而式,過十室之邑則下,為秉德之士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