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後漢·列傳三

王周,魏州人。少勇健,從軍事唐莊宗、明宗,稍遷裨校,以戰功累歷郡守。 晉天福初,范延光叛於魏州,周從楊光遠攻降之,安重榮以鎮州叛,從杜重威討平 之,以功授貝州節度使。歲余,移鎮涇州。先是,前帥張彥澤在任苛虐,部民逃者 五千餘戶,及下車,革前弊二十餘事,逃民歸復,賜詔褒美。後歷鄧、陝二鎮。陽 城之役,周時為定州節度使,大軍往來,供饋無闕,未幾,遷鎮州節度使。周稟性 寬惠,人庶便之。開運末,杜重威降於契丹,引契丹主臨城諭之。周泣曰:“受國 重恩,不能死戰,而以兵降,何面南行見人主與士大夫乎?”乃痛飲欲引決,家人 止之。事不獲已,乃見契丹主,授鄧州節度使、檢校太師。高祖定天下,移鎮徐州, 加同平章事。乾祐元年二月,以疾卒於鎮,輟視朝二日,贈中書令。周性寬恕,不 忤物情。初刺信都,州城西橋敗,覆民租車,周曰:“橋樑不飭,刺史之過也。” 乃還其所沈粟,出私財以修之,民庶悅焉。

劉審交,字求益,幽州文安人也。祖海,父師遂。審交少讀書,尤精吏道,起 家署北平主簿,轉興唐令,本府召補牙職。劉守光之僭號,偽署兵部尚書,燕亡, 歸於太原。莊宗知之,用為諸府從事。同光初,趙德鈞鎮幽州,朝廷以內官馬紹宏 為北面轉運使,辟審交為判官。王都據定州叛,朝廷命王晏球進討,以審交為轉運 供軍使,王都平,以勞授遼州刺史。明年,復為北面供軍轉運使,改磁州刺史,以 母年高,去官就養。及丁內艱,毀瘠過禮,服闋,不出累年。晉高祖踐阼,范延光 以魏州叛,命楊光遠以總兵討之,復召審交為供饋使。鄴中平,命審交為三司使, 授右衛大將軍。六年夏,出為陳州防禦使,歲余,移襄州防禦使。審交治襄、漢, 撫綏有術,民庶懷之。青州楊光遠平,降平盧軍為防禦州,復用審交為防禦使,累 官至檢校太傅。時用軍之後,審交矜恤撫理,凋弊復甦。契丹破晉,審交以代歸, 蕭翰在都,復用為三司使。翰歸審,李從益在汴州,召高行周、武行德將委以軍事, 皆不受命。尋聞高祖起義於太原,史宏肇在澤潞,都人大懼。時有燕軍千人守捉諸 門,李從益母王淑妃詢於文武臣僚曰:“予子母在洛,孤危自處,一旦為蕭翰所逼, 致令及此。但遣人迎請太原,勿以予子母為事。”或曰:“收拾諸處守營兵士與燕 軍,足以把城,以俟河北救應可也。”妃曰:“非謀也,我子母亡國之餘,安敢與 人爭天下!”眾議籍籍,猶以把城為詞。審交曰:“余燕人也,今城有燕軍,固合 為燕謀,然事機有所不可。此城經敵軍破除之後,民力空匱,餘眾倖存,若更謀之 不臧,閉門拒守,一月之內,無復遺類。諸君勿言,宜從太妃處分。”繇是從益遣 使往太原貢奉。高祖至汴,罷使歸班。隱帝嗣位,用為汝州防禦使。汝為近輔,號 為難治,審交盡去煩弊,無擾於民,百姓歌之。

乾祐二年春,卒,年七十四。郡人聚哭柩前所,列狀乞留葬本州界,立碑起祠, 以時致祭。本州以聞,詔曰:“朝廷之制,皆有舊章,牧守之官,比無贈典。其或 政能殊異,惠及蒸黎,生有令名,沒留遺愛,褒賢獎善,豈限彝章。可特贈太尉, 吏民所請宜依。”故相國、太師、秦國公馮道聞之曰:“予嘗為劉汝州僚佐,知其 為人廉平慈善,無害之良吏也。刺遼、磁,治陳、襄、青,皆稱平允,不顯殊尤, 其理汝也,又安有異哉!民之租賦不能減也,徭役不能息也,寒者不能衣也,餒者 不能食也,百姓自汲汲然,而使君何有於我哉!然身死之日,致黎民懷感如此者, 誠以不行鞭朴,不行刻剝,不因公而循私,不害物以利己,確然行良吏之事,薄罰 宥過,謹身節用,安俸祿、守禮分而已。凡從事於斯者,孰不能乎!但前之守土者 不能如是,是以汝民咨嗟愛慕。今天下戎馬之後,四方凶盜之餘,杼柚空而賦斂繁, 人民稀而倉稟匱,謂之康泰,未易輕言。侯伯牧宰,若能哀矜之,不至聚斂,不殺 無辜之民,民為邦本,政為民本,和平寬易,即劉君之政安足稱耶!復河患不至於 令名哉!”道仍為著哀詞六章,鐫於墓碑之陰焉。

武漢球,澤州人也。少拳勇,潞帥李嗣昭倚為親信,事唐莊宗、明宗,繼為禁 軍裨校。清泰中,會晉高祖引契丹為援,與朝廷隔絕,遂歸晉祖。天福初,授趙州 刺史,入為奉國軍都指揮使,出刺曹州。開運初,遷耀州團練使。高祖至東京,授 洺州刺史,漢球以目疾年高辭郡,帝曰:“廣平小郡,卿臥理有餘,無以疾辭。” 至郡未期,復以目疾請代而免。乾祐二年秋,卒於京師。漢球雖出自行伍,然長於 撫理,常以掊斂為戒,民懷其惠,身死之日,家無餘財。有管回者,漢球守郡日, 闢為判官。及漢球卒於汴,回在洺州未之知,一日,忽謂所親曰:“太保遣人召我。” 遂沐浴,新衣冠,無疾瞑目而終。家人不知其故,後數日,方聞漢球卒。

張瓘,同州車渡村人,故太原監軍使承業之猶子也。承業,《唐書》有傳。唐 天祐中,承業佐唐武皇、莊宗有功,甚見委遇,瓘聞之,與昆仲五人,自故里奔於 太原,莊宗皆任用之。瓘天祐十三年補麟州刺史。承業治家嚴毅,小過無所容恕, 一侄為磁州副使,以其殺河西賣羊客,承業立捕斬之。常誡瓘等曰:“汝車渡村百 姓劉開道下賊,慣作非為,今須改行,若故態不除,死無日矣。”故瓘所至不敢誅 求。晉天福中,為密州刺史,秩滿入居環衛。乾祐三年夏,卒於官,輟視朝一日。

李殷,薊州人也。自後唐莊宗、明宗、晉高祖朝,以偏校遞遷,歷官至檢校司 徒,累為郡守。性沈厚,所蒞無苛暴之名。晉少帝御契丹於澶淵,殷典禁旅,駕還, 授鄜州留後,俄加檢校太保。開運中,授定州節度使,將行,啟少帝曰:“臣之此 行,破敵必矣。”眾皆壯其言,及至郡,威略無聞,敵再至,首納降款。後隨契丹 至常山,常山將耶律嘉哩遣殷與契丹首領楊安,同拒我師於洺水,俄而安退,殷以 橐裝駝馬遺安。安既北走,殷匿於丘墓獲免,馳以歸我。高祖嘉其首赴朝闕,及魏 州平,以甘陵乏帥,乃命殷為貝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乾祐初,卒於鎮。詔贈太 師。

劉在明,幽州人。少有膽氣,本州節度使劉守光用為親信,出為平塞軍使。守 光敗,歸於太原,唐莊宗收為列校。明宗時,為捧聖左廂都指揮使,領和州刺史。 從幸汴州,至滎陽,聞硃守殷叛,用為前鋒。至汴城,率先登城,賊平,授汴州馬 步軍都指揮使。應順初,為貝州刺史。明年,移趙州,兼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 以軍戍易州。清泰末,幽州節度使趙德鈞引軍赴團柏谷,路由易州,取在明軍從。 及德鈞兵敗,在明奔歸懷州,唐末帝令與萇從簡同守河陽。晉祖至,乃迎之,京都 事定,出為單州刺史。天福中,李金全以安州叛,在明從李守貞攻之,大破淮賊, 以功授安州防禦使,明年,移絳州。楊光遠據青州叛,召為行營馬步軍都指揮使, 領齊州防禦使。青州平,遷相州留後,歷邢州、晉州留後。《通鑑》:契丹入汴, 建雄留後劉在明朝於契丹,以節度副使駱知朗知州事。高祖踐阼,授幽州道行營都 部署。時契丹守中山,在明出師經略,契丹乃棄城而去,遂授鎮州留後。乾祐元年 五月,正授鎮州節度使。六月,以疾卒於鎮。贈侍中。

馬萬,澶州人也。少從軍,善水游。唐莊宗與梁軍對壘於河上,莊宗於德勝渡 夾河立南北寨。會梁軍急攻南寨,於中流聯戰艦以絕援路,晝夜攻城者三日,寨將 氏延賞告急於莊宗。莊宗隔河望敵,無如之何,乃召人能水游破賊者。時萬兄弟皆 應募,遂潛行入南寨,往來者三,又助燒船艦,汴軍遂退。由此升為水軍小校,漸 典禁軍,遙領刺史,累遷奉國左廂都指揮使、泗州防禦使。晉天福二年夏,范延光 叛於鄴,牙將孫銳率兵至黎陽,朝廷遣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白奉進領兵渡滑州,萬亦 預其行。時滑州節度使符彥饒潛通鄴下,殺白奉進於牙署。萬領本軍兵士將助亂, 會奉國右廂都指揮使盧順密亦以兵至,諭以逆順,萬不得已,與順密急趨公府,執 彥饒生送闕下。朝廷即以萬為滑州節度使,而盧順密酬之甚淺。居無何,晉高祖稍 知其事,即以順密為涇州兵馬留後,漸薄於萬。萬鎮鄧州,未幾罷鎮,授上將軍, 以目疾致仕。乾祐三年四月卒。輟視朝一日。

李彥從,字士元,汾州孝義人。父德,麟州司馬。彥從少習武藝,出行伍間, 高祖典禁軍,以鄉里之舊,任為親信。國初,用為左飛龍使、檢校司空。鎮州逐敵 之際,請兵於朝廷,高祖令彥從率軍赴之。乾祐初,領恩州刺史。趙暉討王景崇於 岐下,彥從為兵馬都監,破川軍有功,賊平,授濮州刺史,治有政能,百姓悅之。 乾祐三年冬,卒於郡。

郭謹,字守節,太原晉陽人。謹少從軍,能騎射,歷河中教練使。晉天福中, 遷奉國右廂都指揮使,領禺州刺史。三年,轉奉國左廂都指揮、泗州防禦使。歲余, 授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兼寧江軍節度使。六年,從幸鄴。七年,晉祖崩,少帝即位, 授彰德軍節度使,領軍如故。開運初,出授鄜州。二年,入為左神武統軍。三年, 復鎮鄜州。高祖踐阼,以鄉國舊臣,加檢校太尉,移鎮滑台。乾祐初,復授彰德軍 節度使。二年,就加檢校太師。三年,入朝,加食邑。是歲冬十月,卒於位,年六 十。輟視朝二日,贈侍中。

皇甫立,代北人也。唐明宗之刺代州,署為牙校,從歷籓鎮。性純謹,明宗深 委信之,王建立、安重誨策名委質、皆在立後。明宗踐阼,以立為忻州刺史。長興 末,轉洺州團練使。應順初,遷鄜州節度使,檢校太保。清泰三年春,移鎮潞州, 未幾,改華州。晉天福中,授左神武統軍。少帝即位,歷左金吾衛上將軍,累官至 檢校太尉。高祖定天下,授特進、太子太師致仕。乾祐二年秋卒。

白再榮,本蕃部人也。少從軍,累遷護聖左廂指揮使。晉末,契丹入汴,明年, 契丹主北去,再榮從部帳至真定。其年閏七月晦,李筠、何福晉相率殺北帥滿達勒, 據甲仗庫,敵勢未退,筠等使人召再榮。再榮端坐本營,遲疑久之。為軍吏所迫, 乃行。翊日,逐出滿達勒,諸軍以再榮名次在諸校之右,乃請權知留後事。《東都 事略·李筠傳》:筠請馮道領節度,道曰:“予主奏事而已,留後事當議功臣為之。” 以諸將之甲者為留後。再榮貪昧無決,舉止多疑,出入騎從,露刃注矢,諸校不相 統攝,互有猜貳。奉國廂主王饒懼為再榮所並,乃據東門樓,以兵自衛,偽稱足疾, 不敢見再榮。司天監趙延乂俱與之善,乃來往解釋,遂無相忌之意。再榮以李崧、 和凝攜家在彼,令軍士數百人環迫崧、凝,以求賞給,崧、凝各出家財與之。再榮 欲害崧以利其財,前磁州刺史李穀謂再榮曰:“公與諸將為契丹所擄,凌辱萬端, 旦夕憂死。今日眾力逐出蕃戎,鎮民死者不下三千人,豈獨公等之功!才得生路, 便擬殺一宰相,他日到闕,儻有所問,何以為辭?”再榮默然。再榮又欲括率在城 居民家財,以給軍士,李穀又譬解之,乃止。其漢人曾事滿達勒者盡拘之,以取其 財。高祖以再榮為鎮州留後,為政貪虐難狀,鎮人呼為“白滿達”。未幾,移授滑 州節度使,箕斂誅求,民不聊生,乃征還京師。周太祖入京城,軍士攻再榮之第, 迫脅再榮,盡取財貨既,軍士前啟曰:“某等軍健,常趨事麾下,一旦無禮至此, 今後何顏謁見?”即奮刃擊之,挈其首而去,後家人以帛贖葬之。

張鵬,鎮州鼓城人。幼為僧,知書,有口辯,喜大言,後歸俗。唐末帝為潞王 時,鵬往依焉。及即位,用為供奉官,累監軍旅。晉開運中,契丹迫澶州,鵬為前 鋒監押,奮身擊敵,被創而還。其後累於邊城戍守,士伍服其勇。乾祐初,授鎮州 副使,過鄴城,高行周接之甚歡,鵬因言及晉朝傾亡之事,少帝任用失人,籓輔之 臣,惟務積財富家,不以國家為意,以至宗社泯滅,非獨帝王之咎也。行周性寬和, 不以鵬言為過。鵬既退,行周左右謂行周曰:“張副使之言,蓋譏令公也。”行周 因發怒,遂奏鵬怨國訛言,故朝廷降詔就誅於常山,時乾祐元年七月也。

史臣曰:晉、漢之際,有以懋軍功、勤王事、取旌旄符竹者多矣,其間有及民 之惠者無幾焉。如王周之閫政、審交之民譽,蓋其優者也;漢球、張瓘抑又次焉。 是宜紀之篇以示來者,其餘皆不足觀也已。張鵬以一言之失,遽滅其身,亦足誡後 代多言橫議之徒歟!

部分譯文

王周,魏州人。小時勇敢雄健,參加軍隊跟從後唐莊宗、明宗,逐漸遷升為裨校,因戰功多次歷任郡守。後晉天福初年,范延光在魏州反叛,王周跟從楊光遠進攻並降伏了他。安重榮在鎮州反叛,王周又跟隨杜重威攻討平定了他。因功授與貝州節度使,一年多後,調任鎮守涇州。在這以前,前任貝州統帥張彥澤在任上苛刻暴虐,屬下逃亡的人民有五千多戶。王周一上任,革除前任弊端二十多種,逃亡的人民又回來了,高祖賜詔予以褒揚讚美。後來歷任鄧州、陝州官職。在陽城戰役中,王周當時擔任定州節度使,晉朝大軍來往經過,王周供應饋送沒有中斷缺失,不久,調任鎮州節度使。王周稟性寬厚仁惠,平民百姓都熟悉了解他。晉少帝開運末年,杜重威投降契丹,帶來契丹國主到城下逼降他。王周哭著說“:我受晉朝的大恩大德,不能拚死相戰,而領兵投降,有什麼臉面再去南方見皇上與士大夫呀?”於是大量飲酒後想自殺,家裡人阻止他,事情不得了結,於是被迫投降,拜見契丹國主,被授予鄧州節度使、檢校太師。漢高祖平定天下,王周調往鎮守徐州,加封同平章事。乾皊元年(948)二月,因病死於任上,高祖中斷上朝兩天,追贈王周為中書令。王周性情寬宏,不違背事物的本性規律。剛任信都刺史時,州城西邊橋樑斷毀,翻了老百姓交送租糧的車子。王周說“:橋樑不加修固,是刺史的過失呀。”於是賠償百姓沉於河底的糧食,自己出錢來修復橋樑,平民百姓都高興。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