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卷十四
屈實尉遲張秦唐段
屈突通,其先蓋昌黎徒何人,後家長安。仕隋為虎賁郎將。文帝命覆隴西牧簿, 得隱馬二萬匹,帝怒,收太僕卿慕容悉達、監牧官史千五百人,將悉殊死。通曰: “人命至重,死不復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豈容以畜產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 叱之,通進頓首曰:“臣願身就戮,以延眾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 今當免悉達等,旌爾善言。”遂皆以減論。擢左武衛將軍。蒞官勁正,有犯法者, 雖親無所回縱。其弟蓋為長安令,亦以方嚴顯。時為語曰:“寧食三斗艾,不見屈 突蓋;寧食三斗蔥,不逢屈突通。”
煬帝即位,遣持詔召漢王諒。先是,文帝與諒約,若璽書召,驗視敕字加點, 又與玉麟符合,則就道。及是,書無驗,諒覺變,詰通,通占對無屈,竟得歸長安。 大業中,與宇文述共破楊玄感,以功遷左驍衛大將軍。秦、隴盜起,授關內討捕大 使。安定人劉迦論反,眾十餘萬據雕陰。通發關中兵擊之,次安定,初不與戰,軍 中意其怯。通陽言鏇師,而潛入上郡。賊未之覺,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 地。通候其無備,夜簡精甲襲破之,斬迦論並首級萬餘,築京觀於上郡南山,虜老 弱數萬口。後隋政益亂,盜賊多,士無鬥志,諸將多覆。通每向必持重,雖不大克, 亦不敗負。帝南幸,使鎮長安。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東,戰久不下,高祖留兵圍之,遂濟河,破其將桑顯和 於飲馬泉。通大懼,乃留鷹揚郎將堯君素守蒲,將自武關趨藍田以援長安。至潼關, 阻劉文靜兵不得進,相持月余。通令顯和夜襲文靜,詰朝大戰,顯和縱兵破二壁, 唯文靜一壁獨完,然數入壁,短兵接,文靜中流矢,軍垂敗,顯和以士疲,乃傳餐 食,文靜因得分兵實二壁。會游軍數百騎自南山還,擊其背,三壁兵大呼,奮而出, 顯和遂潰,盡得其眾。通勢蹙,或說之降,曰:“吾蒙國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難? 獨有死報爾!”每自摩其頸曰:“要當為國家受人一刀!”其訓勉士卒必流涕,故 力雖窮,而人尚為之感奮。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趨斬之。俄聞京師平,家盡沒,乃 留顯和保潼關,率兵將如洛。既行,而顯和來降。文靜遣竇琮、段志玄精騎追及於 稠桑,通結陣拒之。琮縱其子壽往諭使降,通大呼曰:“昔與汝父子,今則仇也!” 命左右射之,顯和呼其眾曰:“京師陷,諸君皆家關西,何為復東?”眾皆舍兵。 通知不免,遂下馬東南向,再拜號哭曰:“臣力屈兵敗,不負陛下。”遂被禽,送 長安。帝勞曰:“何相見晚邪?”泣曰:“通不能盡人臣之節,故至此,為本朝羞。” 帝曰:“忠臣也!”釋之,授兵部尚書、蔣國公,為秦王行軍元帥長史。
從平薛仁杲,時賊珍用山積,諸將爭得之,通獨無所取。帝聞,曰:“清以奉 國,名定不虛。”特賚金銀六百兩、彩千段。判陝東道行台左僕射,從討王世充。 時通二子在洛,帝曰:“今以東略屬公,如二子何?”通曰:“臣老矣,不足當重 任。然疇昔陛下釋俘累,加恩禮,以蒙更生,是時口與心誓,以死許國。今日之行, 正當先驅,二兒死自其分,終不以私害義。”帝太息曰:“烈士徇節,吾今見之。” 及竇建德來援賊,秦王分麾下半以屬通,俾與齊王圍洛。世充平,論功第一,拜陝 東道大行台右僕射,鎮東都。數歲,召為刑部尚書。自以不習文,固辭,改工部。 建成之變,復檢校行台僕射,馳鎮洛。貞觀初,行台廢,為洛州都督,進左光祿大 夫。卒,年七十二,贈尚書左僕射,謚曰忠。後詔配饗太宗廟廷。永徽中,贈司空。
二子壽、詮,壽襲爵。太宗幸洛,思通忠節,故詮以少子拜果毅都尉,賜粟帛 恤其家,終瀛州刺史。詮子仲翔,神龍中,復守瀛州。
初,桂州都督李弘節亦以清慎顯。既歿,其家賣珠。太宗疑弘節實貪,欲追坐 舉者。魏徵曰:“陛下過矣!且今號清白死不變者,屈突通、張道源。通二子來調, 共一馬;道源子不能自存。審其清者不加恤,疑其濁者罪所舉,亦好善不篤矣。” 帝曰:“朕未之思。”置不問。故通之清益顯雲。
尉遲敬德名恭,以字行,朔州善陽人。隋大業末,從軍高陽,積閱為朝散大夫。 劉武周亂,以為偏將。與宋金剛南侵,得晉、澮等州,襲破永安王孝基,執獨孤懷 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戰柏壁,金剛敗奔突厥,敬德合餘眾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 宗、宇文士及諭之,乃與尋相舉地降,引為右一府統軍,從擊王世充。
會尋相叛,諸將疑敬德且亂,囚之。行台左僕射屈突通、尚書殷開山曰:“敬 德慓敢,今執之,猜貳已結,不即殺,後悔無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 寧肯後尋相者邪?”釋之,引見臥內,曰:“丈夫以氣相許,小嫌不足置胸中,我 終不以讒害良士。”因賜之金,曰:“必欲去,以為汝資。”是日獵榆窠,會世充 自將兵數萬來戰,單雄信者,賊驍將也,騎直趨王,敬德躍馬大呼橫刺,雄信墜, 乃翼王出,率兵還戰,大敗之,禽其將陳智略,獲排槊兵六千。王顧曰:“比眾人 意公必叛,我獨保無它,何相報速邪?”賜金銀一篋。
竇建德營板渚,王命李勣等為伏,親挾弓,令敬德執槊,略其壘,大呼致師。 建德兵出,乃稍引卻,殺數十人,眾益進。伏發,大破之。時世充兄子琬使於建德, 乘隋帝廄馬,鎧甲華整,出入軍中以夸眾。王望見,問“誰可取者?”敬德請與高 甑生、梁建方三騎馳往,禽琬,引其馬以歸,賊不敢動。從討劉黑闥,賊以奇兵襲 李勣,王勒兵掩其後,俄而賊眾四面合,敬德率壯士馳入賊,王乘陣亂乃得出。又 破徐圓朗。以功授王府左二副護軍。
隱太子嘗以書招之,贈金皿一車。辭曰:“敬德起幽賤,會天下喪亂,久陷逆 地,秦王實生之,方以身徇恩。今於殿下無功,其敢當賜?若私許,則懷二心,徇 利棄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聞。王曰:“公之心如山嶽然, 雖積金至斗,豈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計。”巢王果遣壯士刺之。敬德開門安臥,賊 至,不敢入。因譖於高祖,將殺之,王固爭,得免。
其後隱、巢計日急,敬德與長孫無忌入白曰:“大王不先決,社稷危矣!”王 曰:“我惟同氣,所未忍。伺其發,而後以義討之,如何?”敬德曰:“人情畏死, 眾以死奉王,此天授也。天與不取,反得其咎。大王即不聽,請從此亡,不能交手 蒙戮。”無忌曰:“王不從敬德言,敬德亦非王有,今敗矣。”王曰:“寡人之謀, 未可全棄,公更圖之。”敬德曰:“處事有疑非智,臨難不決非勇。王今自計如何? 勇士八百人悉入宮控弦被甲矣,尚何辭?”後又與侯君集等懇熟勸進,計乃定。時 房玄齡、杜如晦被斥在外,召不至。王怒曰:“是背我邪?”因解所佩刀反授之。 謂曰:“即不從,可斬其首以來。”敬德遂往諭玄齡等,與入計議。
隱太子死,敬德領騎七十趨玄武門,王馬逸,墜林下,元吉將奪弓窘王,敬德 馳叱之,元吉走,遂射殺之。宮、府兵屯玄武門,戰不解,敬德持二首示之,乃去。 時帝泛舟海池,王命敬德往侍,不解甲趨行在。帝驚曰:“今日之亂為誰?爾來何 邪?”對曰:“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陛下不安,遣臣宿衛。”帝 意悅。於是南衙、北門兵與府兵尚雜斗,敬德請帝手詔諸軍聽秦王節度,內外始定。
王為皇太子,授左衛率。時坐隱、巢者百餘家,將盡沒入之。敬德曰:“為惡 者二人,今已誅,若又窮支黨,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論功為第一,賜絹萬匹, 舉齊府金幣、什器賜焉。除右武候大將軍,封吳國公,實封千三百戶。
突厥入寇,授涇州道行軍總管。虜至涇陽,輕騎與戰,敗之。敬德所得財,必 散之士卒。然婞直,頗以功自負,又廷質大臣得失,與宰相不平。出為襄州都督。 累遷同州刺史。嘗侍宴慶善宮,有班其上者,敬德曰:“爾何功,坐我上?”任城 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擊道宗目幾眇。太宗不懌,罷,召讓曰:“朕觀漢史, 嘗怪高祖時功臣少全者。今視卿所為,乃知韓、彭夷戮,非高祖過。國之大事,惟 賞與罰,橫恩不可數得,勉自脩飭,悔可及乎!”敬德頓首謝。後改封鄂國,歷鄜、 夏二州都督。老就第,授開府儀同三司,朝朔望。
帝將討高麗,敬德上言:“乘輿至遼,太子次定州,兩京空虛,恐有玄感之變。 夷貊小國,不足枉萬乘,願委之將臣,以時摧滅。”帝不納。詔以本官行太常卿, 為左一馬軍總管。師還,復致仕。顯慶三年卒,年七十四。高宗詔京官五品以上及 朝集使赴第臨吊,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謚曰忠武。給班劍、羽葆、鼓吹,陪葬昭 陵。
敬德晚節,謝賓客不與通。飭觀、沼,奏清商樂,自奉養甚厚。又餌雲母粉, 為方士術延年。其戰,善避槊,每單騎入賊,雖群刺之不能傷,又能奪取賊槊還刺 之。齊王元吉使去刃與之校,敬德請王加刃,而獨去之,卒不能中。帝嘗問:“奪 槊與避槊孰難?”對曰:“奪槊難。”試使與齊王戲,少選,王三失槊,遂大愧服。
張公謹,字弘慎,魏州繁水人。為王世充洧州長史,與刺史崔樞挈城歸天子, 授檢校鄒州別駕,遷累右武候長史,未知名。李勣、尉遲敬德數啟秦王,乃引入府。 王將討隱、巢亂,使卜人占之,公謹自外至,投龜於地曰:“凡卜以定猶豫,決嫌 疑。今事無疑,何卜之為?卜而不吉,其可已乎?”王曰:“善。”隱太子死,其 徒攻玄武門,銳甚,公謹獨閉關拒之。以功授左武候將軍,封定遠郡公,實封一千 戶。
貞觀初,為代州都督,置屯田以省饋運。數言時政得失,太宗多所採納。後副 李靖經略突厥,條可取狀於帝曰:“頡利縱慾肆凶,誅害善良,昵近小人,此主昏 於上,可取一也。別部同羅、仆骨、回紇、延陀之屬,皆自立君長,圖為反噬,此 眾叛於下,可取二也。突利被疑,以輕騎免,拓設出討,眾敗無餘,欲谷喪師,無 托足之地,此兵挫將敗,可取三也。北方霜旱,稟糧乏絕,可取四也。頡利疏突厥, 親諸胡,胡性翻覆,大軍臨之,內必生變,可取五也。華人在北者甚眾,比聞屯聚, 保據山險,王師之出,當有應者,可取六也。”帝然所謀。及破定襄,敗頡利,璽 詔慰勞,進封鄒國公,改襄州都督,以惠政聞。卒官下,年四十九。帝將出次哭之, 有司奏:“日在辰,不可。”帝曰:“君臣猶父子也,情感於內,安有所避。”遂 哭之。詔贈左驍衛大將軍,謚曰襄。十三年,追改郯國公。永徽中,加贈荊州都督。
子大素,龍朔中,歷東台舍人,兼修國史,著書百餘篇,終懷州長史。次子大 安,上元中,同中書門下三品。章懷太子令與劉訥言等共注范曄《漢書》。太子廢, 故貶為普州刺史,終橫州司馬。子悱,仕玄宗時為集賢院判官,詔以其家所著《魏 書》、《說林》入院,綴修所闕,累擢知圖書、括訪異書使,進國子司業,以累免 官。
秦瓊,字叔寶,以字顯,齊州歷城人。始為隋將來護兒帳內,母喪,護兒遣使 襚吊之。吏怪曰:“士卒死喪,將軍未有所問,今獨吊叔寶何也?”護兒曰:“是 子才而武,志節完整,豈久處卑賤邪?”
俄從通守張須陀擊賊盧明月下邳,賊眾十餘萬,須陀所統才十之一,堅壁水敢 進,糧盡,欲引去。須陀曰:“賊見兵卻,必悉眾追我,得銳士襲其營,且有利, 誰為吾行者?”眾莫對。惟叔寶與羅士信奮行。乃分勁兵千人伏莽間,須陀委營遁, 明月悉兵追躡。叔寶等馳叩賊營,門閉不得入,乃升樓拔賊旗幟,殺數十人,營中 亂,即斬關納外兵,縱火焚三十餘屯。明月奔還,須陀回擊,大破之。又與孫宣雅 戰海曲,先登。以前後功擢建節尉。
從須陀擊李密滎陽。須陀死,率殘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寶大喜,以 為帳內驃騎,待之甚厚。密與宇文化及戰黎陽,中矢墮馬,濱死,追兵至,獨叔寶 捍衛得免。
後歸王世充,署龍驤大將軍。與程咬金計曰:“世充多詐,數與下咒誓,乃巫 嫗,非撥亂主也。”因約俱西走,策其馬謝世充曰:“自顧不能奉事,請從此辭。” 賊不敢逼,於是來降。高祖俾事秦王府,王尤獎禮。從鎮長春宮,拜馬軍總管。戰 美良川,破尉遲敬德,功多,帝賜以黃金瓶,勞曰:“卿不恤妻子而來歸我,且又 立功,使朕肉可食,當割以啖爾,況子女玉帛乎!”尋授秦王右三統軍,走宋金剛 於介休,拜上柱國。從討世充、建德、黑闥三盜,未嘗不身先鋒鏖陣,前無堅對。 積賜金帛以千萬計,進封翼國公。每敵有驍將銳士震耀出入以夸眾者,秦王輒命叔 寶往取之,躍馬挺槍刺於萬眾中,莫不如志,以是頗自負。及平隱、巢,功拜左武 衛大將軍,實封七百戶。
後稍移疾,嘗曰:“吾少長戎馬間,歷二百餘戰,數重創,出血且數斛,安得 不病乎?”卒,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詔有司琢石為人馬立墓前,以旌戰功。 貞觀十三年,改封胡國公。
後四年,詔司徒、趙國公無忌,司空、河間王孝恭,司空、萊國公如晦,司空、 太子太師、鄭國公徵,司空、梁國公玄齡,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敬德,特進、衛 國公靖,特進、宋國公瑀,輔國大將軍、褒國公志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弘基, 尚書左僕射、蔣國公通,陝東道行台右僕射、鄖國公開山,荊州都督、譙國公紹, 荊州都督、邳國公順德,洛州都督、鄖國公亮,吏部尚書、陳國公君集,左驍衛大 將玖惲郯國公公謹,左領嵕唵蠼鵩⒙鎷冢癲可惺欏⒂佬絲す濫希Р 可惺欏⒂騫幔Р可惺欏④旃螅可惺欏⒂⒐珓蓿⑹灞Γ⑼夾 瘟柩談蟆8咦謨闌樟輳彩怪錄爛紀夾瘟柩談笳叻財呷耍紜⑹苛r、志玄、 弘基、世南、叔寶,皆始終著名者也。
唐儉,字茂約,并州晉陽人。祖邕,北齊尚書左僕射。父鑒,隋戎州刺史;與 高祖善,嘗偕典軍衛,故儉雅與秦王游,同在太原。儉爽邁少繩檢,然事親以孝聞。 見隋政浸亂,陰說秦王建大計。高祖嘗召訪之,儉曰:“公日角龍庭,姓協圖讖, 系天下望久矣。若外嘯豪傑,北招戎狄,右收燕、趙,濟河而南,以據秦、雍,湯、 武之業也。”高祖曰:“湯、武之事豈可幾?然喪亂方剡,私當圖存,公欲拯溺者, 吾方為公思之。”及大將軍府開,授記室參軍、渭北道元帥司馬。從定京師,為相 國府記室,晉昌郡公。
武德初,進內史舍人,遷中書侍郎、散騎常侍。呂崇茂以夏縣反,與劉武周連 和,詔永安王孝基、獨孤懷恩,於筠率兵致討,儉以使適至軍。會孝基等為武周所 虜,儉亦見禽。始,懷恩屯蒲州,陰與部將元君實謀反,會俱在賊中,君實私語儉 曰:“獨孤尚書將舉兵圖大事,猶豫不發,故及此。所謂當斷不斷而受亂者。”俄 而懷恩脫歸,詔復守蒲。君實曰:“獨孤拔難歸,再戍河上,寧其王者不死乎?” 儉恐必亂,密遣劉世讓歸白髮其謀。會高祖幸蒲津,舟及中流而世讓至,帝驚,曰: “豈非天也!”命趨還舟,捕反者,懷恩自殺,餘黨皆誅。俄而武周敗,亡入突厥。 儉封府庫、籍兵甲以待秦王。帝嘉儉身幽辱而不忘朝廷,詔復舊官,仍為并州道安 撫大使,許以便宜。盡簿懷恩貲產賜儉。還為禮部尚書、天策府長史、檢校黃門侍 郎、莒國公。仍為遂州都督,食綿州六百戶。
貞觀初,使突厥還,太宗謂儉曰:“卿觀頡利可取乎?”對曰:“銜國威靈, 庶有成功。”四年,馳傳往誘使歸款,頡利許之,兵懈弛,李靖因襲破之,儉脫身 還。
歲余,為民部尚書。從獵洛陽苑,群豕突出於林,帝射四發,輒殪四豕。一豕 躍及鐙,儉投馬搏之。帝拔劍斷豕,顧笑曰:“天策長史不見上將擊賊邪,何懼之 甚?”對曰:“漢祖以馬上得之,不以馬上治之。陛下神武定四方,豈復快心於一 獸?”帝為罷獵。詔其子善識尚豫章公主。
悸事,與賓客縱酒為樂。坐小法,貶光祿大夫。永徽初,致仕,加特進。顯慶 初卒,年七十八。贈開府儀同三司、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謚曰襄。少子觀,為河 西令,知名。孫從心,神龍中,以其子睃娶太平公主女,擢累殿中監。睃太常少卿, 坐太平黨誅。
儉弟憲。憲字茂彝,仕隋為東宮左勛衛。太子廢,罷歸。不治細行,好馳獵, 藏亡命,所交皆博徒輕俠。高祖領太原,頗親遇之,參與大議。義師起,授正議大 夫,置左右,尤所信倚。封安富縣公。武德中,進累雲麾將軍,加郡公。貞觀中, 終金紫光祿大夫。
裔孫次,字文編。建中初,及進士第,歷侍御史。竇參數薦之,改禮部員外郎。 參貶,出為開州刺史,積十年不遷。韋皋鎮蜀,表為副使,德宗諭皋罷之。次身在 遠,久抑不得申,以為古忠臣賢士罹讒毀被放,至殺身,君且不悟者,因採獲其事, 為《辯謗略》三篇上之。帝益怒,曰:“是乃以古昏主方我!”改夔州刺史。憲宗 立,召還,授禮部郎中,知制誥,終中書舍人。憲宗雅惡朋比傾陷者,嘗覽《辯謗 略》,善之。謂學士沈傳師曰:“凡君人者,宜所觀省。然次編錄未盡,卿可廣其 書。”傳師乃與令狐楚、杜元穎論次,起周訖隋,增為十篇,更號《元和辨謗略》。
子扶,字雲翔,仕歷屯田郎中。大和五年,為山南宣撫使。內鄉倉督鄧琬負度 支漕米七千斛,吏責償之,系其父子至孫凡二十八年,九人死於獄,扶奏申釋之。 詔切責鹽鐵、度支二使,天下監院償逋系三年以上者,皆原。進中書舍人,出為福 州觀察使。濫殺人,風績不立。會卒,奴婢爭財,有司按其貲至十餘萬,時議蚩薄 之。
扶弟持,字德守,中進士第。大和中,為渭南尉,試京兆府進士。時尹杜悰欲 以親故托之,持輒趨降階伏,悰語塞,乃止。累遷工部郎中,出為容州刺史。遷給 事中,歷朔方、昭義節度使,卒。
子彥謙字茂業,多通技藝,尤工為詩,負才無所屈。乾符末,避亂漢南。王重 榮鎮河中,辟幕府,累表為副,歷晉、絳二州刺史。重榮軍亂、彥謙貶興元參軍事。 節度使楊守亮表為判官,遷副使,終閬、壁二州刺史。
段志玄,齊州臨淄人。父偃師,仕隋為太原司法書佐。從義師,官至郢州刺史。 志玄姿質偉岸,少無賴,數犯法。大業末,從父客太原,以票果,諸惡少年畏之, 為秦王所識。高祖興,以千人從,授右領大都督府軍頭。下霍邑、絳郡,攻永豐倉, 椎鋒最。歷左光祿大夫。從劉文靜拒屈突通於潼關。文靜為桑顯和所襲,軍且潰, 志玄率壯騎馳賊,殺十餘人,中流矢,忍不言,突擊自如,賊眾亂,軍乘之,唐兵 復振。通敗走,與諸將躡獲於稠桑,以多,授樂游府車騎將軍。從討王世充,深入, 馬跌,為賊禽。兩騎夾持其髻,將度洛,志玄忽騰而上,二人者俱墮,於是奪其馬 馳歸,尾騎數百不敢近。破竇建德,平東都,遷秦王府右二護軍。隱太子嘗以金帛 誘之,拒不納。秦王即位,累遷左驍衛大將軍,封樊國公,實封九百戶。詔率兵至 青海奪吐谷渾牧馬,逗留,免。未幾復職。文德皇后之葬,與宇文士及勒兵衛章武 門,太宗夜遣使至二將軍所,士及披戶內使,志玄拒曰:“軍門不夜開。”使者示 手詔,志玄曰:“夜不能辨。”不納。比曙,帝嘆曰:“真將軍,周亞夫何以加!” 改封褒國公,歷鎮軍大將軍。貞觀十六年疾,帝臨視,泣顧曰:“當與卿子五品官。” 頓首謝,請與母弟,乃拜志感左衛郎將。及卒,帝哭之慟。贈輔國大將軍、揚州都 督,陪葬昭陵,謚曰壯肅。三世孫文昌。
文昌,字墨卿,一字景初,世客荊州。疏爽任義節,不為齷齪小行。節度使裴 胄禮之。胄采古今禮要為書,數從文昌質判所疑。後依劍南節度韋皋,皋表為校書 郎。宰相李吉甫才之,擢登封尉、集賢校理,再遷左補闕。憲宗數欲親用,頗為韋 貫之奇詆,偃蹇不得進。貫之罷,引為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遂為承旨。穆宗即 位,屢召入思政殿顧問,率至夕乃出。俄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未逾年, 自表還政。授劍南西川節度使、同平章事。文昌素諳蜀利病,大抵治寬靜,間以威 斷,不常任也,群蠻震服。長慶二年黔中蠻叛,觀察使崔元略以聞,文昌使一介開 曉,蠻即引還,彭濮蠻大酋蹉祿來請立石刊誓,脩貢獻。入遷兵部尚書。文宗立, 拜御史大夫,進封鄒平郡公。俄檢校尚書右僕射、平章事,節度淮南。太和四年, 檢校左僕射,徙帥荊南。州或旱,禬解必雨;或久雨,遇出遊必霽。民為語曰: “旱不苦,禱而雨;雨不愁,公出遊。”南詔襲南安,帝以文昌得蠻夷心,詔使下 檄尉讓,即日解而去。復節度西川。九年卒,贈太尉。文昌先墓在荊州,歲時享祠, 必薦以音樂歌舞,習禮者譏其非,少羈窶,所向少諧。及居將相,享用奢侈,士議 尤替。
子成式,字柯古,推廕為校書郎。博學強記,多奇篇秘籍。侍父於蜀,以畋獵 自放,文昌遣吏自其意諫止。明日以雉兔遍遺幕府,人為書,因所獲儷前世事,無 復用者,眾大驚。擢累尚書郎,為吉州刺史,終太常少卿。著《酉陽書》數十篇。 子安節,乾寧中,為國子司業。善樂律,能自度曲雲。
贊曰:屈突通盡節於隋,而為唐忠臣,何哉?惟其一心,故事兩君而無嫌也。 敬德之來,太宗以赤心付之,桑廕不徙而大功立。君臣相遇,古人謂之千載,顧不 諒哉!投幾之會,間不容穟,公謹所以抵龜而決也。
部分譯文
屈突通,其祖先是昌黎徒何人,後來徙居長安。隋時任職為虎賁郎將。隋文帝命他覆核隴西郡牧場簿籍,查出隱報的馬二萬多匹,文帝發怒,逮捕太僕卿慕容悉達及監牧官員一千五百人,將全數處決。屈突通說“:人命至重,死不復生。
陛下以至仁化育四海,怎能因畜產之故,一天殺戮一千五百人呢?”文帝怒目喝斥,屈突通叩頭進言說:“臣願捨身就死,以代替眾人死罪。”文帝醒悟說“:我辦事不明,竟至於此。現在可免悉達等人死罪,以旌表你的善言。”於是全都減刑論處。其後升任左武衛將軍。為官正直奉公,遇有犯法者,雖親朋好友無所縱舍。
其弟屈突蓋任長安縣令,也以方正嚴整而知名。時人為此編出諺語說“:寧食三斗艾,不見屈突蓋;寧食三斗蔥,不逢屈突通。”
隋煬帝即位時,派他持詔徵召漢王楊諒。從前,文帝與楊諒約定,若用璽書召還,驗視敕字帝加一點,又與玉麟符合,則就征返回。到這時,發詔書而無驗證,楊諒覺察情況有變,盤問屈突通,通回答無所屈服,最終得以返歸長安。大業年間,與宇文述一道共破楊玄感,因軍功遷任左驍衛將軍。秦隴一帶盜賊起事之後,授職為關內討捕大使。安定縣人劉迦論造反,聚眾十多萬人占據雕陰郡。
屈突通調發關中兵馬進擊。駐軍安定縣之後,起初不與賊寇交戰,軍中認為他膽怯。屈突通揚言撤軍,而暗地潛入上郡。
賊寇沒有察覺,進兵南犯,距屈突通七十里紮營,分兵巡略其地。屈突通趁其不備,夜選精兵襲破其眾,斬劉迦論等首級萬餘,築起京觀於上郡南山,俘獲老弱數萬人而還。其後隋政日益紊亂,盜賊多有,士無鬥志,諸將往往覆軍敗亡。屈突通所向必定持重而行,雖不大勝,也未戰敗過。煬帝南巡江都,派他鎮守長安。
高祖起兵後,代王派遣屈突通防守河東。高祖數戰不克,留兵圍城,於是渡過黃河,攻破其部將桑顯和於飲馬泉。
屈突通大懼,便留下鷹揚郎將堯君素防守河東,打算從武關前往藍田以援救長安。到潼關時,受劉文靜兵馬阻攔,相持一月有餘。屈突通命令桑顯和夜襲劉文靜,天明大戰,顯和縱兵連破兩座營壘,僅剩文靜一座營壘獨存,且兵馬數次入壘,短兵相接,文靜又被流矢所傷,唐軍即將敗亡,但桑顯和因軍士疲憊,傳令做飯會食,劉文靜因而趁機分兵以充實另外兩座營壘。時逢游軍數百騎自南山返還,襲擊其背後,三座營壘之兵大聲呼叫,奮力出擊,桑顯和兵馬潰敗而逃,盡數虜獲其眾。屈突通勢急,有人勸他歸降,他說:“我受國家厚恩,歷事二帝,怎可逃難?只能以死報答了!”常撫摸自己的脖子說:“看來只好為國家受人一刀了!”他訓勉士卒必定流淚感嘆,所以雖處窮途末路,而部下仍然受他影響而不叛離。高祖派他的家僮往召,他立即下令斬決。不久得知京師平定,家屬全都陷沒,便留桑顯和鎮守潼關,率領兵馬前往洛陽。既行之後,桑顯和前來歸降。
劉文靜派遣竇琮、段志玄率精騎追擊,在稠桑相遇,屈突通結陣抵禦。竇琮放其子屈突壽往諭使降,屈突通大叫道:“從前和你是父子,今天卻是仇敵!”命令左右射擊。桑顯和大呼其眾說:“京師陷沒,各位家屬都在關西,為何要往東行呢?”部下全都放下兵器不戰。屈突通知道逃脫不了,便下馬朝東南方向叩頭兩次,並哭著說:“臣力盡兵敗,對得起陛下。”於是被擒獲並送往長安。高祖寬慰他說:“怎么相見得這么晚?”他哭著說:“屈突通不能殉人臣之節,故至此地步,成為本朝的羞辱。”高祖說“:忠臣啊!”放了他,並授職兵部尚書,封為蔣國公,擔任秦王行軍元帥長史。
隨同平定薛仁杲,當時繳獲的珍寶器物堆積如山,諸將都爭先恐後拿取其物,惟有屈突通一無所取。高祖聞知,說“:清正以奉國,真是名不虛傳。”特別賜予金銀六百兩、緞一千匹。不久擔任陝東道左僕射,隨同征討王世充。當時屈突通有兩個兒子在洛陽,高祖說:“現在把東征之事交付你,兩個兒子怎么辦?”屈突通說:“臣已老了,本不能承擔重任。但從前陛下釋放俘虜,加以恩禮,使臣再生,當時口與心都發誓,要以身許國。今日之行,願為先驅,兩兒如果遇害,本是其命如此,我不會以私情妨礙公義。”高祖感嘆道:“守義之士,竟至如此!”到大軍圍攻洛陽時,竇建德援兵將至,太宗分撥部下的一半交付屈突通,命他與齊王李元吉一道圍攻洛陽。王世充被平定,屈突通戰功為第一,不久就任陝東大行台右僕射,鎮守東都。幾年後,招還任刑部尚書。他自認為不熟悉法律條文,一再推辭,於是改任工部尚書。李建成事變過後,重任檢校行台僕射,馳赴洛陽鎮守。貞觀初年,行台撤銷,任職洛州都督,晉爵左光祿大夫。第二年去世,時年七十二歲,贈官尚書左僕射,諡號為忠。後來下詔配饗太宗廟廷。永徽年間,再贈司空官爵。
二子屈突壽、屈突詮。屈突壽承襲爵位。太宗臨幸洛陽,想念屈突通忠節,故任命其少子屈突詮為果毅都尉,賜予糧食絲帛以撫恤其家,後來官至瀛州刺史。詮子屈突仲翔,神龍年間,也任職為瀛州刺史。
起初,桂州都督李弘節也以清廉謹慎知名。去世後,其家出賣珍珠。太宗懷疑李弘節實為貪官,想追坐推舉者罪過。魏徵說“:陛下錯了!當今號稱清白至死不變者,惟有屈突通與張道源。屈突通二子應調前來,共騎一馬,張道源之子不能謀生。審查其清者不予撫恤,懷疑其貪者加罪於所舉之人,這也是好善而不篤厚啊!”太宗說“:我沒想這一點。”
於是置之不問。由於這個緣故,屈突通的清廉更為知名。
張公謹字弘慎,是魏州繁水縣人。
初任王世充洧州長史,與刺史崔樞一道舉城歸附朝廷,授職檢校鄒州別駕,歷任右武侯長史,未為知名。李責力、尉遲敬德多次啟奏秦王,方才用為秦王府官員。
秦王準備討伐隱太子與巢王之亂,命卜筮占卦,公謹自外而入,投龜於地說“:占卦是為了定猶豫,決嫌疑。現在事已無疑何必占卜?如占卦結果不吉,其事能停止嗎?”秦王說:“對。”隱太子死後,其徒攻打玄武門,兵鋒甚銳,公謹獨自關上大門抵禦。因功授職左武侯將軍,封為定遠郡公,賜實封一千戶。
貞觀初年,出任代州都督,設定屯田以節省運糧之費。多次上言時政得失,太宗多採用。後來作為李靖的副手規取突厥,條奏突厥可取之狀於太宗說:“頡利放縱嗜欲肆其凶暴,誅害善良之士,親近奸邪小人,君主昏庸於上,這是頭一條可攻之處。別部同羅、仆骨、回紇、薛延陀之徒,全都自立君長,謀圖反攻,眾叛於下,這是第二條可攻之處。突利被疑,以輕騎逃跑,拓設出兵征討,眾敗不歸,欲谷喪失軍隊,無立足之地,兵挫將敗,這是第三條可攻之處。北方霜旱為災,糧草缺乏,這是第四條可攻之處。頡利疏遠突厥族人,親近諸胡,胡人性喜反叛,大軍一到,必生內變,這是第五條可攻之處。華人在北邊者很多,近來聞知自相屯聚,保據險阻,大軍一出,必有回響之人,這是第六條可攻之處。”太宗贊同其議。到攻破定襄,打敗頡利後,下達詔書慰勞公謹,進封他為鄒國公,改任襄州都督,在任期間有惠政上聞。去世時正在任上,時年四十九歲。太宗要出行臨哭,有關官員說:“時日在辰,不可哭泣。”太宗說“:君臣如父子,情動於內,怎能避開辰日呢?”照樣哭泣。下詔贈予左驍衛大將軍,謚為襄。貞觀十三年(639),追改郯國公。永徽年間,加贈荊州都督。
其子大素,龍朔年間歷任東台舍人,兼修國史,著書百餘篇,死於懷州長史任上。
次子大安,上元年間任同中書門下三品。章懷太子命他與劉納言等人共注范曄的《後漢書》。太子廢后,被貶為普州刺史,死於橫州司馬任上。其子張悱,玄宗時任職集賢院判官,下詔將其家所著《魏書》、《說林》收入院內,修補缺失,歷任知圖書、括訪異書使、國子監司業,因受連累罷官。
秦瓊字叔寶,以其字揚名,齊州歷城人。起初在隋朝將領來護兒帳下聽差。
他母親去世,來護兒派專人送喪服弔唁,吏屬不解地說:“士卒有喪事,將軍您從不饋贈,如今為何獨去叔寶家慰問?”來護兒說“:他有才能而又勇猛,心志節操完美無缺,哪會久處卑賤的地位呢?”
不久,秦瓊隨通守張須陀去下邳攻打賊寇盧明月,賊軍十餘萬人,張須陀所領兵馬僅敵方的十分之一,堅守壁壘不敢進擊,糧草耗盡,打算撤兵。張須陀說“:賊軍見我退兵,勢必傾巢追擊,能有精銳士卒偷襲敵營,必將有利,有誰為我去偷襲?”眾人都不回答。惟有秦瓊與羅士信奮然承命。於是分給一千精兵埋伏草木叢中,張須陀棄營佯逃,盧明月率全軍緊追。秦瓊等急攻賊營,堡門關閉無法入內,他便登上城樓拔掉賊軍戰旗,殺敵數十人,敵營大亂,他迅即破門放進城外伏兵,縱火燒掉賊軍兵營三十餘處。
盧明月回軍奔還,張須陀趁勢反擊,大敗賊軍。又與孫宣雅在海曲交戰,秦瓊率先登城。他因先後立功被提升為建節尉。
秦瓊隨張須陀在滎陽攻打李密。張須陀陣亡,秦瓊率殘部依附裴仁基。裴投降李密,李密得到秦瓊極為高興,委任他為帳內驃騎,對他很優待。李密與宇文化及在黎陽作戰,中箭落馬,幾乎喪生,敵軍追到,僅秦瓊一人抗擊護衛而得救。
後來秦瓊歸屬王世充,暫任龍驤大將軍。他與程咬金商量,說:“王世充為人多詐,屢屢對下屬念叨禁制,是個巫婆,並非治平亂世的明主。”於是相約西行,飛馬辭別王世充說:“在下自省不能效力,請讓我就此辭行。”賊軍不敢迫近,秦瓊從此歸順李淵。
高祖李淵派他供職秦王府。秦王李世民對他特別崇敬禮遇。他隨秦王鎮守長春宮,授官馬軍總管。美良川一戰,打敗尉遲敬德,立大功,高祖賞賜他黃金瓶,慰勞他說:“卿不顧妻室兒女來歸附我,今又立功,假如我的肉可食用,定當割下給你吃,何況子女玉帛這類身外之物呢?”不久授職秦王右三統軍,他在介休打跑了宋金剛,授銜上柱國。隨秦王討伐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他沒有一次不率先衝鋒鏖戰,前無強敵。累積受賞的金銀布匹數以千萬計,晉封為翼國公。每逢敵軍有驍將精兵出入人前大肆炫耀揚威,秦王就派秦瓊前去攻取。他躍馬挺槍進擊於萬眾之中,無不遂願,因此很是自負。及至平定隱、巢二地,論功授官左武衛大將軍,封給實納貢賦的食邑七百戶。此後,秦瓊漸漸稱病告老,曾說“:我年輕時成長在戎馬生涯中,經歷二百餘戰,多次身受重傷,流血將近數斛,哪能不病呢?”死後贈封徐州都督,陪葬於昭陵。太宗李世民詔令官署雕塑石人石馬立在他的墓前,以表彰他的戰功。
貞觀十三年(639),改封他為胡國公。
此後四年,朝廷詔令將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司空、河間王李孝恭,司空、萊國公杜如晦,司空、太子太師鄭國公魏徵,司空、梁國公房玄齡,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特進、衛國公李靖,特進、宋國公蕭蠫,輔國大將軍、褒國公段志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尚書左僕射、蔣國公屈突通,陝東道行台右僕射、鄖國公殷開山,荊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左驍衛大將軍、郯國公張公謹,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禮部尚書、永興郡公虞世南,戶部尚書、渝國公劉政會,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兵部尚書、英國公李責力以及秦瓊,一併繪像在凌煙閣上。高宗永徽六年(655),派使臣致祭禮、繪像在凌煙閣的名臣共七人:魏徵、高士廉、蕭蠫、段志玄、劉弘基、虞世南、秦瓊,都是始終著名的人物。
唐儉字茂約,是并州晉陽縣人。祖父唐邕,任北齊尚書左僕射。父親唐鑒,出任隋戎州刺史,與高祖相善,曾同掌禁衛。因此唐儉素與秦王交遊,同在太原。
唐儉爽直豪邁,不循規矩,但侍奉親人以孝聞名。見隋朝政局漸亂,暗地勸說秦王建立大計。高祖曾招訪過他,唐儉說:“您長相有日角龍廷,姓氏又合乎圖讖,久系天下人望。如果外招豪傑,北連戎狄,右收燕、趙,渡河南下,占據秦、雍之地,這就是湯、武的大業了。”高祖說:“湯、武之事,豈可希求?但天下正亂,言私應當圖謀自全,言公則應拯救天下百姓,我將為您考慮此事。”到大將軍府開建時,授職為記室參軍、渭北道元帥司馬。隨從平定京師,任職相國府記室,封為晉昌郡公。
武德初年,進職為內史舍人,後遷任中書侍郎、散騎常侍。呂崇茂占據夏縣造反,與劉武周連兵,下詔永安王孝基、獨孤懷恩、於筠率兵進討,唐儉因出使到達軍中。恰逢孝基等人被武周擒獲,唐儉也被抓。起初,懷恩屯駐蒲州,暗地與部將元君實謀反,此時一起陷沒入賊。
君實私下對唐儉說“:獨孤尚書準備起兵圖謀大事,猶豫不發,故逢此難。這就是古人說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了。”不久懷恩逃歸朝廷,下詔仍守蒲州。君實說“:獨孤脫難得歸,仍舊戍守河東郡,真是王者不死啊!”唐儉怕懷恩作亂,密令劉世讓歸朝告發其謀。恰遇高祖駕臨蒲津,船到中流而世讓趕到,高祖大驚說:“豈非天命佑護啊!”下令返回西岸,收捕謀反之徒,懷恩自殺,餘黨全被誅殺。不久武周戰敗,逃往突厥。唐儉封存府庫財物、登記兵器鎧甲,以等待秦王接收。
高祖嘉獎唐儉身受幽禁折辱而不忘朝廷,下詔恢復原職,仍任并州道安撫大使,允許他權宜行事。並將懷恩的家產全都賜予唐儉。還京後授職禮部尚書、天策府長史、檢校黃門侍郎,封為莒國公。仍舊任職為遂州都督,食綿州實封六百戶。
貞觀初年,出使突厥返回,太宗對唐儉說“:您看頡利可以攻取嗎?”唐儉回答說“:依仗國家威靈,其事可望成功。”貞觀四年(630),乘驛車馳往突厥誘使他們歸附,頡利表示同意,因而兵眾弛懈,李靖乘勢襲破其眾,唐儉脫身返回。
一年後,就任民部尚書。隨從太宗在洛陽苑中射獵,一群野豬從林中衝出,太宗射出四支箭,殺死四隻野豬。有隻野豬躍起觸及馬鐙,唐儉下馬搏擊,太宗拔劍斬斷野豬,回頭笑著說:“天策長史沒見過上將殺賊吧,為何這樣害怕?”唐儉回說“:漢高祖在馬上得天下,而不在馬上治天下。陛下以神武平定四海,怎能再逞雄心於一頭野獸呢?”太宗為此而罷獵。下詔命其子善識娶豫章公主為妻。
唐儉居官不留心事務,常與賓客縱酒為樂。曾因犯小法貶授光祿大夫。永徽初年離休,加爵為特進。顯慶元年(656)去世,時年七十八歲。贈予開府儀同三司、并州都督,陪葬於昭陵,謚為襄。
少子唐觀,任職為河西縣令,最為知名。
段志玄是齊州臨淄縣人。父親段偃師,仕隋任太原郡司法書佐。跟隨高祖起兵,任官至郢州刺史。志玄姿質魁武,少時不務正業,多次觸犯法令。大業末年,隨父客居太原,因剽勇果決,為群惡少年畏服,受到秦王賞識。
高祖起兵時,率千餘人隨從,授職右領大都督府軍頭。隨同攻下霍邑、絳郡,進攻永豐倉,都做先鋒前驅。歷任左光祿大夫。跟從劉文靜抵禦屈突通於潼關。文靜遭桑顯和襲擊,其軍即將潰敗,志玄率領精騎馳赴敵陣,連殺十餘人,身中流矢,忍痛不言,橫擊自如,敵眾混亂,大軍乘勢進擊,唐兵氣勢重振。屈突通敗走,志玄與諸將跟蹤追獲於稠桑,因功多,授職為樂游府車騎將軍。
隨同征討王世充,深入敵陣,因馬跌倒被敵擒獲。由兩賊騎夾持其髮髻,將渡洛河時,志玄突然踴身騰起,兩騎全都落馬,志玄奪其馬奔回,追騎數百名不敢逼近。攻破竇建德、平定東都後,遷任秦王府右二護軍。隱太子曾用金帛引誘他,而他拒絕不受。秦王即位後,歷任左驍衛大將軍,封為樊國公,享受實封九百戶。下詔派他率兵到青海奪取吐谷渾牧馬,因逗留不進,被免官。不久又復職。
文德皇后下葬時,志玄與宇文士及領兵守衛章武門。太宗夜間派遣使者到兩將軍處,士及開門接納使者,志玄拒絕說“:軍門不可夜開。”使者拿出手詔,志玄說:“夜裡不能分辨真假。”不予接納。
天亮後,太宗感嘆道:“這才是真將軍,周亞夫怎能與他相比?”後來改封為褒國公,歷任鎮軍大將軍。
貞觀十六年(642)生病,太宗臨視,哭著說“:應給您的兒子五品官銜。”志玄叩頭道謝,並請求給予同母兄弟,太宗便拜志感為左衛郎將。到去世時,太宗哭得很傷心。贈予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陪葬於昭陵,謚為壯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