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膀胱腑方·三焦脈論第四

(論一首)

論曰∶夫三焦者,一名三關也。上焦名三管反射,中焦名霍亂,下焦名走哺。合而為一,有名無形,主五臟六腑往還神道,周身貫體,可聞而不可見,和利精氣,決通水道,息氣腸胃之間,不可不知也。三焦名中清之腑,別號玉海。水道出屬膀胱合者,雖合而不同。上中下三焦同號為孤腑,而營出中焦,衛出上焦。營者絡脈之氣道也,衛者經脈之氣道也。其三焦形相濃薄大小,並同膀胱之形雲。

三焦病者,腹脹氣滿,少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為水,留則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於脈,取委陽。

小腹腫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取太陽大絡視其結脈,與厥陰小絡結而血者,腫上及胃脘,取三里。

三焦脹者,氣滿於皮膚,殼殼而不堅疼(一雲殼殼而堅)。久咳不已傳之三焦,咳而腹 ?

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交膻中,散絡心包下膈,遍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挾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額至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 。是動則病,耳聾 ,咽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 痛。頰腫,耳後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