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第十七回

華光三下酆都

卻說天王回來與鐵扇公主商議,要去酆都救母,公主曰:“如何去得?”華光曰:“吾變作天使,去見酆都王,言是玉帝差來,把眾鬼押上天曹,就騙得出來。鐵扇公主曰:“此計甚妙。”說罷,夫妻分別不表。

卻言酆都王正坐之間,有韓元帥、關元帥把守酆部門,忽報有大使至,酆都王請進。相見畢,問:“天使來此為何?”天使曰:“今奉玉帝差遣,將酆都眾鬼押上天曹決罪。”酆都王見說,便問二元帥。二元帥曰:“既是天使,難辨真偽,待我把照魔鏡來照一照。”那天使曰:“不消照。”二元帥曰:“恐其中有假。”持照妖鏡,華光便走至空中去。二元帥與酆都王曰:“這人母是那聖母,當初被龍瑞王捉來,囚在此地,他今變作天使來取囚,我如何可不照?往年押囚,是清華宮太乙救苦天尊,若他變了他來,險些被他騙去。”華光在空中聽見,便迴轉與公主言曰:“我下酆都去,他疑心,將照妖鏡照出我本相。我即在半空聽說,我若假作天尊,可被我騙了來。我如今要假作太乙天尊去,”公主曰:“既如此,你可快變天尊去。”夫妻二人商議好,華光即變作太乙救苦天尊去到陰司二下酆都。

卻言酆都王正坐之間,忽報清華宮太乙救苦天尊到。酆都王接入坐定,問曰:“天尊到此,有何見諭。”假天尊曰:“來押鬼怪上天曹。”二元帥曰:“要照照。前者有華光變作天使,到此來騙鬼怪母,故我這裡要加意緊防。”假天尊曰“你豈不認得我,何必照得?”元帥曰:“此事不小。”言罷,提起鏡一照,華光又走了。在空中聽那二元帥與酆都王曰:“險些兒又中他的計。”酆都王曰:“元帥何以知之?”二元帥曰:“若是真天尊下酆都,不是這樣來,他有九頭獅子推車,有十侍弟子相隨,身穿金鑾袈裟,左有金童,右有玉女,有九環錫杖,金缽盂,裝甘露水,與鬼怪吃,要玉明扇扇開酆都門,要個金睛獨眼鬼,照開光明,才得進去。不然裡面黑暗,怎生進得去,今他這般來,我如何不照他!”

華光又在雲端聽見。即回了離婁山與公主商曰:“我又被他照出,說真天尊要有九頭獅子推車,十侍弟子相隨,金鑾袈裟,左有金童,右有玉女,九環錫杖,金缽盂裝甘露水,玉明扇扇開酆都門。要個金睛獨眼鬼照開光明,才得進去。叫我如何討這許多寶貝,想母難救了。”說罷大哭。公主曰:“不妨,奴家討得來。”華光曰:“公主哪裡去討?”公主曰:“我有個妹子,在清華宮太乙救苦天尊那裡做玉女,我叫母親叫他來,若是玉明扇,用我鐵扇。十侍弟子叫手下一變就是了。只要討九頭獅子推車,九環錫杖、金鑾袈裟、金缽盂、金睛獨眼鬼,好進酆都。”華光曰:“你快叫令堂去叫令妹來,我這裡出榜招人,進入酆都。”

卻有金睛獨眼鬼前來揭榜曰:“我當初與你令堂老夫人同囚在驅邪院,得天王打破娑婆鏡,救我等走脫。我再不敢吃人。你老夫人不改前過,又要吃人,才有此事。今聞天王要入酆都救母,我有百眼並住九十九個,只用一個眼,說我是金睛獨眼鬼。同天王入酆都,以救老夫人,報當日之恩。”華光大喜。九頭獅子用火漂將變,九環錫杖用金槍變,金缽盂用金磚變,袈裟以火丹變,安排已定,前去三下酆都救母。

卻說酆都王正坐之間,忽報真天尊下酆都。酆都王忙出迎接,入到廳堂相見禮畢。天尊即同酆都王入到酆都門,用扇扇三下,用九環錫杖頓三頓,酆都門開了,獨眼鬼入去,押出妖怪來。眾鬼怪出見,叫屈連天。天尊曰:“別鬼且收入去,只將吉芝陀聖母押上天曹去。”獨眼鬼聽了,即將吉芝陀聖母押去了。天尊辭別了酆都王而去。酆都王問二元帥曰:“此何不將照妖鏡照照?”元帥曰:“這是真的,也不敢照他。”王曰:“其中可疑。別鬼不提去,只押聖母去,莫非是假的嗎?且照照看以改疑惑。”元帥即將鏡一照,原來又是華光變的,脫去了。二元帥即點乓追趕,奈趕不上。三人十分煩惱,即令人去打探。

卻說華光,三下酆都,救得母親出來,十分快悅。那吉芝陀聖母曰:“我兒救得我出來甚好,但我要皮娥吃。”華光問:“皮娥是什麼,我不曉得。”母曰:“你不曉得,可去問千里眼、順風耳。”華光即去問二人,二人曰:“那皮娥是人,他又思量吃人。”華光聽罷對母曰:“你在酆都受苦,孩兒用盡心計,救得你出來,為何又要吃人!此事不可為的。”母曰:“這就不孝,既沒有皮娥我吃,要你救出我來做甚?”華光無奈,只推曰:“容兩日討與你吃。”華光即忙出榜招醫,若有醫得我老夫人不思量吃人者,我當重謝不題。

卻言酆都王探知華光出榜招人醫他母親,欲使一人去害吉芝陀聖母。問誰敢前去?內有一人,乃是魔軍,向前稟曰:“某願往,假裝醫人去揭榜,見得我能醫治,倘彼用我之時,於藥內放些毒藥,將他毒死便了。”酆都王大喜,即令他前去不表。

卻說華光聞報有人揭榜前來,心中大喜,請入相見畢。華光去請母曰:“有一醫人能醫母親不思吃皮娥。”母曰:“既有此醫者,可來見我。”華光即同醫者進見。聖母曰:“此非醫者,他乃是酆都一個魔軍,他定來害我的。”華光大怒要殺他。魔軍曰:“你不要殺我,我教你一個方子,他就不想吃人了。”華光曰:“你說來,我便赦你。”那人曰:“若要令堂不吃人,必須討得仙桃給他吃,就不吃人了。”

華光問曰:“哪裡有仙桃?”軍人曰:“只有王母金谷園中有仙桃,可巧今年正熟。天王若取得來與令堂吃。就不思量吃人了,”華光聽罷,放了軍人。即吩咐公主侍奉母親。自思:“我去偷桃,除非變作猴猻去方可偷得。”思罷,即變作花果山齊天大聖,來到王母娘娘金谷園中。原來園中有一小廝,在那裡看守,可巧守者睡著。華光便入了園,上了樹一看,果然好一樹仙桃。連忙摘了五六個便走。小廝醒來一看,不見了五六個仙桃,卻是猴猻腳跡。忙報與王母得知,說“失去五六個仙桃,細查滿地都是猴猻爪跡,莫非是齊天大聖偷去也未可知。”

王母聽了,次日便去上表奏知玉帝曰:“今年我園中仙機正熟,未摘獻陛下,今被花果山齊天大聖盜去數個,聽我主定奪。”玉帝見奏大怒,即傳旨宣孫悟空到殿。玉帝問曰:“仙桃乃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子,三千年成熟,才得此桃。朕尚未見面,卿怎敢偷去?”悟空曰:“半天下雨,不知來頭。臣自取經回來,已把一切貪心丟了,何得有盜心,此實不是小臣,恐其中有詐,也未可知,”玉帝曰:“明是卿偷,腳跡尚在,豈可言他人?卿乃佛家弟子,著令駕前指揮,送西天與如來處問罪。”眾臣奏曰:“臣等聞悟空今果皈依佛道,又是三藏弟子,顯無其事,惟恐其中有屈,乞我主不必送他西天去,限他一月找尋。若有了盜者,免他之罪。若沒有,那時再送他西天去不遲。”玉帝準奏曰:“眾臣保卿,且容卿去查下落回報。”

悟空謝恩出朝,回至花果山,與眾子孫奇都、羅猴、月孛等言曰:“不想有此屈事。不知哪個妖怪,變作我本相,去到金谷園們了仙桃,王母去奏玉帝,說是我偷的。我說不是,玉帝不容分說,欲將我送至西天如來處問罪。幸得眾臣保住,限我一個月找尋下落,方免我罪。一個月沒有下落,罪仍及於我。叫我往何方去訪得著個下落,好不可惱!”眾子孫曰:“大聖何不上南海去問觀世音便知明白,不然怎么去尋?”悟空聽了曰:“言之有理。”即打個觔斗去到南海。

觀音老母正在紫竹林坐禪,忽見悟空來。老母曰:“悟空為了何事而來?”悟空曰:“只為金谷園中失了仙桃,不知是何妖怪變我形跡去偷的。王母奏之玉帝說是我,玉帝即要送我上西天去問罪。多得同僚保本,限我一月要有下落,若是無下落,是我也是我,不是我也是我,就要問罪。弟子無奈,特來叩求佛母,指示何人盜去的。”觀世音挪開慧眼一看,對大聖曰,“不是別人,乃是鬧三界的華光偷去。”大聖曰:“他偷去作甚的?”觀音曰:“他三下酆都,救出吉芝陀聖母。那畜生又思吃人,華光無奈他何,出榜招人醫治,乃是魔軍來說叫他要討仙桃與他吃,才不思吃人,華光因此變作你去偷仙桃。”大聖見說大怒,即拜別了觀音,回至花果山,與眾子孫說知曰:“他既去偷桃連累我,我今就與你們殺到離婁山,將那賊捉了。”

即說大聖有一女,名叫月孛星。但見他生得目大腰寬,口闊手粗,腳長頭歪,腳聲似打雷。遇了不死亦七八。月孛星出來曰:“我也要去。”眾人曰:“你生得這等醜,去了給華光等取笑。”月孛星曰:“我定要去捉華光。”眾人無親,只得和他同去。一齊到離婁山,喊戰連天。卻言華光自從偷得仙桃與母親吃了,果不思量吃人,心中大悅。忽手下人報說花果山齊天大聖領兵殺來,說天王不該變他去偷桃,累他受罪,要捉天王解上天曹。華光聞言大怒,即下山與悟空相見。悟空罵曰:“你偷仙桃,好變牛變馬去偷,為何變老孫本相去,連累老孫。快下馬受縛,與我解上天庭便罷。”華光曰:“我討仙桃與你何乾?就變你本相亦所不妨。”悟空曰:“連累我,反說不妨!”便將如意棍向華光打去。華光亦丟起三角金磚,悟空口中一呼,出來無千無萬猴猻,拖住華光,來搶金磚,華光大敗。悟空趕去。華光丟起火丹,火光連天。悟空不能抵敵,便敗到東洋大海去。那月孛星見父敗走了,便將他的骷髏頭敲動,叫聲華光,華光即刻頭痛眼昏,走回山洞。那月孛星的骷髏十分利害,人被他叫名拷了,三日內自死。

卻說火炎王光佛知華光與悟空交戰,料華光戰他不過,必落月孛星之手,特來與他二人講和。來至大聖寨中,大聖接入禮畢,光佛曰:“聞大聖今與小徒交戰,為因變尊相偷仙桃一事,是否?”悟空曰:“是他不該破壞我的名譽。”光佛曰:“果是他不好,容貧僧帶來伏罪。今貧僧有一言,未卜大聖肯容納否?”悟空曰:“有何見教?”光佛曰:“小徒有犯尊顏,被令愛將骷髏拷動,今將死矣。自古道:‘好漢碰好漢。’望大聖饒他,貧僧與你二人說和,結為兄弟何如?”

悟空曰:“蒙老師父說,無有不依命的,奈玉帝要把我問罪,此事如何?”光佛曰:“若肯賣人情與我,天曹之事,我自去料理,不涉大聖一些。”大聖曰:“恐玉帝不肯。”光佛曰:“華光是他外甥,加是我說去,無有不肯赦他之理。”悟空曰:“既如此!敢不從命。”即叫出月孛星吩咐曰:“今有炎光老師說和;饒他罷。”月孛即將骷髏把來削去了,乃向炎光曰:“女兒已削去拷處,饒他命矣。”光佛拜謝而別,來至離婁山,見華光說了前事。華光即同炎光前往悟空寨中相見,結為兄弟。大聖即命排宴款待,各自分別,悟空領兵回花果山。光佛去奏玉帝赦了華光。兵戈寧息。華光分付手下人看守文殊院並千田國廟宇、離婁山,我去遍游天下,逢災救災,逢難救難,不日而歸。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