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部·卷十六
○巡狩
《易·觀卦》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也。
《尚書·舜典》曰: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柴,(積柴以燎。)望秩於山川,(秩者,為其秩次之奈也。)肆覲東後,協時月正日,(協,和。)同律度量衡。(同,齊同也。)修五禮、五玉、(五等諸侯瑞圭璧也。)三帛、(玄、纁、黃。)二牲、(羊、雁。)一死(雉也。)贄,如五器,卒乃復。(五器,上五玉,禮終則還之。三帛以下不還。)五月,南巡狩,至於南嶽,如岱禮。(南嶽,衡山。)八月,西巡狩,至於西嶽,如初禮。(西嶽,華山。)十有一月,朔巡狩,至於北嶽,如初禮。(朔,北方。北嶽,恆山。)歸,格於藝,祖用特。(藝,稱也。)
《尚書大傳》曰:元祀巡狩四岳、八伯,壇四奧,沉四海,封十有二山,肇十有二州。
《毛詩·清廟》曰:《時邁》,巡狩告祭柴望也。(巡狩告祭者,天子巡行郡國,至方岳之下而封禪也。)
又曰:《般》,巡狩而祀四岳河海也。於皇時周,陟其高山。墮山喬嶽,允猶翕河。(高山,四岳。翕,合也。箋云:合者,河自大陸之北,敷為九,祭者合為一。)
《周禮下·夏官》曰:職方氏掌天下之圖,王將巡狩則戒於四方。
《大戴禮》曰:十有二歲,天子巡狩。是故諸侯上不敢侵凌,下不敢暴小民。
《禮記·王制》曰:天子五年一巡狩。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覲諸侯,問百年者就見之。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命市納賈,以觀民之所好惡,志淫好辟;命典禮,考時月定日,同律,禮、樂、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祗,有不舉者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廟有不順者為不孝,不孝者君絀以爵;變禮易樂者為不從,不從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為叛,叛者君討。有功德於民者加地進律。
又《祭儀》曰:天子巡狩,諸侯待於境。天子先見百年者,(問其國君,以百年者所在而見。)八十九十者、東行西行者弗敢過。欲言政者,君就之可也。(弗敢過者,謂道經則見之。)
《禮記逸禮》曰:王者必制巡狩之禮何?尊天重民也。所以五年一巡狩何?五歲再閏,天道大備。所以至四岳者,盛德之山,四方之中,能興雲致雨也。巡狩者何?巡,循也;狩,牧也。為天循行牧民也。
《禮記外傳》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封建諸侯,各守天子之地,故巡行之。夏、殷五載一巡狩,(五年再閏。)周制十二年一巡狩,(歲星一周。)皆在仲月,以至岳下,(仲者,中也,正也。)燔柴告天。(此因事而告至也。天下廣大,四方幽隱,南面之君多行威福,憂民之至,故問之。)巡狩之年,四方諸侯先會岳之下以俟見。(岳有湯沭之邑,助祭泰山,先齋戒以見天子。)考其制度以齊同,(書同文,車同軌,合其章律甲子。)有善惡以黜陟之。
《左傳·莊公》曰:天子非展義不巡狩。注云:天子巡狩,所以宣布德義。
又《僖下》曰:晉侯召王,以諸侯見,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故書曰'天王狩於河陽',言非其地,且明德也。"
《漢書》曰:人有告韓信反。陳平曰:"古者天子巡狩,偽游雲夢也。"
又《武紀》曰:朕郊見上帝,巡於北邊,見群鶴留止,不以羅網,靡所獲獻薦於大畤,(如淳曰:是時春也,非用羅網時,故無所獲。)光景並見。
又曰:元封五年,南巡狩,至於盛唐,(註:如淳曰:"縣名。在南郡也。")望虞舜於九嶷。(應劭曰:舜葬蒼梧。九疑,山名。今在零陵營道也。)自尋陽浮江,親射蛟江中,獲之。舳艫千里,薄樅陽而出,(縣名。屬廬江也。)作《盛唐樅陽之歌》。
又曰:宣帝尊孝武廟為世宗,行巡狩,郡國皆立廟。
又《食貨志》曰:天子始出巡郡國,東渡河,河東守不意行巡至,不辯,自殺。行西,逾隴,隴西守以行往卒,(或曰:逾,度也。卒,倉卒。)從官不得食,隴西守自殺。於是上北出蕭關,從數萬騎,行獵新秦中,以勒邊兵而歸。
《後漢書》曰:光武建武十八年二月,西巡狩,幸長安。三月,祠高廟,遂有事十一陵。歷馮翊界,進幸蒲坂,祠后土。夏四月,車駕還宮。
又曰:章帝元和二年二月丙辰,東巡狩。乙丑,帝耕於定陶,使使者祠唐堯於鹹陽靈台。辛未,幸大山,柴告岱宗。有黃鵠三十從西南來,經祠壇上東北,過於宮屋,翱翔升降。進幸奉高。
又曰:章帝巡幸,詔曰:"惟巡狩之制,以宣聲教,考同遐邇,解釋怨結。"
又《和紀》曰:冬十月戊申,幸章陵,祠舊宅。癸丑,祠園廟,會宗室於宅,勞賜作樂。
《宋書·禮志》曰:古者天子巡狩之禮,布在方策。至秦漢巡幸,或以厭望氣之祥,或以希神仙之應,煩擾之役,多非舊典。惟後漢諸帝,頗有古禮焉。魏文帝值三分初創,方隅事多,皇輿亟動,略無寧歲,蓋應時之務,又非舊章也。明帝凡三東巡,所過存問高年,恤人疾苦,或賜穀帛,有古巡幸之風焉。齊王正始元年巡洛陽縣,賜高年力田各有差。
又曰:元嘉四年二月,太祖東巡,至丹徒,告覲園陵。三月幸丹徒離宮,升京城北顧,饗父老舊勛於丹徒行宮,加賜衣裳各有差。蠲丹徒縣其年租賦。
《宋書》:文帝行幸丹徒詔:吾生在此城,及盧循肆亂,害流茲境。先帝以桑梓根本,實同休戚。復以蒙弱,猥預艱難,情義繾綣,夷險備經,遺蹤舊物,猶存心目。歲月不居,逝逾三紀,時人故老,與運遷落,眷惟既往,倍深感嘆。
《越絕書》曰:禹巡狩大越,見耆老,納詩書,審銓衡,平斗斛。
《孟子》曰:夏諺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預,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也。
又曰:晏子對齊景公曰:"天子適諸侯曰巡狩,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也。"
《孔叢子》曰:古者天子將巡狩,必造於祖禰,命告群祀及社稷,畿內名山大川,七日而遍。親告用牲,史用幣。
蔡邕《獨斷》曰:上巡狩,校獵還,公卿已下陳洛陽亭前街。上乘輿到,公卿以下拜。天子東,公卿親識顏色,然後還宮。
酈善長注《水經》曰:光武之徵秦豐,幸舊邑,置酒極歡。張平子以為真人南巡觀舊里焉。
《三齊略》曰:堯山在廣固城西七里,堯巡狩所登,遂以為名。山頂立祠,祠邊有柏樹,枯而復生,不知幾代樹也。又石上有堯跡,於今猶存。
《風俗通》曰:巡者,循也;狩者,守也。道德太平,恐遠近不同,故必自親行之,循功考德,黜陟幽明也。
《白虎通》曰:王者所巡狩者何?巡者,循也;狩者,收也。道德太平,恐遠近不同化,幽隱有不得所者,故必自親行之,謙敬重民之至也。何以知太平乃巡狩?以武王不巡狩,至成王乃巡狩也。
《黃帝太一密推》曰:師曠曰:"先知巡狩之年,當視太一與天目在四維之歲,法為巡狩。若不出,則遣使者按行風俗。太一雖在四維,不出也。即出,知巡狩何方,以人主所在處之。"
班固《東巡頌》曰:事大而瑞盛,誠非一小臣所任頌述。不勝狂簡之情,謹上《岱宗頌》一篇。
班固《南巡頌》曰:是時聖上運天官之法駕,馮列宿而贊元。
崔駰《東巡頌》曰:登天靈之威輅,駕太一之象車;躬東作之上務,始八政於南行。
崔駰《南巡頌》曰:建初九年,秋穀始登。猶斯嘉時,舉先王之大禮,假於章陵。遂南巡楚路,臨江川以望衡山,顧九疑,嘆虞舜之風。是時庶績鹹熙,罔可黜陟。
崔駰《西巡頌》曰:惟永平三年八月己丑,行幸河東。志曰:君舉必書。是故工歌其詩,史歷春秋。若夫聲管不發,雅頌罔記。
崔駰《北巡頌》曰:元和三年正月,上既畢郊祠之事,乃東巡。出於河內,經青、兗之郊,回冀州。遂禮北嶽。聖澤流浹,黎元被德,嘉瑞並集,乃作頌曰……
張衡《巡狩頌》曰:初吉,帝將狩於岱嶽,展誼省方,觀風設教。丙寅,朏率群賓,備法駕,以祖於東門。乙酉,觀禮於魯,而休齊焉。己丑,屆於靈宮,是日有鳳雙集於台。
馬融《東巡頌》曰:敷六典,經八成。燮和萬殊,總領神明,類乎上帝,柴乎三辰,禋祠乎六宗,祗燎乎群神。
○籍田
《毛詩·閔予·載芟》曰:《載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
《周禮·天官上·甸師》曰:掌帥其屬而耕耨王籍,以時入之,以供粢盛。
又《天官下·內宰》曰:上春,詔王后帥六宮之人,生種稑之種,而獻之於王。(鄭玄曰:古者使後藏種,以佑王耕事,共禘郊也。鄭司農曰先種後熟謂之穜,後種先熟謂之稑。)
《禮記·月令》曰: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穀於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於參保介之御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籍。天子三推,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反,乃執爵於大寢。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皆御。命曰勞酒。
又《祭義》曰:昔天子為籍田千畝,冕而朱紘,躬秉耒耜;諸侯為籍百畝,冕而青紘,躬秉耒耜;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公。醴酪粢盛於是乎取之,敬之至也。
又《祭義》曰:耕籍,所以教諸侯之養也。
又《祭統》曰:天子親耕於南郊,以供粢盛。王后蠶於北郊,以供冕服。天子、諸侯非莫耕也。王后、夫人非莫蠶也,身致其誠信而已矣。
又《表記》曰:天子親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故諸侯勤以輔事於天子。注言無事而居位食祿,是不義而富且貴。
《禮記外傳》曰:籍者,借也。天子耕千畝,但三推,發耒,三垈而止,借民力治之。所耕之穀藏於神倉,以供事天地、宗廟、神祗、人鬼之用也。天子以身先天下,(所以勸下民也。)以建寅之月而郊,(北郊,即祈谷之祭。)郊而後耕。郊用辛日,(擇吉日。)而耕用亥日。享先農而後籍田。
《國語》曰:周宣王即位,不籍千畝。虢文公諫曰:夫民之大事在農,上帝之粢盛於是乎出,民之蕃庶於是乎生。是故稷為大官。古者太史順時覛土,土氣震發,先時九日,太史告稷曰:"陽氣俱蒸,土膏其動。"稷以告王,王即齋宮,百官御事,王耕一墢。
《漢文》文帝詔曰:"夫農,天下之本也。其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
又曰:昭帝始元元年,上耕於鉤盾弄田。(應劭曰:昭帝年九歲,未能親耕帝籍。鉤盾官者近署,故往試耕為戲弄也。)
《續漢書·禮儀志》曰:正月始耕,有司請行事訖,就耕位,天子、諸侯、百官以次耕。
《晉書·禮志》曰:武帝末,有司奏:"古諸侯耕籍百畝,躬執耒耜,以奉社稷宗廟,勸率農功。今諸王臨國,宜依之。"竟不施行。
又《江彪傳》曰:哀帝即位,欲躬自籍田。彪以禮廢日久,儀注不存,中興以來所不行,宜停之。
《宋書·禮志》曰:親耕籍,晉武帝太始四年,詔曰:"夫民之大事在農。是以古之聖王躬耕帝籍,以供郊廟之粢盛,且以訓化天下。近代以來,耕籍於數久中,空有慕古之名,曾無供祀訓農之實,而有百官車徒之費。今修千里之制,當與群公、卿士躬稼穡之艱難,以帥天下。"
又曰:元嘉二十一年,太祖將親耕,而其儀久廢,使何承天撰定儀注。乃下詔曰:"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古者從時脈土以訓農功,躬耕帝籍敬供粢盛。仰瞻前王,思遵令典,何可量處千畝。考上元辰,朕當親率百辟,致禮郊甸,庶幾誠素獎被斯民。"
又曰:籍田:皇帝冠通天冠,朱紘青介幘,衣青紗袞。侍中陪乘,奉車即秉轡。
又曰:車駕至籍田,侍中跪奏:"降車臨壇。"大司農跪奏:"先農已享,請皇帝親耕。"太史令贊曰:"皇帝親耕,三推三反。"於是群臣以次耕:王公、五等開國諸侯五推五反,孤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籍田令率其屬耕竟畝,灑種即耰。
《齊書·禮志》曰:永明三年,有司奏:來年正月二十五日丁亥,可祀先農,即日輿駕親耕。宋元嘉、大明以來,並用立春後亥日。尚書令王儉以為亥日籍田,經記無文。太學博士劉蔓議:《禮》,孟春之月,立春迎春。又於是月以元日祈穀,又擇元辰躬耕帝籍。盧植說禮通辰日。日,甲至癸也;辰,子至亥也。郊天,陽也,故以日;籍田,陰也,故以辰。陰禮卑後,必居其末。亥者辰之末,故《記》稱元辰,注曰吉亥。又據五行之說,木生於亥,以亥日祭先農,又其義也。
《隋書·禮志》曰:北齊籍於帝城東南千畝。每歲正月上辛後吉亥,使公卿以一太牢祠先農神農氏於壇上,無配饗。祭訖親耕。
《唐書》曰:貞觀三年春,太宗親祭先農,躬御耒耜,籍於千畝之甸。初,晉氏南遷,後魏來自雲朔,中原分裂,又雜以獯戎,代歷周隋,此禮久廢,而今始行之,觀者莫不駭躍。於是秘書郎岑文本獻《籍田頌》以美之。
又曰:乾元中,耕籍田,至於先農之壇。因閱耒耜有雕刻文飾者,謂左右曰:"田器,農人執之,在於樸素,豈貴文飾乎?"乃命徹之。
又曰:儀鳳二年春,上親耕籍田於東郊。禮畢,作《籍田賦》以示群臣。
又曰:開元二十二年正月,上親耕於洛陽東門外。諸儒奏議,"以為古者耦耕,以一撥為推;今用牛耕,宜以一步為一推。及親籍,太常告"三推禮畢"。上曰:"朕憂人知勤勞俯同。"九推而止。自是公卿已下,皆過於古。
《五經要義》曰:天子籍田千畝,以供上帝之粢盛。常孟春啟蟄即郊之後,身率公卿大夫而親耕焉。所以先百姓而致孝敬。
《說文》曰:帝籍千畝者,使民如借,故謂之籍。從耒,昔聲。
應劭《漢官儀》曰:天子東耕之日,率三公、九卿,戴青幘冠,青衣,載青旗,駕蒼龍,往出種堂,天子升壇。公卿耕訖,天子耕於壇,舉耒三。
應劭《漢官儀》曰:天子升壇,公卿耕訖,嗇夫下種。凡稱籍田為千畝,亦曰帝籍,亦曰耕籍,亦曰東耕,亦曰親耕,亦曰王籍。
《六典》曰:凡籍田所收九穀,納於神倉,以供粢盛、五齊、三酒之用。若有餘及穰槁,供飼犧牲焉。
又曰:兩漢及魏晉並有其禮。過江,草創未暇,至宋始有也。黃瓊上書曰:"先農之禮,所宜躬親,以迎春和,以致時雨。"
《論衡》曰:立春,東耕。為土象人,男女各二,秉耒鋤。或立土牛,象人土中,未必而耕也。從氣應時,示率下也。
《東京賦》曰:躬三推於天田,修帝籍之千畝。
繆襲《許昌宮賦》曰:太和六年春,上既躬耕帝籍,發趾乎千畝,以帥先萬國。乃命群牧守相,述職班教,順陽宣化,蒸黎允示,訓德歌功,觀事樂業。是歲甘露降,黃龍見;海外有克捷之師,方內有豐穰之慶;農有餘粟,女有餘布;遐逖來享,殊俗內附,穆乎有太平之風。
潘岳《籍田賦》曰:伊晉之四年,皇帝親率群臣,籍於千畝之甸,禮也。於是乃使甸師清畿,野廬掃路,封人壝宮,掌舍設枒。青壇蔚其岳立,翠幕黯以雲布。結崇基之靈祉,啟四塗之廣阼。
任豫《籍田賦》曰:瞻望圭景,咫尺三川。緬彼帝籍,百有餘年。
曹植《籍田賦》曰:春,耕於籍田,郎中令侍寡人焉。顧而謂之曰:"營疇萬畝,厥田上上;經以大陌,帶以橫阡。奇柳夾路,名果被園;牢農實掌,是謂公田。此寡人之封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