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禮部上
禮 祭祀 郊丘 宗廟 明堂 辟雍 學校 釋奠
◇禮
《管子》曰:禮者,因人之情,緣義之理,而為之節文者也。
《物理論》曰:禮者,履也,律也,義同而名異,五禮者,吉凶賓軍嘉也。
周禮,大宗伯之職,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祇,事謂祀之祭之享之,以凶禮哀邦國之憂,哀謂救患分災也,以賓禮親邦國,以軍禮同邦國,同謂威其不葉偕老[周禮注作僣差,此訛。]也,以嘉禮親萬民,嘉,善也,所以因人心所善而為制,吉禮之別十有二,一曰禋祀,二曰實柴,三曰槱燎,四曰血祭,五曰埋沉,六曰副辜,七曰肆獻,八曰饋食,九曰祠,十曰禴,十一[一下脫曰字。]嘗,十二曰蒸,凶禮之別有五,一曰喪禮,哀死亡,二曰荒禮,哀凶札荒,人物有害之也,三曰吊禮,哀禍災,遭水火也,四曰禬禮,哀圍敗,同盟合會財貨,以更其所喪也,五曰恤禮,哀寇亂,鄰國相憂,賓禮之別有八,一曰朝,二曰宗,三曰覲,四曰遇,五曰會,六曰同,七曰問,八曰視,軍禮之別有五,一曰大師之禮以用眾,二曰大均之禮以恤眾,[均其地政,所以憂民。]三曰大田之禮以簡眾,因田習閱車徒之數也,四曰大役之禮以任眾,築宮邑,所以事民力彊[周禮注彊下有弱字。]也,五曰大封之禮以合眾,正封疆以合眾人也,嘉禮之別有六,一曰飲食,二曰婚冠,三曰賓射,四曰饗燕,五曰脤膰,六曰慶賀。
又曰:太宰掌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
大司徒以五禮防民之偽,而教之中。
《禮記》曰:禮也者,體也,禮不備,謂之不成人。
又曰: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
又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詩云,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言偃復問曰:夫子之極言禮也,可得而聞與,孔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時焉,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
又曰:故人情者,聖王之田也,修禮以耕之,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樂以安之。
又曰:禮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也,貫四時,不改柯易葉。
又曰:夫禮本於太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
《大戴禮》曰:禮象五行也,其義四時也,故以四時[大戴禮本命篇無時字。]舉,有思,[大戴禮作恩,此訛。]有義,有節,有權。
《左傳》曰:子太叔見趙簡子,簡子問揖讓周鏇之禮,對曰:是儀也,非禮也,簡子曰:敢問何謂禮,對曰:聞諸先大夫子產曰:夫禮,天地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又曰:邾隱公來朝,子貢觀焉,邾子執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貢曰:以禮觀之,二公皆有亡焉,今朝賀而不度,高仰驕也,卑俯替也,驕近亂,替近疾,君為主,其先亡乎。
《論語》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又曰:顏回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回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回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莊子》曰: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不矜於同,而矜於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其猶楂梨橘柚耶,其味相反,而皆可於口,故禮義法度,應時而變也。
《孫卿子》曰:人生有欲,欲則求,求則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養之,《慎子》曰:禮從俗,政從上,使從君,國有貴賤之禮,無賢不肖之禮也。
《白虎通》曰:所以作禮樂者,樂以象天,禮以法地。
《家語》曰:孔子言於魯哀公曰:人之所以生,禮為大,非禮無以辨君臣之位。
董生書曰:理者天所為也,文者人所為也,人所為謂之禮,禮者,因人情而為節文也,以救其亂,夫隄者水之防也,禮者人之防也,刑防其末,禮防其本。
《禮稽命徵》曰:禮之動搖也,與天地同氣,四時合信,陰陽為符,日月為明。
《漢書》曰:叔孫通為高祖制漢儀十二篇。
范曄《後漢書》曰:詔召玄武司馬班固,問定禮制之宜,固曰:京師諸儒,多能說禮,宜廣招集,共議失得,帝曰:作舍道邊,三年不成,會禮之家,名為聚訟,互生疑異,筆不得下,昔者堯作大章,一夔足矣,章和元年,乃召曹褒,詣嘉德門,持班固所上叔孫通漢儀十二篇,敕褒曰:此制散略,多不合經,令宜依制條,使可施行,褒於南宮東觀,考正舊禮,上自天子,至於庶人,冠昏吉凶,終始制度,以為一百五十篇。
《典略》曰:孔子適宋,與弟子習於樹下,宋司馬桓魋使人拔其樹,去適於野。
【賦】楚荀況禮賦曰:爰有大物,非絲非帛,文理成章,非日非月,為天下明,生者以壽,死者以葬,城郭以固,三軍以彊,粹而王,駮而霸,無一焉而亡,臣愚弗識,敢請之王,王曰:此夫文而不採者歟,簡而易知,而致有理者歟,君子所敬,小人所不敬者歟,匹夫隆之,則為聖人,諸侯隆之,則一四海者歟,致明而約,甚順而體,請歸之禮。
◇祭祀
《尚書大傳》曰:祭之為言察也,薦,至也,言人事至於神也。
《爾雅》曰:春祭曰祠,祠之言食,夏祭曰礿,新菜可汋,秋祭曰嘗,嘗新穀也,冬祭曰蒸,蒸,進也,進品物祭天曰燔柴,既祭,積薪焚之,祭地曰瘞薶,既祭,埋藏之,祭山曰庪懸,或庪或懸,置之於山,[庪音軌。]祭水曰沉浮,或沉或浮,置之於水,祭星曰布,布散於地,祭風曰磔,今俗當大道中磔狗,雲以止風,此其遺象也,是類是禡,師祭也,類於上帝,禡於所征之地,[禡,莫架反,出詩雅也。]既伯既禱,馬祭也,伯,馬祖也,將用馬力,必先祭其祖也。
《廣雅》曰:圓丘大壇,祭天也,方澤大折,祭地也。
《周書》曰:設丘兆於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農星,先王皆與食。
《說文》曰:除惡之祭曰禬,告事示福曰禱,道上之祭曰犭軍,絜意以享曰禋,以事類祭神曰禷,祭司命曰礻比,[俾利反。]祭豕先曰礻曹,[似勞反。]月祭曰祽。[子內反。]
《周官》曰:凡庶人不畜者,祭無牲,不耕者,祭無盛。
又曰: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埋沉祭山林川澤,以副[副音孚逼(經典釋文,下有反字。)膝(周禮注作焜。)也。]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獻祼享先王,以饋食享先王。
又曰:凡陽祀,用騂牲毛之,陰祀,用黝牲毛之,陰是北郊。
又鄭注曰:《周禮》曰:郁為蘭也,煮之和鬯酒也。
《禮記》曰:祭,豐年不奢,凶年不儉。
又曰:祭不欲數,數則不敬,祭不欲疏,疏則怠,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寒之謂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樂以迎來,哀以送往。
又曰:孟春之月,其祀戶,祭先脾,孟夏之月,其祀灶,祭先肺,中央土,其祀中霤,祭先心,孟秋之月,其祀門,祭先肝,孟冬之月,其祀行,祭先腎,天子祭天地四方山川五祀,歲遍,大夫祭五祀,歲遍,士祭其先,祭日於壇,祭月於坎,日於東序,月於西序,以別幽明內外,王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行,曰國門,曰泰厲,曰戶,曰灶,諸侯五祀,曰司命中霤國門國行公厲,大夫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士二祀,曰門,曰行,庶人一祀,曰或亡戶,或立灶,聖人之制祀也,法施於人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日月星辰,人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人所取材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尚書》曰: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于山川,遍於群神,王肅注云,六宗者,所宗者皆絜祀之,埋少牢於泰昭,祭時也,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禜祭星也,雲禜祭水旱也。
《詩》曰: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穀梁傳》曰:宮室不設,不可以祭者,薦其義也,非享味也。
《物理論》曰:古者尊祭重神,祭宗廟,追養也,祭天地,報往也。
《論衡》曰:凡祭祀之義有二,一曰報功,二曰修先,報功以勉力,脩先以崇恩也。
《幽明錄》曰:廟方四丈,不作墉道,廣□[原缺,明本作五,《初學記》十三作四。]尺,夾樹蘭香,齋者煮以沐浴後祭,所謂蘭湯。
《尸子》曰:齊有貧者,命其狗為富,命其子為樂,方將祭,入於室,叱之曰:富出,祝曰:不祥,家果有禍,長子死,哭之曰:樂乎,而不自悲也。
《孔叢子》曰:元和二年春,帝東巡狩,還過魯,幸闕里,以太牢祀孔子及七十弟子,作六代之樂,大會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人。
《越絕書》曰:越王既往平吳,春祭三江,秋祭五湖,因以其時為之立祠,垂之末世,傳之萬載。
《漢書》曰:高祖微時,聞魏公子賢,及即位,每過大梁,常祀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以歲四時奉祠。
又曰:元始四年,詔書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應,詔書歲時郡二千石率官屬行禮奉祠,信臣家在南陽,亦為立祠。
又曰:初朱邑且死,囑其子曰:我故為桐鄉嗇夫,其民吏愛我,必葬桐鄉,後世子孫奉我,不如桐鄉民,及死,其子葬之桐鄉西郭外,民果共為邑起冢,立祠祭,至今不絕。
《東觀漢記》曰:桓譚,字君山,沛人,章帝元和中,行巡狩至沛,令使者祠譚家,鄉里甚榮之。
又曰:永平二年十一月,詔京兆右扶風,以中牢祀蕭何霍光,出郡錢穀,給蕭何子孫,在三里內者,悉令侍祠。
又曰:皇帝立黃老祠躍[《太平御覽》五百二十六作濯。]龍中,為壇,采色眩曜。
《漢舊儀》曰:皇帝祭天,紫壇帷幄,高皇帝配天,後[《初學記》十三,太平御覽五百二十六作居。]堂下西鄉,紺席也。
《左傳》曰:龍見而雩,[旱祭也,祈雨為雩。]雪霜風雨之災則禜之。
【文】魏武帝祠太尉喬玄墓文曰:昔以幼年,逮升堂室,增榮益觀,皆由獎助,士死知己,懷此無忘。又承從容要誓,徂逝之後,路有經由,不以斗酒只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腸[魏志一注作腹。]痛勿怪,雖臨時戲笑之言,非至親之篤好,夫何肯為此辭哉。
晉潘岳為諸婦祭庾新婦文曰:潛形幽櫬,寧神舊宇,室虛風生,床塵帷舉,自我不見,載離寒暑,雖則乖隔,哀亦時敘,啟殯今夕,祖行明朝,雨絕華庭,埃滅大宵,儷執箕帚,偕奉夕朝,仿佛未行,顧瞻弗獲,伏膺飲淚,感今懷昔,懷昔伊何,祁祁娣姒,感今伊何,冥冥吾子,形未廢目,音猶在耳。
晉殷闡祭王東亭文曰:以少牢之奠,敬薦東亭王侯之靈,蓋聞朗鑒不塵,精金能照,君以珪璋,資以明要,少長風流,舉契理調,事擾皇家,道在君子,亮誠外內,寄心萬里,契同風雲,義貫終始,自昔索居,荏苒於茲,五載不覿,何日不思,嗚呼若人,奄隨化遷,古之遺愛,猶或興言,承凶愴痛,慨然留連。
晉殷允祭徐孺子文曰:惟豫章太守殷君,謹奠漢故聘士豫章徐先生,惟君資純玄粹,含真太和,卓爾高尚,道映南嶽,逍遙環堵,萬物不乾其志,負褐行吟,軒冕不易其樂,時攜虛榻,佇金蘭之眷,千里命契,寄生芻之詠,非夫超悟身名,遁世無悶者,孰若是乎,夫誠素自中,微物為重,蘋藻是歆,實過牲牢。
晉王珣祭徐聘士文曰:豫章徐先生,陶精太和,誕膺一德,藏器高棲,確爾特立,貞一足以制群動,純本足以息浮末,宣尼有言,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若先生者,抑亦當之矣,限茲遐路,無由造敬,系佇靈宇,乃情依依,故貢薄祠,昭述宿心,神而有靈,儻垂尚饗。
晉周穎文祭梁鴻文曰:晉隆安四年,陳郡周穎文,以薀藻行潦,祠於梁先生之墓,夫子邁志箕穎,塵垢雕俗,骨秀風霜,性淳寡慾,娶待偕隱之儷,文絕陪臣之錄,遂負策周魯之郊,逆旅吳會之阿,可謂高奇絕倫,孤生莫和者也,後學撫牘,得人在文,忽以知命,而展其墳,芒芒積草,有馥餘芬,昔先生過延陵而想季,經海隅而感連,苟踐跡而趣合,亦斷金於當年。
宋王僧遠祭顏延之文曰:氣高叔夜,方嚴仲舉,逸翮獨征,孤風絕侶。
宋陶潛自祭文曰:歲惟丁未,律中無射,天寒夜長,風氣蕭索,鴻雁於徵,草木黃落,陶子將辭逆旅之館,永歸本宅,故人淒其相悲,同祖行於今夕,自余為人,逢運之貧,簞飄屢罄,絺綌冬陳,已達運命,疇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無恨,壽涉百齡,身慕肥遁,從老得終,奚所復戀,葬之中野,以安其魂,寂寂我行,蕭蕭墓門,奢恥宋臣,儉笑王孫,匪貴前譽,孰重後歌,人生實難,死如之何。
宋謝延之祭屈原文曰:蘭薰而摧,玉貞則折,物忌堅芳,人諱明絜,曰若先生,逢辰之缺。
齊卞伯玉祭孫叔敖文曰:謹以醴羞,祭楚令尹孫君之靈,眇眇千載,悠悠舒荊,理無不通,事隔者形,尚想清塵,承風效誠,超超夫子,淡矣道情,自心伊貴,人爵靡嬰,芳風如簫,清響如塤,景矣行役,言戾豫方,側聞夫子,託憤睢陽,靈封頹墓,丘塋榛荒,幽幽神道,為有為亡,徘徊永念,愴矣其傷。
齊謝朓為諸娣祭阮夫人文曰:婉娩嬪德,幽閒婦性,眄史弘箴,陳詩成詠,嘉言足題,清暉可映,契闊未幾,音塵如昨,中景遽傾,芳荍先落,疇日交觴,享也虛薦,帶上先結,握中遺扇,迸淚失聲,潺湲如霰。
齊孔稚珪祭外兄張長史文曰:惟君之德,高明秀挺,浩汗深度,昂藏風領,學不師古,因心則睿,筌蹄象繇,糠秕莊惠,吾與夫子,分協芳金,憑風共酒,藉月同琴。
梁簡文帝祭戰亡者文曰:降夫既鏇,功臣又賞,班荷元勛,蘇逢漏網,校尉霑榮,屬國蒙獎,獨念斷魂,長畢灰壤,膏原染刃,委骨埋泉,徒聞身沒,詎辯名傳。
梁徐悱妻劉氏祭夫文曰:維梁大同五年,新婦謹薦少牢於徐府君之靈曰:惟君德爰禮智,才兼文雅,學比山成,辯同河瀉,明經擢秀,光朝振野,調逸許中,聲高洛下,含潘度陸,超終邁賈,二儀既肇,判合始分,簡賢依德,乃隸夫君,外治徒奉,內佐無聞,幸移蓬性,頗習蘭薰,式傳琴瑟,相酬典墳,輔仁難驗,神情易促,雹碎春紅,霜雕夏綠,躬奉正衾,親觀啟足,一見無期,百身何贖,嗚呼哀哉,生死雖殊,情親猶一,敢遵先好,手調姜橘,素俎空乾,奠觴徒溢,昔奉齊眉,異於今日,從軍暫別,且思樓中,伯游未反,尚比飛蓬,如當此訣,永痛無窮,百年何幾,泉穴方同。
陳沈炯祭梁吳郡袁府君文曰:夫宮鳴徵應,響韻相趨,桂馥蘭芬,期臭在斯,道合一朝,豈忘千載,日者明德世彥,振纓王室,坐嘯大邦,顯治巨麗,竊以不敏,出宰句吳,上郡下邑,都城接雉,雖王事靡盬,無失豫游,窺洞庭於五湖,登姑蘇於九曲,身後之事,一至於斯,今者長樂未央,已夾樗里之墓,公宮魯庫,非復少昊之墟,成土一棺,未知何託,解劍絮漿,轉增歔欷。
◇郊丘
《爾雅》曰: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瘞埋。
《廣雅》曰:圓丘太壇祭天,方澤太折祭地。
《周書》曰:乃兆乎南郊,以祀上帝,配后稷農皇[按前祭祀篇引作星。]先王與食。
《周官》曰:大宗伯掌天神之禮,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又曰:蒼璧禮天,黃琮禮地。
又曰: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兩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大司樂奏黃鍾,歌大呂,舞雲門,以祀天神,[謂五帝及天(周禮注天字無。)日月星辰之,(周禮注作也。)王者各以夏正月祀其受命之帝於南郊也。]奏太蔟,歌應鍾,舞鹹池,以祭地祇於北郊,謂地神及社稷也,[按本句亦周禮注文,當作夾注。]又曰:凡樂,圜鍾為宮,黃鍾為角,太蔟為徵,姑洗為羽,雷鼓雷鞀,孤竹之管,雲和之琴瑟,雲門之舞,冬日至,於地上之圓丘奏之,若樂六變,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凡樂函鍾為宮,太蔟為角,姑洗為徵,南呂為羽,靈鼓靈鞀,孫竹之管,空桑之琴瑟,鹹池之舞,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若樂八變,則地祇皆出,可得而禮矣。
《禮記》曰:郊之祭,迎長日之至,大報天而主日也,兆於南郊,就陽位也,掃地而祭,於其質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於郊故謂之郊。
又曰:祭帝於郊,所以定天位也。
又曰:成王封周公於魯,命魯公祀周公以天子之禮樂,是以魯君孟春乘大輅,戴弧韣,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於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禮也。
《毛詩》曰: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
公羊傳曰:祭者,薦其時也,薦其義也,非享味也。
又曰:山川有能潤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漢書》曰:成帝初即位,丞相御史大夫桓譚奏言,帝王之事,莫大於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於郊祀,故聖王盡心極慮,以建其制,祭天於南郊,就陽之義,瘞地於北郊,則陰之象也。
又曰:高帝入關,問秦祀何帝,曰白青黃赤四帝,上曰:天有五帝而四何,莫知其說,上曰:五待我,為立黑帝,祀曰黑畤。
《漢舊儀》曰:漢法,三歲一祭於雲陽宮甘泉壇,以冬至日祭天,天神下,三歲一祭地於河東汾陰后土宮,以夏至日祭地,地神出,祭五帝於雍畤。
又曰:祭天用六采綺席,六重,上一丈,中一幅四周緣之,玉幾玉飾器。
又曰:桓[《太平御覽》五百二十七作皇,下同。]帝祭天,居玄雲[御覽作雲陽。]宮,齋百日,上甘泉通天台,高三十丈,以候天神之下,見如流火,舞女童三百人,皆年八歲,天神下壇所,舉烽火,桓帝就竹宮中,不至壇所,甘泉台去長安三百里,望見長安成,[御覽作城。]帝[御覽帝上有黃字。]已來所祭天之圓丘也。
又曰:祭地河東汾陰后土宮,宮曲入河,古之祭地澤中方丘也,禮儀如祭天。
《五經通義》曰:王者所祭天地何,王者父事天,母事地,故以子道也,祭日以丁與辛何,丁者,反覆自丁寧也,辛者,自克辛也。
《後漢書》曰:靈帝建寧二年,迎氣黃郊,遂於洛水西橋,逢暴風雨,導從鹵部車或發蓋,百官霑濡,還不至郊。
賀循上郊壇制度曰:漢舊儀,南郊圓壇八陛,於宮南七里,北郊方壇四陛,於城北四里,依漢故事,柴於壇二十步,高二丈,大二丈。
【賦】晉郭璞南郊賦曰:於是時惟青陽,日在方旭,我後將受命靈壇,乃改步而鳴玉,升金軒,撫太僕,揚六鸞,齊八騄,列五幡於一元兮,靡日月乎黃屋,矯陵烏以偵候兮,整豹尾於後屬,爾乃造曠場,戾壇庭,百寮山立,萬乘雲縈,延祝史,肆玉牲,登圓丘,揖太清,禮群望,告皇靈,天澄其氣,日朗其精,飛廉鼓舞於八維兮,豐隆擊節於九冥,祝融穆清而肅侍兮,陽侯澹以中停,郊寰之內,區域之外,雕題卉服,被發左帶,駿奔在壇,不期而會,瓘瓘群辟,蚩蚩黎庶,翹懷聖猷,思我王度,事崇其簡,服尚其素,化無不融,萬物自鼓,振西北之絕維,隆東南之橈柱,廓清紫衢,電掃神宇,風馬桂林,抗旌林圃,五嶽不足以題其勛,九韶不足以贊其舞。
【頌】梁簡文帝南郊頌曰:臣聞唯天為大,聖人敬其德,知幾其神,至人契其道,故龍宮弱言之後,合揆於蒼旻,鳥紀垂衣之君,昭格於上帝,皇帝之御天下也,緯天維,理地軸,移澆風於末俗,反淳正於區中,化不言而先顯,教不言而已肅,九垓同軌,四海無波,塵清世晏,蒼兕無所用其武功,運謐時雍,鴛鷺鹹並脩其文德,玉門罷候,紫塞沉烽,畫一之政,萬代表於時和,三章之律,百姓沐於仁壽,於是隆光之地,日浴之鄉,紫舌黃支,頭飛鼻飲,自西自南,無思不服,由是嘉祥被,眾瑞發,金人澤馬,丹甑玉雞,三角九尾,四肩六足,參差於郊藪,布濩於宮闈,乃以恭肅神祇,理通孝敬,江左以來,爽塏未辟,爰命將作,揆日載營,三靈葉響,百工鹹事,宛如神造,儼類仙居,五達四通,廓郊彌澤,南瞻重岳,北眺芒嶺,東臨灞滻,西望舊豐,紆餘委蛇,丘陵起伏,澎湃嶢屼,山川異態,飛梁邃宇,洞燭空懸,紫殿仙宮,霞褰鳥翥。
【表】梁簡文帝上南郊頌表曰:雖周郊南甸,宗伯之官徒設,漢興北畤,夤恪之道未隆,而體元含極,先後弗違,典盛望禋,理通孝敬,絜靜之禮載光,禘郊之風斯洽,昔東平琅邪,著藻炎德,臨淄中山,摛文魏美。
【啟】梁元帝慶南郊啟曰:大裘而冕,陶匏以質,黃鍾既奏,雲門斯舞,樂諧六變,歌陳九德,感天動神,式展誠敬。
◇宗廟
《尚書大傳》曰:廟者,貌也,其以貌言之也。
《釋名》曰:宗,尊也,廟,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
《禮記》曰: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於寢,遠廟為祧,去祧為壇,去壇為墠,去墠為鬼,自祧以下皆廟。
又曰: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剛鬛,豚曰腯肥,羊曰柔毛,雞曰翰音,犬曰羹獻,雉曰疏趾,兔曰明視,{鞏言}脯曰尹祭,魚曰商祭,鮮魚曰脡祭,水曰清滌,酒曰清酌,黍曰薌合,稷曰明粢,稻曰嘉疏,韭曰豐本,鹽曰鹹鹺,玉曰嘉玉,幣曰量幣。
又曰:當七廟五廟之無虛主,唯祫祭於祖,為無主爾。
又曰: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太廟,尊用玉豆雕篹,爵用玉盞。
《周禮注》:五歲一禘,三歲一祫。
又曰:凡賓客獻瑤爵,皆贊。
又曰:凡灌玉,濯之陳之,以贊祼事,注云,灌玉,圭瓚也。
《儀禮》曰:始虞用柔日,哀某敢用玉[儀禮士虞禮玉字無。]絜桂[儀禮作牲。]剛鬛香合嘉薦。
《說文》曰:宗廟之木主,名曰祏。
《白虎通》曰:言神無所依據,孝子以主繼心。
又曰:位尊盛德,所及彌遠,謂之禘祫何,禘之為言讓[白虎通宗廟篇作諦。]也,序昭穆,禘父子也,祫合也。
五經要義曰:木主之狀,四方,穿中央,以達四方,天子長尺二寸,諸侯長尺,皆刻謚於其背。
摯虞要訣注曰:凡廟之主,藏於戶外北牖下,有石函,故名宗祏。
《五經異義》曰:謹按叔孫通宗廟有日祭之禮,古而然也,三歲一祫,周禮也,一禘,疑先王禮也。
《論語》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栗,敬也,使人謹敬也。
《詩》曰:閟宮有侐,注云,閟禘,禘陽之盛也,姜嫄神所依,故曰神宮。
又曰:清廟,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率以祀文王焉,清者言有清明之德。
又曰:有壬有林,錫爾純嘏,純,大也,嘏謂屍與主人以福也。
《漢書》曰:廟所以藏主,則列昭穆。
《續漢書》曰:祫,合也,毀廟之主,合食於太祖也,禘以四月,祫以十月,四月陽氣在上,陰氣在下,正尊卑之義,十月五穀登,故骨肉合聚飲食。
《漢書[《初學記》十三作舊。]儀》曰:子為昭,孫為穆,昭西面,穆東面,三年大祫,諸帝以昭穆坐於高廟。
又曰:皇帝會諸侯,酎金以上計儀,設九賓陪位也。
《國語》曰:甸服者祀,日祭月祀,先王之訓者也。
張方《楚國先賢傳》曰:古者先王日祭月享,時類歲祀,諸侯舍日,卿大夫舍月,士庶人舍時。
鍾離意別傳曰:意為魯相,修孔子廟,孔子堂道有瓮,意召守廟孔訢問曰:此何等瓮,訢曰:夫子瓮背皆有書,故自夫子亡後,無敢發者,意乃發,得素書焉。
吳錄《地理志》曰:會稽有禹廟,始皇配食,王朗為太守,黜之。
晉諸公贊曰:王浚,字彭祖,為幽州刺史,尋洛陽破,浚承制建行台,以宗廟焚毀,設墠,望祀七室及功臣配食者。
《楚辭·天問序》曰: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歷陵陸,仰天嘆息,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及古賢怪物所行事,周流罷倦,休息其下,仰見圖畫,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泄憤,寫愁思。
【詩】梁簡文帝賽漢高廟詩[按此及下庾信,張正見三詩皆見後,此重出,馮校本無。]曰:日正山無影,威斜漢屢回,瞻流如地望,崑崙匹天台。
庾信至老子廟詩曰:三門臨苦縣,九井對靈溪,盛丹須竹節,量藥用刀圭。
張正見經季子廟詩曰:延州高讓遠,傳芳世祀移,地絕貴金路,松悲懸劍枝,野藤侵沸井,山雨濕苔碑。
宋謝瞻經張子房廟詩曰:伊人鹹代工,聿來扶興王,婉婉幕中畫,暉暉天業昌,鴻門消薄蝕,垓下隕欃槍,爵仇建蕭宰,定都護儲皇,肇允契幽叟,翻飛指帝鄉,惠心奮千祀,清埃播無疆。
宋鄭鮮之行經張子房廟詩曰:七雄裂周紐,道盡鼎亦淪,長風晦昆溟,潛龍動泗濱,紫煙翼丹虬,靈媼悲素鱗,宋范泰經漢高廟詩曰:嘯吒英豪萃,指捴五嶽分,乘彼道消勢,遂廓宇宙氛,重瞳豈不偉,奮臂騰群雄,壯力拔高山,猛氣烈迅風,恃勇終必撓,道勝業自隆。
齊謝朓賽敬亭廟喜雨詩曰:執玉朝群帝,樽桂迎東皇,排雲接孔[本集作虬。]蓋,蔽日下霓裳,會舞紛瑤席,安歌繞鳳梁,百味芬綺帳,四望霑羽觴。
梁簡文帝和蕭東陽祀七里廟詩曰:萬里實幽宗,三神亦天構,豈謂木石精,斯乃山川守,遠來太白旗,遙徵青鳥候,以茲弗敬怠,方知教應否。
又漢高廟賽神詩曰:玉軑朝行動,閶闔旦應開,白雲蒼梧上,丹霞鹹陽來,日正山無影,城斜漢屢回,瞻流如地脈,望嶺匹天台,欲袪九秋恨,聊舉十千杯。
梁元帝祀伍[原作五,據馮校本改。]相廟詩曰:石城寧足拒,金陣詎能追,楚關開六塞,吳兵入九圍,山水猶縈帶,城池失是非,空餘壽宮在,日暮舞靈衣。
梁庾肩吾漢高廟詩曰:昔作唐山曲,今承紫貝壇,寧知臨楚岸,非復望長安,塵飛遠騎沒,日徙半峰寒。
又亂後經夏禹廟詩曰:金簡泥初發,龍門鑿始通,配天不失舊,為魚微此功,林堂上偃蹇,山殿下穹隆,侵雲似天闕,照水類河宮,神來導赤豹,仙去擁飛鴻,松龕撤暮俎,棗徑落寒叢,仙舟還入鏡,玉軸更乘空,去國嗟行邁,離居泣轉蓬,月起吳山北,星臨天漢中,申胥猶有志,荀息本懷忠,待見欃槍滅,歸來松柏桐。
周庾信至老子廟詩曰:三門臨苦縣,九井對靈溪,盛丹須竹節,量藥用刀圭,行當別關吏,直向流沙西。
又西門豹廟詩曰:君子為利博,達人樹德深,蘋藻由斯薦,樵蘇幸未侵,恭聞正直祀,良識佩韋心,容範雖年代,徽猷若可尋,菊花隨酒馥,槐影向窗臨,鶴飛疑逐舞,魚驚似聽琴,漳流鳴磴石,銅爵影秋林。
陳陽慎從駕祀麓山廟詩曰:聖德憂民暇,麾旆謁山靈,畫航泛北渚,文馬侍東平,春浦戊誕照,寒林鐃吹鳴,依俙長安驛,蕭條都尉城,井泉能共動,江帆得分行,窗幽細網合,階靜落花明,檐巢始入燕,軒樹已遷湋,菲菲蘭俎馥,淡淡桂樽清,銀堂日影盡,玉座舞衣輕。
陳張正見行經季子廟詩曰:延州高讓遠,傳芳世祀移,地絕遺金路,松悲懸劍枝,野藤侵沸井,山雨濕苔碑,別有觀風處,樂奏無人知。
隋江總卞山楚廟詩曰:蘋藻祈明德,倚棹息岩阿,忽聽鳥鳴曙,非復楚宮歌,閒階薙宿薺,古木斷懸蘿,帷堂寂易晚,桴鼓自相和,威祀流百世,英威言幾何。
又攝官梁小廟詩曰:疇昔游衣所,今日薦櫻時,憲章誠有革,歲月遂難思,故人獨之子,官聯更在茲,虛檐靜暮雀,洞戶映光絲,平生復能幾,語事必傷悲。
【頌】魏陳王曹植孔子廟頌曰:修復舊廟,豐其甍宇,莘莘學徒,爰居爰處,王教既備,群小遄沮,魯道以興,永作憲矩,洪聲登遐,神祇來祜,休徵雜沓,瑞我邦家,內光區域,外被荒遐。
【文】宋謝惠連祭禹廟文曰:謹遣左曹掾,奉水土之羞,敬薦夏帝之靈,咨聖繼天,載誕英徽,克明克哲,知章知微,運此宏謨,恤彼民憂,身勞五嶽,形疲九州,呱呱弗顧,虔虔是欽,物貴尺璧,我重寸陰,乃錫玄圭,以告成功,虞數既改,夏德乃隆,臨朝總政,巡國觀風,淹留稽嶺,乃徂行宮,恭司皇役,敬屬暉融,神且略薦,乃昭其忠。
梁王僧孺武帝祭禹廟文曰:惟帝稟圖上昊,貽則下民,五聲窮聽,四乘兼往,輕璧惜景,既舍冠履,愛人忘我,不顧胼胝,下車以泣,事深罪己,憑舟靡懼,義存拯物,盛業方來,遺神如在,愛被昆蟲,理有好生之德,事安菲素,固無厚味之求,是用黍稷非馨,蘋蘩以薦,克誠斯饗,憑心可答。
◇明堂
《釋名》曰:明堂,明[《釋名》五,《初學記》十三,《太平御覽》五百三十三作堂。]堂高顯貌也。
《大戴禮》曰:明堂者,凡九室,一室而有四戶八牖,以茅蓋屋,上圓下方,所以明諸侯尊卑也,外水名曰辟雍,總三十六戶,七十二牖。
《周禮》曰:夏後氏大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度有九尺之筵。
《周書》曰:明堂方一百一十二尺,室中方六十尺,牖高三尺,門方十六尺,東方曰青陽,南方曰明堂,西方曰總章,北方曰玄堂,中央曰太廟,左為左個,右為右個,五經要義,以大室經為太室,[《初學記》十三作以太廟為太室,此有訛衍。]《孝經援神契》曰: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宮,上圓下方,八窗四達,在國之陽。
桓譚《新論》曰:王者造明堂,上圓下方,以象天地,為四方堂,各從其色,以郊四方,天稱明,故命曰明堂。
黃圖曰:明堂者,明天地之堂也,所以順四時,行月令,宗祀先王,祭五帝,故謂之明堂,辟雍圓如璧,雍所以異水名同事,[《初學記》十三作雍以水,異名同事,此有衍倒。]其實一也。
《禮記》曰:昔者周公朝諸侯於明堂之位,天子負斧扆,南向而立。
《三禮圖》曰:明堂者,周制五室,東為木室,南火,西金,北水,土在其中,秦為九室,十二室[《太平御覽》五百三十三室字無。]階,各有所居。
《尸子》曰:黃帝曰合宮,有虞曰總章,殷人曰陽館,周人曰明堂。
《管子》曰:黃帝立明堂之議,舜有告善之旌,湯有總街之匡,武王有靈台之候。
蔡邕《月令論》曰:明堂者,天子太廟也,所以宗祀而配上帝,明天氣,統萬物也。
徐虔《明堂議》曰:明堂在國之陽,國門外,一堂五室,四門八階。
許慎《五經異義》曰:明堂在國之陽,七里之內,八窗四闥,以[《太平御覽》五百三十三作已。]地,就陽位也。
《五經釋例》曰:告朔行正,謂之明堂,蔡邕禮樂志曰:孝武封岱宗,立明堂於太山汶上。
《禮論》曰:或以明堂者文王廟,周時往合和,[三字《初學記》十三,太平御覽五百三十三作德澤和洽,此有訛脫。]蒿茂大,以為宮社,[《初學記》,御覽作柱,此訛。]名為蒿宮。
《禮含文嘉》曰:明堂所以通神靈,感天地,正四時,出教化,崇有德,章有道也。
《白虎通》曰:禮三老於明堂,所以教諸侯孝,禮五更於太學,所以教諸侯悌。
《淮南子》曰:古者明堂之制,下之潤濕,不能及也,上之霧露,不能入也,所以饗上帝,禮鬼神,示人知節也。
《家語》曰:孔子觀乎明堂,睹四門之牖,有堯舜桀紂之像,而各有善惡之狀,興廢之戒焉。
又曰:周公相成王,抱之而負斧扆,南面以朝諸侯之國焉。
《吳越春秋》曰:越王召范蠡而問,孤竊自欲以今日一登上明堂,布恩致令,以撫百姓也。
《漢書》曰:上欲治明堂,未曉其制度,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屋,屋通水,水圜宮恆,[《太平御覽》五百三十三作垣。]為複道,上有樓,從西面入,名曰崑崙,天子從之。
又曰:元始五年正月,祫祭明堂,諸侯王列侯宗室子九百餘人助祭,畢,皆益戶賜爵及金帛。
《東觀漢記》曰:元年營造明堂辟雍靈台,以即明三事不同也,前黃圖雲,同一物也。
【詩】梁元帝和劉尚書兼明堂齋宮詩曰:質明攝上宰,詰旦乘軺軒,四圭邸蒼玉,六變舞雲門,香浮鬱金酒,煙繞鳳皇樽,新花臨御陌,春色起天園,河間獻樂語,斯道媿能論。
【銘】後漢李尤明堂銘曰:布政之室,上圓下方,體則天地,在國正陽,窗闥四設流水洋洋,順節行化,各居其房,春恤幼孤,夏進賢良,秋厲武人,冬謹關梁。
◇辟雍
《說文》曰:辟雍,天子饗飲處也。
《五經通義》曰:天子立辟雍者何,所以行禮樂,宣德化,教導天下之人,使為士君子,養三老,事五更,與諸侯行禮之處也。
又曰:諸侯不得觀四方,故缺東以南,半天子之學,故曰泮宮。
《禮記》曰:天子辟雍,諸侯曰泮宮。
《白虎通》曰:天子立辟雍,行禮樂,宣德化,辟者象璧,圓法天,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
桓譚《新論》曰:王者作圓池,如璧形,實水其中,以圜壅之,名曰辟雍,言其上承天地,以班教令,流轉王道,周而復始。
《續漢書》曰:明帝永平二年,上始率群臣,躬養三老五更於辟雍,行大射之禮。
《魏志》曰:明帝甘露二年,幸辟雍,命群臣令賦詩。
【賦】後漢李尤辟雍賦曰:辟雍岩岩,規矩圓方,階序牖闥,雙觀四張,流水湯湯,造舟為梁,神聖班德,由斯以匡,王公群後,卿士具集,攢羅鱗次,差池雜遝,延忠信之純一兮,列左右之貂璫,三後八蕃,師尹群卿,加休慶德,稱壽上觴,戴甫垂畢,其儀蹌蹌,是以乾坤所周,八極所要,夷戎蠻羌,儋耳哀牢,重譯回響,抱珍來朝,南金大路,玉象犀龜。
晉傅玄辟雍鄉飲酒賦曰:時皇帝親枉萬乘之尊號,以幸乎辟雍,鹵簿齊列,官正其容,乃延卿士,乃命王公,定小會之常儀兮,饗殊俗而見遠邦,揖讓而升,有主有賓,禮雖舊制,其教惟新,若其俎豆有數,威儀翼翼,賓主百拜,貴賤修敕。酒清而不飲,餚乾而不食,及至嘒嘒笙磬,喤喤鍾鼓,琴瑟安歌,德音有敘,樂而不淫,好朴尚古,四坐先迷而後悟,然後知禮教之弘普也。
【頌】陳徐陵皇太子臨辟雍頌曰:臣聞天大王大,詳於道德之言,天文人文,顯於爻象之說,是以大君革命,黔首所以庇焉,聖人創物,文籍所以生焉,鹹由此道,制為民極,莫不對越上靈,裁成庶類,濟世育德,昭被昆蟲,皇帝世膺下武,體資上德,握天鏡而授河圖,執玉衡而運乾象,皇太子耀彼重離,光茲匕鬯,儀天以行三善,儷極以照四方,惟忠惟孝,自家刑國,乃武乃文,化成天下,侍中國子祭酒新安王,宗室羽儀,衣冠準的,惟善為樂,造次必儒,粵以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受詔弘宣,發論語題,攝齊升堂,摳衣即席,對揚天人,開闢大訓,清言既吐,精義入神,副德爰動,音[本集音下有辭字。]鋒起,問難泉涌,辯論綸之異,定倫理之疑,玉振鏘鏘,雲浮雨布,介王奉系聖蹤,馳辯秀出,信令張禹慚其師法,何晏忸其訓詁,穆穆焉,洋洋焉,此實虞朝之盛德,生民之壯觀者也,臣抑又聞之,魯頌聿興,史克宣其懿,晉雍大啟,王廙逞其詞,所以述休平之風,揚君上之德,輕以下才,敢為頌曰:皇運勃啟,膺圖受命,紫蓋東臨,黃旌南映,積仁累德,重明疊聖,四海無浪,三階已平,儲駕戾止,和鸞有聲,弘風講肆,崇儒肅成,丹書貴道,黃金賤籝,洙泗興業,闕里增榮。
◇學校
《物理論》曰:學者植也。
《五經通義》曰:三王教化之宮,總名為學。
《禮記》曰: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周官》曰:師氏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原缺,據馮校本補。]惡逆。
《尚書大傳》曰:稷[《太平御覽》五百三十四作耰。]鉏已藏,歲事欲畢,餘子皆學,十[御覽十下有五字。]始入國小,見小節,踐小義,十八始入大學,見大節,踐大義。
《漢書》曰:三代之道,鄉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三輔舊事》曰:漢太子[《太平御覽》五百三十四作學。]在長安門東書杜[御覽作社。]門,五經博士員弟子萬餘人。
黃圖曰:禮,國小在公宮之南,太學在東,就陽位也,去城七里,東為常滿倉,食之北為槐市,列槐樹數百行,為隧,無牆屋,諸生朔望會此市,各持其群[御覽五百三十四作郡。]所出貨物,及經傳書記,笙磬樂器,相與買賣,雍雍揖讓,論義槐下。
《東觀漢記》曰:光武五年,初起太學,諸生吏子弟及民,以義助作,上自齊歸,幸太學,賜博士弟子。
《續漢書》曰:明帝永平二年,上始帥群臣,養三老於辟雍,郡國縣道,行飲酒禮於學校。
魏名臣奏曰:蔣濟奏,學者不恭肅,慢師酗酒好訟,罰飲水三升。
晉諸公贊曰:惠帝時,裴頠為國子祭酒,奏立國子太學,起講堂,築門闕,刻石寫經。
任豫《益州記》曰:文翁學堂,在大城南,經火災,蜀郡太守高眹,修復繕立,圖畫聖賢古人像,及禮器瑞物。
【頌】後漢崔瑗南陽文學頌曰:昔聖人制禮樂也,將以統天理物,經國序民,立均出度,因其利而利之,俾不失其性也,故觀禮則體敬,聽樂則心和,然後知反其性,而正其身焉,取律於天以和聲,采言於聖以成謀,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序賓旅,以悅遠人,其觀威儀,省禍福也,出言視聽,於是乎取之,民生如何,導以禮樂,乃修禮官,奮其羽籥,我國既淳,我俗既敦,神樂民則,嘉生乃繁,無言不酬,其德宜光,先民既沒,賴茲舊章,我禮既經,我樂既馨,三事不敘,莫識其形。
魏陳王曹植學宮頌曰:自五帝典絕,三王禮廢,應期命世,齊賢等聖者,莫高於孔子也,故有若曰: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誠所謂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矣,由也務學,名在前志,宰予晝寢,糞土作誡,過庭之言,子弟明記,歌以詠言,文以騁志,予今不述,後賢曷識,於鑠尼父,生民之傑,性與天成,該聖備藝,德倫三五,配皇作烈,玄鏡獨鑒,神明昭晢,仁塞宇宙,志陵雲霓,學者三千,莫不俊乂,唯仁可憑,唯道足恃,鑽仰彌高,請益不已。
【志】魏王粲荊州文學記官志曰:有漢荊州牧曰劉君,稱曰:於先王為世也,則象天地,軌儀憲極,設教導化,敘經志業,用建雍泮焉,立師保焉,作為禮樂,以節其性,表陳載籍,以特其德,上知所以臨下,下知所以事上,官不失守,民德無悖,然後太階平焉,夫文學也者,人倫之首,大教之本也,乃命五業從事宋哀,[當作衷。]新作文學,延朋徒焉,宣德音以贊之,降嘉禮以勸之,五載之間,道化大行,耆德故老綦母闔等,負書荷器,自遠而至者,三百有餘人,於是童幼猛進,武人革面,總角佩觿,委介免胄,比肩繼踵,川逝泉涌,亹亹如也,兢兢如也,遂訓六經,講禮物,諧八音,協律呂,修紀曆,理刑法,六略鹹秩,百氏備矣,天降純嘏,有所底授,臻於我君,受命既茂,南牧是建,荊衡作守,時邁淳德,宣其丕繇,厥繇伊何,四國交阻,乃赫斯威,爰整其旅,虔夷不若,屢戡寇侮,誕啟洪軌,敦崇聖緒,典墳既章,禮樂鹹舉,濟濟搢紳,盛茲階宇,祁祁髦俊,亦集爰處,和化普暢,休徵時敘,品物宣育,百穀繁蕪,勛格皇穹,聲被四宇。
【銘】後漢李尤太學銘曰:漢遵禮典,崇興六藝,修周之理,埽秦之弊,褒建儒宮,廣置異記,開延學者,勸以爵位。
【詔】宋傅亮立學詔曰:古之建國,教學為先,弘風訓世,莫尚於此,發蒙啟滯,鹹必由之,故爰自盛王,迄於近代,莫不敦崇學藝,修建庠序,自昔多故,戎馬在郊,旌旗卷舒,日不暇給,遂令學校荒蕪,講誦蔑聞,軍旅日陳,俎豆藏器,訓誘之風,將墜於地,今王略遠覃,華域清晏,仰風之士,日月以冀,便宜博延胄子,陶獎童蒙,選被儒宮,弘振國學。
【表】宋鄭鮮之請立學表曰:至於洙泗之教,洋洋盈耳,所以柔漸性情,日用成器,國廢胄子之教,家弛勸學之訓,宜振起頹業,以回視聽,接光太陽,燭之幽夜,令欣流者濟津,懷寶者剖和。
梁簡文帝求寧國臨城二公入學表曰:臣聞瞻彼緝孤,既次良冶,相諸筍玉,猶符他山,故沮渙之水可居,鄒魯之鄉為貴,下帷投斧,昔人以為精力,棄竿委麥,先哲以為美談,伏惟陛下,弘至德之微言,闡無為之妙說,語郊講道,不勞賈生之議,就陽啟位,無待公玉之圖,原得齒年國胄,隨肩選造。
梁元帝請於州立學校表曰:臣聞公宮之南,四術四教,司樂成均,六詩六律,韶濩既舞,羽籥之道行焉,黨塾茲備,離經之志辯焉,故不升嵩霍,豈識乾行之峻,不臨溟渤,安知地載之厚,洎乎秦焚金篆,周亡玉鏡,群言爭亂,諸子相騰,書則夏侯歐陽,易則神輸道訓,詩乃齊魯毛韓,傳稱鄒左張夾,禮有曲台王史之異,樂有龍德趙定之殊,伏惟陛下,撫五辰而建五長,播九德而導九州,容成為歷,興景雲之瑞,伶倫吹律,應黃鍾之琯,撥亂反正,經武也,制禮作樂,緯文也,若非六經庖廚,百家異饌,三墳為瑚璉,五典為笙簧,豈能暴以秋陽,紆就望之景,濯以江漢,播垂天之澤。
【啟】梁王僧孺為蕭監利求入學啟曰:竊以矯首伺飛,不如修弋,宛足念遠。莫若驅〈馬麃〉,故朴斫成於丹雘,筱簜資於栝羽,敢因莩末,有志庠均,為山資於一簣,學海漸其微流。
梁任昉求為劉瓛立館啟曰:昔在魏中,爰及晉始,書貴虛玄,人悅陶縱,瑚璉廢泗上之容,樽俎恣林下之適,春乾秋羽,委曠而弗陳,西序東膠,寂寥而誰仰,所以金雞忘曉,玉羊失馭,神器毀於獯戎,寶曆遷於乾越,豈不悲歟,劉瓛澡身浴德,修行明經,賤珪璧於光陰,竟松筠於歲晚,貧不隕獲其心,窮不二三其操,而困無居止,浮寓親游,垣棟傾鑽,窐衢墊側,有朋自遠,無用棲憑,皆負笈擔簦,櫛風沐露,瓛之器學,無謝前修,輒欲與之周鏇,開館招屈,臣第西遍,官有閒地,北拒晉山,南望通邑,雖曰人境,實少浮喧,廣輪裁盈數畝,布以施立黌塾,薄藝桑麻,粗創茨宇。
【教】晉湛方生修學校教曰:貴郡之境,山秀水清,嶺舉雲霞之摽,澤流清曠之氣,荊藍之璞,豈不在茲。
梁元帝召學生教曰:閤下,昔楚王好詩,沛王傳易,猶且傳之不朽,以為盛事,況吾親承天旨,聞禮聞詩,方欲化行南國,被於西楚。
◇釋奠
《禮記》曰:凡欲立學,必先釋奠於先聖先師,及行事,必以幣,天子親學,大昕鼓徵,所以警眾也,眾至,然後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適東序,釋奠於先老。
又曰:凡學,春官釋奠於先師,秋冬亦如之,釋奠即舍菜,舍菜即祭菜,然則國子入學,以蘋蘩告誠,祀其師,以示敬道也,菜芹之屬。
又曰:天子乃獻羔開冰,先薦寢廟,上丁,命樂正習舞,天子乃率公卿,親往視之,注云,樂官之長也,命舞者,順萬物始出地鼓舞也,將舞,必釋奠於先師。
夏小正月,[按當作曰。]二月丁亥,方,[大戴記夏小正作萬,此當作萬。]用日,[夏小正作用入學,此有訛脫。]丁亥者,吉日也,萬者,乾戚舞也,學者,大學也。
晉博士戴邈議曰:周禮大胥之職,掌國子之版,以待致諸子,春入學,舍采合舞,秋頒學,合聲。
晉范堅書問馮懷曰:漢代以來,釋奠先師,唯饗仲尼,不及公旦,何也,馮答曰:若如來之談,亦當憲章堯舜文武,豈唯周公乎。
【詩】宋顏延之侍皇太子釋奠宴詩曰:伊昔周儲,聿光往記,思皇世哲,體元作嗣,資此夙知,降從輕志,正殿張筵,司分簡日,尚度函丈,承疑奉帙,獻終襲吉,即宮廣宴,堂設象筵,庭宿金懸,台保兼徽,皇戚比音,餚乾酒澄,端服整弁。
齊竟陵王蕭子良侍皇太子釋奠宴詩曰:霜輕流日,風送夕雲,雕檐結采,綺井生文,四璉合旨,八簋舒芬。
齊王儉侍皇太子釋奠宴詩曰:禮惟國幹,義實民端,身由業澡,世以教安,金鎔乃器,水術伊瀾,漸芳則馥,履冰固寒,瞽宗務時,泮宮善誘,咨此含生,躋彼仁壽,淳移雅缺,歷茲永久,遊藝莫師,獨學誰友,三兆戒辰,八鸞警旦,禮邁仁周,樂超英漢,神保爰格,祝史斯贊。
梁任昉侍皇太子釋奠宴詩曰:在昔歸運,阻亂弘多,夷山制宇,盪海為家,風雲改族,日月增華,惟神知化,在物立言,樂正雅頌,鹹被後昆,告奠明祀,觀道聖門,日月不息,師表常尊。
梁沈約侍皇太子釋奠宴詩曰:復禮曲台,反樂宣榭,闕文內舉,輶軒外駕,結朋千里,從師百舍,隊典必從,闕祀鹹薦,迴鑾獻爵,摐金委奠,肆士辯儀,胥人掌縣,仿佛神蹤,徘徊靈睠。
又為南郡王侍太子釋奠宴詩曰:陵季相沿,訓隨世殆,政缺雅乖,風離化改,禮亡衽席,樂沉河海,三雍靡構,四教誰采,瞻震並峻,義屬重麗,橫書清道,晦彼生知。
【頌】晉傅鹹皇太子釋奠頌曰:生而知之,上於皇儲,以能而問,處實若虛,爰雕聖章,玉采是敷,乃備嘉薦,於國之雍,敬享先師,以疇聖功。
晉潘尼釋奠頌曰:三光迭運,五德代微,黃精既冗,素靈乃暉,有皇承天,造我晉畿,祚以大寶,登以龍飛,聖容穆穆,侍講誾誾,抽演微言,啟發道真,采幽窮賾,溫故知新,曰皇儲後,體神含幾,兆吉先見,知來動微。
【文】晉庾亮釋奠祭孔子文曰:維鹹康三年,荊豫州刺史都亭侯庾亮,敬告孔聖明靈,詩書煥於唐虞,憲章盛於文武,然後黎民時雍,彝倫攸敘,幽厲頹構,玉繩絕紀,高岸為谷,六合錯否,上凌夷而失教,下苟免而無恥,公以玄聖之靈,應感圓通,萬物我賴,匪我求蒙,夫子既沒,洪範乖流,秦雖慢道,漢聿孔修,洎我皇晉,仰欽大猷,宗聖既建,遐胄俾侯,令月吉辰,祗陳大禮,磬管鏘鏘,威儀濟濟,嘉奠既設,欽若靈規,心存鳳德,尚想來儀,神其歆之,降鑒在斯。
梁元帝釋奠祭孔子文曰:粵若宗師,猗歟乃聖,惟岳降神,惟天所命,上善如水,至人若鏡。
又祭顏子文曰:欽哉體一,惡彼至人,乍分介石,時知落鱗,不先稱寶,席上為珍,致虛守靜,曲巷安貧,欽風味道,其德有鄰。
梁陸倕釋奠祭孔子文曰:於惟上德,是曰聖真,克明克俊,知化窮神,研幾善誘,藏用顯仁,利同道濟,成俗教民,道尊功倍,德博化光,離經辨志,濟濟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