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貴農
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國之本也。民恃衣食,猶魚之須水,國之恃民,如人之倚足。魚無水,則不可以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國失民,亦不可以治;先王知其如此,而給民衣食。
故農祥旦正,晨集鯫訾,陽氣憤盈,土木脈發,天子親耕於東郊,后妃躬桑於北郊。國非無良農也,而王者親耕;世非無蠶妾也,而后妃躬桑;上可以供宗廟,下可以勸兆民。《神農》之法曰:“丈夫丁壯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飢者;婦人當年而不織,天下有受其寒者。”故天子親耕,后妃親織,以為天下先。
是以其耕不強者,無以養其生;其織不力者,無以蓋其形。衣食饒足,奸邪不生;安樂無事,天下和平;智者無所施其策,勇者無以行其威。故衣食為民之本,而工巧為其末也。
是以雕文刻鏤,傷於農事,錦繢綦組,害於女工。農事傷,則飢之本也;女工害,則寒之源也。饑寒並至,而欲禁人為盜,是揚火而欲無炎,撓水而望其靜,不可得也。
“衣食足,知榮辱;倉廩實,知禮節。”故建國者必務田蠶之實,棄美麗之華,以谷帛為珍寶,比珠玉於糞土。何者?珠玉止於虛玩,而谷帛有實用也。假使天下瓦礫悉化為和璞,砂石皆變為隋珠,如傎水旱之歲,瓊粒之年,則璧不可以禦寒,珠未可以充飢也。雖有奪日之鑑、代月之光,歸於無用也。何異畫為西施,美而不可悅;刻作桃李,似而不可食也。衣之與食,唯生人之所由,其最急者,食為本也。霜雪岩岩,苫蓋不可以代裘;室如懸磐,草木不可以當糧。
故先王制國,有九年之儲,可以備非常救實厄也。堯湯之時,有十年之蓄,及遭九年洪水,七載大旱,不聞饑饉相望,捐棄溝壑者,蓄積多故也。谷之所以不積者,在於游食者多,而農人少故也。夫螟螣秋生而秋死,一時為災,而數年乏食。今一人耕而百人食之,其為螟螣,亦以甚矣!
是以先王敬授民時,勸課農桑,省游食之人,減徭役之費,則倉廩充實,頌聲作矣。雖有戎馬之興,水旱之沴,國未嘗有憂,民終為無害也。